你怎麼看中年男子堅持夜跑15年硬生生把骨頭磨得差點不能走路?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謝邀。

1. 跑步姿勢不對

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跑步愛好者,跑步幾十年,甚至是經常鐵人三項,都完全沒有問題。而有些人膝蓋很快就不行了。

這就是在於姿勢。

姿勢不對,膝蓋很容易受損。

正確的姿勢是:腳掌先落地,腳跟後落地,這樣能有效地緩衝,不至於直直地產生衝擊。2. 體重大的人建議先不要跑步減肥

體重太大的人,想起減肥,就是去狂跑。

其實呢,比較好的方式是橢圓機和游泳,然後配合膳食的合理改善。這時候你的體重會自然下降,且不會影響膝蓋。

等體重到了標準或者略偏重的情況下,再去跑步,是比較好的選擇。

(PS:更不要去跳繩,跳繩超級傷膝蓋)

3. 一部分人就真的不適合跑步

扁平足。

是的,不僅不能入伍。扁平足跑步,即使姿勢正確也很可能傷膝蓋。。。所以扁平足的親們,游泳了解一下??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么萌~


中年男子堅持夜跑15年硬生生把骨頭磨得差點不能走路,可能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新聞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是說生命在於運動嗎?怎麼堅持運動還運動出病來了呢?

其實抱有這種思想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把運動健身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時代,網路上甚至一些人宣稱「連身材都控制不了的人如何控制人生」,作為一個現代人下班不去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一兩個小時都感覺自己墮落至極。健身,尤其是堅持高強度的運動甚至成了一種政治正確、身份象徵。

我一個同事就有一陣子受這種思想鼓動,想著通過控制自己不太完美的身材來彰顯自己對人生的把控。所以每天步行十幾公里,幾個月後身材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行動方式卻差點改變了――因為高強度的運動使她膝蓋的半月板嚴重受損了。幸虧發現和治療得及時,要不然都有可能癱瘓了。

聽到這樣神轉折的故事誰都笑不出來,而且還有更可怕的,據說現在的中產階級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跑馬拉松。每年很多城市都會舉辦馬拉松,參加的人都不少,除了一部分人是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心一熱就去了。這種人對馬拉松、對自己都沒有充足的認識,於是各種悲劇就發生了,甚至有人把命都丟了。

我就見過一對老夫婦的兒子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猝死了,獨留下風燭殘年的他們在人間。

痴迷高強度運動的不僅僅是青年人,現在甚至一些老年人也開始加入到這種隊伍中來了,比如各地老年人「暴走團」,很多年過花甲的老年人一走就是幾公里,他們以為自己的運動很健康,其實隱藏著很大的隱患。很多老年人暴走了一段時間,各種疼痛就襲來了。

適度的,循序漸進的運動有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是高強度、超過人體正常承受範圍的運動反而不利於健康,過猶不及在這裡同樣適用。


從減肥跑步到痴迷跑步到理性跑步,到現在的佛性跑步。我分享一下我的跑步歷程。2013年開始接觸跑步,那年31歲,工作不順利,思想包袱沉重,體重超標,酗酒吸煙,每天昏昏沉沉,窩在單位里混日子。偶然從鏡子中發現一張頹廢的臉怎麼這麼熟悉,仔細看了一下臃腫的身材,無神的雙眼,灰白的頭髮,把自己給驚著了。風華正茂已成為別人的讚美詞,而與我無關。

內心澎湃起來我要改變,從此我走上了減肥的道路,每天訓練,在單位小操場一圈一圈的跑步,每天都吸引著眾多的觀眾,這一段有兩個月時間,確實給我帶來巨大的好處,精神上的愉悅,朋友圈的點贊讓我的虛榮心一次次滿足,體重也在慢慢下降,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而我,忽視了年齡,同時也沒有注意科學的訓練,傷病突然出現在雙腳之上,筋膜炎,只能停下來休息,這一停就是一年剛有起色生活頓時暗淡無光。還好換了一個新的工作單位,工作稍微有了點起色。

等腳好了之後,我一邊鍛煉一邊學習各位大神的經驗,努力的向科學鍛煉靠攏,跑步騎車籃球,都是我喜歡的項目,15年我的體重從88kg,下降到78kg,精神面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度成為單位正能量的代表,身邊好多朋友都隨著我一起鍛煉。

那時一天不跑步,總覺得少點什麼,跑的距離也越來越長,以前20公里曾經還是不可逾越的屏障,還嘲笑過人家,傻,坐車多好啊,跑步20公里那不是神經病嗎?結果跑著跑著自己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神經病,周末不跑個長途拉拉體力,這一周都過不去,風中跑,體味速度與激情;雨中跑,體會浪漫與柔情;雪中跑,品味寂寞與孤獨。把跑步當成了生命中的第二春,事業隨之而蓬勃起來,因為再難的事也會隨一場大汗而無影無蹤。

16年我迎來了我的第一個正式半馬比賽。在我的朋友圈引起了一個不小的轟動,讓我感受到英雄歸來的感覺。更成為我以後跑步的動力,這時的我已經著魔了,三兩句話都會引到跑步上去,還像沒有什麼事是跑步不能解決的!

16年我迎來了我的「小棉襖」,她到到來給我們家帶來了足夠多的歡樂,同時也把我的生物鐘給徹底打破,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跑步的節奏打亂了,周末也不能隨意去撒歡了。去跑步只能成為一種奢侈,斷斷續續的來到了17年。

這一年「跑馬」成為了一種時尚,我又蠢蠢欲動起來,沒有科學系統的訓練,我冒失的報了全馬,仗著以前的底子,在關門前,完成了比賽。但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跑步已經成為我健康的殺手了。各種關節疼,跑步各種傷都隨之而來,一直在與傷疼鬥爭中我迎來了北馬,非常榮幸中籤,在身體沒好利索的狀態下,去體驗了一把中國第一馬,前三十公里正常熬了過來,後面的都是走過來的,全身上下各種抽,咬著牙堅持到最後。

北馬的結束使我認識到,沒有系統的訓練大強度的跑步是毀身體,後半年我也一直在修養,還好女兒的陪伴讓我並不覺得寂寞。

18年繼續跑步,已經不再那麼盲目,隨性而為,不追求速度,不追求距離,只為健康。也難怪現在一個簡單的抹腰,讓我傷停三月,一個岔氣,讓我調整兩周。身體恢復的沒有以前快,但跑步帶來的愉悅感卻從沒缺失。

現在的跑步,我更加的相信科學,逐漸的開始上一點力量練習,讓我的跑步生涯延續的更長。


這是一個很悲傷的事情,但我不建議太片面的就認為跑步不好,傷害身體。

內容寫得很明白,這位先生的關節,是因為不適合跑步,所以才會導致後面的事情發生。

生活中,我們經常憑經驗做主,很多事情都是憑經驗決定的,殊不知,有可能我們憑藉的經驗是錯誤的,而我們在錯誤的路上越堅持,就越傷害深。

關注@男科鄒醫生 ,了解更多知識。

如果這麼先生當時的鍛煉,把跑步換成游泳,同樣可以鍛煉到身體的效果,到結局一樣會不一樣。


中年男子堅持夜跑15年,硬生生把骨頭磨得差點不能走?

咱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那麼運動為什麼反而對身體造成損傷呢。實際上運動是沒問題的,問題出於沒有科學合理的安排運動。

大家都知道運動員在退役後滿身傷病,特別是膝關節和跟腱。這主要是超負荷的訓練,激發了人體潛能,讓關節承擔了過量的負荷,增加了關節使用率,也增加了關節的損傷。所以大部分運動員退役時雖然年紀並不大,但是關節損傷卻很嚴重。

我們普通人運動出現關節損傷,主要還是和不科學的訓練方式和過載的運動量。就拿這個跑步來說,關節先天發育不良者,比如這位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還有扁平足,也就是足弓塌陷,孤獨肥胖的,有膝關節骨刺的等等,這些朋友就不建議長跑鍛煉了。

還有就是運動量,這位中年男子的運動量明顯是過大,鍛煉身體的方法有很多種,相互配合不但可以進行全身鍛煉也可以避免大量重複一個運動導致相對關節損傷。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天就行半個小時的慢跑就可以。

慢跑也是有技術要求的,小步,離地不要太高(10cm),雙肩放鬆,雙臂擺動幅度小一些,盡量保持勻速,腳掌中後部先著地,穿一雙好一些的運動鞋對於關節的保護很重要。還有就是不必每天都跑,一周休息2天很有必要。跑步前要做熱身運動,跑完後不要立刻停下了,慢走幾百米然後做一下牽伸運動。

所以,鍛煉身體也要找到自己合適的運動和科學的方法,這樣才有益身體健康。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恐怕目前大多數國人的問題不是運動過量導致各種關節磨損老化,而是正相反,運動嚴重不足導致各種身體機能退化吧。看看騰訊根據QQ運動大數據給出的《2017中國人運動報告》,我們可以初步得到一些結論:

1. 總體來說,越是年輕人,運動量越小,尤其是中小學生,竟成為運動量最小的群體。這反映了中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巨大的現實,使得他們在本來最好動的年紀,被禁錮在教室和各種輔導班裡,這也直接導致中小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

2. 28-36歲的人群,也就是上班族的主力,運動量也偏小。這個年齡正是身體各部分機能都最好的時候,最應該注意鍛煉身體,鍛煉的效果也最好。但現實是,這些人群往往只顧工作,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從馬甲線小鮮肉變成大肚子油膩男。

3. 37-45歲的中年大叔們,大多數事業已經穩定,但低頭已經看不見自己的腳,這才想起來鍛煉。而且這部分群體一練起來往往都很猛,好像要把失去的十年補回來。也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鍛煉過度的磨骨頭大叔。

當然這位大叔先天關節有缺陷,也是個案。不過國人目前在鍛煉身體上這種年齡倒掛的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該鍛煉的年紀就要積極主動鍛煉,塑造強健的體質。並且根據自己的年齡和實際身體狀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是應該做的。


運動是綜合性的問題,天天重複一個動作,骨頭不磨損才怪。

跑步是個全身性的運動,基本上除了內臟平滑肌所有肌肉都有參與。主要參與肌肉為,下肢:大腿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小腿肌,軀幹為腹肌,胸肌,三角肌前束 等等全身都在運動。

如果你只是一直重這些動作沒有進行相關的局部肌肉補充訓練,肌肉是會損傷的,以徑賽運動為例,以跑跳類的為主,身體素質在年訓練計劃里要佔60%的運動量。並不是天天都在跑步,要進行大量的分解訓練,包括腳趾頭的力量訓練,大腿的力量,擺臂的力量等等,是一個系統的過程。

蘇炳添是跑步冠軍,請看他的圖片,還是需要很多的局部肌肉訓練,才能保證單一跑步的質量,保證膝關節不損傷。

腰部核心力量訓練。

手臂負重訓練

坐位划船,練習背部肌肉。


看到這個提問,說真的,很令人惋惜。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太多了。

我把這些人分為以下幾種人群:

1、盲目鍛煉人群 這類人群不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如膝蓋不好的人偏偏去練長跑、踝關節不好的人偏偏去踢毽子、腰不好的人偏偏去摔跤等等。因其選擇的鍛煉方式不適合自己,最後必然會產生不良後果。

2、不講科學鍛煉人群 很多鍛煉的人,不遵循科學的鍛煉方法。就拿跑步來講,如何熱身、如何選擇速度、如何選擇跑步距離,都是需要有科學依據的。並不是自己為所欲為,自己想怎麼鍛煉就怎麼鍛煉。不看運動時間、運動強度,最終只能會帶來不良後果。

3、盲從性鍛煉人群 現在很多鍛煉的人,看到別人鍛煉什麼項目,就跟著鍛煉什麼項目。例如現在流行的「暴走團」。我是很反對集體「暴走」的。身體條件參差不齊,但卻要一個速度、一個步伐行走。其必然會對其部分人群造成傷害。所以還是那句話,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鍛煉。千萬不要盲從。

4、缺乏安全意識的鍛煉人群 這些人鍛煉時不選場地、不選時間。哪裡危險到哪裡去鍛煉。我認識的一個老人,早上天還沒亮就出去跑步。路也看不清,一旦摔倒,後果不堪想像。沒有安全意識的鍛煉是極其危險的。

所以說,掌握科學的鍛煉知識、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鍛煉方式、時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才會使我們的鍛煉更有意義。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降低、肌肉力量下降、韌帶僵硬,很多人不再適合做強烈的運動了,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兒,才是正道。青年時期,肌肉、骨骼、韌帶新鮮有活力,可以承受激烈運動,人到中年,如果繼續做高強度的運動,說是慢性自殺也不過分,向錯誤的運動方式Byebye吧!

都說跑步好,跑步亦有道,不正確的跑步方式會引起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傷,且不易被發現,長期的損耗積累,等到出現明顯不適的癥狀時,可能受傷程度已經非常嚴重了。諸如中年男子夜跑導致關節壞死的不幸事件值得我們重視,請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希望大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中年以後,請選擇慢跑、散步等溫和運動。

2.一周2-3次運動,每次不超40分鐘。

3.夜晚寒涼,請避免出大汗。

4.佩戴運動手環,監測心率,以140-150次/分為佳。

5.穿戴舒適的運動裝(吸汗、透氣)、舒適的運動鞋(有彈力)。

6.正確的跑步姿勢,保持頸-肩-背在同一直線。

7.檢測骨密度,及時補充鈣劑。

8.密切關注空氣指數,嚴重污染時請選擇室內活動。

強身健體是好事兒,請您選擇適合的方式。快樂生活,健康生活,相信科學,正確運動,才能老當益壯,關注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負責,親人朋友俱歡顏,不要讓過度運動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

作者:李玲


運動使人充滿能量,這也是運動的魅力所在!

15年跑步,膝蓋損傷,我覺的應該是運動過量所致。

我喜歡踢毽子,踢毽子治好了我的頸椎病、後背疼,也使我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曾經因為忙好久沒有踢毽子,某次傍晚踢毽子因為太歡樂了,一次踢了二個多小時,當時沒怎麼樣,晚上兩個膝蓋疼的翻不了身,睡不好覺,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右膝蓋還是會偶爾疼一下。嚇得再也沒敢玩。

我認為是運動過量所致。所以現在各種按摩,烤電,做不損傷膝蓋的運動,期待早點好起來!


推薦閱讀:

對於現在的女生動不動就說要找成熟的男生你怎麼看?
哪個品牌的移動電源好用?
路邊白撿個U盤,你敢不敢用?
知乎摘要
家臭不可外揚,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外揚?

TAG:跑步 | 健康 | 養生 | 科學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