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喜歡媽媽更多一些?


媽媽是對我們付出最多的人,在我們小的時候吃喝拉撒睡媽媽都要親手處理。

首先,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呆了十個月,十個月里孩子跟媽媽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建立了感情。就像我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停的哭,媽媽和婆婆都哄不好,我抱到自己懷裡哄哄,寶寶立馬就哭了。也許寶寶感應到媽媽了,有了安全感就不哭了。

其次,爸爸對孩子要麼就是抱下,要麼就是多哄哄,其他想幫忙也幫不上,當然這樣的情況只限孩子1歲以內,所以孩子出生後至少一年的時間,是跟媽媽一直親密的在一起。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係,媽媽對孩子越來越了如指掌了,孩子對媽媽也越來越依賴了。

最後,孩子對媽媽有了依賴,自然更喜歡跟媽媽在一起。但是,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沒有帶在身邊,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會沒有那麼強烈,對媽媽的感情也會疏遠一些。雖然孩子天生對媽媽有依賴感,但孩子對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會更熟悉,更有依賴感,甚至可以超越媽媽的。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甚至是錯誤的。

我們家兩個孩子曾經更喜歡爸爸些,甚至是媽媽「羨慕嫉妒恨」,特別是在玩和講故事的時候,大寶女兒曾經覺得只有爸爸才會跟她講故事,「原來媽媽講故事也這麼好聽呀!」這是她的原話。之所以說是「曾經」,說來有點慚愧。因為經歷了一些挫折,脾氣異常暴躁,所以現在她們都有點畏懼我了。希望能夠慢慢改觀!

另外,題主的問題也容易讓自己在親子過程中投入更少,從而強化這一觀念。有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不喜歡不一致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區分現實與假想(是不是覺得很假?)。

首先,想法決定走向;如果你想著孩子就是喜歡媽媽更多一些,那麼就不會去想著怎麼讓孩子喜歡爸爸,這是最基本的;

其次,影響積極性;孩子喜歡媽媽更多上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爸爸在親子關係中的積極性。

關鍵是有科學依據;哈佛大學TAL教授的《幸福課》第六課有講這方面的內容,另外加上第三課的「自我實現預言」,希望大家能對這個觀念有所改變。

依我之見,以下幾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更喜歡誰多一些:

孩子喜歡更懂自己的

之所以之前,我的兩個孩子喜歡我,是因為在親子過程中,我能夠全身心地陪她們,理解她們的感受,了解她們的想法;而後來,我的暴躁傷害了她們,在那種情緒下,怎麼可能會有靜下心來陪同。即使如此,心不在焉的樣子也看在她們的心裡。所以,她們很多時候現在都有一定的戒備心理,好像在保持一定距離;

孩子喜歡無條件的愛

孩子,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能有多少抵抗誘惑的能力?有的時候,媽媽說:來跟我玩,我給你巧克力!一般情況下都會被拒絕。一是可能這個場景多半是在他玩在興頭上的時候。二是不希望被裹挾;

孩子喜歡開放的父母

孩子的防禦心理是很強的。在生人面前表現得羞澀等就是因為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她們在防禦他人。恰恰相反,我們會擔心她們的安全而放不開,也是這個道理;

孩子喜歡能夠傾聽自己的知音

很多時候,我們用成人的視角看待孩子的一些問題,覺得好玩好笑。而這種她們不理解的笑往往會被理解為是一種嘲笑。我們家小的這一點表現特別明顯:他會咧著牙,瞪著你,凶神惡煞的樣子好恐怖;

孩子喜歡「白痴」的父母

哈哈哈,跟上一點類似。如果我們能夠卸下成人的外衣,放空自己的思想,站在孩子的視角跟她們一起看待問題,保持一顆好奇的心跟她們溝通交流,她們才會把父母當成「朋友」而喜歡;

更多育兒趣事,歡迎關注分享本人頭條號--理工爸的育兒經。


孩子和媽媽親近,是因為媽媽慈祥

父嚴母慈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方法,體現古人聰明,它符合人性發展規律,這種教育方法延用至今,說明這是任何別的方法不能代替的。

用這種方法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成年後,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能把握很好,對社會是好的力量。

古人為什麼說母親要慈祥

1/媽媽慈祥有利於小孩成長。

媽媽陪伴孩子時間最多,最長,如果像爸爸一樣很嚴厲,孩子時刻都會緊張兮兮,長時間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

動物,植物也是如此。有人做實驗,給兩個相同的蘋果??說話,一個對它說好話,一個對它說不好的話,結果兩個蘋果外觀發生不同的改變。

植物尚且有情,何況人呢!

2/慈祥是母親本性的流露

母親代表大地,而大地孕育一切有情之生命。母親從受孕那天起,就和這小生命共同體驗嘔吐,胎動,破水,生產的過程,這是母親生命的一部分從母體分離出來,每個媽媽愛他都勝過愛自己。

3/慈祥是自然賦予母親的殊榮

既然母親孕育了生命,就要養育生命,養育的過程要融入愛,沒有愛,任何生命都不會發育正常,而母愛的表現形式就是慈祥,這是自然給母親的最高獎勵。

慈祥的母親是兒女幼小時的依靠和保護傘,也是兒女成年後最遙遠的牽掛,很多剛強的漢子,在懷念母親的時候都默默的流了下眼淚。


這不是絕對的,孩子在嬰兒時期總是對照顧他多、陪他時間長的大人更依賴。有的家庭父母是雙職工,孩子由奶奶或者外婆帶,那麼自然就會跟奶奶外婆更親近。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孩子可能沒什麼反應,但是如果奶奶外婆出門沒有帶他,他就會大哭大鬧了。而對於全職媽媽,孩子自然會更依賴和喜歡媽媽多些。因為媽媽從他出生就守著他,哺乳期更拉進了母嬰間的距離,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更能夠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和付出,對媽媽的喜歡也會同樣與日俱增的。所以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孩子是很聰明的,誰對他好,他就會更親近誰。


親子依戀關係所決定。

從家庭的養育、時間付出等方面來說,三四歲之前孩子一般跟媽媽更親。

因為當孩子剛出生0到3歲左右,通常需要跟撫養人建立親子依戀關係,而媽媽通常是跟孩子建立親子依戀關係的首選。誰照顧孩子比較多孩子就天然的更加依賴誰,跟誰更親,更喜歡誰。

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離不開媽媽,有什麼事情的時候總是需要媽媽的陪伴,有的甚至表現為黏著媽媽。比如說當孩子摔倒了,媽媽緊緊的抱著孩子,有助於孩子感到安全。比如說,兒童在上幼兒園的最開始幾天,離開媽媽而產生的分離焦慮。

但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首要目的主要是為了生存,也就是說,是為了活下來。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大多是圍繞吃喝拉撒玩。如果這時候孩子的第一撫養人不是媽媽,是奶奶或者是外婆,那麼孩子很有可能跟奶奶或外婆更加親。所以,這時候孩子跟誰更親,並不是固定的。

兒童成長的需求。

等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尤其是四歲以後,爸爸的角色就顯得更加重要。

孩子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一直存在。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他的模仿能力越來越強。爸爸這角色有自己獨特的帶娃方式,以及做決策、與人溝通、處理事件等等生活方式多與媽媽不同,可以幫助孩子增長見識,發現不同的可能性。

這個階段,如果爸爸付出更多的時間,孩子就會跟爸爸親。

但很多時候由於先天0到3歲的陪伴中,媽媽付出了更多時間,還是會慣性的跟媽媽親。

接著隨著孩子年齡的進一步成長,到了六七歲左右,他已經不分親疏遠近。爸爸媽媽通常是一樣親。

孩子喜歡媽媽多一些,也許只是特例。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相處模式,這樣的相處模式導致孩子對待家長有差別。比如如果是單親爸爸帶孩子的家庭,孩子通常都會跟爸爸更親。

孩子跟誰更親,沒有可比性。如果孩子懂事了以後,仍然覺得跟媽媽更親,那麼有可能這個家庭的教育,或對孩子關注出了問題。


說的俗點,那是因為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啊!在孩子出生前,已經和媽媽有了十個月的皮囊內交流哦。媽媽可是孩子這個世界第一個認識的人啊。

從出生到行走;從行走到上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一路走來,大都是媽媽在給予全部的關心和愛護。大部分家庭都是媽媽護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可口的飲食,給孩子買下美麗的衣裳和鞋子等等。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難,遇到被欺凌等等,哪一樣不是尋求媽媽的幫助。而且,很多媽媽在心中也是孩子最重要,有的為了孩子,啥都可以放棄。

前段時間,深圳記者在街頭採訪路人問:如果離婚了,你是要孩子還是要房子?所有的男士選擇房子,認為孩子以後可以再生,而房子很貴,一定是房子;想反,所以女士毫無考慮的選擇要孩子,認為房子以後可以掙錢再買,而孩子是獨立的,自己生的自己疼愛,這種感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古人有句話:寧可要討飯的娘,也不要做官的爹。

這句話雖然現在聽起來有點落伍,然而,確給人們顯示了一條亘古不變的人性真理:有媽的孩子是個寶,無媽的孩子是根草。

總之,為什麼孩子喜歡媽媽更多一些的原因就是七個字:能給孩子安全感!


首先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和媽媽有了親密關係,是只屬於兩個人的關係。這孩子一出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

然後如果媽媽是母乳的,孩子幾乎聞著媽媽的味道睡覺,對媽媽有不可割捨的情感。

孩子養育過程中,母親付出的總是比父親多,這些孩子都可以感覺到,媽媽會對孩子笑,抱著軟軟的,媽媽會唱好聽的搖籃曲。會陪著孩子睡覺等

有付出有回報,當爸爸覺得自己的孩子更喜歡媽媽的時候,還是先問問自己,自己對孩子付出的多少。如果不如媽媽,就自己反省。多陪陪孩子,孩子都有感覺的

你家最喜歡媽媽還是爸爸呢,如果自己也想被喜歡,真的需要好好想了,否則這問題和廢話也是一樣的


孩子喜歡媽媽更多一些,似乎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原因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懷胎十月。和媽媽有天然的親近感;第二,一般在家庭中,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接觸的多,自然給孩子的回應也多;第三,媽媽跟孩子取得鏈接的方式比較多,比如給孩子穿衣,陪孩子睡覺,給孩子做美食等等;第四,媽媽自帶的溫柔的女性氣質。


這隻能說明大部分的情況,不是絕對的。更準確的說,是孩子跟最經常照顧他的那個人親近一點。如果你長久的陪伴他,哄他睡覺,那麼孩子會更依戀你的!


孩子真的是個天使,單純無暇。他們的愛濃烈簡單-誰照顧他們多,愛他們多,他們就愛誰愛的多。在家庭角色中,一般媽媽都負責照顧孩子的角色,而母性使她們天然的愛孩子,所以孩子喜歡媽媽更多一些。

當然這是大多數情況,如果媽媽不承擔撫育照顧孩子的角色,那孩子就會更愛照顧撫育她們的人,這個人可能是奶奶可能是姥姥或者其他人。我妹妹家的老大就是生下來休完產假就把孩子放在老家由奶奶帶。孩子在奶奶跟媽媽同時在的時候更傾向與奶奶一起玩樂,晚上睡覺也一定要跟著奶奶。

所以生了孩子就成了她的母親,但要與孩子培養親密關係,還需要親力親為的付出。


推薦閱讀:

打了貓後應該怎麼培養感情?
如果你有三套房子存款100萬,你還會不會再去打拚?
婆媳撕破臉後還能和好嗎?
「你又不幫我生人,憑什麼管我的人生?」成年人的忍耐是有額度的
上聯:山水相依水映峰,下聯怎麼對?

TAG:媽媽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