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宋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直搗黃龍?


倘若歷史能重寫,岳飛不被奸臣所害,朝廷支持岳家軍,收復失地,大敗金兵,是完全有可能的。岳家軍的勝利屬於大概率事件。請看以下分析。

第一,岳飛智勇雙全,岳家軍驍勇善戰,軍紀嚴明。岳家軍的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是出了名的。誰拿民間一草一木,馬上處死;老百姓主動開門留宿,也無人敢入。全軍的口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搶掠」。打仗時,全軍士氣高漲,所向披靡。敵人遇到岳家軍,不是潰敗,便是投降。

第二,從他的對手的評價,可以看出岳飛的戰鬥力,以及對敵人的震懾有多大。當時在金兵中流傳著一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金兵對岳家軍,是心悅誠服的。一場場的戰役和交鋒,岳家軍以所向披靡的戰鬥力,令對手心驚膽戰,才發出這樣無奈的感慨。

第三,從岳飛被害的背景來看,之所以金兵想盡千方百計,殺害岳飛,正是由於岳家軍的戰力,令金兵惶恐不安,唯恐岳家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所以才想法除掉岳飛,以絕後患。

公元1130年,完顏兀朮侵擾常州、鎮江,想渡江北歸,岳飛率兵堵截,屢戰屢勝。清水亭一戰,打得金兵棄屍十五里,並配合韓世忠取得黃天盪阻擊戰大捷。兀朮逃離黃天盪後,直奔建康。岳飛果斷地在牛頭山設下埋伏。夜裡,他派出一百多名士兵混入金營騷擾,金兵又驚又怕,自相殘殺。兀朮急忙逃往淮西,岳飛因而收復建康。

正是在這前後,岳飛寫了《滿江紅》,以表達他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其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公元1140年,金朝撕毀和約,出動大軍,分四路大舉進犯。危急之時,朝廷派岳飛救援。岳飛馬上調兵遣將,率軍長驅北上,直逼中原。收復了許多失地。入侵的金兵節節潰退,岳家軍聲勢大振,銳不可當。

第四,岳家軍是金兵最完美的剋星。沒有之一。

金兀朮有一支勁旅,士兵身披重甲,每組三匹馬,用索相聯,號稱「拐子馬」,非常厲害。兀朮調集了一萬五千名騎兵,向宋軍衝殺。岳飛派出步兵持刀沖入馬陣,叫他們專砍馬腿。「拐子馬」便失去了戰鬥力。宋軍乘機衝殺,金兵大敗。「拐子馬」全軍覆滅,兀朮失聲痛哭。

岳飛乘勝進軍朱仙鎮,這裡離汴梁只有四十五里。而兀朮則退守在汴梁城裡,已陷入絕境。

兀朮哀嘆道:「自從我在北方起兵以來,從來沒有失敗得像今天這樣慘。」

岳家軍勝利在望,全軍上下,群情激奮。南宋抗擊金軍,收復失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在直搗黃龍的關鍵時刻,岳家軍正待渡河之際,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師。岳飛接到詔令,痛心疾首,悲憤萬分,高呼:「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復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岳飛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不久,被誣入獄,於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時年三十九歲。

一生精忠報國的岳飛元帥,壯志未酬,實為千古奇冤。


不能!

岳家軍的戰鬥力爆表,但是那是在平原作戰!要想直搗黃龍府(現今吉林省農安縣),必須得過山海關,宋朝強盛時尚不能打過去,何況強弩之末了。

金人殺掉岳飛,是因為岳飛強力阻擋了他們統一中原的步伐!

好比秦末名將章邯並不能阻擋一個朝代的滅亡!


根本想都不要想,首先,金國六萬人,就滅了比南宋強大的北宋和比北宋強大的遼國。金國的戰鬥力明顯高於南宋太多。在南方依靠城牆和多河流地形,勉強自保都費勁。一旦去到東北大平原,宋步兵為主的部隊就是去給金國送人頭,送經驗。金國只需要在大平原收割完宋主力,再揮師南下。南宋根本就是等滅國。

其次,岳家軍主力是投降的偽齊軍和投降的農民起義軍,還有就是收編的土匪,他們連宋軍都打不過,怎麼可能打的過金軍?岳飛打偽齊曹成和殺楊幺都打了幾年時間。遇到金主力就是送菜。

岳飛帶兵就1133-1141年,期間南宋和金主力對抗的戰役,和尚原,仙人關,黃天盪,順昌保衛戰,淮西戰役,岳飛是唯一一個都沒參加的。

只要讀過史料的都知道,建炎三四年間,金兀朮搜山尋海,五萬金兵就橫掃南宋,追的高宗逃到福建,最後逃入東海幾個月 ,金兀朮沒大船,南宋才沒滅國,我們來看看岳飛孫子岳珂,是怎樣吹噓岳飛的?「四戰四勝」「六戰六捷」打的金兵叫不到三十的岳飛「爺爺」,打的金兵「橫屍十五里」。金兵被打的這麼慘,是怎麼追著高宗打的?韓世忠的黃天盪金兵又從哪裡來的?岳飛真這麼厲害,為什麼不去救高宗?為什麼不去幫韓世忠,不去幫吳玠?實際情況岳飛當時不過是杜充手下的一個低級軍官,杜充命令岳飛防守馬家渡,金兵還沒到岳飛就逃跑了。

1136年偽齊軍三十萬(號稱七十萬)進攻淮西劉光世,高宗命令張俊和岳飛支援劉光世,劉光世逃跑(戰後讓高宗奪了兵權)和岳飛同時接詔書的張俊,已經獨力擊敗偽齊三十萬聯軍,一個多月岳飛還只在「半途」。

再來看看1140年5月到6月。南宋又發生了什麼?1140年5月,金兵毀盟,十萬大軍進攻南宋,西路一萬多和吳璘打(1139年吳玠病死)東線一萬多和韓世忠打,主力六萬多進攻順昌,當時順昌只有劉錡兩萬多人馬(張俊一小部),順昌地形開闊很可能和金主力打野戰 ,高宗命令岳飛支援順昌(當時高宗,把岳飛當心腹,岳飛手裡有南宋唯一的騎兵)可以看出當時的高宗對岳飛 報很大的希望。結果 ,韓世忠,吳璘,劉錡苦戰兩個多月(1140年潤年,兩個6月)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韓世忠和吳璘也打敗金兵。金兵全面撤軍。這個時候岳飛才去「收復失地」,在偃城打最弱的一支金兵(不超過一萬人)結果還讓這一萬金偏師爆打一頓。(1141年正月金兵又來進攻南宋,高宗命令岳飛斷金退路,結果岳飛離前線450里就不敢前,可以看出這一戰把岳飛打的有多慘,有多害怕)。根據《王貴穎昌捷奏》殺死金兵五百。(岳家軍主力張憲,由於指揮混亂根本沒有遇到金兵)。後被岳飛孫子岳珂意淫成「殺金兵五千」。宋金兩史都記載,金兵6月全部撤軍回國,岳飛是7月才到的穎昌,7月以後才到的朱仙鎮,如果穎昌還有散兵游勇的話,朱仙鎮根本就沒有金兵,所以才會「八百破十萬」「五百破五十萬」零傷亡。幾十萬人在朱仙鎮屁大點地方打一戰,居然沒有死傷。活見鬼了?

宋三百一十九年,從來不用金牌調動部隊,都是下詔書。詔書能更清楚表達命令的意思(而且宋史官會記錄,詔書的內容)。只有文字不發達的少數民族才用金牌調動部隊。如果岳飛真接到金牌 ,那隻可能是接到金國的命令。

所有宋史官和金史官記錄的史料,岳飛都是「私自撤軍」丟失了河南。金史里岳飛就是逃跑。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1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1141年正月,金兵又來進攻南宋,高宗命令岳飛去斷金退路,岳飛離前線450里就不敢前,高宗連下十幾道詔書(有記載17。也有記載15道詔書),岳飛才數十日,前進數十里。這次以後高宗才對岳飛徹底失望,才想重組軍隊,奪了韓世忠,張俊,岳飛的兵權。

無恥之徒們又來狡辯,想混淆視聽。現將,高宗手詔,全面幾詔,展示給大家一起看看。

第一詔:據深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琦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俊,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枝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札,卿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三,發於正月二十九日。《高宗本紀》裡面有講到,正月二十九日下令楊沂中嶽飛援淮西,此條日期確信無疑)

第二詔:比以金賊侵犯淮西,已在廬州,張俊、楊沂中、劉琦見并力與賊相拒。已親札喻卿,乘此機會,提兵合擊,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來江州,或從蘄、黃繞出其後,腹背擊賊。機會在此,朝夕須報,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四。排序沒有問題,時間並沒言明,所以略過不談。

第三詔:虜犯淮西,與張俊和州相拒。已遣親札,趣卿倍道前來,合力擊賊,早夜以俟。卿忠智冠世,今日之舉,社稷所系,貴在神速,少緩恐失機會也。再遣手札,卿當深悉。七日。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五。時間有備註。

第四詔:虜寇聚於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於和州巢縣下寨,與賊相拒。韓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機會。前所發親札,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張去為往喻朕意,卿更須兼程,無詒後時之悔。諒卿忠智出於天性,不俟多訓也。付岳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六。 第五詔:昨得卿奏,欲合諸帥兵破敵,備見忠誼許國之意,嘉嘆不已。今虜犯淮西,張俊、楊沂中、劉琦已并力與賊相拒。卿若乘此機會,亟提兵會合,必成大功。以朕所見,若卿兵自薪、黃境出其後,腹背擊賊,似為良策。卿更審度,兵貴神速,不可失機會也。再遣親札,想宜體悉。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七。

第六詔:比屢遣手札,並面諭屬官,仍遣中使趣卿提兵前來,共破虜賊。諒卿忠憤許國之心,必當力踐所言,以攄素志。今據歸正人備說,金賊桀黥頭首皆在淮西。朕度破敵成功,非卿不可。若一舉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詔,不為虛言。況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於卿,今機會在此,曉夕以佇出師之報。再遣此札,卿宜體悉。十五日。付飛。御押。 高宗宸翰七十八。岳飛給高宗的密詔已經淹沒在了歷史之中,所以就不做糾結了,所載時間明確無誤。

第七詔:屢發手詔,及毛敦書、張去為繼往喻旨,朝夕需卿出師之報。覽二月四日奏,備悉卿意,然事有輕重,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兼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琦、李顯忠等皆已與賊對壘,卿須親提勁兵,星夜前來蘄、黃,徑趨壽春,出其賊後,合力剿除凶渠,則天下定矣。想卿聞此,即便就道。再遣親札,宜深體悉。付岳飛。御押。一共十五詔,全面七詔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後面的就不一一例舉了。

連河南的守不住的岳飛,拿什麼去「直搗黃龍」?拿什麼去滅金國?黃龍府在長春,還有幾千里路。


天意雖是唯心之論!中國有一句古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至於如何鑒證這類問題,歷史記載從夏至中華民國,統治者都是功占江山容易而守難,主要原因應是封建統治者昏庸無道,民怨沸騰,造成一朝興起,一朝覆滅。南宋初期所發生的岳家冤案,其主要是康王趙構擔心岳家軍功克黃龍,迎回徽欽二帝,自己的皇位難保,此私心卻誤國誤民,而落得昏君的罵名。


先說說史料吧!(首先宋史岳飛傳【引用岳珂寫的】裡面的就不說了!因為裡面的內容幾乎都知道)就說說宋朝其他一些史料對於當時河南保衛戰(當時是金軍攻宋的河南,壓根就不是主動進攻)的評價

《三朝北盟會編》,「甲寅,岳飛遣統制楊再興、王蘭等擊金人於小商橋,皆戰死……累奉詔班師,遂自郾城還,軍皆潰,金人追之不及。」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1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卷高宗本紀中有如下記載:(岳飛)「奉詔班師,遂自郾城還,軍皆潰,金人追之不及。穎昌、蔡、鄭諸州皆復為金有。」

淮西從軍記:

「飛方至陳州,而俊已定宿亳,遂還壽春,引兵南渡而歸。金人探知,於是并力出兵以御飛。飛兵不能支,幾敗,告急於{錡},出兵牽制抵太平。金人乃退,飛軍得還」

總結一下,就是宋朝內部對這個河南保衛戰中嶽飛的戰績是勝是敗都相當不統一。再說對於戰績的統一度°

岳飛報王貴的奏捷:

「今月十五日,據本司中軍統制提舉一行事務王貴申:依准指揮,統率諸軍人馬,於潁昌府屯駐。今月十四日辰時以來,有番賊四太子、鎮國大王、並昭武大將軍韓常及番賊萬戶四人,親領番兵馬軍三萬餘騎,直抵穎昌府西門外擺列。貴遂令踏白軍統制董先、選鋒軍副統制胡清守城。貴親統中軍、游奕軍人馬,並機宜岳雲將帶到背嵬軍出城迎戰。自辰時至午時,血戰數十合,當陣殺死萬戶一人,千戶五人。賊兵橫屍滿野,約五百餘人,重傷番賊不知數目。其奪到戰馬金鼓旗槍器甲等不計其數,見行根刷續具數目供申次」

這個戰報和宋史岳飛傳裡面引用岳珂記錄的滅敵5千差距較大

最後說說對手的評價(和宋史並列的金史對於這一段倒是相當統一)

《金史·張通古傳》:「未幾,詔宗弼復取河南。通古請先行至汴諭之,比至汴,宋人巳去矣。或謂通古曰:『宋人先退詐也,今聞將自許宿來襲我。』通古曰:『南人宣言來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覘之,宋人果潰去。宗弼撫髀笑曰:『誰謂書生不能曉兵事哉!』

至於結果如何?還是自行思考吧!


不能。戰線太長了,宋軍的補給很難供應。再加上黃河北岸不適合岳家軍的步兵,比較適合金兵的騎兵作戰。除非,宋高宗派張俊、吳玠、韓世忠、楊沂中、劉琦等多路宋軍配合岳飛作戰,將金兵的主力部隊牽制住,岳飛勝利的可能性大些。另外,宋朝應遷都至南京,跟隨伐金的進度。如若宋軍兵臨洛陽、開封、商丘、西安等大城市,並攻佔。再遷都至洛陽,這樣北伐應該比較順利的。


看一下回答問題的都什麼水平啊,感覺都是按照岳飛傳的思路在思考問題。

第一北宋總體要比南宋強大的多,而且汴京離北方更近,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都沒有能力越過燕山山脈。華北是平原地帶,步兵和騎兵作戰可以想像是什麼情況,北宋在首都附加布置百萬禁軍就是在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的妥協。

第二岳飛先不談他是不是真如神話般牛逼,換另一個傳奇人物諸葛亮吧,他六出祁山什麼結果?大部分時候都吃的是後勤的虧。岳飛打到汴京,補給線已經有近千里了(武漢到開封,自己查地圖)。還要被北伐到黃龍那是東北了(開封到黃龍)。除非岳飛的統帥加持能夠讓500人相當於幾十萬人的戰鬥力,不然還沒到之前就餓死了。

第三收復失地,看怎麼理解這個詞語了。如果只是名義上歸宋其實很簡單,反正偽齊也完蛋了,可是這的要把這裡重建成為宋朝的勢力範圍,那投入會非常巨大,而且地方勢力非常複雜,雖然戰鬥力不是很高,但是一旦詔安,相當於馬上又多近百萬張嘴等著政府供養。人雖然是資源,但是突然爆炸的增長超過生產力的承受範圍就是負擔了。南宋一邊常年作戰,內部爆發農民起義,完全沒有能力在負擔起北方重建的能力,收復失地只會變成遍地烽火的場面而已。

別太相信小說故事,南宋國祚也有一百多年,岳飛死了南宋也沒滅掉,說明趙構不是傻逼,不然徽欽二帝丟掉國家多少容易啊。還有說趙構稱臣是軟骨頭,這個除了丟面子還有什麼?為什麼要稱臣,不就是在談判桌上比較被動嗎?如果岳飛真的指揮岳家軍以一當百,打得金軍喊爺爺,趙構頭殼燒掉了要妥協?想事情多用點腦子,別聽風就是雨,有些東西推敲一下,想想看能不能成立。


當時岳家軍一個月連下二十餘城,勢如破竹,趙構是看到北進速度太快了,害怕真的直搗黃龍,才連下十二道金牌,如果南宋統治者支持,可以很快收復河南山東,直搗黃龍也是有可能的。可惜歷史的車輪是不倒轉的。


題主提這個問題,就表明題主不了解當時南宋的形式。如果說岳飛敢打到開封,金兀朮就會把徽,欽二帝立為偽皇帝。一旦到了那種情況,形勢將急轉直下?你說南宋臣民聽誰的?聽趙構的,是反臣。聽徽,欽二帝也是反臣,南宋將會陷入混亂之中。所以說直搗黃龍是做夢,跟本不可能實現。


推薦閱讀:

TAG:宋朝 | 南宋 | 岳飛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