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到底有多少答案?


總有小朋友問我,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1+1=2這麼弱智的問題?要討論什麼是「1+1」,要從十八世紀說起。

哥德巴赫猜想

十八世紀初,俄羅斯偉大的君主彼得大帝為修建了一座新城-聖彼得堡,並全面學習歐洲.

彼得大帝從歐洲引進了一批科學家來建設新的國家,其中就有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哥德巴赫最初是一名中學教師,後來在聖彼得堡擔任聖彼得堡帝國科學院教授,1728年開始擔任彼得二世(彼得大帝的孫子)的宮廷教師。

哥德巴赫在研究中發現:很多偶數都可以分解成兩個質數的和。

什麼是質數呢?質數也被稱為素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比如:2、3、5、7、11、13、17等都是質數,因為除了1和它本身外,這些數都沒有其他約數。

與之對應的另外一種數是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還有其他約數。比如:6是合數:因為它有約數1,2,3,6;8是合數:因為它有約數1,2,4,8;9是合數:因為它有約數1,3,9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任何一個大偶數(X≥4)都可以被分解成兩個質數的和。

比如:4=2+2 6=3+3 8=3+5 10=3+7

是不是所有偶數都能這樣呢?這就構成了一個猜想,並稱為「1+1」。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哥德巴赫無法證明這個猜想,於是寫信求助著名數學家歐拉。歐拉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位數學家的成就能超過歐拉。但歐拉這麼厲害的人也無法搞定這個問題。

於是這問題流傳下來,困擾了數學界200多年。上世紀,人們對這個問題展開圍攻。

  1.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9

  2.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3.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4.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證明了5 + 7

  5.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6.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7.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8.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證明了1 + 5

  9. 1962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0. 1965年,蘇聯的布赫證明了1 + 3

比如「1+3」的含義:對於一個大偶數X,一定可以分解成X=a+b 或X=a+bc 或X=a+bcd,其中,a,b,c,d都是質數。

陳景潤

那麼陳景潤有幹了些什麼呢?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的中學數學老師是國立清華大學航空系的主任。他的老師上課時喜歡講一些科學故事,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老師說,數學是科學的王后,而數論是王后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陳景潤後來就一直致力於研究這個問題。後來他去了廈門大學讀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一個中學當數學老師。

陳景潤不善於與人交流,講課講的很差,跟學生關係也不好,還經常生病,有人說他是高分低能。但他一直受到當時廈門大學校長的推崇,說陳景潤是廈大最優秀的畢業生,於是把陳景潤調回廈大工作。

陳景潤回到廈大後專心研究數學,並把他的研究成果寄給了北京的華羅庚。華羅庚當時已是享譽全球的數學家,一眼看中陳景潤,把他調到中科院數學所擔任研究員。

陳景潤回到北京後,還是不與人交流。而且正在文革期間,學術環境很不好。但是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卻用幾麻袋的演算紙,證明了「1+2」。

對於一個大偶數X,可以被分解成X=a+b 或X=a+bc 其中a、b、c都是質數。

從1+3到1+2,這個看似是一小步,但實際是一個很大成就,被稱為陳氏定理,獲得了國際公認,也受到了周恩來總理和毛主席的肯定。

遺憾的是,陳景潤依然沒有證明「1+1」,雖然看起來他距離「1+1」只有一步之遙,但直到今天,「1+1」仍然是一個謎。這也正期待著新的科學巨匠的出現。

所以,1+1的含義是一個質數加一個質數,而不是1+1為什麼等於2。


我讀書少,做遊戲還湊合,就會五個??

①1+1=3。∵1夫+1妻=3人(生1孩)

②1+1=0。∵1元賺+1元賠=0元。

③1+1=1.01。∵1元+1分=1.01元。

④1+1=1。∵1大魚+1小魚=1魚(被吃了)。

⑤1+1=2:∵1代表素數,2代表合數。不能分解質因數的叫素數,代表一個單體。 哥德巴赫猜想也可表述為:兩個不可分割的單體之和等於一個可以分割的合體。證據:

1電子單體+1下夸克單體=400上夸克(u)+2上夸克=402u合體。1孕婦單體(2人)+1孕婦單體(2人)=4人合體。1個5g砝碼單體+1個10g砝碼單體=15g合體。......愛咋咋滴??????


如果不加連詞,不加修飾,不加引號,純數學運算:1+1=2.


對任何事、人的思維在進行客觀的、抽象的判斷時,通過形象、逆向、換位等思維進行推理,在各種觀點中所產生的結論是不同的,但是、都必須符合客觀羅輯(即唯物辨證法)。我認為1+1=?時有以下幾項:1,1十1=1即(1×|=1);2,|+1=2;3,1+1=3;4,1+1=10;5,1+1=11;希望網友點評,僅此參考而己。"


(1)1十1二2

(2)1十1二10(電腦原理:二進位)

(3)1十1>2(歌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是摘了歌德巴赫猜想皇冠的偉大數學家。

供參考。


在語文里:一十一=王;二;豐;十;11

在數學裡:1十1=2??。

在物理裡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力???成為零!

在生物里:1??十1??=2??,3??,4??,5,6??,7,8,……【???的是配種和繁殖】

在社會生產勞動中,生產效率,生產效益方面:1??十1??小於1,等於2??,大於2??,小於2??……這也是哲學裡的解釋!


這是歌德巴赫猜想,只有陳景潤那樣的數學家可以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到底有多少答案,那就看你用在什麼地方,以及寓意般的答案,你能想到多少就有多少。但一般的教科書里只有一個答案:1+1=2。


純數學運算1+1=2的答案就是唯一的,不僅是這一個算式,1+2=3的答案也是唯一的,...,所有的a+b=c的答案都是唯一的,所有的自然數N=p_1^a1*p_2^a2...p_r^ar

也都是唯一的。


要看在什麼情況下,正常數學運算1+1=2;猜字謎的話一加一,就是十。像腦筋急轉彎1加1,就是11;等答案。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答案


推薦閱讀:

汪曉勤: 《HPM: 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撰寫初衷
利用ComplexHeatmap繪製熱圖(一)
【Numberphile】高維的辮子
【Numberphile】數學魔棒
氫彈、核潛艇和法航447 ——軍隊中大展神威的數學家

TAG:數學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