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些窮人家的孩子難出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長跑,窮人家的孩子跑得會辛苦一些,能跑出好成績的比例也低一些。大概幾點原因:

1、起跑線不一樣。「人生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點殘酷,但也是現實的一部分。其實起跑線不是孩子早背幾首唐詩、早學會幾個單詞。起跑線是大環境和大背景,包括教育資源乃至各種資源的差距。我老家在東北,雖然從小成績好考上北大,但上了大學之後發現,當時北京和上海同學的綜合素質、眼界與見識,總體來說要好過我們這些其他地域的學生。

現在,我的孩子在西城(北京公認教育資源最好的區域)上小學,孩子的學校、老師、活動安排、課外實踐等等,都讓我滿意甚至驚喜。我因工作的緣故也常會去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還會接觸到很多留守兒童,教育資源上的差距對我來說非常直觀。即便各個層面都在努力減少差距,但道路可能相當漫長。

資源的便利易得也會影響家長心態。我女兒班上的家長們,周末和寒暑假常自發邀約著帶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目的就是帶孩子玩玩,心態上很平和隨性。有次我們幾個家長帶孩子去首都博物館,首博地下有一層在進行「老北京風俗文化展」,場館就是實實在在的四合院,地上畫著跳房子的格子,幾個小朋友們就在博物館裡開心地跳了半天房子,家長們則在一旁輕鬆閑適地聊聊天。當資源非常豐富易得時,沒人硬逼著孩子看啥、記啥、刻意要珍惜什麼機會,學習成為愉快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更健康,人文藝術修養的形成更自然而然。

2、家長作為人生「教練」,指導能力有差別。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遭遇大大小小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沒有問題時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社會、預見未來發展、選擇自己的人生。毫無疑問,有知識、有文化、自己事業生活都比較成功的父母,會有更多指導和幫助孩子的方法手段。

有些家庭,由於父母具有能力和見識,孩子從小到大遇到困難和選擇時,父母都能參與討論和給予建議(不是包辦,但也不是以「讓他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後果」、「鼓勵她獨立」為名,把全部責任扔給認知尚未成熟的孩子);有時可能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和向更專業和資深的人士諮詢;有時讓孩子去參加實踐自己體驗探索等等。在一些家庭中,甚至在孩子已經長大、步入職場之後,在職業發展或人際關係遇到困惑時,仍能和父母探討溝通。這些孩子就算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扎紮實實地站在了父母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而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媽媽,對孩子的指導很可能只能停留在「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這樣的層面;等孩子更大一些後,除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關切和擔憂之外,在探討和解決困難方面,就很可能愛莫能助。

3、人生長跑的目標不一致。人生有很多岔路口,選擇不同的方向,會跑到不同的終點。貧窮可能使一個家庭目光放得較短淺。我老公家是農村的,我公婆在很貧窮的條件下努力供養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出來讀書,而且男孩女孩都一樣,這在當時當地是很少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公公本人中師畢業,還是很重視教育的。在他們的家鄉,大部分家庭的選擇是讓孩子初中畢業後讀中專,因為中專直接指向就業,能更早給家裡掙錢。當時有些中專的錄取分數與重點高中不相上下。這些上中專的孩子不是不聰明、不優秀,但家庭的選擇最終很可能給孩子的一生設定了上限。

當然,上述都是大多數的情形。窮富都有好有壞,具體到每個孩子和家庭本身,不能一概而論。


窮人家的孩子難出頭這是鐵的事實。窮人家的孩子在心裡上有一定的自卑感。我們那時候上學時都是在家帶乾糧,拿到學校里輪流著做飯吃。那時候我們家裡窮,媽媽做的是白面和玉米面兩樣面蒸的乾糧,別的同學都是拿的純白面的,還有的拿包子呢。每當吃飯時,我都不願意跟同學們一起吃。我都是自己在一旁吃。怕同學們看不起自己。那時候自己吃的穿的都沒有別人好。

老公他家也挺窮的,他對我說那是他成年人之前的事,看到家裡挺窮在家找對象挺難的,就想做點買賣。可是自己也沒有本錢,就在飯店打工掙了幾個個月的工資,拿這錢倒賣掛曆。沒想到生意還是挺紅火。幹了幾個月就掙了大幾百元,在90年那時候幾百元還是個錢呢。可是被他老爹扣留堵了外債。原本挺好的生意陷入了僵局。沒有本錢進貨了,又回到了打工的原點。

窮人家的孩子,想做點事比別人家的孩子難上百倍。一沒實力,二沒有太多的朋友圈。就算是有點朋友交際也沒有實力雄厚的。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當今社會的通病。

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難出頭,窮人家的孩子出頭之日就是難來到。沒法為了生活,就要比那些富有家的孩子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快的速度把這個窮帽子給脫掉!


為何窮人孩子的難出頭?這裡有很多因為,有受教育的因素,也有人脈資源匱乏、不會經營人脈的因素,我覺得,原因有以下結果: 1、資源匱乏。窮人的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是農民或者工人出生,或者社會最底層的「三保」(保潔員、保安員、保險員),是沒有資源可以利用的,父母能把你供出來就不錯了,哪來給你提供良好的人脈關係呢,他們處於社會底層,認識的也是同階層的人,他們的人脈關係,是無法給子女提供任何可利用的。 除了父母身邊沒有可利用的資源外,自己也沒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因為,自己長大後,認識的,也差不多是跟自己相同的人,其他上層,基本也跟你不是一個層次、一個階層,基本沾不上。

2、家庭教育和觀念影響,老實本分清高,不願意如搞人脈關係。一般來說,窮人的孩子,比較老實本分、為人厚道,缺乏闖勁,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不會有太大的大作為,因為,他們堅守底線,不願意阿諛奉承。

在生意上,也沒有太多的經營才華,因為,從小受的教育有點固步自封、穩步前進,缺乏創新、冒險、激進想法和思維,相對來說,思維比較滯後,腦袋轉的不夠快(本人就是典型例子)。

所以,自己的思想束縛了自己的作為,相對來說,會難有出頭之日。 而且,大多數還有點清高、自命不凡,不屑於去搞人際關係,甚至拉幫結派。

3、不善於經營人脈關係。因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所以,長大後,自己的經營人脈關係方面,也有短板,那就是,不會去搞人際關係。

我一個哥們的媳婦,因為從小生活在不錯的家庭,所以,平常與各類人群交往的時候,顯得非常得心應手,每次跟他們在一塊聊天吃飯,明顯可以感覺到,自己和他們在人機交往、人脈關係經營等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會充分的利用身邊的人脈關係,為自己尋找最大的利益化。

反觀窮人家的孩子,大多數不僅老實,而且,堅守正義、底線和誠實、忠厚等特點,甚至還有點小清高,不想去經營那種人脈關係,我不想求別人,別人也別想來求我,導致窮人家的孩子這種有點小清高,遏制住自己的發展,包括升職、做生意建立的人脈關係等,會對自己的前途和事業有致命的限制。


貧窮不僅會限制一個人的想像力,它也會限制你的試錯機會,提高試錯成本,讓你沒大踏步一次,都需要極高的魄力與風險。顯然多數人不具備這樣的素質,所謂人窮志短就是這個意思。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很難出頭。

成功並不是多努力,多刻苦就可以了。因為成功從來都是低概率,需要試錯,經歷了若干次錯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學過概率論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每次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連續五次都失敗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也就是你有了百分之四十的可能性成功。

但如果你家庭貧窮,很抱歉,你沒有五次機會。

如果你升學,在小概率北大和大概率本校之間,無疑會選擇大概率。

我記得那時候一個單元里(我們宿舍樓四室一廳)有十六個人,其中有九個要考研,北大一個,清華四個,人大兩個,本校兩個,結果就是除了本校兩個都沒考上。沒考上的有的二戰依然沒考上,有的倉促找了工作,現在也沒那麼好。

當然我有個朋友一鼓作氣挨著邊考上了專碩,那就不一樣了,這小子在北大兩年,哥倆的差距就拉開了。

如果你家庭條件好,家裡能保證好工作,家裡有出國的錢,你自己折騰幾年北大也值(清北的影響力除了國際名校之外確實沒必要出去了)。

如果沒有的話,就謹慎點。守定而後戰,守不定而戰,風險太大。在工作後更是如此,工作要穩定,收入要穩定,切忌大起大落。

也許你會說多少寒門子弟是靠自己的魄力與決心,趟出來的輝煌之路。

這句話沒錯,但你仔細去看一下有多少人去趟過這條路,趟失敗的都幹啥去了。再看下趟成功的他的媳婦與貴人是誰,或許你就加深了對歷史的認識。

每一次重大抉擇,對寒門而言,都是勝負在呼吸之間。必須謹慎,持穩,守定而後戰,不求大勝,但就不敗。試錯機會多少與試錯成本高低呈負相關聯繫。如果你是寒門,試錯機會就少,試錯成本極高,你不敢輸,你怕輸,不是你是個「輸不起」,是你必須「輸不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在兢兢業業努力的前提下,把握住一個或者兩個機會就足夠改變了。沒把握住也有安穩生活,這或許更接近我們的宿命。


我認為是因為各類資源分布不均,尤其是教育資源的分配。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通過自己的寒窗苦讀,通過比較公平的考試,來為自己獲得更好的出路。

而教育資源對於一些落後地區是很稀缺的,一些村子想讀書,得到別的有學校的村子裡去,而且窮人家孩子的父母也不怎麼懂得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比如讓孩子提早學習英語等等,往往只能依靠孩子的個人意志、老師的水平。在一些比較偏遠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最多就讀到初中,考上高中的寥寥無幾,一些比較稀缺的公立學校需要入學考試來篩選學生,一個村子能考上的鳳毛麟角。那些稀缺的公立學校又如何和縣裡、市裡、省里的學校比呢?

大多數孩子在初中畢業後選擇去職高或者去打工,過個幾年就結婚,這還出什麼頭呢?

窮人家的孩子就算好不容易考到名校,畢業後面對大城市的房價和競爭的就業壓力,一些還是會回到老家,找個好的飯碗養活自己。

雖然如上說的是非常貧困的家庭,換做在城市裡的底層低薪家庭,這種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有優厚的資源,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醫療等等,從小就上雙語學校,還上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甚至不用參加高考,可以去外國深造。

可能窮人家的孩子奮鬥一生,也只是為了達到富人家孩子剛剛出生的起跑線,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不再像自己以前一樣。一些窮人家的孩子雖然努力後沒有出人頭地,但是也明白了要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中國的貧富階級固化遠沒有美國那麼嚴重,窮人還有喘息、階級上升的機會。

智聯校園 張敏學生回答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查看官方網站 智聯校園 大學生成長求職平台


為什麼有些窮人家的孩子難出頭呢?

的確是這樣子的,有一些只是一部分而已,但不能說全部的都是這樣子的,因為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的話,肯定是要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或者是先天條件,的一些限制罷了,相信努力總會獲得一定的收穫,但是不努力的話,那肯定是很難出頭。

因為人需要磨練才能夠成長,富家子弟不懂事,與為什麼事都圍著自己轉,自以為是他是有錢,但是很少有出息的,但有些有錢人的家裡有著嚴格的教育,所以說就算是富人家長大的孩子,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咯。

但是窮人的話,80%以上都是自己刻苦努力,風風雨雨,自己經歷的,懂得多了,有過挫折,有過快樂,有過得失。

要知道,成員之間處朋友都是打心眼裡去的,一起開心,一起快樂,什麼都是一樣,什麼都需要磨練,就算是一隻狗,你天天把他關在家裡,他,也會認為你的家就是他的全世界,如果有一天突然把門打開,她看電視會感覺到害怕,因為沒有見過馬路,差點被車撞了,才知道車的危險,夠,也需要經歷這樣,才會長大,否則到了失去的那一天,也就是井底之蛙。

不是說富家子弟都是井底之蛙,但是他們拿錢解決什麼都看不上眼,就跟某些人說的,沒有你的足怎麼突出我的雅!

有些經驗還真的是從俗開始磨練呢,如果富家子弟自己出去闖,不靠父母磨練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會,以為他的磨練基礎,加上家裡的財富,如果都這樣的話,我想中華民族會更加多的社會精英。

現在出名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要麼就是沒經驗請個酒經驗的,這個有經驗的基本上也不是剛出生的,就在富裕家庭里長大的,不磨練沒有經驗,哪來的優秀,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先懂事了,這自然是有道理的。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家裡的孩子活著就是要靠雙手去打拚,來達到自己的未來,上進,努力去奮鬥,才會有風雨過後,見著美麗的彩虹。

也許說家裡的孩子先天條件可能比不上富家子弟,但是出頭的機會還是會有的,因為很多人的歷史都是從白手起家的,你覺得對不對呢?


俗話說:窮在鬧事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說明窮人人際關係都沒有,無人問津,更別說出頭露面,讓人尊敬,崇拜了!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家境貧寒,沒有什麼人際關係,人窮志短,甚至還為生計著想,就沒有什麼其他想法,生活方式很簡單,也很定式!

窮人家有些孩子為什麼難出頭?主要原因應該有一下幾點:

1、出身貧寒,起步底。人生起步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在古代,皇族將相家的孩子出生就是七品官的身份,窮人甚至一輩子也難混到這個級別。現在雖然說人出生沒有貧賤之分,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很骨感,很殘酷的。富人家的孩子處在好的教育環境,能接受好的教育,衣食無憂,一生只為前途。

2、無人際關係。俗話說:城裡有人好做官!就說的這個道理。一份好的工作,必須有有人推薦,甚至有關係才可以應聘得到,至少優先考慮,熟人好辦事,生人一抹黑。當然,窮人有才華的孩子也可以出人頭地,鶴立雞群,也可以說人數是鳳毛麟角。

3、家境貧窮,窮人志斷。現實確實如此,眼前溫飽問題還沒解決,考慮遠大理想,所謂的人窮志不窮,只是理想性的激勵話語,面對現實,日子依舊過,太陽依舊轉,正如老百姓說的:一夜千條路,天明起來還要賣豆腐!就是這個道理!富人家的孩子衣食無憂,因為家裡的有錢,可以繼續深造,可以用錢鋪路,可以改變人生,光彩耀人,可以投資,輕易立家建業,就能很容易出人頭地。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窮和社會現實早已磨平了意志,一切習以為常,因為窮!正如一句話:有錢好辦事,無錢寸步難行!

總之,窮人家的孩子難出頭,當然不是全部,有能力有機遇的孩子,一樣能出頭,但畢竟是少數!

【請關註:宗元頭條號,驚喜不斷】


古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實,如果你命不好,運氣也不好,出生的風水也不好,也來不及積累陰德,那麼,讀書其實往往是所有窮孩子家庭出身最後一顆救命的稻草了。

但是,往往窮人家庭,經常瀰漫著一種,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包括,現在經濟形勢很緊張,很多父母並沒有長遠的打算,就像,短期來看,讓孩子趕緊能夠長大賺錢,幫自己分擔家庭的重擔。所以,沒有那個太多條件的,就早早的讓孩子出來賺錢不去提供教育的費用了。

加之這種讀書無用論的論調,瀰漫在這些孩子中,還有就是,中國的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這些種種加起來,受教育程度就普遍比較低,那麼社會上有前途的工作,有需要學歷這個敲門磚,同時也需要你具備一定的學識所以就很難出頭了。越是往後的社會,越是階級固化,越是需要教育才能改變。

除了教育問題,還有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如果是農民的話,很難他的知識涵養,為人處世能夠適應現代社會變化的節奏,甚至,是和現代社會相背離的,所以,孩子從父母那裡無形中學到的東西,很可能還要出來顛覆幾次才能重新走上正軌,但大部分可能,根本不願意改變。

這就是現狀,值得我們考究。


稻盛和夫 成功=熱情*能力*思維方式

(1)

之前有位朋友跟我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現在怎麼感覺根本不是這樣啊。

我之前也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看來也確實是。

以前沒上大學時,在老家也沒覺得自己哪方面比別人差,學習還算可以,老師也比較喜歡,同學呢大家穿的都一樣,誰也不會嘲笑誰,家裡也是只要你學習好就行了。

但上了大學之後,發現自己跟別的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差別好大。

別人會打扮、也有氣質,我卻經常穿得很土氣,這一點一度讓我很自卑,後來自己也學穿衣打扮,但是仍然擺脫不了很多時候自卑氣質不佳的問題。

別人性格開朗,見人就打招呼,跟老師關係打得火熱,我木訥、內向,社團裡面總也混不上去;

別人喜歡挑戰,而我卻總是畏難,碰到問題就退縮,遇到挑戰就退讓,所以新的機會也離我而去,我也錯失了很多成長的機會;

………

話說富二代不是弔兒郎當的另一個辭彙嗎?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呢?嗚嗚嗚

我看到過別人的父母,他們要麼當著公務員,要麼當著老師,又或者是某公司的高管,他們穿著講究,行為端莊,他們懂得經營自己,更懂得如何去教育引導孩子。

所以別人長得好,穿得好,講禮貌,有氣質,自信,開朗活潑,熱愛生活,從不畏難。

而我的父母,都是農民,雖然父親也有兄弟姐妹加起來幾個,但是人性的嫌貧愛富導致我們跟他們是那麼的格格不入。我在上大學以前從來沒有旅遊過。家裡窮,衣服也給我買的少。甚至有好幾次我連上學的學費都沒有了,還得去往別人借。

所以我很自卑,不會打扮,內向,不善言談,總是受欺負。

我當然開始努力打扮自己,剛開始總是買各種名牌,但是越好的東西自然也就更貴,剛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東西適合我,買回來穿了一段時間發現並不合適,心疼了好久,甚至節食去買衣服。也可能是補償心理,小時候沒有的,長大了一定要拿回來,不穿的衣服扔了又捨不得,拿回家,我媽直接把我臭罵一通,說我亂花錢。

說多了都是淚啊。。。

即便我通過各種努力,包括穿著、世面、溝通、性格等各個方面,這樣仍然在很多時候令我感到自卑,甚至讓我深感無力。

(2)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童年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即便我非常痛恨和害怕這句話,但是有時候真的覺得,說得真的好對啊。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中國人是真窮。啥也沒有,連個火柴都沒有,還得從國外進口,那時候都叫「洋火」。但是現在,我們基本上實現了小康,「中國製造」走遍天下都不怕了,更不用再去為能不能飽腹而擔心,更多時候追求的是美好生活,中產階級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們在《變形記》裡面看到的窮苦孩子只是少數。現在農村的面貌早已煥然一新,但他們還是窮人,因為城市裡面的有錢人太多了,城鄉差距真的很大。

所以,我們小時候並不用再去像以前父輩那樣小小年紀就得操心做飯,下地幹活,挑水洗衣,相反,我們被父母很好的保護起來,可以不用幹活,每天呆在家裡看電視,跟同學出去玩,雖然不一定能跟城裡孩子一樣經常享受到最好的娛樂設施,但是也不是太差,偶爾去一次城裡還是可以的。相比我們的父母小時候好太多太多了。

我們更沒有什麼補習班,只需要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搞好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有大把大把的言情小說電影電視劇來看,甚至偷偷背著父母談戀愛。

而相反,城裡的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經常讀書,可以經常接觸到學識高的人,這極大的擴展了他的視野,人際交往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不像窮人家的孩子一看到外人就認生自卑膽小。

而且他們經常可以有各種培訓班,比如鋼琴小提琴芭蕾舞等等等等數不勝數,而這些在陶冶他們的心靈,提升他們的素養,塑造他們的性格方面無疑作用巨大。而我們只有跳皮筋玩彈珠點火,我身上現在還有小時候玩火剩下的疤痕。

還有最重要的,教育。

學校教育之間的差距根本就是天壤之別,像我是在上了高中開始才去城裡,而還有相當多的一批孩子初中一畢業甚至還有很多初中小學沒畢業的就開始去外面打工了。而我即便去了高中,老師也很多僅僅是專科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實在太少。

而相反全國最好的高中是在城市,很多優秀師範學校的老師即便畢業了也不願意去農村或者回到農村。

除了學校教育,更有最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在城市裡父母都在儘力培養孩子成為全面型人才的時候,農村孩子的父母還在天真的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將來能夠考上大學就能過上好生活。

所以,不是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像窮人家的孩子、富二代為什麼不像「富二代」的問題,更多的是城市孩子與農村孩子的區別、城鄉教育分配不公的問題。

(3)

但是我們就這樣成為命運的奴隸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豈不是太懦弱了。

那麼,缺點仍然存在,怎麼辦?

沒有誰比我們自己更能了解自己,除了我們自己,也沒人能改變我們自己。老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像這些因為小時候造成的缺點,也就註定了我們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對抗。我們改不掉它在我們內心的波瀾,但是可以阻止他們去影響我們的人生。

既然自卑自我價值感低,那就時刻不忘提防提醒自己,要自信,也沒什麼好怕的,多練練多去見見世面。然後多去念念李白的詩,「天生我才必有用」。唉,天下也就只有那麼一個「詩仙」李白了。

既然膽小畏難,那就更要去多多鍛煉一下自己了,做的過程中不忘總結經驗,做得多了,自然發現自己還是非常有潛力的,跟別人也不差,而且目標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勇敢跨出去第一步,而不是做紙上談兵,想一下趙括馬謖李元度,不想死就別夸夸其談、手高眼低。

既然不會打扮沒氣質,那就多去看看時尚雜誌,有用沒用,你去試試就知道了。再然後多讀書,記不住就背下來,看看汪涵,他現在這麼有內涵有風度,都是讀書夠多,閱歷夠多,然後相由心生。

既然懶惰慣了,那就也一定要記住,不勤奮沒有飯吃,別人更不會可憐你的。給自己定幾個死目標,在床上不要待超過8小時,每天固定看1個小時書,最多看半小時電視。曾國藩曾說過「敗人二字,非傲即惰!」

越早注意到自己的缺點越好!你會少吃很多苦。

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其實小時候的經歷並不是單單只給我帶來了缺點,更有很多優點,比如細心、踏實,現在想想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果不欺我。


兩個方面

首先,說窮也好,困難也好,這些家庭通常是沒有關係、沒有背景、沒有心計,不然的話早就能致富了。在先天條件比較惡劣的情況下,孩子當然首當其衝,從小開始就得不到好的教育。打個比方,現在稍微有點條件的家庭都會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樂器舞蹈之類的,誰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與眾不同,即使學習這塊差一點,但是能有其他特長將來能出人頭地。除了課外班還有補習班,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並不嫌多,課餘時間也一直在豐富孩子的知識。同時學習資料也統統不會少,逢年過節也會慰問一下老師。這樣的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很累,但是能怎麼辦呢?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想看到的吧。

而沒條件的家庭,一切只能靠孩子自學和恆心、毅力......所以導致無法與有條件家庭的孩子處在同一起跑線,這是一方面。

另外,有條件的家庭都有一定的關係、背景,將來孩子步入社會也可以受到額外的待遇。有句話說得是聰明的人製造機遇,普通的人把握機遇,愚蠢的人錯過機遇。那麼就很好理解了,有條件的家庭會給自己的孩子製造更多成功的機遇。沒條件的家庭只能靠孩子自己努力,自己尋找機遇、製造機遇、把握機遇。

因此,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出頭,難度比有錢人家裡的孩子要高。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以上望採納


推薦閱讀:

一個人經常自言自語說明什麼問題呢?
只要和別人打架心就不停的跳,甚至還有點無力發抖,這是膽怯嗎?
覺得自己心理極度抑鬱,狀態非常不好,想問有什麼推薦的好的心理諮詢師嗎?或者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恢復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究竟有沒有什麼前世今生?
如何緩解仇恨的情緒?

TAG: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