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說,愛哭叫的孩子更容易被野獸發現,是不是更容易被淘汰掉?


其實不是這麼理解的,的確愛哭叫是更容易吸引到其他野獸的注意,但另一方面也更容引起父母的注意,後者帶來的優勢比前者帶來的劣勢要重要得多得多。

先舉一個關於大象的例子。象群在遷徙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可憐的棄嬰,一頭剛剛降生的小象被她的母親遺棄在了出生的地方。

有時候年老體衰或疾病纏身的母象會在族群也同樣無暇照顧小象的情況下忍痛拋棄他們。

被遺棄的小象在黑暗中悲苦地嘶叫著,這雖然可能引來捕食者,但如果不竭盡全力呼喚來同胞的援助,也許也是安靜地等死。一隻非洲鬣狗聞聲而來,它在附近徘徊了許久不太敢造次,因為它擔心附近有象群。反覆猶豫,它終於靠近小象,準備下嘴。

就在這時,路過象群母家長在遠處聽到了小象的呼救聲,帶著一幫老阿姨們在黑暗中殺了出來。巨大的聲響嚇跑了原本就緊繃著神經的鬣狗,小象得救了,但這只是暫時的。

由於前面的路途還十分遙遠,再加上象群中已經有了一頭剛剛降生的小象,收留額外的小象帶來巨大的負擔。象群拒絕了他,這聽起來很殘酷,但面對艱難的生存必須得做出選擇。

或許是叫聲太過凄慘,或許是成員的苦情相勸,又或許是母家長內心的感性戰勝了理性,象群又折返了回來。象群用粗壯的象腿將小象們包圍得死死的,沒入了危機四伏的夜色當中。

動物界的收養領養行為是十分罕見的,大多僅限於族群成員之間。但等到天亮時,這隻被領養的小傢伙就已經成為了象群大家庭的一份子。

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情況,但是如果小象沒有呼叫沒有死纏爛打,也許就已經成為了鬣狗口中的美餐了。

幼崽叫喊的矛盾在於喚來父母還是喚來捕食者的博弈,但我們考慮覺果的時候忽略的一個前提,父母遠離幼崽的情況一般也就是被拋棄了。對於被拋棄的幼崽而言即便不呼喚不哭鬧也只有被野獸吃掉,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竭力呼喚或許還能喚回糾結的父母或者同類。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愛哭鬧叫喚的幼崽是更有生存優勢的。有研究顯示女性對於類似嬰兒哭鬧的高頻聲音更為敏感,常常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出現的狀況。

在一項關於噪音的研究實驗中,男女志願者在睡眠中對相同聲音的敏感度不同。女性不管是否為人母,都對孩子哭聲最敏感。但對男性而言,孩子哭聲甚至不在「十大擾人清夢音」排行榜之列,反而對汽車警報聲之類的聲音更為敏感。

對男性而言,最容易打斷睡眠的「十大禍首」是汽車警報聲、風聲、蒼蠅嗡嗡聲、鼾聲、下水道排水聲、蟋蟀叫聲、警車或消防車等鳴笛聲、時鐘滴答聲、鑽孔聲、水龍頭滴水聲。

對女性而言,最容易吵醒人的十大噪音是:孩子哭聲、龍頭滴水聲、吵鬧聲、鼾聲、蒼蠅嗡嗡聲、鑽孔聲、警車或消防車等鳴笛聲、汽車警報聲、風聲和下水道排水聲。

可見,哭鬧聲是嬰兒自我防衛的手段,不過是藉助父母的力量自我防備。


推薦閱讀:

02民科的基本原理
藝術家、匠人、科學家?
科學公園 : 喝茶能防癌嗎?
名人名言(數學)
科學與神學對話之:不滅的輪迴——我們終究成為了自己的神

TAG:生物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