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北方的你,童年有哪些和小夥伴一起玩的遊戲/玩具?


我是瓶頸蒼穹,河北保定人,70年代生人,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我在問答等你,現在我說說我們保定70後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先上一組圖。

小人書,童年馬路上就有租書的,忘了幾分看幾本了。

談玻璃球,也叫彈珠。

滾鐵環,條件好的是根鋼筋焊起來的,還有八號鉛絲做的那種。

東西南北中,女孩兒比男孩玩的多。

陀螺,我們這裡稱為抽懶老婆。

火柴槍,我們這裡叫做鏈子槍。

這個青蛙估計是很多人的回憶,我第一次擁有是我大舅出門挖了一個月河道後回來給我買了一個。

水笛,應該這麼叫,加上水吹出來像鳥叫。

小霸王遊戲機,這個是在我上了初中以後才擁有的。

方寶,在地上打著玩的,誰打翻了別人的就贏一個。

尿泥,我們小的時候真用尿和泥,和泥後捏成碗扣著摔,誰的聲音大誰算贏。

還有找不到圖片的,小的時候玩過的用鞋碼在一起扔的遊戲,我們保定叫做佛爺,現在可沒有小孩這麼玩了,當時我們有雙白球鞋都捨不得玩,都是那種塑料的黑涼鞋和拖鞋玩這個遊戲。

還有一個遊戲也找不到圖片,我們這裡叫做打嘎嘎,嘎嘎就是一塊圓木頭或者方木頭兩頭削出尖放在地上用半米多長的棍子或者木板磕起來打出去,這個遊戲很好玩,有點像小日本本玩的棒球。但是因為嘎嘎兩頭比較尖,而且是木頭的比較硬,玩的人又沒有防護罩什麼的,傷過很多人的眼睛,這個遊戲大人們一般都是嚴禁玩的。但我們當時是孩子,都是偷偷玩。

小的時候誰有錢買風箏,都是自己拿報紙糊,一般都是這種風箏,我們保定把這種風箏叫做蛤蟆豆兒,不知道別處怎麼叫,我們這裡管蛤蟆叫做河嗎豆兒,都是童年回憶。

歲月催人老,曾經的懵懂少年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那些年的豆蔻年華有時夢裡還在,只是不再有年少輕狂。有人說保定城很小,小到隨時就能碰到熟人。我說保定城的確很小,可是有些人說不碰上就永遠不會再碰上!

我是瓶頸蒼穹,懷念那一段過往!!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因為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凈玩兒了,搞的老師跟家長倍兒熟,沒事就請家長o(╥﹏╥)o

本人85後,因為是在城市裡生活,父母管的嚴所以沒有那些下河摸魚、上樹掏鳥的經歷,但孩子們總會有些娛樂項目的,且聽我說說我小時候跟小朋友們玩的遊戲。

1、彈彈球

彈球,一種玻璃材質的小圓球,大的和鵪鶉蛋差不多,小的直徑1.5公分左右,根據花色大小不同分了好多種,大的叫「大亮ge(三生)」、小的純白色有一條深色紋的叫小白龍,還有的叫「花瓣」,小時候以有個小白龍為豪。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自己跟自己也能玩兒,通常都是就地十八滾的玩,用手指的力量彈出玻璃球,擊中對方的球,當然也有玩賴的,在彈出的一剎那胳膊跟著往前送,我們管這個好像叫「大老蠕(音)」。還能自己加工彈球,小時候家裡點爐子,就把彈球擱爐子里燒一下,再放到水裡,玻璃就會有裂痕,碎而不破是成品。

2、藏蒙嗑兒

就是捉迷藏,南方是不是叫躲貓貓?門口的一堆小朋友每天吃完晚飯都出來碰頭,通過「呵哩下(手心手背)」選出來個找人的,剩下的就開始藏,有藏衚衕牆垛子邊上的,有藏樓道里的,反正一眼望去肯定看不見人,但是藏的地點也就固定的那麼幾個,一直玩到家長們出來喊,然後就各回各家。

3、坎子兒

一波小朋友分別站在場地兩端,另一波小朋友站在中間,兩端的小朋友用子兒(布縫成的跟魔方的樣子差不多,裡面放沙子)坎中間的人,被坎中就得下場,不過要是能接中這個子兒,也能把已經坎下場的小朋友保上來。

請忽略我的字......

4、拍毛號(也有可能叫拍馬號,我也忘了)

這個不需要場地,有個台階都能玩,就是硬紙片,上面有好多種圖案,不過印象最深的就是變形金剛的圖案。通過「錛鉸裹」決定拍的順序,拍時要用巧勁,如果將毛號兒拍成反面朝上,那麼這張毛號兒就歸拍者了,直到誰把最後一張拍過來贏走為止。小時候個個都是鐵砂掌。

還有一種遊戲是用泥弄成方形,有個底兒,然後往地上扣比賽誰扣的響,85後的天津衛小朋友們,你們誰記得叫什麼啊???


小的時候,小的時候是喜歡玩沙包,跳皮筋兒,然後一些小孩在玩那些很幼稚,但是很開心的遊戲,其實不是欺負南方有什麼區別,把它做完之後都那麼幾樣吧,在地上畫幾個小桌子,讓我挑房子,南北通用的一個遊戲,然後就是,嗯再說吧,這批這會兒在小夥伴的腿上綁著皮筋兒,調皮跳跳一下午,不覺得累,然後調一下我要吃飯的樣子,這就是從人群里也差不太多吧,北方還有什麼男孩子玩的比較奔放一些。玩兒的挺開心的,總而言之。扔個沙包讓我講什麼彩虹啊,奇才地方的那些當初覺得很有意思的腹語吧,然後年前能上床後還能突然定住不動,讓你屹立著三兒的號,玩的沒有任何一個一舉一舉都沒有這個意思是不是?就是看你不要嘗嘗,這都下去,就算玩完了讓我嘗嘗鮮兒還留著,那就是沒有玩玩的,大家可以出去玩,有時候場上小夥伴都下去就是勝利,你是幸運兒的時候,就是常常只有三隻小夥伴,然後台下坐著十來個小夥伴在那發獃。為什麼就因為在台上的時候都被插進去了,然後最後那種小兒就是談不下去,所以說的就是就吃上他們一個人,32,萬一是最後的十幾個小夥伴,重新跑去開了一局,只剩他們三個玩兒了30萬,到最後發現也沒有什麼意思了,于是之老先生的那十個小夥伴一起玩。那就是打著這樣的吧。

22


身在瀋陽的我,作為一個60後,童年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遊戲倒也不少,雖不如現在的孩子們花樣百出,但也是因地制宜、妙趣橫生。

今天在這裡,我重點介紹幾個我童年和小夥伴們最喜歡玩的遊戲:

1.拍(煽)煙寶

把大人們抽煙剩下的香煙外包裝,經多次摺疊後成等邊三角形,這就是我們說的「煙寶」了。

兩三個人約在一起,石頭剪子布勝出或者是一次自願出多少、出多者勝出,然後把這些「煙寶」混在一起排成行置於地上,用手掌帶動風去拍(煽)「煙寶」(手掌不可碰到煙寶)一次,「煙寶」被煽反過來面的,有多少都歸勝者,依次輪下去,直至地上的「煙寶」全都沒了。

我有一次贏了一大堆煙寶,因貪玩耽誤了學習,被父親一怒之下給扔進了爐子里……

2.彈玻璃球

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彈玻璃球」,有著其它區域孩子們沒有的優勢,其它地方的孩子都是去買玻璃球,而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家邊上就有一家燈泡廠,露天堆放的麻袋裡裝滿了玻璃球,我們幾個小夥伴總是相約去廠門口央求大人給幾個玻璃球,大人被纏不過,每次都會送我們一些,這是我們最歡天喜地的時刻了。

我們最常玩的「彈玻璃球」遊戲有兩種玩法:

一種是「無坑式撞球」。在地上劃道線做撞球的發球線,自發球線開始,在大家認可的距離放置玻璃球組,參與玩的人事先約定好每人出一個或幾個玻璃球。

石頭剪刀布勝出者先彈球。自發球線彈出自己的玻璃母球,去撞擊遠處的玻璃球組,要求每一次彈出母球必須擊中事先設置的玻璃球(沒擊中者換下一個人彈球)。想盡一切辦法把事先設置的玻璃球撞擊回發球線,撞回多少球就贏多少球。

另一種是「有坑式撞球」。在地上劃一道發球線,距離發球線1米處挖一個直徑5厘米的小坑,其後,沿直線方向每間隔半米挖一個小坑,共4個小坑,再間隔1米挖一個直徑10厘米大坑,作為總坑。參與玩者,事先約定好每人出一個或幾個玻璃球,放置在總坑裡。

石頭剪刀布勝出者彈球,自發球線向間隔1米遠的第一個小坑彈球,彈球進入第一個小坑者,才能繼續向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小坑彈球,沒有彈進者換下一個人彈球,沒彈進的球留在原地不動,待再次輪到你彈球時繼續。

誰最先彈球進入總坑,總坑裡的玻璃球歸誰所有。

那時候,我有一個最好的小夥伴,我們玩彈球時總是互相掩護,為了不讓其他人順利彈球進坑,專門用自己的球去撞擊坑邊上的球,有時甚至是犧牲掉我們兩個中的一個,去最先彈球進入總坑。當然了,贏的玻璃球我們都私底下平分了。

3.打pia(四聲)嘰

「打pia(四聲)嘰」,我還真沒有找到這兩個字,這是東北的土話,有音無字。

「打pia(四聲)嘰」最早就是在硬紙板上印上圓形的彩色人物圖片,然後把他們一一剪下來。

玩的時候,石頭剪刀布勝出者先打,一人打一下輪換著來,一方用自己的「pia(四聲)嘰」去打另外一個人的「pia(四聲)嘰」,打翻過來就贏了,輸的一方接著續上一張,反覆進行。

小時候,我曾經贏過一書包「pia(四聲)嘰」,連同我的「煙寶」都被付之一炬了。

童年的時候,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還玩過軲轆圈、關刀、撞拐、拆冰果棍、摔泥泡、打口袋,和女孩子一起跳皮筋、跳房子,冬天的時候滑冰車、打呲溜……

後來長大了,有了任天堂遊戲機,有了魂斗羅等遊戲,但是,童年的一幕一幕總是閃現在眼前,那一聲聲呼喊至今還在耳旁——

「彈玻璃球,打pia(四聲)嘰,輸了不帶告爸地!」


是不是一說就會猜到我的年齡呀?不一定,真的!不過很多遊戲不適合當今了,很多遊戲也沒有名字,就那樣在一起玩,啥年齡做啥事,才是最美的人生!到了會跑的時候,就去玩遊戲,到了讀書時候,就專心學堂,到了戀愛的年齡,就去全身心找伴兒……

第一個遊戲取名「放泥炮」,每個人拿一塊泥,要紅土的,泥很黏,一般與煤炭末混在一起「踹搭火(這幾個字我也不會寫,就是攪拌均勻,晒乾了和煤球一樣)」,把泥做成碗狀,「碗口」朝下使勁一摔,「啪」的一聲,氣流把「碗底」衝破,誰的響聲大,誰就贏了。

第二個遊戲有名——抗拐,這個遊戲一般冬天玩,例如左手握住右腳腕,用膝蓋與對方碰撞,這很有技巧,可以壓對方的腿,也可以挑,還可以猛的單腿跳的很高,膝蓋撞到對方腹部,把對方撞個仰面朝天,那時候不怕摔跤,爬起來繼續。

第三個下棋吧,我們叫四頂,橫畫四條線,豎畫四條線,每人四個棋子,每次或橫或縱只能走一格,當自己兩粒棋子在一條線上衝到對方一粒棋子時候,就把對方吃掉了,當對方僅剩一子時候,自己就贏了,下棋種類很多,有下「三子」、有「堵茅死爛子」……

第四個捉麻雀,在冬日大雪之後,方法魯迅先生講了,在此不去重複。

第五翻棉條,這個咋敘述?就是把七、八十公分的線兩端拴起來,形成一個圈,第一個人把線圈纏繞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上,然後變著花樣與對方來回翻動……

第六個滾圈,一般用鋼筋做成圓圈,然後用鐵絲做個鉤子推著跑,去學校時候,「圈」都斜背著,很威風的樣子。

第六個打瓦……

第七個跳房子……

第八個堵灣,北方水少,需要下雨時候玩。

第九個「打寶」,把紙疊成方形,有正反面……記得自己每天贏的「寶」比書本厚。

第十個……

原來我的童年如此美好!如此豐富多彩!如此值得回味……


生於70後的我們,小時候沒什麼玩具,不像現在的孩子從小就點讀機、復讀機、蘋果、ipad不離手,但我們和小夥伴一起玩的遊戲也非常豐富多彩,打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抓骨頭子兒……都樂此不疲。

沙包是一種用碎布頭縫製的正方形袋子,大的有拳頭那麼大,小的有核桃那麼大,裡面裝有大米、小米、高粱或小沙粒兒等。縫製方法是先把四塊正方形的布片反面邊兒相接,連成一個上下通透的四方柱體,再分別縫合上下口,其中一口的一邊先不縫合,待將正方體的布面完全翻在外邊,把上述一種或幾種填充物裝進袋裡以後才封口,一個漂亮的沙包就做好了。玩的時候,小夥伴們分兩撥人,扔沙包的兩個人分別站在兩頭,另一撥人就在中間躲來躲去,不能讓沙包擊中,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擊中就要下場,如果隊友英勇地用手直接抓住了丟過來的沙包,則可以救已經下場的同伴上場遊戲繼續。這樣的遊戲,在課件十分鐘或放學了玩上一會兒,既鍛煉了身體,也愉悅了心情。

跳房子往往選水泥地或磚地比較好,一來劃線清晰,二來跳起來不起塵土。用粉筆在地上畫出無數個格子圖案,人單腿在格子里蹦跳,從起點到終點,將沙包踢在某個特定的格子里,中途沙包不能壓線,也不能出界,如果壓線或出界就算失敗。皮筋兒一般是用自行車舊裡帶、廢舊橡皮輸液管或廢舊礦燈裹電線的外皮剪制的,韌性好又有彈性。

下雨天或者「貓冬」的時候,女生喜歡抓「骨頭子」。「骨頭子」又稱「旮旯哈」,其實就是豬羊膝蓋關節骨,染成統一的或不同的顏色。遊戲規則是先把五顆骨頭子兒隨意撒開,再把其中一顆拋向空中,同時依次迅速把其餘四顆立起,反立,按倒,翻面,每完成一種動作都得接住空中落下的骨頭子兒,否則視為失敗。有句話說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骨頭子兒隨意撒開,沒有一次是和上次完全相同的,在一瞬間完成四顆骨頭子兒的排兵布陣,必須得手疾眼快。

現在這些遊戲/玩具幾乎沒人玩了,它們帶給我們童年的樂趣,電子遊戲根本沒法比,真的好好懷念。


身在瀋陽郊區山村的我,童年有太多難忘的快樂,在那些貧困簡單的歲月里,童年的童話是多彩絢麗的,在記憶里綻放出花開的幽香。

上學,在課間休息時,男孩的遊戲是彈玻璃球,扇煙紙,頂牛,女孩則是跳皮筋,踢毽子,打口袋。如果是自由活動課,男生女生就合起來玩跑城,一方守,一方攻,常常放了學也捨不得走,還要戰幾局才罷休。

山村的月夜是孩子們最愛,月亮皎潔,照得打穀場白亮,那是我們最好的遊樂場,躲貓貓是大家最愛的遊戲。十幾個孩子手心手背的選出尋找者,然後大家在他的喊數中四散躲藏,剛剛還喧鬧異常的場院,一下子就靜悄悄的,只有尋找者的聲音在空曠的場地上回蕩……這樣的遊戲常常讓我們忘記時間,直到二丫或狗蛋的娘大嗓門的罵喊著回家,大家才四處散去。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山村的童年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快樂,說不完的回憶,那樣艱苦中的簡單快樂那麼純粹,那麼明亮,像明珠在記憶的寶匣里閃亮。


那多了,踢布籽、扇啪嘰、騎馬打仗、打中間人、跳房子、跳皮筋、嘎拉哈、捉迷藏、玩煙盒、下跳棋、玩軍棋、滑爬梨、抽冰尜,還有用自行車鏈條做的槍。還有……

記得小學時踢布籽,因為羨慕別人踢得又多又好,回家就自己縫了一個,天天練,先一個腳再兩個腳。後來,再跟別人玩的時候,誰也玩不過我了。記得我們這踢布籽踢到數量就踢到後背上,不知道別的地方踢法是什麼樣的?

扇啪嘰那可是童年的回憶,圓圓的畫片幾個人扇,帶贏的,有的小孩一贏一大把,可炫耀了。對了,還有彈溜溜,也帶贏的。十八九的時候,看到有小孩在玩,還上去跟他們玩呢。

玩煙盒也是了,兩個人的煙盒放到手心上,顛到手背上,抓的時候還要掉出一張。煙盒疊成三角形,那時為收集個煙盒還可哪找呢。

打中間人,就要用到布籽了。兩個一前一後,然後三、五個人站在中間,那兩個人打他們。還帶接的,可以把打下去的人救上來。

騎馬打仗沒怎麼玩過。對那個象跳鞍馬的遊戲挺印象,有時候還叫人家腰再彎點。

跳皮筋也不是女孩子的專利了。我們男孩玩得也挺興奮呢,記得為玩跳皮筋還喜歡穿帶跟的鞋。記得,男孩的跳皮筋和女孩的跳法也不一樣。

跳房子也是挺有印象的,拿粉筆把房子畫出來,撿個石頭,就開始跳了。想不起來那個石頭幹什麼用了。

小時候經常玩的棋類遊戲就是下軍棋了,因為生長在大學裡,有時還到活動室看大人下象棋,然後也有模有樣的學著下。還有五子棋、圍棋,五子棋還在本子上玩。

冬天就是滑爬梨、抽冰尜了。那時還地各顏各色的橡皮泥抹在木頭冰尜上。那時大學還自己澆冰場,我們還在冰場上騎自行車。現在有個教學樓的牆裡面還有我們玩的木頭槍。

那年還挺羨慕有人玩鏈條槍,扳機一勾,還能聽響。

還有挺多,希望大家補充。


身在濟南的八零後,這是陪伴了我們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小時候的遊戲至今還記憶深刻,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有的只是童年的快樂!

1、跳皮筋,女孩子的最愛。

2、彈玻璃球,男孩的專利。

3、挑冰果棍。當時收集了一大堆冰果棍,現在想想都好笑。

4、跳房子。

5、玩旮旯哈。收集羊的關節處的一個骨頭4個,一隻手向天上扔沙包,然後這隻手再翻轉桌面上的旮旯哈,讓他們處在一個相同的面上,看誰用的次數最少,誰最厲害。

6、打方寶。用紙折成正方形紙包,扔一個在地上,另一個人也拿出自己的一個用力拍下去,靠產生的風或適當的角度把地上的鏟翻個面,對方的這張就歸你了。

7、丟沙包。玩的時候分成兩組,一組站中間,一組分成兩隊分別站兩邊,朝中間這組人身上扔沙包。

8、分田地(關刀)。在鬆軟的泥土地,畫個大「曰」字格,每人分一塊,在自己「地盤」扎三刀,如果刀不倒,就在別人的地盤扎一刀,然後根據刀的走向畫一條「界」讓對方選擇,一直到對方沒「地盤」為止。

9、頂拐。

10、翻繩。

11、拉梗兒(忘了我們這裡叫什麼了),就是樹葉的根莖互相拉看誰的先斷…

12、老鷹捉小雞。

13、木頭人

14、抽冰嘎。

15、滾圈。

16、氣門芯滋水槍


推薦閱讀:

也許你玩過任天堂的遊戲 但關於任天堂你知道這些幕後音樂人嗎?
中國出海秀:多款國產遊戲針對中東市場專門研發 甩開了歐美SLG
《當我看到今年TGS上這幾款遊戲後,我明年份的寂寞都有了歸宿》
像素畫遊戲開發:場景設計Tile圖塊拼接指南
愛琳的變遷史:devCAT更新大事記(二)

TAG:北京 | 遊戲 | 天津 | 玩具 | 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