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車位值不值得買?


主要是買了車位沒有產權,叫長期轉讓權,其次是買了車位一個月還要交幾十的物管費,第三是車子在車庫出了問題,物管不負責!車位也要看地域的問題,在北方,冬天晚上都是零下二十幾度三十度,車在外面放一晚,第二天熱車就需要好一會,有一些價格較低的車,有可能凍的發動不了。每個車位30平米不可能,起碼37-40,如果有人防的話40-42之間!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我是建築設計師。

今年我又買了一個,就是我兒子今年讀一年級,買了個學區房,89平方加一個車位花了400萬,在廈門!不得不說廈門房價有點虛高,教育還是不錯的。你外行!地下車庫的造價通常是地面建築物的2??倍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倍!  你看過地下車庫樓頂面施工了嗎?鋼筋是密密匝匝,厚度是普通樓面的NN倍!更別說裡面的設施了。地下室車位三十平方能用就燒高香了,你要考慮綜合使用面積,例如車輛出入過道,邊邊角角,剪力牆柱佔用所帶來的影響,如果還不明白你可以在小區里觀察一下。

分析的有道理。今天剛去樓下看了車位,然後就收到這個推送了。更是讓我下定決心買車位。 山東濟寧,高層地下車位12-15萬一個,個人感覺還是比較保值的。特別是將來是新能源車的天下,沒有車位充電成本就高了。剛買了40年使用權 說跟房子 合同也是使用權 不知道以後怎麼樣 現在國家還沒有出台地下車庫的買賣法 40年後都不知道怎麼樣了 管他呢。車位很多都空著,價格比車貴,你覺得大家會買嗎?而且很多都是人防工程,根本沒有產權,開發商沒有權利賣。


是否需要買?

除非一個人這輩子都不會買車,否則停車位對於一般家庭來說車位都是需要的。

從使用的角度來看,還有一種情況挖財君覺得也可以不買車位,就是家住的小區屬於郊區低密度類物業,一來有大片區域可以隨便停車,永遠不會被警察叔叔貼條;二來買在郊區低密度類物業,作為投資品幾乎沒有升值的空間和價值。

這種情況,即使需要,也不用買車位。

值不值得買?

有一個直接、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衡量小區車位值不值得買:把小區車位價格在小區車輛平均價格中做個對比(別墅類物業除外)

如果車位價格在車輛均價50%左右,屬於便宜;

如果車位價格在車輛均價60%左右,屬於中等;

如果車位價格在車輛均價70%左右,屬於較貴;

當然上述的50%、60%、70%還是要根據具體的城市而定,二線城市姑且是按照這樣的方式算的。且這套方法也只是適用於普通住宅小區,別墅豪宅啥的則需要用另一套計算方法。

上述所說的標準只做個參考,不在同一城市的不要對號入座。

當前的經濟情況是否買得起?

如果是土豪,就是買十個二十個車位每天換停著玩兒,只要你開心就好 。

但咱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每月領血汗錢的白領階層,手上的錢當然要花的值得。先說一句通用的話,有那個經濟實力就買,錢夠不上就租車位或者停路上。

除非一個家庭搬家換新的房子,會將同車位連同房子一起賣掉,賣掉的時候如果時機好房子升值而車位緊俏,肯定就賺了;要麼就是家庭急需用錢,急需到需要賣車位來籌錢。除此之外,大部分家庭的車位都是用來自用。

如果僅從自用角度出發,來算這麼一筆賬:買車位價格是20萬,租車位200元一個月,如果這20萬用來投資理財,按照年化5%(算是理財的普通成績吧)的來算,一年9996元的利息,每個月833元的利息完全足以覆蓋200元的車位租金,當然是租車位更划算啊!

當然,買車位劃不划算一定程度還是會受車位租金制約,如果某小區車位10萬塊,而租金每個月收300呢?這是不是看起來就沒這麼大的誘惑力了?

車位屬於投資品的一種,說起來也蠻複雜的。除了使用價值,還有領土價值、固定資產價值、心理價值和投資價值交叉存在。

所以說, 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家可以按照這套分析方法去計算你家小區的車位值不值得買,但一定要基於整體分析行情之後再下手哦!


前些天,小白和同事聚會,一位開車的同事在周邊轉悠了半個小時才找到車位。然後,我們仨就聽著他「抱怨」,在唾沫橫飛的空氣中吃完晚飯。

不用多言,大家都知道車越來越多了,而車位的增長卻過於緩慢。

結果,車位不夠,車主咆哮。

1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止201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94億輛,單是去年一年就新增2752萬輛,增長14.18%。作為對比,日本人口1.3億,汽車保有量達7500萬,我國未來的增長空間還非常大。

與此同時,考取駕照的人數也快速增長,去年新增3314萬人,持證人數超過3.1億。許多在校大學生都在考取駕照,駕校生意熱火朝天。

那2016年新增了多少車位,具體數據如何?

不好意思,小白沒法查詢到全國的車位數據。實際上,由於分布過於零散,且沒有專門的統計機構,真實數據難以統計。不過,車位緊缺是肯定的。

2

可能有人會說,我在老家天天開車上班,在公司旁邊隨便尋個地就可以停車,回家在小區邊上找個空地停車,好像也沒什麼車位緊張的問題啊!

要解釋這個問題,小白要將時鐘往前撥。

20年前,國內許多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許多住宅區都沒有建設專門的停車位,因為幾乎沒幾個住戶有車。如果你們家有車,小區空地和閑置的小巷多的是,你隨便停!

10年前,許多大城市的居民開始買車了,地產公司也配套了停車位。不過,車位的建設成本太高,而且許多住戶認為這是公共服務,還為一個月幾百塊的租金或者十幾萬的車位費賭氣,地產公司並不熱衷新建車位。

結果,那個年代的小區比較好的情況是100戶也就50個車位左右,多數沒有做到「一戶一位」。有些賭氣的車主幹脆就在小區周邊找個「空」也能把車停了。

5年前,地產公司已經熟稔「一戶一位」的理念。大城市常住居民中,100戶已經超過60戶居民買車。

現在,「車多車位少」的矛盾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城市。當然,廣大農村地區,小鎮和縣城還難以體會這點。

(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

3

可能許多讀者認為既然市場需求上升,那地產公司可以多建車位,然後將成本攤到房價中不就得了么?

嗯,基本的道理沒有錯。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複雜點。

主要原因在於地下車位成本非常高。

多數地產公司願意建的是地面停車位,成本低,劃幾條線就可以。可是為了地面的綠化,道路交通和其他物業設施,這種停車位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所以,地產公司必須建設地下停車位。

下面,小白給各位算算地下車位的建設成本。

一般車位大小:長×寬=6米×2.5米=15平方米。

不過,這只是「停車車位」的大小,我們還要考慮到地下車庫的行車道、出入口坡道、設備空間(人防設施、消防設施、電梯)、支撐柱、牆角等等,我們無法「停車」的邊角料面積。像一般住宅都需平攤電梯、樓梯和走道等面積一樣,平攤後,每個「停車車位」佔用地下車庫的面積一般在30平方米左右。

同時,地下車庫的建設成本比地面住宅貴很多,地下需要挖土方,做支護,弄防水和排水。鋼筋混凝土的用量遠高於地面建築。一般的中層住宅樓,地面住宅部分鋼筋含量可能為50kg/平方,地下車庫部分則可能超過120kg/平方。

一個二線城市的地下車庫建安成本約為2800元/平方。

一般車位建安成本:2800元/平方×30平方=8.4萬元。

這還沒完,人防辦還要求住宅小區建設「地下防空洞」。你在地下車庫經常看到的哪些「非常厚重」的大門就屬於「地下防空洞」的部分結構。戰爭發生後,小區的住戶就可以躲進這些「地下防空洞」。由於地下車庫的部分結構作為「地下防空洞」,小白估計增加成本300元/平方。而且人防辦管理的「地下防空洞"部分不能銷售,導致成本再增加300元/平方。

防空成本:600元/平方×30平方=1.8萬

最後市政府還要求地產公司建設「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地下車庫成本又增加200元/平方。

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成:200元/平方×30平方=0.6萬

一般車位最終建安成本:8.4萬+1.8萬+0.6萬=10.8萬

4

考慮到地產公司的管理成本和必要的盈利需求,那些花十幾萬買下一個地下車位的住戶並不虧。

那為什麼現在許多人對於車位還有那麼多怨言呢?

你可能「楚楚可憐」地說,以前不是有人3-5萬就買個地下車位了么,現在怎麼這麼貴,好坑啊!

不要覺得「坑」,以前低價賣地下車位的地產商才是真正「被坑」,他們才應該「哭」。

因為政府逼著地產公司每拍得一塊地就要按照「車位配比」建車位。那時車少,周邊還有大片免費停車位,你們不愛買,地產公司只能「吐血大甩賣」。

當然咯,現在一線城市的開車族巴不得花十幾萬買個車位。不過,現在這種事情比較難了。一線城市城區房價5萬元/平方米,你認為那個15平方的車位得多少錢呢?

二三線城市的開車族現在糾結於買不買車位,同時對XX和YY表示不滿。

四五線城市的開車族繼續享受著大量「免費」車位,然後對一線城市幾十萬一個車位的新聞感到驚奇,替他們一線城市的車友「難過」。

5

現在,小白給各位總結一下車位價格上漲規律。

1、當一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低於一個城市可以「免費」停車的地方時,車位的需求不大,價格萎靡。

2、當一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出一個城市可以「免費」停車的地方時,車位需求開始暴漲,同時車位價格開始上漲。

3、當一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出一個城市可以「免費」停車的地方時,同時車位價格超出地下車位建安成本時(價格大約在15萬左右),車位價格開始暴漲。

香港正是將車位的價格邏輯演繹得最為極致的城市,200-300萬一個車位對於這個城市並不稀奇。對於香港而言,車位已經不是普通大眾可以負擔的「日常消費」品。只有富豪、金領、高級白領、還有古惑仔的各級頭目才會在這座城市買車、買車位。

6

那「車位」困境怎麼解?

小白建議四線城市以上的買車族,買車前就考慮好車位問題,最好車位和車子一起買。可能有人說,我車子才15萬,車位就20萬,有點「坑」啊!

小白只能說,現在你買得到,買得起就不錯了。幾年後,你的車子可能貶值得可以賣廢鐵了,你的車位卻值幾輛新車。

如果現在在一線城市有車,沒車位怎麼辦?

嗯,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果工作和生活需要,同時買不起車位,那就暫時蹭免費車位和租車位,有了大筆錢再買車位。不過,小白預期大部分一線城市中有車沒車位的人士未來會因為高昂的」車位租金「放棄他們的座駕,然後「滿心歡喜」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

用車成本高企,使得車子不再給予他們便利和身份,反而變成沉重負擔。

7

如果,現在我手頭有錢可不可以投資「車位」?

當然可以,這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不過,你不能將「車位」理解為「普通商品」。

你可能不會相信同一座城市的同一個區內不同房子的價格相差3-4倍,但是「車位」卻可能。因為一個普遍開著100萬以上豪車的小區可以負擔價格百萬以上的「車位」,而且他們還覺得一戶兩個車位太少了,他們多買幾輛跑車都沒地方放。這個時候車,位的有無成了關鍵,價格不是問題。

與此同時,一個開車15萬家用轎車的白領卻可能因為用車成本太高而賣掉車子,乘坐地鐵上班。

嗯,上面的例子可能過於極端,但是能夠說明問題。

車位投資的關鍵在於車位上面能停什麼車,停大眾高爾夫的車位值「大眾」的價錢,停法拉利跑車的車位值「法拉利」的價錢。

投資車位關鍵因素:

1、車位的稀缺性

2、車主的經濟負擔能力

好了,小白洋洋洒洒地將車位問題講完了。對於車位問題,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歡迎關注小白讀財經


很多有車的朋友可能遇到過這個情況,開車回家發現小區里沒停車位了,繞了十幾分鐘一個都找不到,只好停在馬路邊,又要擔心被剮蹭還要擔心被貼罰單,阿歷就經常遇到,可以說是非常鬧心了,這個時候就特別想要是當初小區里買一個車位該多好。但是說實話,現在如果買小區的車位那真是貴,動輒幾十萬,單價比房子的都貴,可能很多朋友跟阿歷一樣糾結,到底要不要買車位呢,咱們今天來分析分析這個事兒啊

其實想買車位無非就是兩個想法,一個就是剛需,確實需要停車,另一個就是有的朋友會把買車位當做一種投資。

那如果是剛需,咱們就得算算賬,看看是買合算呢,還是租合算呢?比如以阿歷家的小區為例,一個固定車位要賣20萬,如果我不考慮以後賣掉車位,然後這個車位有70年產權,那分攤到每年我要花的錢大概將近3000塊,每個月大概200多塊,但是我現在租車位,每個月只需要150塊,這樣算起來當然是租核算了。但是如果你買了車位,將來不在這個小區住了,再把車位賣出去那就另當別論了,一是帶車位的房子可能更好賣,而且車位也可能漲價,說不定還能賺點錢,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區的車位配套太少,經常搶不到車位,那這種情況如果能買到而且不差錢,那就買上。

還有一種買車位的情況呢就是為了純投資,這種一般一買買好多個車位,然後出租收租金,那等以後車位漲價了可以再賣掉。這種情況再前幾年車位還便宜的時候可能比較划算,但是這兩年車位隨著房價已經漲起來了,就得算算賬了,算算收這個租金是不是划算,如果像我們小區,一個車位20萬,每月租金150,那這個投資回報率就只有不到年化1%,還不如存銀行呢。

所以到底買不買車位,大家可能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判斷一下啦,那如果你決定要買車位了,阿歷還要提醒大家了解一點,咱們小區里的車位是分為三種性質的,像是公攤車位、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那麼前兩種車位房地產商是只有租的權利沒有買賣的權利的。只有產權車位是可以買賣的。一般像是產權車位期限一般都是40-70年不等。所以我們買車位的時候要注意車位的性質,別花了錢還得不到產權。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財經理財知識,請關注今日頭條號 財富詞典。


這個問題很簡單!主要看你有沒有車,以後會不會買車,會不會用到?如果確定一定會有需求建議早買!越往後剩下的車位肯定越來越少,位置越來越差,價格越來越高!相信搶過車位的人都深有體會,小區按月交錢,自己找位置停。天天回去搶車位,晚了就沒地方停,停不好又怕被人說,怕被剮蹭,有個自己的車位那叫一個爽,想什麼時候回就什麼時候回!

很多人說不買可以租也是一樣的!這個你可以算一下,按你買的車位分攤到每個月看看是不是和租價格差不多,有的買還更便宜。而且租你也要考慮一個問題,小區車位是有限的,開發商可以賣肯定先賣,賣不了的才考慮租。有的小區甚至只賣不租,這個你沒辦法的,他沒違法。很多業主去鬧事,沒用的,權益是人家的,是賣是租是人家說了算,就像你的房子你不租難道別人敢來說你嗎?租最怕的問題就是沒有固定車位,也是天天打游擊,而且隨著車越來越多,到後面可能都賣了,沒有位置來租了,到時想買都沒機會了。有個同學還沒車,考慮以後會用到,車位還是緊缺的,貸款都買了一個,有個隔壁小區車位太少,跑過來停車,那叫一個慘,隔了不知多遠!

說到買車位有幾點還是說一下!如果是地面車位屬於公攤部分的,那就是業主集體使用的,這個一般不多。如果是開發商一開始就規划了的地面車庫,那就是開發商的,有產權的可以出售的。地下的話分兩個部分,有產權車位(這個了解不夠清楚),這個也是可以出售的。還有人防車位,人防工程是國家規定的,開發商如果改建成車位,規定是誰開發誰受益,產權是國家的,由人防部門管理,開發商不能出售,只能出租!

人防車位,或者是公共產權的車位,只能進行租的也要注意一下!因為合同法規定租賃合同期限最長不能超過20年,超過20年是無效的。所以一般開發商簽合同期限都是寫20年,另外約定20年後無償續約,或者無償將車位使用權轉讓給租方,這個要注意看一下有沒有約定清楚!另外還有人問到如果是這種無產權的車位以後搬家怎麼辦,按合同來看,這個車位終生使用權已經是我的了,如果我要轉租是沒什麼問題的。到時可以簽一個三方轉讓協議,法律上應該是沒問題的,而且有人租你一個個月收租也可以。這個可以事先問下開發商,不是很大的問題,也不影響開發商什麼的反正錢他們已經掙了!


從居住的角度來說,未來車位應該是標配了。結了婚買了房子,之後一個大件就是買車了。

無論是買還是租,我覺得都應該有一個。如果小區是人車分流,全地下車位的話,我覺得對車的保護更好一些。

但是現在的開發商搞的一堆套路,使得車位被賦予了太多的功能,先把車位價格炒高,然後再捆綁銷售。

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現在開發商在規划上經常搞小動作,有的車位對外宣傳是有產權的,但實際上是無產權的。業主付錢買了之後,事實已成,找開發商要車位產權證,結果弄不到,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車位這玩意,成了購房者心中的一個結。買吧,價格太貴,一時掏不出這麼多錢來,掏出來吧,又覺得不值,如果是租20年的話,可能覺得更不值了。

給一個建議吧,如果是產權車位,資金湊合的話,建議買一個,但一定要確認有產權證書,最好留下證據。

如果是無產權車位,小區車位比又能保證每戶都有一個,倒不用太著急,因為車位優先租給本小區業主,有了車再考慮租車位。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肯定值得買。

未來城市發展越發的擁擠,而在擁擠的環境中擁有好的資源比如住房教育醫療等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水漲船高的發展趨勢。

人們生活在城市裡,工作講究的是效率,生活講的是便捷,加上目前小區的建設愈加的龐大,沒有自己的車位會非常的麻煩,筆者之前居住的小區沒有規劃車位,太晚時候只好放到馬路邊,導致每年貼條罰款超過2000元,並且帶來了諸多不便和耽誤時間,因為之前要去所謂的交警部門處理違章。

再其次,車位作為一種資源受到供求關係影響導致價格節節上漲,以目前香港為例,一個車位賣到200萬港幣非常搶手,而在十年前也就是12萬港幣,車位價格上漲竟然比房子漲的還高,畢竟車位的總量極其有限,因為它佔據的是公共空間,更不能向空間發展。

由於亞洲居住文化的特點,城市會越來越擁擠,而一般公共交通發展均滯後於城市發展,不能充分滿足人們出行需要,所以擁有一輛車和自己的車位,幸福指數就會直線上升,當然這和個人的財力有直接的關係,還需量力而行。


謝邀!小區車位是否值得買,這個問題,在坤鵬論看來,跟買房也沒什麼大的區別,如果是剛需,那就儘快買,如果不是剛需,從投資的角度看,也是可以購買的,只是相對沒那麼急。

1.買車的家庭逐步增多,車位更加緊張

這幾年,在路上,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道路越來越擁堵,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時間在增長,特別是乘坐公交或者自己開車上下班的朋友感受更加深刻。儘管全國各個城市都在修路方面投入很大,但是擁堵情況是越來越嚴重,根本原因就在於機動車購買增幅太快。據公安部交管局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到今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超過2億輛。什麼概念,平均每5個人就有一輛機動車,平均不到7個人就有一輛私家車,注意這些都包括老人、兒童,也包括了偏遠農村、山區等,因此,如果只算城市,實際上汽車保有量的佔比更高。統計顯示,全國12個省份機動車超過1000萬輛,其中廣東、山東、河南3省超過2000萬輛,再比如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570萬輛,並以每年10餘萬量的增速增長。而且,相關數據還顯示,機動車駕駛人達3.64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達3.2億人,這意味著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買車。

除了宏觀方面的一些數據,在微觀上,我們生活中明顯感覺車位更加緊張了,在一些相對較好的地段,經常找不到停車位。這裡分享坤鵬論兩位朋友的故事:第一個,一位朋友約了客戶到某商圈吃飯,他先上樓了,留下司機在樓下停車庫門口等車位,結果司機等了近半個小時,還是一動不動,最後看遲遲沒有動靜,上面就先吃飯了,司機大哥表示,他不吃飯了,直接開車回公司了,晚點再來接人……聽上去是笑話,然而就是這麼現實。

第二個案例,同樣是真實的。一位朋友當初買房的位置有點偏,當時車位僅賣8萬一個,這位朋友當時已經買車了,但是考慮到所處位置較偏,隨處可找地方停車,於是沒買車位。5年過去了,這位朋友居住的地方也越來越繁華了,車位已經售罄,悲催的是,這位朋友現在想租車位已經沒有了,每天只有停在附近的小區,停好車走回家還需要走10分鐘。這讓朋友非常懊悔,要是當初購買車位,不但省錢,而且現在停車也非常方便。朋友為他不具備遠見而懊悔。

2.車位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此外,購買車位,從投資的角度看,與購買商品房、公寓、門面沒有任何區別,就像上面舉的第二個例,當時這位朋友買下來不到8萬,但是5年多過去了,現在車位已經飆升到15萬了,而且未來還會漲價。因此,是否買車位,同樣要考慮當地城市的情況,考慮所處的地段情況,如果是現在已經買車了,真的可以果斷買車位,否則過幾年自己都找不到停車位了。另一方面,如果是尚未買車,但是未來很可能會買車,所以,從長遠的角度看,從考慮車位未來的升值空間看,還是有必要買車位。題主說自己錢比較緊張,如果能夠想辦法,比如找父母支持之類,那麼就可以考慮下手了,總的來說,小區車位還是值得購買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買房,以後還有購買改善房的可能,車位可以辦理獨立產權登記(可以單獨辦理產權證)這次就借款買下車位。根據發展趨勢,小區的車位作為投資項目,也是遲早的事。買了以後,如果自己用不著可以有償轉讓出去,至少不會虧本。北京已經準備實行沒有車位不能搖號買車了。

如果自己的經濟能力有限,以後也不準備再買房了,且你所在的當地車輛擁有量不夠大,買車位就不如租車位合算了。

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生活品質期望值,合理計劃生活項目的投資。


買還是租?最糾結這兩個車位問題:

買車位,要一次性支付10萬-30萬元(一線城市高檔小區車位貴的離譜),而且多數銀行不提供按揭貸款;租車位,你不焦慮嗎?萬一租金漲了怎麼辦,萬一租不到車位怎麼辦?

事實上,把兩者的投入和收入比分析清楚,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確定買不買車位前,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概念:

車位到底是什麼?有三種車位類型,你一定要懂!

車位主要分為三類:產權車位、公攤車位、人防車位。

產權車位,是指地下車位建築面積未被分攤,且開發商單獨取得車庫產權的。這種車位是可以辦理產權證的,一般情況下,車位年限和商品房使用年限一樣。

猩爺提醒:很多地產商是按照地下車庫形式售賣,價格比車位貴一倍不止哦。

公攤車位,是地下車位面積已經列入公攤面積被分攤。根據《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三款規定,佔有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這種車位開發商無權銷售,這類車位辦不了產權證。

猩爺提醒:這是目前最常見的車位形式,從開發商手中購買車位,但是沒有產權,僅和開發商簽訂購買合同。也是爭議最大的車位,爭議的點就是車位該歸個人還是公共所有,僅有少數成功案例,一般來說還是要從開發商那購買,還算有保障。

人防車位,人防工程的規劃車位。按照《物權法》和《人民防空法》立法中「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不妨礙防空功能和滿足業主需要的前提下供業主使用,並可按約定收取一定的費用。開發商只擁有使用權,不擁有產權,只能出租,但租期不得超過20年。

猩爺提醒:這種車位一般是以租約形式,但是你一定要和物業明確,你買的車位到底是不是人防車位。

也就是說,買車位和買房子一樣,要買盡量買有產權的車位。所以在決定買車位之前,一定要了解車位的產權信息。公攤車位屬於全體小區業主所有,滿足臨時停車需求,一般來說是不能被再次出租的,但一些小區物業卻利用業主知識盲區把公攤車位再次出租、出售。

先排除產權和公攤這個非常複雜的社會性問題,只說那麼買車位和租車位到底哪個合算?

舉個例子,一個車位20萬,300元一個月的管理費,如果將這20萬存在銀行里,一年大概是9000的利息,一個月便差不多750,如果用著750去租車位,一般是完全可以租到的。

大家目前最糾結的可能就是車位投資的上漲空間問題了。

如果買的是產權車位(公攤車位和人防車位咱就不在這討論了),除了長期有固定停車位外,還相當於買了一塊固定資產,隨著車位需求越來越大,車位也有升值的空間。不過車位一般不能貸款,一次支付幾十萬,這對不少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其次還要交管理費。

而租車位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資金使用方式,適合那些不能一次性支付幾十萬現金的家庭,不過也要因區域而異,很多小區處在繁華擁擠的市中心,小區外停車幾乎不可能,這種情況下可以量力購買車位。

我們要注意的是車位的流通與商品房的流通略有不同。車位一般受限於小區的位置,一般情況下,車位只能在小區業主之間流通,市場很小,成交周期相對較長。而且產權車位買賣和房產買賣一樣,都需要繳納稅費,由於車位屬於非住宅,因此車位交易稅費明顯高於住宅,除了契稅、營業稅和個稅外,還要繳納土地增值稅和印花稅等。

買還是租,猩爺勸大家要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計劃長年停放,買車位會更放心。而對於那些會理財,也沒有長期固定車位需求的人,租車位則更合適。


推薦閱讀:

為什麼讓男朋友換頭像他不願意呢?
心理越來越陰暗,對生活變得有些放棄,要怎麼再正常起來?
上聯:初雪紛飛無影蹤,細雨如絲潤物生,如何對下聯?
「春捂秋凍」是否真的靠譜?
職場媽媽的血淚式,看起來無所不能,早已遍體鱗傷

TAG:心理 | 生活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