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哪個更重要?


小學和初中階段,唯一可以不必耿耿於懷的就是學習成績!

小學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這個階段,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多得太多。

1、健康的人格。包括和諧的同學關係、良好的適應力、正確的自我認知、良好的情緒調控、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2、良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就學習習慣來說,包括提前預習、書寫整潔、不磨蹭、專心致志、善於鑽研等等。其他還有接人待物、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安全習慣等等等等。

3、海量的閱讀。很多老師都了解這麼一種現象,初中是孩子們學習的一個分水嶺,很多平時學習很好的學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而那些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卻開始異軍突起、潛力無窮。閱讀能力決定了未來的高度,青少年時期的大量閱讀會為記憶力和理解力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4、廣泛的興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而楊振宇博士給出了答案:「成功真正的秘訣是興趣」。廣泛的興趣可以擴展孩子成功的機遇,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動力,對孩子的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孩子的特點,加以引導,讓他們多探索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如果能夠在高中以前培養出1-2項能夠養活自己的特長,你還有什麼後顧之憂呢?

以上所說哪一項不比單純的學習成績重要?為了孩子的未來成長,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把目標放在孩子的閱讀和各方面能力、習慣培養上,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如果覺得對您能有一點啟發,請支持、關注銘城教育。


難道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定是對立的兩個面嗎?我覺得不是。

孩子好的學習成績的獲得,來源於他們端正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長久的堅持。在堅持的過程當中,家長的陪伴,鼓勵,幫助,監督,要求,以及懲罰綜合作用下,孩子才能夠持久的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

孩子性格的養成,我覺得需要的更多的是家長的榜樣的作用,以及在孩子社會性適應過程當中,遇到任何困難,及時獲得有效的幫助。這種幫助更多的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能給出更多的問題,解答的建議。從最直觀的感受上面來說,如果家長性格豁達開朗,積極樂觀,孩子一般都差不了。

所以就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孩子的學習這兩件事來說,最後都會回歸到家長對自我的要求,以及和孩子一起成長過程當中付出的時間和耐心。

在學習這件事上,家長需要付出時間。幫助孩子建立好學習習慣,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幫助孩子進行拓展,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方向,幫助孩子進行單點的突破。

在孩子性格養成這件事上,家長需要做的事讓自己做得更好。讓自己在遇到困難時百折不撓,讓自己更懂得感恩,讓自己更積極讓自己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境,讓自己更友善,讓自己有更多的朋友。我們所做的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在某一個時間階段,他們會模仿我們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

其實歸類到最後,孩子的學習和性格的養成,關鍵都在於家庭。所以與其討論到底哪個重要,不如花時間把孩子生活的家庭,打造得更積極樂觀,學習和性格並不割裂。


學習成績是一時的,性格培養是一輩子的,所以更加註重孩子的性格培養。

1.首先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不對孩子大吼大鬧,溫柔的帶孩子的,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家長如何帶孩子,孩子則如何對待家長和其他人。

2.注意孩子的情商培養

孩子智商培養是一時的,培養孩子的情商讓孩子有控制情緒的能力,有享受快樂的能力。

3.學習成績只是成長的一部分

很多家長把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學習成績上,但學習成績是成長的一部分,家長應注意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談到孩子的教育,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們都非常重視,並為此樂此不疲時常討論的話題啦!學習成績優異與小孩子的個人性格的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是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孩子具體情況,或者近一段時間表現出來的學習生活狀態,進行某一方面的側重;當然,一部分的孩子們家長們,往往會因為平時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情感等等多方面原因,對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方面,抓的不是特別緊,只是覺得孩子每天都能夠按時上學,準時放學,獨立的完成家庭作業,考試成績往往差不多,中間偏上水平,就還可以啦!但是,這種做法太過簡單純粹,你所看到的只是孩子短時期的功課狀態,並不代表會一直長此以往的延續下去!

這就會造成一種教育的誤區,要知道,他們也是孩子,他們的世界不僅僅只填滿學習呀!時間長了,孩子都會出現厭倦情緒,抵觸心裡,再缺乏與父母之間其樂融融的促膝長談般的關愛與交流,性格就會變得極不穩定,甚至越發的孤僻。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都是一張完美潔凈的白紙,他們需要大人的呵護、鼓勵,陪伴與慰藉,好的性格完全可以貫通到學習中去,作為身旁最貼心的父母,我們應該處處身先士卒,學會聆聽與陪伴,多與孩子們進行暢通的溝通,多激勵,律己甚嚴中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合理引導孩子懂得生活、珍惜時間、努力奮鬥!


長遠來說,性格比這個成績更重要。畢竟成績只是占人的一生的一部分時間段,而性格是佔一個人長期甚至一生的時間段。

學習成績也重要。你想啊,這孩子的生活時間裡面就是在學校的時間佔了很大一部分,而這時間段裡面,老師和同學對孩子的看法很大的因素就是學習成績是不是高,是不是好。成績好的同學經常會被羨慕,被讚美,被表揚,而成績差的經常被打擊,被批評,被譏笑。有一句話說得好:讚美和表揚能夠使白痴變天才,批評和謾罵能夠使天才變白痴。要想達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建議TA去圖書館看書,博覽群書,開闊心境,不然一味地以分數作為人生目的,將會使這個學生變得偏激極端。

孩子的性格培養更重要。因為剛才說過了,性格培養是伴隨孩子一生的。現在社會上接受的成功性格有很多。比如說開朗啊,自信啊,勇敢啊,不折不饒的毅力啊,耐力啊,團隊合作能力啊, 領導能力啊。經常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活動,經常鼓勵孩子;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些大人們認為可以讓TA嘗試的領域;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提供合適的支持;還有,下象棋啊,圍棋啊,都可以培養TA的耐力;經常讓孩子們一起玩遊戲,讓TA當領導,鍛煉TA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這些措施是很簡單的,要看家長們有沒有心思去做。當然如果家長適當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多看書,多學習教育孩子這方面的知識,那麼就更好。


我認為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更重要。但是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曾經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只因當時身為大學生的馬加爵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因瑣事與同學積怨,即產生報復殺人的惡念,先後將4名同學殘忍殺害。給幾個家庭帶來無盡的傷痛,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有個朋友的孩子,從小成績突出,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直是妥妥的學霸,家長、老師、親戚朋友都因為他成績好而偏愛他,有點性格上缺陷也都原諒他,因為成績好而「一白遮三丑」,後來順利進入屈指可數的重點大學,在大學裡孤僻好強,剛愎自用,致使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雖然他是本地的高考狀元,是一家子的驕傲,有爺爺奶奶供著,爸爸媽媽哄著。可是從小縣城裡的尖子生到了人才濟濟的重點大學就難以居高了,沒有了當初的光環,心情日見鬱悶,臨近畢業找工作時,一般二般的工作看不上眼,好高騖遠,不肯屈就,加上失戀,悲觀厭世,最終的結局是跳樓自殺,令人扼腕嘆息。

還有個朋友的女孩子,念完了四年大學,現在見到長輩還哼哼唧唧不會主動打招呼。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以上這些情況多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了性格的培養,導致了這些讓人感慨萬千的結果。

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變弱,試想,如果從小注重性格培養,應該不會如此,心胸開闊,性格溫和開朗,就會少了很多悲劇。

好的性格對將來走向社會更有幫助,更容易與人相處,現在社會都是合作共贏的,良好的性格,是合作的基礎。

人們常說,先成人,再成才。我深以為然。

好的性格會讓人受益終生。但是成績也是重要的,好的成績才能進入好的大學,才能有好的平台,才能給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才能把好的性格更好地發揮出來。

所以,我的觀點是首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學習成績只能是一時的。例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培養孩子的習慣。愛學習,愛思考。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敢於挑戰,敢於克服困難,又知道分寸。

第三,培養性格,道德修養,謙遜,踏實。


當然是性格培養最重要,當下的應試教育成績真的重要嗎?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校里的學霸(當然除了一些在專業領域裡比較突出的人)在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以後他們得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遠不如成績平平的人。而且當下社會抑鬱症變得普遍,而且都很年輕化,不是說所有的抑鬱症都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但跟當下的應試教育脫不了關係,在一個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變弱,我身邊就有因為高考失利復讀後心理上就不太健康了。考試的成績真的說明不了什麼,而且我們在學校學的東西有多少是在步入社會後真正能用到的,與其關心那一個分數。我更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這才是他走向社會後必備的東西。


相對來說,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更重要一些。

這是因為良好的性格,對孩子的整個學生時代很重要,以致對小孩往後的人生髮展和幸福,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孩只要塑造成好的性格,就幾乎可以決定其命運了。好的性格可以有助於小孩的學習,能夠使他的自覺而努力地學習,樂意和老師交流,快樂地和同學相處,默契地和他人合作,等等。

如果小孩只是成績好,性格不好,那麼他的成績也許只是臨時好,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而且,會因為脫離集體而處在孤獨的泥潭裡,每天都像煎熬一樣生活,包袱越背越大,十分苦惱。

因此,我認為兩者相比,應當更注重培養小孩良好的性格。


當然是性格培養重要得多,好的性格有助於養成好的習慣(全方位的),而好的習慣有助於取得應有的甚至是更好的成績。孰重孰輕,孰因孰果,一目了然。

也就是說:如果把性格習慣搞好了,搞學習會事半功倍,成績的提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若輕視甚至忽略性格習慣的培養,專攻學習,卻會事倍功半,就算費了老勁拿了好成績做了學霸,也很難成為人生贏家(這部分請自行腦補)。


推薦閱讀:

西部世界 心理隱喻
怎麼在並不傷心的時候流出眼淚假哭?
人睡著時意識到底去了哪?
如果前任發來一句問候,我有必要回復嗎?

TAG:教育 | 傳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