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有抑鬱症和焦慮症,母親沒有,生的唯一一個兒子患病概率多大?


感謝誠邀!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然而,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種交互作用的出現時點在抑鬱症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親屬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為14%,叔伯姑姨舅、祖父母等為4.8%,堂兄妹、表兄妹為3.6%。單卵雙胞胎為46%,雙卵雙胞胎為20%。 由此可以看出,抑鬱症與遺傳關聯密切。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認知過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

綜上所述,抑鬱症和焦慮症可以同時發生,抑鬱症會遺傳,您說的這種情況的遺傳率是14%,焦慮目前沒有確定是不是遺傳,但是抑鬱症可以並發焦慮,個人覺得焦慮也可以伴發抑鬱,還有就是到底抑鬱症會不會真正遺傳下來,這不僅取決於基因,還取決於環境、生活方式、應激事件等多個因素,但是肯定比別人的發病率高,這就需要注意有意識的預防。

我們是康元健康網,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健康體檢服務機構,專註於健康體檢10餘年,致力於傳播健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健康內容,歡迎關注我們!


抑鬱症和焦慮症,不通過基因遺傳,但是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在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傳染的。它們都是在後天的社會參與中,各自的選擇和控制可行性和有效性與否,來決定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的生產,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積累至一定的數量比例之時,來決定癥狀的生成。

也就是說,是否得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關鍵在於個體在處置事情發展趨勢之中的價值取捨時,是否總是重複地做無用功。

如果選擇和控制經常起破壞性的反作用,得上述癥狀的可能就會提高。反之,像常人一樣會有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不會得抑鬱症和焦慮症。


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沒有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幼小的心靈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父親有精神病癥狀,對孩子影響深刻,孩子的模仿力很強,有精神問題的父親怎麼說話,怎麼做事,孩子都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對待他的小伙們,也會學父的樣子對待他們,久而久之,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也會變得有些怪怪的,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了,患抑鬱症和強迫症的概率還是有的。


如父母患有輕度抑鬱症遺傳子女的幾率為0,如父母患有重度抑鬱症且三年以上,並在沒有康復的情況下生小孩遺傳幾率為20%,因為父母的心情,心理,習慣,會影響小孩,如果父母一方患有重度抑鬱症的話,最好醫治好後再生小孩,以免將來給小孩帶來痛苦。別問我為什麼: 憑直覺,佛門叫感應。


謝邀請,抑鬱症和焦慮癥狀態並不是遺傳所至,大多數是曾經受到過強大刺激和過多的思想壓力所至。一個人的承受能力和壓力多少和大小是有限的,思想顧慮和思考問題時有不隨心意情況下使心裡產生強烈反應所造成了大腦的創傷措折,因此在處理有些事情上總是想不開,悶在心裡久了而產生了糾結。才倒至抑鬱焦慮。


遺傳現像多是先天為主的,後天有但很是少見!所以後天的遺傳得看病史的長短病情的深淺來恆量的,既使是屬於重的情況遺傳也是偶爾現像的,這些母親的遺傳性要強些,所以針對你的情況遺傳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況切這跟生幾個孩子也沒多大關係的!但孩子的成長一定不要在這不良的氣份中生活,長期受影響對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小孩子!所以做父親的一定不要把這不健康的一面呈現給孩子,所以家庭成員一定得協助才是!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他二伯愛帶他玩,因為二伯是個聾啞人,所以時間長了了我發現了問題,兒子和我交流具然愛用手勢而不愛用語言了,嚇的我立馬不再讓二伯接觸孩子了!所以遺傳沒有但感染力是可怕的!


父母若一方有抑鬱症和焦慮症沒聽說過有什麼遺傳因素和關聯。故子女不會有患病的幾率。一般患有抑鬱症的人都是心細想事多,心胸狹窄。他們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能力。遇事冥思苦想,因此而受過挫折。有事愛放在心裡,自己又沒能力消化。周邊又沒一個能理解他的人開導他。日積月累積勞成疾。


存在遺傳可能但父母日常行為影響子女可能性更高,接觸不下3000病人,有很多例子需長期服藥減量都不行,很多病例並沒出現環境致病因素達到某種年齡自動出現。三證(焦慮、憂鬱、疑病)關係密切三者互相串連觸點即發很難痊癒。


基因上不會遺傳,但孩子會有易感性,因為孩子對父母會有一種天然的忠誠。要想切斷這樣的代際傳承,最好的方法是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其次是保持對生命對生活的高度覺知,樹立生命的界限,盡量少的被父輩們影響。


推薦閱讀:

抑鬱症:給不快樂的你
不定期更新的躁鬱症康復之路(1)
憂鬱症上中下策
寫給以後的自己
我的抑鬱經歷

TAG:焦慮症 | 社會 | 抑鬱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