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怎樣和孩子溝通才是正確的方式?


隨著離婚率的節節攀升,沒有愛的兩個人選擇認真面對,並分開去尋找自己新的幸福生活,這絕對是無可厚非的。只是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家庭的解體,受到傷害最大的肯定是那個不懂事的孩子!

很多人說如何夫妻雙方離婚的時候孩子小,會對孩子的傷害少一點,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也許他還不是很懂得何為「離婚」,但是一個家庭的解體他是感受得到的。就像在《媽媽是超人》里何潔說她兒子其實是感覺得到爸爸不在身邊了,感覺得到天天見的一個人從生活中消失了……當然看得真的好心疼,這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對孩子的傷害啊!

那麼如何和孩子溝通呢?個人覺得應該要注意以下一些:

第一: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

這點其實很重要,我們都知道很多媽媽或者一些爸爸在離婚後對前任充滿了怨氣,特別是如果是因為婚內出軌而導致的婚姻破裂或者家庭暴力等導致的離婚,無過錯方對過錯方是肯定有怨言的,而這個時候如果把對大人的怨言發泄到孩子身上,那麼對孩子來說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容易讓孩子也去怨恨對方,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愛情觀、家庭觀,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第二:坦然面對孩子的疑問

對於天天見到的爸爸或者媽媽突然不再出現在生活中,孩子肯定會有疑問。這個時候面對孩子「爸爸或者媽媽去哪兒了?」「爸爸或者媽媽是不愛我了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管你是受害者還是施害者都應該坦然的面對孩子的提問,並且盡量客觀的面對你們的婚姻,給孩子一個客觀公正的回答,切忌為了詆毀對方而給孩子撒謊或者逃避孩子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漸漸長大而逐漸明白。

第三:給孩子積極的引導

這點和第一點其實比較相似,就是在面對孩子的提問時要給孩子積極的引導,比如:爸爸媽媽分開了,並不是寶寶的錯,只是爸爸媽媽之間已經沒有愛了,而只有兩個相愛的人才能在一起生活等等這樣的話,讓孩子坦然的面對,不要以為孩子啥都不懂就胡編連造一些故事來欺騙孩子,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傷害,以為他在走出家門的時候會面對其他小朋友的疑問或者叔叔阿姨的問題,如果沒有正面積極的引導,孩子就可能會不知所措。


父母離異,對於孩子的情緒和狀態一定會有影響,但這個影響有多深,會持續多久,完全取決於父母在離婚過程中的態度表現以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有些父母會把離婚的傷痛,遷怒於孩子,甚至口不擇言地對孩子說:「就是因為你我們才離婚的。」這肯定是首要大忌。

其次,還有些父母在離婚後愁雲慘霧,總覺得是對方對不起自己,拋棄了自己,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甚至在孩子面前故意說對方的壞話。

無論如何,對方都是孩子的父親和母親,教唆孩子仇恨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只會讓父母離婚的傷痛長久、持續而深刻地影響著孩子。

即便離了婚,對方依然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對方依然有權利給予孩子愛。如果離婚的父母,能夠更多地考慮到孩子,那麼,讓孩子感覺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再是夫妻,但他們依然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父愛和母愛依然不會從孩子的生命里缺失,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個朋友,父母離婚時鬧得很僵,從那兒以後,兩人見面也像仇人似的,她爸爸來看她,也會被她媽媽掃地出門,甚至還威脅她,如果她敢見她爸爸,就不認她。

媽媽把離婚帶給自己的傷痛,毫不掩飾地轉嫁給了女兒,卻完全沒有考慮到,他可是她的爸爸,可就因為他們離了婚,就要逼她再也不見自己的爸爸嗎?

另外,離婚後在面對孩子時的心態也很重要,如果總是對孩子心懷愧疚,所以忽略了對孩子的教導,對於孩子的未來而言,也是不負責任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離婚不是最可怕的,如果處理得好,這僅僅是短痛,但要是處理不好,那就真的是一生的悲劇和遺憾了。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前面有答主已經說過了。下面就我個人的經驗談幾點,因為我本人就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我是跟著父親生活的,和母親也有聯繫。

在父母的角度,以下三條是要盡量避免的:

1、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前配偶。

有的離異家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雙方爭相向孩子訴說對方的「N宗罪」。這樣孩子成人後往往會對婚戀關係產生恐懼,拒絕婚戀關係。

2、不要過分補償或討好孩子。

有的離異家庭父母雙方爭相討好孩子,對方買了啥,我給你買更好更貴的。這樣孩子成人後往往對婚戀的另一方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如天價彩禮、豪車豪宅等。

3、不要把自己的辛苦歸罪於孩子。

承擔撫養孩子的一方,生活上肯定會更加辛苦一些,但是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傾倒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會把父母離異的問題歸結到自己身上,產生「都是我不好」的自罪感,容易自暴自棄自卑,學業成績滑坡,未來工作和婚戀也會受到影響。

應當努力作到的是:

1、如果孩子不問,不要刻意提及離婚的事,孩子問到了,盡量客觀敘述。

有的時候孩子很小,還不記事,不會覺得媽媽或爸爸一方不在會有什麼異樣,那你自己就不要整天叨叨。如果孩子問起為什麼我沒有媽媽/爸爸?你們為什麼要分開?那你盡量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客觀描述,比如:「媽媽/爸爸不是壞人,我們主要是性格合不到一起,這樣子分開後,對大家都好,媽媽還是你媽媽,爸爸還是你爸爸,這一點是不會變的,你要有事找媽媽/爸爸商量,沒有問題,直接打電話或過去見面都行。」

2、多與孩子溝通,溝通時多聊積極的話題,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遇到問題做孩子的「參謀」而不是「領導」。

撫養孩子的一方比較辛苦,每天保證一整段時間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也不太現實,那就要充分利用送孩子上下學的碎片時間和周末的時間,問問孩子學校裡面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等等。如果放學後發現孩子的臉色不好,問問孩子是身體哪裡不舒服,還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如果確實身體不舒服,及時送醫院就診。如果是遇到不開心的事,如被老師批評或被同學欺負,首先要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說明自己能夠理解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也會不開心。如果事情不大,如同學之間的打鬧或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等,那就把重點關注在孩子情緒的緩解上就好。如果是涉及欺凌、虐童、性侵等嚴重的事件,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說明無論發生什麼事,媽媽爸爸都會陪伴在其身邊,保障孩子的安全感。然後多方收集相關的證據,避免因為孩子的情緒波動而產生的虛假記憶或誇張描述。最後將證據提交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如果涉及違法犯罪,直接去公安部門報案。

3、自己辛苦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

一個人撫養孩子肯定比兩個人更辛苦,一邊要工作養家一邊要照看孩子。在自己感到疲勞辛苦的時候,比如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爸爸今天工作很辛苦,覺得有些累了,你能幫媽媽/爸爸洗一下碗么?」或者「媽媽/爸爸今天晚上還有工作要忙,你能自己早點洗漱睡覺么?」一般來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對撫養的一方會更加體貼,很樂於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而且這種鍛煉對於其成人後自身的生活自立自理自主也有很多益處。

總而言之,作為父母,重要的就是一句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並沒有太大不同。」


明確告訴孩子不是他們的錯

明確告訴孩子不是他們的錯

明確告訴孩子不是他們的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除此之外

魯道夫謝弗在 《兒童心理學 》中所說的 「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功能, 而不是家庭結構 」。也就是說 ,家庭成員是否完整不是造成兒童適應問題的關鍵因素 , 最具決定性作用的是子女家庭生活環境的質量 , 比如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等 。 這些家庭關係的性質可以起到減弱或加強離婚後果的作用 。

離婚毫無疑問會給子女帶來負面影響 , 造成 離異家庭子女明顯心理問題的不僅僅是離婚事件本身 。 如果離婚前後父母都能與子女保持一致的 親密 、積極的關係 , 一如既往地盡職盡責地照顧子 女 , 夫妻雙方通過和平協議的方式離婚 , 離婚前後 都不在子女面前發生嚴重的衝突 、中傷對方 , 那麼離婚事件很可能會像轉校 、遷居或親人去世等生活事件一樣只對子女造成短期的一般的影響 , 不 會造成長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傷害

坦誠的告訴孩子離婚的事實

監護方應該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共同的家。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有權知道家中的變化,所以孩子的父母坦白的告訴孩子離異的事實,解釋父母為什麼離婚,告訴孩子父母離婚以後無論孩子跟著誰,父母都會像以前一樣愛他,消除孩子的疑慮和顧及;告訴孩子離婚只是人生的一次選擇而已,是生活的一種變化,讓孩子明白離婚和結婚一樣是正常的,除了孩自不能同時見到父母雙方,和其 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讓孩子的心理踏實下來,接受事實,邁出適應變化了的生活的第一步。

尊重子女注重同子女的感情交流

父母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想法,談話的話題可以隨著孩子的年齡而漸漸深入。父也應多問孩子內心的想法,還應讓孩子談自己做的任何 事情的看法,甚至包括對父母離異的看法。

以身作則,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孩子是處在模仿階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果監護人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去模仿,也會很努力的成為一個上進的人,所以應該一點點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步步地克服困難,自強而自信地去完善自己,完善生活,給自己和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作者:李藤新一(一個致力於分享乾貨好書的自由撰稿人,公眾號:李藤新一)

致力於人文、社科,寫作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把他當作成年人,有思考能力的人那樣溝通。把實際情況告訴他,不要以為孩子什麼不懂隨便找些話搪塞。我也是單親,那時女兒才五歲,現在13歲了。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爸爸或者媽媽而自卑……只能說慢慢就習慣了。


推薦閱讀:

迷茫期怎麼樣才可以快速調節?
怎樣才能做個成熟的男人?
焦慮?強迫?不用愁,教你1招簡單的自愈方法
每次喝酒超量後,都告誡自己不喝了,喝酒對身體不好,但過幾天又喝,這是什麼心態?

TAG:婚姻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