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考試焦慮,怎麼辦?


現今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也不斷加重,這種現象就可能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進而伴生考試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問題。要避免孩子考試焦慮,首先要認識什麼是考試焦慮以及怎樣預防和治癒考試焦慮。

首先認識一下什麼是考試焦慮。考試之前,大多數學生會有心裡緊張的反應,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面對考試變得心理焦灼,影響正常考試發揮,就需要重視起來了。考試焦慮一般有以下幾方面的癥狀:

1.身體不適:頭暈心慌,噁心頭疼,嘴巴發乾,心跳加速,身體發冷或發熱。

2.意識空白:考試時覺得平時學過的知識都忘記了,越是緊張越是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卷子上的題,從而影響考試正常發揮。

3.心理緊張:感到悲觀,無助,還未考試就覺得自己要考砸,害怕失敗,心理脆弱。

接下來談談考試焦慮怎麼辦。造成考試焦慮是多方面的原因,談及措施,也需要學校,家長,孩子三方共同努力。

學校

學校要給學生減輕壓力,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給予學生自由的成長空間,不要給學生過度宣傳「一考定終身」的思想;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要重點關注心理焦慮嚴重的學生,定期舉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多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共同幫助學生走出心理焦慮。

家長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是社會常態,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在無形中給子女沉重的壓力。部分家長很少過問孩子心裡的想法,只要孩子考了好成績就對孩子百依百順,只要考的不好就對孩子冷言冷語。家長的思想也是造成孩子心理焦慮的重要起因,在生活中要盡量與孩子溝通交流,緩解孩子心理壓力。

孩子

孩子也要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每次考試前不要建立過高的目標,盲目的攀比成績,多和自身比較,發現進步空間,自我鼓勵。比如多關注這次的成績是不是比上次有了進步,哪些知識點學習的比較透徹,哪些還需要繼續學習,這些不足都是可以提升的空間。樹立自信心,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心理壓力。

以上就是關於心理焦慮的介紹和心理焦慮的治療措施,學校、家長和孩子自身應共同努力,避免考試焦慮的產生,共同創建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應試環境。


孩子考前緊張屬正常情況,適度的緊張有助於孩子保持高度的專註,甚至會更有利於考試。

但孩子如果因為考前焦慮已經有了失眠、嘔吐等其他生理反應,則必須採取一定的方法進行放鬆,接下來我就介紹一种放松的方法,簡單易操作,只需要兩步就可以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具體化放鬆法分成兩步:

第一步:找到你的「情緒小怪獸」

你可以用直覺來回答這幾個問題:「焦慮的感覺在你身體哪個位置?」,「是什麼材料做的?」,「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溫度多少?」,「重量是多少?」,「假如這個難受的感覺可以發出某個聲音或者說句話,是什麼?」

第二步:送走你的「情緒小怪獸」

請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閉上眼睛,緩慢地深呼吸,讓你的身心安定。現在請想像有束金色的光舒緩的照耀進入你難受感覺所在的身體部位,金色的光慢慢聚集在這裡,從而將這個難受的感覺包圍住,漸漸的這個難受的感覺開始變成液體,你感覺這股液體沿著你身體裡面自上而下流淌到腳底,從你的腳底流淌到地面,最終在金色光的不斷作用下,這個難受的感覺完全的變成液體流出你的身體,在你的腳邊有攤液體,讓大地媽媽將這攤液體帶走消融,迅速的你感覺腳邊的液體消融在地面。你此刻感覺這個難受的部位充滿著金色的光,讓你感覺安定放鬆自在。再次深呼吸,慢慢睜開眼睛。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青欖家長地帶,用母親的心腸、科學的頭腦,做中國最好的家長學校,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中提出。


馬上就要進入期末考試複習,接著是一學期的大考,很多孩子會出現考試焦慮,我將與你分享兩個非常重要的思維和方法,幫助孩子走出考試焦慮的困惑,接下來的內容對你很關鍵。

第一,萬萬沒有想到,孩子考試焦慮的源頭來自於你。

多數家長每到考試前,看起來是孩子在考試,更關鍵的是,他們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孩子成績優秀,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孩子的成績不好,家長覺得孩子丟人,自己更難堪。

這樣的家長,一到孩子考試前,就開始叨叨給孩子,你要好好考試,這次要考過你的同學強強,超過鄰居小胖,天天吵的孩子心裡亂成一團麻,哪能真正靜下心來認真複習。

家長看似表面督促孩子重視考試,實際是給孩子強大的壓力,整得孩子考試時都在想著爸爸媽媽的叮囑,考試怎麼可能專心致志?

第二,來自於平時沒有及時掌握基本的知識。

學習最好的方法是溫故而知新。重複、重複的鞏固已經學習完的知識是獲得優秀考試成績的法寶,可惜的是,太多的家長和孩子都不明白這麼簡單的學習方法。

實話說,每天上課的時間只有你45分鐘,課堂上,老師還要說說其他的事情,真正講授新知識的時間半個多小時,不可能講很多新的知識。

很多孩子自認為當天學的知識不多,每天回家就是完成作業,第二天給老師交差,似乎學習的任務就徹底完成,根本不會抽一些時間來複習當天的新知識,同時將新舊知識連接起來。

等到考試時,猛然發現,累計了一學期的知識要複習,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手忙腳亂、無從下手,還想考個好成績讓同學羨慕、老師欣賞、爸爸媽媽開心。

最好化解考試焦慮的方法,指導孩子將各個科目的內容結構做好全面的梳理,看看哪些是掌握的很好,哪些學習的不明白,還有什麼內容是完全不會的。

先把掌握的好好複習,保證這類題的分數穩穩拿到;對於不太明白的,每天上課空隙間,及時問問老師,把它搞明白;對於完全不會的知識點,放到最後。

孩子考試焦慮,即來自個人,又來源於家長、同學、老師和社會的影響,引導孩子鎖定學習目標,一步步前行,最終會獲得更好的成績。

談文俊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作者簡介】談文俊是「談文俊快速閱讀」創始人,歷經十年的專註和實踐,在2017年金秋十月入圍「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成為央視CCTV《超越》欄目特約嘉賓。

「談文俊快速閱讀」,用十年磨一劍的歲月和匠人精神充分發掘人類大腦超大量閱讀書籍的潛能,成功建立一套看得快、看得多、記得多的快速閱讀方法,讓僅需小學二年級學生識字量的成年人和9周歲以上的孩子,真正掌握一分鐘閱讀2000字,同時理解記憶達60%以上的快速閱讀本領。


馬上要高考了,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眾考生們多少都有點考前焦慮症。那麼怎麼樣才是應對大考的正確姿勢呢,讓學霸們告訴你答案。

考前焦慮症,也叫考前綜合症,還叫考前恐懼症。

吳戴維

2012年湖北高考文科狀元吳戴維:家長不要把自己預期強加給孩子,孩子也要和父母多說一些生活上的趣事,少談分數。當年我和父母溝通這一塊就和平時沒什麼變化,談談體育賽事,談談學校里發生的變化,說一說最近想吃什麼。

我考前,一天看一部電影,還把《舌尖上的中國》看完了,每天中午吃飯看《新聞30分》和《中國新聞》。考前不要草木皆兵,和平時一樣就行了。

李澤

就在高考的前一天,2012年北京理科高考狀元李澤的父母還帶他去打了羽毛球。「他們告訴我,不用看書,什麼都不要想。」李澤說,當時他真的很緊張,打球讓他放鬆不少。就連在備戰高考的日子裡,李澤還在看法網等體育賽事。

李健

2011年武漢市理科狀元李健:放棄題海戰術,比如物理要重溫原理、精做題。可以回顧自己易錯的題目;用自己習慣的方式熱身。要相信自己,不要畏懼,也不要輕敵,不驕不躁,保持心態平和。

李龍

2006湖北理科狀元李龍。考前10天,他每天有一個「日計劃」,都是圍繞「查漏補缺」進行的。《錯題集》是他每天都要翻閱的。每天睡覺時,「日計劃」給他帶來成就感。

李龍特彆強調,在考前10天,考生就應該開始慢慢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特別要注意休息,不要再熬夜看書,到最後一定要嚴格按高考的時間把自己調整到精力充沛、頭腦清醒的最佳狀態。

白天按考試順序安排複習時間。比如,考語文的時間就複習語文;考數學的時間就複習數學,「這樣思維比較順」。

2003年上海市高考文科狀元許望偉談數學:現在每天做難題已經沒有必要,但是必須保持「手感」,即練幾道簡單常見的題目,始終保持做題的感覺,那樣的話,到高考時就能思維活躍、發揮自如。

關於英語,他建議學弟學妹們衝刺階段多看看範文、背些公式化的例句備用。「英語作文的文章結構要好,要讓老師看出你是用英語在思維,邏輯清楚、流暢。高考英語作文,還是以求穩為主,立意不用太深刻。」

最後幾天複習語文,重點是基礎性的知識,可以把以往做過的模擬試卷、上課的筆記拿出來「重溫」一遍。由於時間有限,多練習寫作也來不及了,可以自己想幾個作文題目,然後列幾個提綱,整理一下思路。

2015溫州中學「最牛班」合影

2015年溫州中學「最牛班」班主任鄭艷麗所帶的溫州中學高三(3)班,不僅誕生了溫州理科狀元潘森林,且全班39人參加高考,平均分達到699分,而2015年浙江省理科「一本」分數線為605分。

鄭艷麗說,溫州的這些「學霸」們在高考前更注重勞逸結合,半數人有午休習慣,幾乎沒人熬夜,而且基本都在晚上11點前入睡,同時他們都會保留一定的時間,維繫包括聽音樂、看小說、運動等課餘愛好。在學習安排上,他們也幾乎全都不是「做題狂人」。

晚上睡眠小常識: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養生效果。

晚上9:00~11:00——人體淋巴的排毒過程,免疫系統活躍起來,你應該靜下心來,聽聽音樂,使自己盡量保持安靜。這樣免疫系統就會很順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讓你的免疫力增加。

晚上11:00~1:00——肝臟開始排毒,此時你就應該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時若不睡覺的話,肝臟就會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損的,一定要注意哦!

因此中醫建議晚上11點前睡覺。

其實,臨考前有一定程度的緊張或焦慮,都是正常現象。更何況,適度的緊張還可以維持學習的興奮性,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潛能。

我們要學會把壓力調節到適中程度,心理壓力過小,則容易掉以輕心,失去考試狀態;心理壓力過大,則容易出現心悸心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記憶力下降等癥狀。

最後,借用毛主席的名言「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來概括應考的正確心理狀態。

---

通過自己七年哲學專業的學習,結合曆年來高考狀元的經驗和方法,將學習方法進行更系統地歸納和總結,使之達到形而上的高度,成為「萬法之法」、「眾法之魂」。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就是著名的「克拉克現象」。考試不僅是中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建議採取以下的方法克服「克拉克現象」:

首先,建議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自身的耐挫力。「愚公移山」是我們聽過多次的古老故事,但愚公真的把山搬走了嗎?沒有。那麼為什麼千百年人們仍要讚頌愚公、學習愚公移山精神? 顯然人們看重的不是是移山的結局,而是那種不怕困難、堅韌頑強的精神和毅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高考,樹立以下心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考上了,固然可喜; 考不上,只要為此努力過,頑強地拼搏過,就沒有什麼可後悔和自責的,因為自己已經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唐練了自己的意志,為以後的人生積蓄了經驗和力量!

其次,建議通過參與各種集體和擅長的活動增強自身的信心。教育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只有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才能在考場上沉著冷靜,使自己進入「角色」,發揮出正常水平。並且,教育心理學研究結論指出學生應把主要精力集中於考試的過程,而不過多考慮考試的結果,這樣有助於幫助自身發揮出正常水平。

再次,建議要注意多用正確和肯定的詞語來喚起自身的積極情緒。諮詢心理學應用實例表明,在考試中出現困難時,個體用「冷靜! 細心! 沉住氣!」等正面詞語暗示自己,深呼吸,採用一些自我放鬆的方法,避免使用否定性詞語如「別緊張! 別慌! 可千萬別出錯!」等負面的詞,可以幫助個體保持良好心態,克服可能出現的「克拉克現象」。

最後,建議應注意睡眠狀況。健康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患得患失、壓力過大的情緒狀態下很容易造成失眠。因此,建議在睡前不妨對自己說「橫豎就這麼一考,先睡一覺養養精神明天再拼吧」。即使真的沒休息好,也要相信心理學研究結果,即在考試過程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會彌補失眠導致的微小疲勞感。因此,可以對自己說「沒什麼大不了」。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抱著「享受考試」的心態,放下得失心,樹立自信心,瀟瀟洒灑考一回!


正確對待考試,保持一題平常心

家長要端正對考試的態度,把它當成對孩子學習的一次總結,從中發現問題和差距,對考試成績抱一顆平常心,只要孩子努力了,只要孩子在進步,就是好成績,都應高高興興對孩子表示祝賀。反之,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較高,過分關注,反而給孩子造成壓力,直接影響孩子的複習效果和考試成績。

給孩子均衡營養,保證睡眠充足

在飲食上,家長應該注意營養的搭配,孩子正在長身體,考試任務重,體力消耗大,因此通過飲食補充營養就十分必要,考前飲食的第一原則是「兩高一低」——高糖、高蛋白、低脂肪,讓孩子多吃雞蛋、牛奶、瘦肉、魚等有助於增強記憶力的食品;同時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加餐,水果相佐。總之,家長要注意營養的均衡,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吃好的」,更不要盲目購買一些所謂能迅速提高分數的「營養品」,同時,還要讓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堅持午體,保證睡眠充足。

協助孩子制定複習計劃,指導正確的考試方法

指導孩子在全面系統複習的基礎上,有重點地突破薄弱環節。同時要在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訓練上下功夫,因為考試卷上基礎題總是占%-80%,難度高的題目佔20%-30%左右。為此,家長可協助孩子制定符合個人實際、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並監督孩子執行。家長還要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考試方法:審題時,要做到字群句酌,仔細思考,理解題意;答題時,會做的題力爭一次過,先易後難,書寫要規範,表達要正確簡練;答完試卷後要認真複查。

營造愉快、輕鬆的氛圍,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讓孩子在考試前、考試中保持適度的緊張、焦慮是有必要的,這有利於孩子積極有效地複習,正常乃至超水平地發揮。但如果孩子一直處於過度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就會嚴重影響複習的效果,考試中也會出現嚴重的失利。考試期間,家長不要詢問每場考試的情況、追問孩子的成績等,避免談論讓孩子分心的話題。還可以嘗試跟孩子一起進行孩子喜歡的娛樂活動,緩解孩子長期學習造成的身心疲勞。


每到考試季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就頻發不止。看到一個個心身交瘁的孩子和他們惶惶無措的父母,萬般無奈下找到心理醫生,走進諮詢室。在剖開焦慮、抑鬱、強迫、敵對、恐怖這些情緒癥狀背後,深埋的是一個個在愛里過度用力的父母與痛苦的年輕生命。父母的開場白往往以驚訝開始,前一段還充滿理想的要考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出國深造等等。父母親竭盡自己的能力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和滿足,雖然知道孩子辛苦,但是沒想到耳聞的心理疾病會出現在自己孩子這裡。細細的和孩子溝通後,心理醫生才看到孩子那久被壓抑的內心不堪重負。父母的期盼讓自己在苦讀里不能停歇,退一步或者停一下彷彿自己就不是父母期待的好孩子,自己就是偷懶、懦弱的現實例子,甚至會像父母警示告誡的那樣前途盡失,滑入不堪入流的階層。這些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內心不能承擔的。

父母親往往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很多未完成的願望,強令孩子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可能源於自己當初高考折翼或失誤;要求孩子品學兼優,往往是一直不甘自己泯然眾人矣;強調為了孩子維繫搖搖欲墜的婚姻,其實是無力走出婚姻的桎梏。父母把自己的自戀延伸到孩子這裡,愛變得沒有邊界,所有對孩子的要求都要繫上愛的標籤,孩子漸漸的失去愛的滋養,感覺的是被愛炙烤,沒有自己的心靈所屬,所見所及都被父母自私的愛充斥。離家出走或是厭學退學那是心理承受達到極限時用極端的表現來抗爭。

每當此時面對在愛里無助的父母,痛苦的孩子。諮詢師能做的是回歸本源,讓愛有邊界,讓愛流淌起來,慢下來去調整失衡的親子關係。父母會發現自己不再緊握愛的權杖時,孩子也就在愛里自由的呼吸和成長。我們有節制的去表達愛,讓孩子在自由的有邊界的愛里成長。

鴨梨心理 查看官方網站 心理學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易德榮譽出品


有的孩子從小學起,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學校、家長對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自從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孩子就變得怯場,在考場上緊張、不安、手心冒汗、心慌氣短、大腦一片空白,會的沒寫對,不會的出了考場,靈感又來了......甚至有幾次考試前,孩子就生病發燒,不能參加考試,考試完後,發燒差不多也就好了。孩子越來越怕考試了,成績一落千丈,怎麼辦呢?

考試焦慮不僅影響孩子真實水平的發揮,而且焦慮狀態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該如何幫助孩子走過焦慮這道坎呢?

如果孩子是因為之前的失利,導致他每次考試都焦慮緊張,做不下題去,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討論第一次緊張心慌的節點,當時是否有發生什麼特殊事件。總結導致焦慮狀況的原因,並且可以嘗試回憶以前成績優秀時的考試心態。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和孩子找到最優的解決辦法,而非緊張和焦慮。

父母做孩子的積極情緒的榜樣。例如家長不要嘴上說「考好考壞都沒有關係,只要儘力就好」,而在實際中卻言行不一,考好了,喜上眉梢,孩子要啥買啥,甚至主動給孩子買東西,到處和親戚朋友炫耀自己的孩子。考差了一頓生氣和打罵,或者嘴上說著不在意,卻整天監督孩子學習,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優秀等等。家長自身對考試及考試結果保持一份平常心,因為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首先,家長和孩子都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期末考試很重要,重要的不是試卷本身,也不是考試成績。考試的意義在於複習。對本學期所有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複習,在複習中集中突破、鞏固記憶、加深理解,然後以這些知識為基礎,過渡到下一個學期,這樣不斷循環、積累,溫故知新、繼往開來。

解決焦慮只能把焦慮投入到實際中去,帶著孩子制定一項可執行的複習計劃,合理利用時間。


推薦閱讀:

作為醫生,你願意讓你的小孩學醫嗎?
不要把佛法當成道德教育,大道空性性德圓滿根本不用教育
藝考生怎樣根據美術聯考成績來選擇合適的學校?
為什麼在中國英語必須學習?
如下,被公司錄取的機會大不大?

TAG: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