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慢阻肺可以治好嗎?


很肯定的告訴你,可以治癒—-肺移植。

1.傳統藥物治療只能延緩

慢阻肺,肺氣腫這個病最終肺部是發生了永久性的破壞,靠藥物是無法治癒的,就像一顆長滿了疤痕,千瘡百孔的樹一樣,靠澆水施肥是不可能把疤痕消除的。這棵樹雖然還活著,但是無法恢復青春了。這是自然規律,不是人類目前能改變的。

2.唯一治癒的辦法——肺移植

就像有朋友說的,現在科學這麼發達,人類都能上月球,怎麼就不能治癒這個病呢?那麼現在告訴大家,可以治癒,肺移植。目前科學已經完全達到了這個水平。就像腎移植治癒尿毒症,肝移植治癒肝硬化,心臟移植治癒心臟病一樣,國內外的肺移植都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只是一般人還不知道而已。

目前國內外肺移植現狀

國內做的最好的肺移植中心分別在江蘇無錫和北京中日友好醫院。2018年在全世界排名分別是第二名和第八名。

我國肺移植病人數量和生存率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肺移植人數已由600多人,對於慢阻肺、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塵肺等這些過去只能『等死』的晚期重症患者來說,有了生的希望,這種生命獲益之大應該說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對整個醫學界來說,肺移植髮展的希望是很大的,肺移植最有可能代表中國在世界醫學界擁有最高水平的位置。」王辰院士表示。

慢阻肺患者接受肺移植後1年生存率達80-90%,5年生存率50-60%,移植手術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此外,肺移植部分恢復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效改善上述癥狀,還患者以較高質量的生活狀態。相信隨著技術和經驗的不斷積累完善,這一數據還會有更大的提高。

目前肺移植的肺源充足,去年一年,總共有5000例肺源,只有200-300例移植患者。所以,我國目前患者對肺移植還不了解,是最大的原因。

肺移植的手術加後期的費用大概為50到80萬,隨著手術的普及,這一數字還會不斷下降的。

術前患者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術後患者步行出院。

患者說,我們這些曾經命懸一線的危重病人,如今每日登山、輕鬆踱步、一口氣行走六七八千米。


歡迎關注這個@李醫生說支氣管和肺


慢阻肺可以預防,可以治療,大部分可以治療的很好。

我門診有位78歲的老人家,幾乎每月來我門診隨訪一次,到目前2年多了。因為呼吸困難來就診的患者很多,每次半天門診看30-40位患者,不是每一個都能記得清楚。2年前他第一次到我門診的情況我記不太清楚了,只是後來2-3次後,老人家自己告訴我:梁醫生,你救了我的命。謝謝你。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家,吸煙50餘年,每天20幾根。20幾年前開始出現咳嗽咳痰,每次發作以季節變換為主,每年發病持續幾個月以上,在當地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予以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療。5年前老人家出現活動後氣促,進行性加重,活動明顯受限,平地行走100米就氣促。近3年來每年冬季時因咳嗽氣促加重在當地醫院住院,反覆抗生素、激素等治療,生活質量很差,幾乎不能出門。這次老人家隨兒子工作調動來到上海,來到我們醫院就診,希望從絕望中找到希望。果然,立即給老人家完善了肺功能檢查,發現是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減退,已經引起了低氧血症,並出現了右心功能衰竭,同時肺內合併支氣管擴張。在綜合判斷患者診斷及病情嚴重程度後,我給了他雙支擴劑聯合吸入治療,及治療肺心病的藥物,並建議他要正規家庭氧療。1個月後,老人家來隨訪。6個月後,老人家氣促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運動耐量提高,說如沐春風,呼吸順暢多了,都能上幾步台階了,生活質量得到改善,複查肺功能竟然也好轉了。老人家很開心,說我救了他的命,每個月都要來看看我的門診。

慢阻肺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

我國最近的一項大規模人群研究,首次明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近1億人,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構成重大疾病負擔。但是慢阻肺的知曉率很低,大約近90%未得到明確診斷。

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

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

吸煙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在不吸煙者中,慢阻肺發病與PM2.5關係更大。

吸煙與高 PM2.5 濃度兩因素疊加更會增高患病風險。

所以,

  1. 考慮慢阻肺的患者,首先明確診斷,完善肺功能檢查,部分較重患者還需完善心臟功能檢查

  2. 根據肺功能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癥狀,綜合評估,制定慢阻肺的治療方案。目前主張吸入治療,臨床常用的吸入性支氣管擴張有三類,β2受體激動劑、膽鹼能受體阻斷劑和表面激素。如何咳嗽咳痰,建議應用抗氧化劑,如N-乙醯半胱氨酸等稀化痰液,使痰液容易咳出,並降低疾病反覆加重的頻率。

  3. 建議患者戒煙,避免吸入二手煙,正規家庭氧療。

  4. 避免焦慮,增加能夠治好的信心。

  5. 避免受涼,以免反覆肺炎引起肺功能進一步減退。穩定期可以接種疫苗。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徵的肺部疾病。慢阻肺與老慢支和肺氣腫密切相關,基本上由這兩種疾病進展而來,當老慢支和(或)肺氣腫患者出現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時,可以診斷為COPD。

慢阻肺可以治好嗎?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戒煙的好處,除了可以減少肺癌的發生率,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可以遠離慢阻肺疾病,吸煙是COPD最重要的發病因素。慢阻肺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疾病,一旦發生,肺部情況會越來越差,病死率較高。

慢阻肺通過常規的藥物是無法治癒的。積極的治療主要在於減輕患者的癥狀,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延緩疾病的進展。最常使用的藥物包括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藥物。雖然肺移植可以作為一種嘗試,但是這是一項複雜的手術,手術前後死亡率很高,而且供體很少,費用昂貴,因此嚴格選取合適的移植對象很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肺功能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的疾病,以往的觀念是一旦診斷,就無法完全根治,但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這一點提出了異議,倒並不是說已經找到了根治該病的藥物,而是在診斷上提出了異議,這還要從診斷依據中的重要一點肺功能說起。

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必須具備的肺功能異常是用力吸氣後再用力呼氣第一秒所呼出的氣體量(FEV1)與用力吸氣後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所有氣體量(FVC)的比值必須小於70%,這個比值其實並不是一個精準適合每一個人的診斷數值,有一些老人年老後肺的機能自然下降,即使是沒有吸煙吸入有毒有害其他等慢阻肺的誘發因素,也可能出現這個數值的下降,甚至被誤診為慢阻肺,並用上藥物,實際情況可能只是一次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呼吸道疾病導致的類似於慢阻肺癥狀,感染過後一切如常,但因為肺功能確實檢測出來異常就一直被冠以該病,像這種情況是可以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完全摘去慢阻肺的帽子的。

還有其他一些疾病可能被誤診為慢性阻塞性疾病,比如支氣管哮喘,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這兩種疾病可以通過藥物控制病情發展,特別是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表現為長期大量的濃痰,伴有進行性加重的氣喘,肺部CT提示瀰漫性小結節,肺功能也和慢阻肺一樣,很容易混淆,但該病患者通常伴有鼻竇炎,常流膿鼻涕,如果早期發現可以通過紅霉素或者阿奇黴素治癒。

如果確實排除了其他疾病,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一般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通過規律的用藥控制癥狀,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癥狀是咳嗽咳痰氣喘,主要發病的核心問題氣道的阻塞,每天用支氣管舒張藥物吸入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發作,但疾病在養不在治,平時霧霾天不要出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避免勞累,辛辣的食物和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要吃,在疾病不發作的時候注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有利於控制病情發作。


謝邀!

慢阻肺可以說是生活中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關於慢阻肺您了解多少呢?這種病到底能不能治好?相信大家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沒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症,這種疾病的發生一般跟吸煙及接觸的有害氣體、有害物質等有關,疾病呈進行性發展,隨著病程的進展肺功能出現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

出現這一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喘息、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會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者肺氣腫病史。

這種疾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呢?到目前為止,這種疾病是無法完全根治的,但並不是指無葯可治,慢阻肺疾病可以進行預防和控制,很多患者經過避免其高危因素、通過藥物及氧療等通氣治療,也可以很好的改善其臨床癥狀,減少急性加重,減緩病情發展速度

患者在病情到達穩定期的時候可以採用非藥物治療,如戒煙,運動或肺康復訓練,這樣也能夠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其生活質量。

歡迎關注「支氣管炎哮喘科普學堂」,了解更多呼吸病健康科普知識!


謝謝邀請!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呈進行性發展的呼吸道疾病。長期吸煙是引起慢阻肺的重要的發病原因。目前來說慢阻肺是無法被治癒的,但是患者也不要灰心,患者完全可以積極進行預防和控制治療。

慢阻肺患者需要避免疾病發作的高危因素,可通過正確堅持藥物及氧療等通氣治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急性加重,減緩病情發展速度,並且在慢阻肺疾病的穩定期患者也可以可採用非藥物治療,如戒煙,運動或肺康復訓練的方法從而降低這種疾病的病死率,並很好的改善生活質量。對於慢阻肺,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去治療,患者在心態、生活習慣和護理方面都要有積極的措施,這樣才能更快將疾病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成為人類第三大致死病因,我國患病數約1億人,慢阻肺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最常見的第三大慢性疾病。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通過四年時間會同全國多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常規治療中聯合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純中藥製劑玉屏風顆粒後52周,能顯著減少中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風險32.3%,與慢阻肺穩定期廣泛使用的支氣管舒張劑的預防作用相當。慢阻肺的典型癥狀就是通氣不暢,而且呼吸功能會日益衰竭。此次由鍾南山主導開展的慢阻肺最新研究成果,將經驗醫學轉化成現代循證醫學方法,驗證了中醫中藥在防治慢阻肺方面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為臨床提供科學的醫療決策。經研究該藥物的安全性較好,用藥依從性也較好,相對價格經濟,是值得臨床推廣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長期規律治療方。

玉屏風方劑出自元代醫家危亦林所著的《世醫得效方》一書,由黃芪、白朮、防風組成,該方甘溫為主,辛散為輔,補中有散,散中寓補,相反相成,葯簡效專。該方益氣固表止汗,主治表虛自汗(汗出惡風,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人腠理不固,易感風邪(是體質虛弱者預防病原體感染的良方)。玉屏風常用劑型有玉屏風散、顆粒、口服液等。

熱病出汗或陰虛盜汗者慎用。點擊關注,我是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執業中藥師吳向民,讓我們一起分享有用的醫藥良知。


參考文獻 高等中醫藥院校《方劑學》主編 李冀 連建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石克華主任醫生回答:

慢阻肺是一個慢性氣道疾病,所謂慢性就是從疾病的發生到發展都是一個慢性的過程,慢阻肺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都是不能治癒的疾病。但是慢阻肺通過早期的干預治療,規範的藥物治療,尤其是重視中藥的一些防治措施,中西結合的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遠期的目標還可以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延緩疾病的進展,防止併發症的產生。

該患者他近期總是咳嗽、呼吸困難,這種情況應該到醫院呼吸科就診,醫生要根據肺功能、肺CT、血常規等觀察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介紹一下近幾年治療慢阻肺的研究成果吧。

2003年,67歲的鐘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最前線,成為家喻戶曉的「抗非典英雄」;71歲那年,他牽頭組建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81歲時,他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發文,為慢阻肺防控尋找新的突破口。今年5月,82歲的鐘南山院士繼續踏上創新征途,帶領他的「鍾南山產學研團隊」攜成功實現臨床轉化的一系列原創性成果集體亮相。

受吸煙、霧霾、燒柴烹調等因素的影響,慢阻肺患者不斷增多,多數在早期並沒明顯癥狀,但發展到中後期會出現氣短、胸悶、喘不上氣甚至呼吸困難,最後可引起心血管、骨質疏鬆等全身性疾病。據世衛組織預測,到2030年慢阻肺將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可一直以來國內外都沒有慢阻肺早診早治的嘗試。

鍾南山提出:能不能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對慢阻肺進行早期處理?當時已經73歲的他毅然接手了這個大難題。在連番說服藥廠提供藥物和資金支持,幫助探索慢阻肺的早期干預後,鍾南山和冉丕鑫教授以及他們的團隊深入基層,尋找潛在的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發展到中後期,除了病人難受、治療效果不好,每次住院大概要花兩三萬元醫療費。鍾南山認為,「如果能像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一樣早期治療慢阻肺,不但可大大降低費用,治療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2016年,在對841名患者完成雙盲對照實驗後,結果出來了:用藥組(噻托溴銨吸入)的患者肺功能明顯改善。並且首次證明,早期用藥可以改變慢阻肺患者每年肺功能下降的自然進程。這一研究結果於去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上,為慢阻肺的早期防治提出了「戰略性的方向」。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國內推廣(包括使用茶鹼,含硫氫基的藥物),有望成為國際上慢阻肺治療新的發展方向。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 翁淑賢 實習生 許鈺敏 通訊員 蘇越明)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 莫偉濃


推薦閱讀:

喝了黃體酮軟膠囊為什麼渾身無力?
生完孩子後會長痔瘡嗎?
華夏粟糧:小米的愛情故事
走路運動能鍛煉全身嗎?
糖尿病打胰島素為什麼肚子越來越大,四肢越來越瘦?

TAG:健康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