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的心理疾病,求拯救?


心理學家朵琳·芙秋在《食物與情緒:食慾背後的心理學》中就指出,我們渴望吃的每一種食物,都對應著一種需要被關注的特定情緒和問題。

渴望吃東西是一種信號,表明我們正在被生活中的某些東西所困擾著,我們想要通過好吃的食物,來減少這種困擾帶來的痛苦。

作者朵琳·芙秋過去就是一名暴飲暴食症患者,就好像毒品上癮一樣,她總是瘋狂地想要吃冰激凌和麵包。

即便已經明顯地感覺到肚子很撐了,但她還是不停地往嘴巴里塞東西。

暴飲暴食給她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她開始致力於研究飲食失調和一直渴望吃東西的心理根源。

她發現,在暴飲暴食的背後,其實是情緒在作怪。暴飲暴食者最常見的有4種情緒問題:

(1)恐懼

當他們對未來感到擔憂,當他們害怕失去愛情、丟掉工作,當他們沒有安全感,害怕生活失去控制,總是處在一種擔心、焦慮、抑鬱的狀態中時,他們就很容易暴飲暴食。

(2)憤怒

當他們生活中遭遇各種不公平的狀況,受到委屈、被他人欺騙、虐待和背叛,內心產生很多怨恨、不滿的時候,他們會傾向於通過食物來平息憤怒。

(3)緊張

當他們生活壓力過大,要承擔的責任過多,他們會神經高度緊張,不敢放鬆,總是顯得很著急,情緒也變得很急躁,總感覺疲憊不堪。為了緩解這種緊張的壓力,他們開始不停地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4)羞愧

當他們生活中犯了一些不被原諒的錯誤,覺得很愧疚、很自責;在工作中,當他們的能力總是得不到肯定,甚至很多事情都搞砸在他們的手裡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很厭惡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為了能夠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他們內心燃起了對食物的極度渴望。

對食物的過度渴望,往往意味著我們在情緒上、在情感需求上,還有一些沒有得到滿足或解決的東西。

而不同的食物種類,對應著不同的情感需求。

巧克力

作者通過調查發現,巧克力是情緒化進食者的首選食物。

巧克力濃濃的香味,和融化在口裡的那種甜甜的感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好的愛情。

有些心理學家甚至認為巧克力是最理想的抗抑鬱的藥物,因為巧克力營造了一種被愛、被珍惜和被理解的感覺。

所以巧克力狂熱者往往是比較浪漫的人。他們內心強烈地渴望愛,但由於對愛情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對愛的期待總是會落空。

他們越是失望,就越想要通過巧克力來彌補內心的創傷,來通過食物滿足自己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麵包,蛋糕,米飯,麵食

這世界上最誘人的香味之一,可能就是新鮮出爐的熱氣騰騰的麵包了。

把香甜軟糯的麵包,蘸上果醬,放進嘴裡,會讓人感覺置身於伊甸園一樣,渾身的細胞都興高采烈起來。

對澱粉類或碳水化食物瘋狂痴迷的人,他們感受到的情緒往往是害怕和緊張。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為了掩埋這種緊張和焦慮感,他們會傾向於選擇那種很「結實」的食物,以此給自己製造出一種生活很「穩固」的假象。

糖果

小時候,我們做了好事、表現得很乖的時候,最容易被獎勵的東西就是糖果。

拿到糖果的那一刻,就好像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領獎的那一刻。

對糖果的渴望其實意味著渴望甜蜜、獎勵和娛樂。

辛辣的食物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無辣不歡。在吃東西之前,他們總是會刻意地在碗里放很多調味品,否則他們會覺得吃東西沒有味道。

辛辣的食物,會讓人在舌尖感受到那種高強度的興奮和刺激。

所以有些人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和興奮感時,他們可能會把這種空虛、沮喪,轉化為對辛辣食物的強烈渴望。


是,對於吃,沒有飽足,失控,時間長達兩三個月,一直努力改變無效的話。

很有可能是進食障礙。

我通常稱之為「心理堵塞」,因為說疾病大家會被嚇到,以為很難變好。

其實現實生活中,神經病和正常人之間,是一個連續區間,

95%以上的人都是介於瘋子和正常人之間的。

也就是說,大多的人心裡都是或多或少的會有「問題」,這是正常的。

就像是進食障礙,介意厭食症和暴食症之間,還有很多種沒有命名的進食障礙,

就像是重感冒和輕度感冒中間,還有7分的感冒和3分的感冒。

進食障礙的表現癥狀很多種,但是都是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多方面原因共同的結果。

既然是心裡堵塞,那就要疏通。

通則不暴。

每個人的具體原因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有效處理。

更多關於暴食症的療愈知識,可以關注公眾號:OED文七

我曾經有17年暴食症歷史,康復後專註做暴食症療愈的諮詢師。

一個死磕暴食症和減肥心理學的女人


曾聽過一則新聞,說是有人為了減肥,把自己的胃切除了三分之二,然後暴瘦。

對於這個新聞的真實性我不做評論,畢竟這樣的例子離我們生活還是比較少。

對於暴飲暴食我的感覺就是太饞了,總想吃好吃的東西。這樣沒有節制的吃東西確實是不應該的。吃飽了還想吃,那就吃起來沒完了,同時這也是很危險的事情。雖然說胃的伸縮性非常的好,但是總是讓胃處於運動的狀態也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減少胃的壽命,進而影響人的生命長度。胃部一旦被撐起來那就不會好了,會在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顯得餓。

對於無聊的時候想吃東西,我的感覺是把吃東西當成愛好了,這是很不好的,可以說是一種怪癖,戀食癖。要想改正首先就是讓自己不會變的無聊,如果一個人沒有時間吃東西,是不是就會減少進食的量了呢。可以把自己的時間管理起來,每天多做一些運動方面的事情,比如跑步或者是騎行什麼的,哪怕是跳廣場舞也沒問題,反正就是讓自己動起來,不會再想吃的就可以了。

一直吃東西絕對是不可取的,千萬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希望你可以正常起來,祝你好運!


看了網友的一個經歷,跟你很像,分享給你

多數是因為心裡空虛。或是什麼打擊了你。或是什麼事不在你的意料之中。

人啊要對自己好一些。我提問過相同的問題。最後是不了了之。之後我再搜索。覺得這個人說的給好。那給你複製下來你看下。

暴飲暴食是心理空虛的一種表現,我建議你自我控制一下。

因為我原來有段時間也是暴飲暴食,兩個月胖了快20斤,胖的很畸形,後來就自己控制。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每當想吃的時候就問自己:這些東西我吃了真的就那麼好嗎?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我就算吃掉了這個還有那麼多東西誘惑著我,那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呢?我已經吃的足夠我所需要的能量了,我是正常人。

這樣的心理暗示很有用的,我就是這麼挺過來的,一開始會很餓很難受,我就是挺住了沒有放棄自己,現在這一個半月減肥減掉了12斤,現在還在努力。每當很想暴的時候就對自己說,世界上那麼多美食誘惑,我這樣不是個辦法的,我是正常人,這樣就挺過來了。

?


在短短的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即使很飽,對食物還是沒有抵抗力,總是不可控制地會把眼前的一切都放進嘴裡。這種暴食的場景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經常出現,那麼你可能已經成為病人,你患上的是以暴飲暴食為典型特徵的暴食強迫症。

暴食強迫症患者暴飲暴食的原因並非出於滿足食慾上的需求,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緩解心理糾結和壓力。

每當他們心情不好、孤單寂寞或是感覺疲勞時,就會想要一次性大量進食,把所有好東西都吃下去。而且,每次明明都吃得已經很脹了還會強迫自己不停地往嘴裡塞,感覺無法控制自己,就這樣一直吃,吃到感覺把自己的胃快脹裂了再把吃的東西吐出來。

雖然吃完東西又後悔又難受,但吃東西的過程中他們會體會到滿足感,而且感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釋放自己。

除了通過暴飲暴食來發泄自己、滿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暴食強迫症患者的內心常常感覺自卑、覺得自己見不得人;有些完美主義色彩,看到滿足於暴飲暴食的自己就覺得很不堪;他們內心脆弱,外在一有壓力,就很容易感受到焦慮;低自尊,對自己沒有信心,處事萎縮,而且越是這樣認為,他們越是感覺心理上有壓力,越是令暴飲暴食變得頻繁化。

總之,暴食強迫症不只使當事人生理上經受折磨,心理上也備受矛盾的煎熬,令他們的生活一塌糊塗。

爸媽在線心理專家建議,暴食強迫症患者要改善暴飲暴食的情況,調節心理環境、提升自尊是一個根本的工作,這項工作可以從改變吃東西的模式、解決心理壓力和改變偏差想法做起。


暴飲暴食的心理疾病,求拯救?

暴飲暴食,一般是強迫症,先了解原理,在某次比較餓的時候,出現一件很焦慮很棘手的問題,解決不了,並且餓的難受,就吃了些東西,感覺舒服些,以後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有焦慮的時候,到了有關場景,就焦慮,通過吃東西緩解焦慮,焦慮越高,吃得越多,吃得越多,感覺越舒服,但時間長了,腸胃也會出問題。

要找到他的焦慮源,究竟擔心什麼,通過認知調整,來降低焦慮,在講解有關原理,知道自己出現暴飲暴食的原因,都清楚了,癥狀就會緩解。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麗霞(頭條號 王麗霞):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如您所描述,當這種行為對您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的話,自然是需要您加以重視及治療的,雖然在醫學上確有「暴食症」這樣的稱謂,但我卻不想在這裡用它為您貼上另一層標籤。

然而,在這裡,我不太想多談暴飲暴食的治療,我想談的是您在問題里所提的「求拯救」。暴飲暴食不是太難處理的問題,找對醫生、找對專家、找對地方就解決了,甚至有時候,您的意願足夠強烈,靠自己的力量也能達成。

但是,只要您想要人救您,它就會成為最難的問題。

可能,恰恰是因為您想要別人的拯救,而使您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異常,卻一直拖延著不去治療;

可能,恰恰是因為您想要找到一個救您的人,所以您一直在用這種行為吸引著別人的目光;

可能,恰恰是因為您想要找到一個能安慰您、陪伴您的人,所以您一直在用這種行為考驗著那個您喜歡的人;

可能,恰恰是因為您的這一求拯救的心理,您對那些有益於您身體的方案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可能,恰恰是因為您的這一求拯救的心理,您會對所有的解決方法不能堅定、堅持地執行下去

……

沒有人可以救得了您,除了您自己!

下定決心根除異常行為的應是您自己,堅持不懈、果斷執行正確行為的應是您自己,摒棄誘惑、排除障礙的應是您自己,最後受益的也是您自己!

如果靠外力可以成功的話,您早已成功了,不是嗎?如果靠他人可以成功的話,您早已成功了,不是嗎?

如果您意識到了不只是暴飲暴食有問題,那麼不妨去深入地去探索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遲遲無法去行動?您想要通過暴飲暴食得到的是什麼?您還想要遲延多久、折磨自己多久?……

沒有人可以救您,除了您自己!


飲食失調症是最近幾年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逐漸完善,但在「以瘦為美」的亞洲國家中,才剛剛起步,中國在這個方面還沒有完全的統計。

飲食失調症是一種飲食伴隨有心理問題的疾病,飲食失調症分為: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暴飲暴食症等。

厭食症一旦發生,病人吃不下任何東西,人隨之暴瘦,病人非常痛苦,貪食症是看到食物就想吃,吃完後再採取措施,例如:瀉藥或嘔吐。

暴食症,壓力大或者情緒不愉快,就會以吃的方式來解決,吃完後又後悔,反覆掙扎,

《減肥專家蔡華》建議:

1:對於有飲食失調症的病人,我們不要去指責,或評論,最關鍵的是給予理解和陪伴,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掙扎和痛苦,是我們健康人無法感同身受的。

2: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有厭食症,請您耐心的陪著進食,聊些輕鬆的話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對於暴食症的人來說,陪著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聽他們傾訴自己的心事,讓他們不再孤單、不再通過食物「療傷「或許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

3:飲食失調症嚴重者建議營養師,心理諮詢師,醫生同時干預!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中國註冊營養師蔡華 黎汝


感覺我自己就有一點暴飲暴食,我每一次回家的時候就吃很多,經常吃到自己肚子撐還吃,老是感覺自己停不下來,我自己也很苦惱,我不想這樣,我認為我個人本身有一些問題,在學校壓力比較大,回家後感覺很舒服,所以就吃多了,再者就是我以前在家一直吃很多,現在雖然吃的少了,回家後為了讓我媽感覺我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使勁吃,我媽對我很好,所以我一直不想讓他們失望,所以就吃,感覺好傻缺的樣子啊


這可能是你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用暴飲暴食的方法來緩解。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合理的釋放情緒,就會有所緩解。


推薦閱讀:

蠶豆的卡路里高嗎?
滷蛋有營養價值嗎?
四個月的寶寶打完預防針後發燒,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眼袋怎麼祛除?
每天都不吃晚飯,是否可以減肥?

TAG:健康 | 心理健康 | 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