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滴滴收購優步中國?


互聯網行業,傳言往往都會成真。滴滴和優步今天走到一起,再一次驗證了這個道理。  

2016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想必各位都會心生疑問:它們為什麼合併?合併之後將會有何影響?  

滴滴和優步合併的原因有但不僅限於以下這些:  

1,投資人不願繼續燒錢。特拉維斯·卡拉尼克接受採訪時曾表示,2015年優步在華虧損超過10億美元。為了爭奪中國市場,優步和滴滴長期肉搏,以幾乎瘋狂的姿態對每個出行訂單進行補貼。但投資人入局是為了獲利,在勝負暫時難分的背景下,停止燒錢、合併公司且謀求上市,似乎是最好的獲利途徑,還可以將錢放到芝麻錢盒這個平台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現在只要通過微信關注芝麻錢盒,不查徵信,最高可以獲得30萬的創業貸款。  

2,出行行業格局已定,高增長已難持續。經過兩年多的兇猛擴張,出行平台的整體滲透率已經不低,滴滴自稱已有3億註冊用戶,要知道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才7億(2016年5月數據,來自艾瑞)。考慮到出行平台並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移動出行需求,所以過去飛速增長的行業勢頭必然會慢慢下降。之前投資人願意為燒錢買單,是因為看到了市場和訂單在擴張,但當勢頭開始下降時,繼續像以往一樣燒錢必然不夠明智。  

3,滴滴地位不可撼動,優步退出更加理性。儘管優步為中國市場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但其取得的市場份額並不理想。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中國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近日發布的《2016年Q1中國專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一季度專車市場整體保持了高速增長,其中滴滴專車以85.3%的訂單市場份額居行業之首,Uber、易到用車及神州專車則分別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優步員工曾對此數據真實性表示存疑,不過也承認滴滴的市場份額確實遠勝優步。並且在可見的未來,優步都難以趕超滴滴,倒不如在自己還值錢時選擇退出更為值當。  

4,合併具備協同效應,有利於應對外部競爭。滴滴、優步之外,中國市場還有易到、神州專車等實力玩家。易到在被樂視收購後,依靠大肆補貼重新奪回了市場地位,神州專車則憑藉「安全」、「高檔」的定位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用戶群體。滴滴、優步合併,有利於減少彼此間的消耗,從而用規模優勢遏制易到和神州專車的繼續壯大。  

5,專車新規出台,合併有利於共同擴張。幾天前,網約車新規公布,專車雖然合法了,但在各地落實時還要遵循地方規定。對於外來和尚優步而言,政府和媒體的公關一直是其弱項,專車新規出台後其劣勢會進一步凸顯。因此,選擇和滴滴站到一起、共同開拓市場才是明智之舉。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優步干不贏滴滴、從而選擇賣身獲利的故事。


開網約車不掉隊,百萬網約車都在關注微信公眾號:用車內參——你還不來?網約車友,趕緊來加入車友自己的組織吧!

如同前兩年優酷土豆、美團大眾點評網、攜程去哪兒的故事一樣,滴滴打車和曾經的對手快的打車合併成立滴滴出行,滴滴出行今天又和Uber中國合併。在8月1日不到十個小時里,兩者歷經了幾輪傳言和幾輪闢謠。

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一封疑似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的公開信被泄露,該文章顯示Uber中國與滴滴正有意合併。隨後,滴滴出行副總裁陶然以及Uber中國均出面否認。原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但該日下午,意外的反轉局面開始出現。

8月1日下午,滴滴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並將收購優步中國品牌的消息被證實。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公開確認,滴滴出行將與Uber進行合作,「將讓整個移動出行行業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圍觀者只能感嘆,一切都是套路。

從程維公布在微博的公開信息顯示,滴滴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並在中國運營,雙方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將向優步投資10億美元,Uber將取得新公司20%的股權,合併之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高達350億美元。

同時,滴滴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據報道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至此,滴滴也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而就管理層而言,滴滴創始人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不過,優步中國表示,其未來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性。其表示,司機和乘客繼續獲得穩定服務。

然而,相對於兩者甜蜜蜜的「秀恩愛」,行業內和市場上正因二者的合併面臨著極大的衝擊。未來的出行市場將成為何種格局?何種規則?目前,無論是滴滴還是Uber都沒有表態,但改變可能正在開始。

「實際上我們也不太清楚未來是否會有變化。」8月1日,滴滴出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而另一方面,這兩個市場巨頭的合併,會不會形成事實上的壟斷,也成為兩者「在一起」能否最終實現的關鍵。

「滴滴與Uber宣布併購重組究竟能不能夠成行,根據反壟斷法要求,他們需要提前向商務部進行反壟斷申報,這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兩者的市場份額以及在相關市場的表現都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了排他性影響,那麼就有待商務部進一步審核;二是以上問題都不存在的話,那麼雙方併購就能夠無條件地被允許。」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

燒錢:一年虧掉「東風+福田」

不論是交易金額還是合作方式,此次合作可謂中國共享出行領域裡程碑式的交易,而伴隨著國內出行領域排名前兩大巨頭的合作,共享出行領域也將迎來巨無霸式企業,該市場的遊戲規則或將進一步被改寫。

目前,共享出行領域呈現「四分天下」的局面,分別是滴滴、Uber中國、神州租車以及易到。目前,滴滴宣稱佔據著專車市場上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Uber中國之前也對外宣布擁有30%的專車市場份額。但是由於網約車之前並沒有獲得合法身份,中國市場具體規模也無法完全統計。但不管怎樣,滴滴出行是出行市場的最大份額,如今兩者合併,毫無疑問會在專車市場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對於剩下的兩家公司來說,這種打擊是可想而知。「神州租車是自有車輛,走重資產路線,發展速度受限;易到背後是樂視投資,靠補貼打天下,但是充值100%返現取消改為50%後,交易額大幅下降;此次滴滴和Uber合作成真,一方面有此前網上約車合法政策的促進,根本因素則是投資人難以接受出行領域燒錢大戰的玩法。」一位出行領域的創業者對記者分析。

據彭博社報道,目前Uber在中國的虧損已經超過20億美元(約130億元人民幣)。而滴滴出行2015年的虧損額也超過了100億元,據普華永道的一份財報顯示其凈虧損額也已經達到了收入的三倍還多。在2015年,兩者的虧損已經超過200億元,可能會接近300億元的規模。這種虧損有多嚇人?

簡單的舉個例子。以汽車行業來說,東風汽車(SH.600006)和福田汽車(SH.600166)的市值分別為153億元、180億元。而福田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商用汽車製造商,滴滴出行和Uber一年相當於燒掉了兩個如此規模的企業。實際上,早在一個月前,就有Uber投資人表示,應該停止這種「燒錢」式的投入。

7月初,彭博社的消息稱,投資者正力促滴滴與Uber中國停止燒錢大戰。彭博社表示,Uber投資者兼公司董事、Benchmark合伙人Bill Gurley幾個月之前曾與滴滴總裁柳青在美國的一次會議上有過簡短交流,並且柳青今年還與Uber高級副總裁Emil Michael見過面。而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Uber投資人表示,他們已經與滴滴股東進行了十多次會議和通話,希望雙方能夠達成協議。同時,投資者提出將Uber中國併入滴滴,Uber成為滴滴小股東這一方案。

當時,滴滴官方對此事表示否定。但今日的合作恰好印證了當日的傳聞。當然,推動Uber中國區業務與滴滴合併,並不僅僅是投資人不願意再砸錢。對Uber而言,這也是源自其推動IPO的關鍵一環——控制住在中國市場的虧損。而如今看來,這毫無疑問構成了合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而此次滴滴與Uber合作,也被認為是雙方共同的投資者貝萊德、高瓴資本、老虎基金、中國人壽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出行領域)最終還是要回歸價值的,公司一直虧肯定沒法向投資人交代。這次二者合作,一方面Uber通過合併的方式結束中國市場的『燒錢戰爭』,也是其全球業務布局之下對於資本市場的妥協。」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

改變:「剪羊毛」即將開始?

因為燒錢無法持續而選擇在一起,對消費端的觸動還是很大。「看到滴滴與Uber(中國)合併的消息後,最擔心的就是約車價格會上漲。之前已經漲過一輪了,但目前為止仍比計程車價格划算。一旦價格過高,則沒有繼續使用約車軟體的必要。」一位幾乎每天出行都離不開約車軟體的王姓女士告訴記者,價格仍是她選擇出行軟體的根本因素。

而對於專車軟體的司機而言,補貼是否會調整則是其最為關注的問題。一位曾經供職於易到平台現轉至滴滴的吳姓司機吳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幾個出行軟體的單公里價格留給司機的空間有限,沒有補貼的話並沒有哪個人願意繼續干。如果未來獎勵和補貼都取消的話,不會像現在一樣專職干專車司機,只會業餘時間跑跑活。」

而上述出行領域的創業者認為,滴滴與Uber中國合併後的確會對出行領域的格局造成影響,但一旦其對於司機的「獎勵」和消費者的「補貼」調整過於低於市場的預期,那麼馬上就有其他新的打車軟體出現,「專車市場的成熟度遠未達到可以『一言堂』的局面,未來肯定是市場和專車軟體之間相互摸索找到一個平衡點。」

7月2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7部委發布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宣布網約車合法,這是全球範圍內第一部國家級的網約車法規。但是網約車合法後,幾乎所有的約車軟體都對價格進行了調整。據不完全統計,滴滴與優步先後提價30%,易到對將充值返現100%返現降為50%,對於司機的每日完成訂單量獎勵也完全取消。

在網約車新規中,其徵求意見稿第3條中的「網路預約計程車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市場調節價」,這一次修改為「網約車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城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實行政府指導價的除外。」有分析認為,政策層面已經將將定價權交給了網約車平台。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規中還規定,網約車平台還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行不正當競爭,這也意味著為專車平台的價格制定了「上限」和「下限」。

但是在市場和政策並未明晰的價格「上限」和「下限」之間,專車平台難以為繼的補貼模式註定了未來約車價格的走勢,而此次佔據出行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的兩巨頭合併之後,消費者在定價層面可以說已經失去了議價能力和別的選擇餘地。

「未來約車市場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壟斷的局面將難以避免。」汽車行業分析師趙宇告訴記者。而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楊紅衛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如果兩者的合併最終形成事實上的市場壟斷,那麼可能面臨著被拆分的命運。「我們看到反壟斷法在這兩年開始逐漸發力,對於滴滴和Uber中國這次合併而言,還需要作進一步觀察。」

此前,由於網約車一直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市場份額並不清晰,這也使得出行市場存在諸多模糊地帶。

開網約車不掉隊,百萬網約車都在關注微信公眾號:用車內參——你還不來?網約車友,趕緊來加入車友的自媒體吧!


推薦閱讀:

TAG:滴滴打車 | Uber | 互聯網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