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一個老師,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


作為一名老師,我不知道家長要求老師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我可以說說我教了什麼給孩子。開學初第一節班會課,告訴孩子們遵守校規班規,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課堂紀律要記牢,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自編了一首課堂紀律的兒歌讓孩子們跟讀。告訴孩子們要講文明講禮貌,見了老師和同學要問好。一個星期以後每個孩子都能朗朗上口並遵照兒歌守紀律。當有的同學沒鉛筆時,一個個熱心的小雷鋒都把自己的鉛筆遞過去了。每天早上進教室同學們都能跟同學和老師問好。這是我教給孩子們的一些行為規範和做人道理。

在學習上我會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課堂上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就算回答錯誤我也會過去獎勵紅花給他,表揚他的勇氣。有的孩子性格內向,遇到問題不敢找老師,我會私下讓成績好的同學去幫助他,並讓其他同學多跟他交流互動,讓這些孩子慢慢融入班集體快樂的學習。性格也慢慢變得活潑開朗,讓優秀的學生也多一份責任感和樂於助人的精神。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老師也是平凡人,在教會孩子學習和做人道理時也會有疏忽,也會有不足之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一生。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要以身作則,嚴以律己,身高為范,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現在孩子除了上學期間的老師,還有輔導班的老師,公益性的沒有收入的老師等等。我就是公益性的沒有任何收入,甚至還要自己掏錢買學慣用具的老師。

每個老師的任務各不相同,但目標都一致,通過課程吸引孩子們,讓孩子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我針對以上幾種老師的職責,以及我們這種公益性的老師該有的責任來具體闡述自己的觀點。

首先,正規學校有資質的老師。

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成績,怎樣讓絕大多數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提高升學率,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從上學的那一刻起,孩子們就進入了我們以升學為目的的教育體制中。先不去管體制教育的對與錯,既然體制存在,就要按照他的規則來,因為只有靠著升學的體制,才能有更高的平台。作為老師,目的只有一個「升學率」。剛開始,老師可能還一視同仁,但隨著成績的變化,老師肯定選擇那些優秀又願意學的孩子,因為只有這些孩子才能保證「升學率」。有了重點培養對象,老師的職責就是把知識分解,已最簡單明了的方式,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再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他們的成績,從而完成最終的「升學率」。

其次,輔導班老師的職責。

輔導班是為那些成績略低一些,又有上升空間的孩子準備的,所以把孩子們在學校常出錯的重點,難點,給孩子們講清楚是唯一的目的。

現在好多輔導班都打著某某重點學校的老師任課,千萬不要相信,正規學校有資質的老師,是不允許私自上任何輔導班上課的,除非他們不想要這份工作。

所以,不管輔導班老師是大學生還是離休的老師,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孩子的成績,讓他們在輔導班的學習時間能夠更有效率。

還有一點,輔導班老師不同於學校老師,最終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孩子,提高輔導班的收入。所以,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該怎樣選擇重點,如何做筆記,也是應該有的,畢竟孩子們交錢了,不能讓家長們覺得花的不值。

最後一點,公益性的老師該如何擺正心態,還教孩子些什麼?

我在主日學擔任小班的老師,我每周只在周日上午工作半天,看似很輕鬆,但我要做的事很多。比如,8點到主日學,整理主日學的衛生,準備教具等。這些事是最基本的,除了周日做的這些瑣碎的事,還要提前準備課程,以及課程中所需要的物品,都要提前預備。簡單介紹了我們的主日學,下面我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課程,以及我們教學的目的。

我們的課程針對的是3-7歲的孩子,課程以音樂,以故事為主,中間會穿插一下培養孩子專註力的遊戲。

由於孩子們的年齡跨度大,所以秩序是我們最難掌控的,甚至有些比較小的孩子,家長還得陪著,這很鍛煉我們老師的耐性。孩子們的音樂都是比較簡短的,通過音樂,讓孩子們找到節奏感,勇敢的唱出來,讓孩子們擁有自信。

課程就簡單的介紹這些,我主要說一些我們教學的目的。

培養孩子們陽光自信的性格,讓一周的學習壓力在主日學能得到釋放,緩解,用輕鬆的心態來迎接新一周的開始。建立他們的優良品格,讓「愛」在他們心中紮根。

現在孩子從3歲就開始上幼兒園,每天忙碌與學校,家庭,更有很多孩子,即使周末也會有輔導班等著他們。沉重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想拿手機消遣一下,家長立馬就沒收。長期的壓抑,給孩子的性格造成了扭曲,青春期叛逆就是孩子們最簡單的反抗方式。所以如何讓孩子變得陽光自信,成為我們的責任,這也是學校和輔導班的空缺。而音樂??,遊戲,是孩子們緩解壓力最好的方式,適當的放鬆壓力,會讓孩子更加的精神抖擻,用陽光積極的心態,來迎接新一周的開始。

再來說一下「愛」,好多父母會抱怨,孩子不懂事,總是惹父母生氣。這是缺乏愛的表現,父母沒教會孩子該如何表達愛,該如何去愛父母,愛親人。他們的任何要求,父母都要滿足,成了他們的習慣,要求無法滿足,就認為父母不愛他們。這不能怪孩子,這是我們沒讓「愛」在他們心中紮根,即使長大後他們也是個巨嬰。

不管是那類老師,我們要對得起我們的稱呼,不能辱沒了「老師」這個名稱!


「教書」「育人」吶。我是一個教育學專業背景的母親,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教書」不僅是知識,畢竟「學海無涯」嘛,老師更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能探索新知,「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前提是老師要把學生領進門。

「育人」也是老師需要做的,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好壞決定了他能走多遠,對社會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果學生博學多識,卻品質惡劣,對社會造成巨大危害,老師推卸不了責任的。

縱使在義務教育體制下,一邊要求德育,一邊分數至上,但是作為老師一定不要迷失了方向。教育的初衷應該是「德育」。

舉個例子:我們初中語文老師很受大家喜歡,因為她上課特別喜歡講故事,有時一節課都在講自己的故事,甚至把我們講哭了,看似沒有跟課程相關,但是同學們考試成績還是不錯的。在她的教育下同學們都品行良好。這雖然不納入考試成績,但是對我們一生影響深遠。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根據個人學習和培訓經驗,個人觀點:

1.老師和學生都要明白韓愈的《師說》所闡述的道義。

建議從小學二年級就要求學生會背誦《師說》或唱誦《師說》,從而理解師與生的關係。

2.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核心任務。

2.1.傳道

倫理之道

系統社會倫理學知識是根本,國家有義務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制定系統的倫理學教材。

知識之道:小學三年級以下以灌輸認知學習知識的基本工具——識字為基。

小學三年級到高中,循序漸進的講述知識的基礎知識,知識來源及其內在邏輯關係,獲取知識的路徑和方法。

大學之後,重點在於獲取知識的路徑和方法等方法論及其邏輯。從而激發創造性。

2.2.授業

業:賴以養家的技術和技能; 業的發展提升的技術和技能。

技術需要一定文化基礎。技能則相對在悟性,有技術的支持效果更好。

2.3.解惑

為學生的困惑提供答案或解決困惑的路徑。

對於高中生/中職生以及以上要著重道與方法論的教育。

當今教育的核心是「道」出現問題。


感謝邀請。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問1000個人會有1000種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老師的影像,那是基於自己求學經歷得來的主觀意志體現,也正因為如此,「老師」也成了當代社會最有爭議的職業之一。

老師首先應該是熟知自身教學領域的行家裡手,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博學多才的老師是理想型的老師。

老師的教學價值體現在「授人以漁」上,意思是教學生學習方法比課本內容更重要。

其次,老師做為非親緣關係的師長,在學生心目中自帶光環,如果學生家庭環境正常的話,老師的正面積極影響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師生之間溝通暢通,很容易形成互相成就的理想關係。

最後,老師除了教學任務規定的內容外,最多遇到的就是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問題,幫助孩子正確解讀同學之間合作和競爭、師生之間尊重和理解,對學生未來的個人成長發展和社會人際交往都有長遠影響。

以上僅供參考。


作為一個老師,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麼?這也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教育,是要面向未來的。我們的孩子不是只在學校讀書的幾年,才叫學習。而是當他們離開學校,離開老師之後,還能剩下什麼,那才是孩子真正受到的教育。

離開學校這麼多年,回想一下,我們在學校受的教育,所得知識,印象都不那麼深刻了。唯有那時和老師同學相處的美好時光,才讓我們記憶猶新。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在活動中的教育。

孩子的能力習得和可持續發展,才是作為教師要思考的問題。當然,除了學科知識要教給學生,更多的應該是做人的道理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當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體驗到成功,才能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和發展提供可能。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就淺談一下在初中階段老師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眾所周知的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怎麼來看教書育人呢?我們應該把這個職責拆開來看,即:教書+育人。「教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各個階段的老師們都能做到的,老師們也確實都是盡職盡責,盡心儘力地完成了。而「育人」則是一個大問題。曾經我們當地教育局組織我們教師參加了一個師德師風培訓,其中講課的老師就提到了我們老師除了教書外,最應該做的是什麼。他先介紹了梁曉聲寫的一本書,書名是《中國人,你缺了什麼》。他說,通過這本書我們就能知道,中國人現在缺什麼,缺的是理想信念!什麼是理想信念呢?對於國家,它是立國之本;對於地區,它是發展之魂;對於學校、個人來說,它是興教之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試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們天天雙眼迷茫、蔫頭耷腦,我們的祖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而如果我們的孩子每天都精神飽滿,有理想有信念,三觀正,充滿正能量,那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強大。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是立德樹人,是培養學生的信仰和精氣神兒!

綜上,我們教師要做的不僅是要傳道授業解惑,與此同時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立德樹人,做好表率,為祖國更加強大做好自己的職責,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圖片來自網路)


簡單地說,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影響人生觀。

傳授知識,重點是通過教師根據國家頒布大綱依據正規教材,通過備教輔批改評等形式對學生傳授基礎的系統的知識。在傳授知識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而開發智力。為學生自學知識打下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言行尤其是教育教學行為中包含的人生現世界觀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人生觀。


上學方面要從幾個階段來說

第一是幼兒園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比如說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並不單指課本),是非觀:比如說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了,如何處理等等,讓他知道什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價值觀的培養,比如我想要買東西,什麼可以買什麼不能買,什麼時候可以買什哦時候不能買等等!其中家長的陪伴和榜樣影響很重要!這些都會影響到他以後的學習,事物的認知。

第二就是上小學階段,除了以上的東西需要繼續努力,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比較明顯的個性特徵,更多的需要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對於不合適的思想,早做引導,需要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感恩教育也可以引入了,讓孩子有與人為善,回報社會的大局意識!這是他以後成才,發展的基礎。當然對於學習還是要稍做引導,主要是培養他正確的學習方法,知識的引導倒是沒那麼必要。擁有良好的心態素質,形成自己的習慣和方法,知識的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完全可以應對。當然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為孩子培養一個他喜歡的特長!

初中階段我覺得一個大的問題就是與孩子溝通好,做好玩與學的平衡和異性朋友交往的正確認識的引導,理想教育是比較適合這個年齡段的。

還有一個就是高中或者中專階段,我作為一個中專學校教師,就說說中專階段。還在中專階段,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對事物的認識觀念,自我,叛逆都是我們頭疼的特點。除了專業知識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交給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因為他們如果不就讀大學,很快就會走上社會去工作。社會並不都是美好的,工作也並都是簡單的,但是教給他們生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如何樂觀正確的去面對社會問題,培養他們生活中必需的一些技能,如說話做事與人溝通,面試等。

這幾個階段的的我的建議是循序漸進的,單獨拿出來沒有太多指導意義!孩子的教育也是,前期很多基礎教育和觀念都沒有引導好,年齡大之後,再想扭轉很難的!其實人的潛力也是很大的,我說的這些東西做好了,孩子的學習你就不用過多的費心的。


謝謝,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最先要做到以身作則,才能教書育人。你問老師應該教孩子什麼?這個問題是現今所有家長迷惑的。我也是家長,每每去給孩子開家長會我都是很無語很生氣。因為我也很無語的想問:老師你到底要教孩子什麼?

記得一次家長會,老師在講台上直指一位家長說:「孩子是你的,一個孩子你都覺得煩,你讓他上學了,我面對的這麼多孩子我更煩」,我不知道別人理解什麼樣,但我真的不敢苟同老師的觀點。這位家長是不對,可是對於你作為一位人民教師說出這話可真不對。

如果教師都不能以熱忱的態度教育每一個孩子,那這個社會想要誰來教導他們,家長是嗎?家長是應該管好自己的孩子。可是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不是一個家長能夠全部教好的了,如果每個家長都會那還用老師幹嘛?還有我承認孩子是自己的自己都不上心等著別人上心管教是不能的,可作為一名教師你們的工作不就是教書育人嗎?我說的沒錯吧。

所以老師不是單純的教孩子學習,還要讓孩子們懂的他們學習更深層的那個做人的道理。


推薦閱讀:

母乳餵養謠言太多,這四點很常見
寶寶坐飛機應該抱著嗎,寶寶坐飛機對耳膜影響大嗎?
值得深思!打臉父母的八幅漫畫,說的是你嗎?
什麼哺乳文胸好 怎麼選比較好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