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一母親編造病症讓8歲的親生兒子13次開刀」這件事?


小男孩8年間大病小病不斷,去300次醫院,最後真有病的竟是他媽

8歲大的德州小男孩Christopher,從出生開始,大病小病不斷,身子骨特別孱弱。

他的父母在他出生不久就分開了,只有他的媽媽獨自一人照顧他。

為了給他治病,34歲的媽媽Kaylene忙前忙後,八年裡帶著他進出醫院323次,看醫生、做診斷,做了13次大型手術。

可憐的Christopher有嚴重的牛奶過敏,據他媽媽說,孩子每次一喝奶就狂吐。除此以外,小男孩的肺部也有病,甚至還得了末期癌症,命不久矣,特別讓人揪心。

但孩子越來越頻繁的進出醫院的情況,引起了醫生的懷疑:真的有人可以同時得癌症、經歷肺部移植手術、還伴有嚴重的牛奶過敏嗎?事情有點蹊蹺。

保險起見,醫生通知了兒童保護機構, Kaylene被問話,兒子重新接受了一次兒童保護機構安排的醫生體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他壓根兒就沒有生病,癌症什麼的,就更不可能了。

真正有病的,是孩子的媽媽Kaylene。

她得了一種名叫孟喬森綜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的病。

這種病也被叫作「住院癖」,患者喜歡佯裝自己生病,或者讓自己生病,從而贏得別人的照顧和同情,並以此來控制他人。

像Kaylene,她身為孩子的母親,卻編造孩子的疾病來博取關注,是一種最不易察覺,也最殘忍的「住院癖」癥狀表現。

為了滿足自己得到人們關注的心理,她用一種近乎殘忍的方法折磨著她的孩子。

從孩子出生後幾天,她就開始捏造兒子生病,從小打小鬧的傷風感冒,一路愈演愈烈,嚴重過敏、肺部疾病,到最後的末期癌症,

如果說氧氣管、輪椅是外部的治療,這麼多年來,孩子肉體上遭的罪,更加令人憤怒。

有一次,孩子媽把孩子送到急診室,說他腸子出血,嚴重過敏,求著醫生給他裝上了食物導管。才幾歲的孩子,嘴裡就這麼被塞進了食物導管,一直延長到小腸,十分痛苦。

塞管子還不滿足,為了讓孩子看起來更加慘,母子倆能多吸引一點關注和同情,Kaylene甚至還謊稱兒子的肺部有問題,需要移植。

(圖源:NBC)

為了排隊等移植,她甚至還和醫生理論的一番,堅持要進等候名單,不給進就是歧視她們母子,不尊重生命。

每次和醫生理論孩子的病情時,Kaylene都斬釘截鐵、不接受質疑。但一旦醫生提出更進一步的檢查時,就會迅速翻臉,找機會帶著孩子溜走。

她甚至還開過幾個眾籌捐款,目的都是為了「拯救兒子的生命」。

但其實呢,孩子的生父,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一直覺得兒子沒病,是孩子媽媽小題大做,求關注、博同情。

他說,Kaylene在懷孕的時候,就會撒謊說自己高燒不退,以自己懷孕當借口,享受眾人的圍觀和愛護。

但孩子出生後,面對每一次孩子爸的質問,Kaylene都會狠狠地懟回去,說他對兒子的狀況一無所知,是一個狼心狗肺的父親。

最嚴重的一次,她甚至在法院大聲哭訴,申請了禁止孩子他爸探望兒子的禁令,因為他會「影響兒子的健康」。

她全權把控了兒子的生活,生他養他,害他又「救」他。

直到兩年前,醫院的醫生在一次例行的病例檢查中,發現了Christopher的病例。各種體檢數據表面,孩子根本就沒病,是一個健健康康的小男孩。

因為母親強烈的要求和病情描述,醫生處於兩難的境地。直到那份兒童保護機構的體檢出來,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有病的人真的不是Christopher。

這樣的例子,其實並不在少數。去年,外網就爆出過一位母親常年利用女兒的「腦瘤」病情博同情,不惜習慣性地給孩子喂安眠藥,讓她保持病怏怏的狀態。結果女兒在逐漸長大懂事後,不堪忍受折磨,夥同自己秘密網戀的男友,殺死了母親。

儘管姑娘被母親折磨十幾年的故事終於浮出水面,她和男友被法官輕判,但無論如何,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場悲劇。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住院癖」的誕生呢?科學上,具體的病因還在研究當中。但最容易得「住院癖」的,往往是那些渴望別人照顧和關愛,或者童年時被家長忽視的人。

因為自身缺乏愛,所以想通過製造「悲慘」的方式,贏得別人的喜愛,而最好下手的對象,往往就是自己的孩子。

Kaylene在生下兒子後不久,就和孩子的生父分手了,獨自一人撫養孩子的艱辛,導致她愈發渴望別人的關心和照顧。

各種因素下,最終導致了悲劇的出現,讓兒子成為了一己私慾的替代品,毀了他應該有的幸福童年。

這種病能夠治癒嗎?答案是:很難。

因為這種病有高度的隱秘性,沒有人會對一個母親對生病孩子無私的母愛和呵護提出質疑。

心魔難除,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如果,Kaylene孩子的爸爸能夠在她懷孕生子時陪伴在旁,讓她得到足夠的呵護的關愛,也許,兒子就不會遭此一劫,留下一生的陰影。


想看更多有趣的內容?快關注「英國報姐」吧!


震驚!看完相關報導,內心是崩潰的:怎麼會有這樣的母親?這不是變相虐待自己的孩子嗎?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做母親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傷風感冒都心疼得不行,甚至願意替代孩子承受所有的病痛,怎麼會捨得讓健康的孩子住院甚至開刀動手術呢?

每次看到這個小男孩靦腆而樂觀的微笑,心裡真的挺難受的。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活生生被自己的母親用謊言以及可怕的行動力,變成了一個身患各種疾病的病人,甚至成了癌症晚期患者。八年間,孩子頻頻出入各大醫院,接受各種成人都難以忍受的治療,服用各種有極強副作用的葯,還經歷了13次開刀手術,而這一切苦難,竟然是他的親身母親帶給他的。在真相披露之前,大家都非常同情這位母親,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及時給予了她們各種幫助。

紙始終包不住火,孩子高頻率地就醫終於引起了醫生的懷疑,一個8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同時身患各種疾病。醫生將這件事報告給了CPS(兒童保護機構)。CPS調查了這位母親 Kaylene,並且重新給孩子Christopher做了徹底的檢查,結果發現,其實他什麼病都沒有!什麼晚期癌症、牛奶過敏、肺部疾病……都不存在。既然孩子是健康的,為什麼孩子他媽卻要謊稱孩子有病呢?原來,有病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他媽!Kaylene被查出患有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孟喬森綜合征)。真相終於大白,Kaylene也因此被警察以重傷兒童罪逮捕。由於母親的心理疾病給孩子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孟喬森綜合征」以及「代理型孟喬森終合征」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孟喬森綜合征是指一種通過描述、幻想疾病癥狀,假裝有病乃至主動傷殘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它還有求醫癖、住院癖、佯病症等俗名。此疾病得名於德國的一位男爵——閔希豪森男爵,此人虛構了許多自己的冒險故事,如在月球上漫步,拽著自己的頭髮讓自己升天等。1951年,一篇發表在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文章,第一次以孟喬森綜合征的名義命名。

其實,更準確地說,這位母親還患有「代理孟喬森終合征」。它是比孟喬森更可怕的疾病,一般多發於愛人和父母。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是虛構別人的癥狀,特別是子女、晚輩、弟妹等需要照顧的人。也有護士向醫生謊報病人出現疾病的案例。嚴重一些的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則會向所照顧對象的飲用水、食物中投放有毒藥物。如英國一位被稱為死亡天使的兒科護士貝弗麗·艾里特, 在工作期間,她向患兒注射會導致心臟停跳的氯化鉀和造成低血糖的胰島素。共造成了4名兒童死亡,至少5人受到傷害。

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通過謊稱自己有病或者編造自己親人有病的方式來博取同情和關注。這種人一般是在兒童時期缺乏關愛,長期渴望得到他人關注,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病態心理。為了獲取他人的關注和同情,他們會把自己編造得成很悲慘,身患各種疾病,甚至通過自殘的形式來達到這種效果。而代理型孟喬森綜合征患者,則會通過自己的親人來展示自己悲慘的一面來博取同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是親人的行為。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分辨一些不同尋常的現象,因為這可能就是一例披著關愛孩子實則是被孟喬森綜合征控制的傷害孩童的案例。

作為父母,我們在生活中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缺乏關心,長期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的孩子,長大後心理難免會出現一些障礙,而這種心理障礙往往會延續到下一代身上,如此往複循環,終會出現悲劇。


這位母親是不是有什麼病啊?否則,怎麼能口口聲聲編出這麼多理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13次開刀?人心不是肉長的嗎?孩子不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嗎?她怎麼能夠狠心至此呢?她被捕簡直是罪有應得啊!

此外,除了孩子肉體上的傷痛,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該有多大?誰來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後,我也想知道,醫生在決定給孩子動刀之前,除了聽信母親的陳述,不需要進行相關醫學檢查來佐證嗎?如果孩子沒病,為什麼還要給孩子開刀呢?想不通啊。


我一乍看這個問題的時候,給我的感覺是這大夫怎麼不給孩子確診亂給孩子做手術呢?但等知道來龍去脈的時候,才弄明白,原來孩子攤上個有病的媽媽,哎喲,這孩子真實太倒霉了!

第一、為什麼沒有家人制止媽媽的這種行為呢?

一個小孩子能有多大的病呢?一般正常的孩子也就嚴重的得個感冒引起的肺炎之類的病,也不會弄到要給孩子換內髒的地步吧,為什麼放心把孩子交給這樣不正常的母親身邊呢?

第二、大夫沒有給孩子確診就做手術,難道是因為這位媽媽無理取鬧,他們不做檢查就給孩子動手術嗎?如果不檢查就給孩子動手術我覺得大夫還是稍微有一點責任的,當然這位媽媽責任最大!

總之,最倒霉遭罪的是這位無辜的、年僅八歲的小男孩,真的希望小男孩不要再遭受如此殘忍的罪了,心靈上不要受到創傷,健康快樂的長大!


剛開始看到題目,我認為這位母親太殘忍!怎麼可以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受這麼大痛苦而不知道反悔!她雖然生養了孩子,但是她真心不配「媽媽」這個充滿愛的稱呼。

但是看到下面知道原來母親是個病人!她並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可憐的孩子!

為什麼要一個有病的媽媽來照顧孩子?孩子父親呢?

原來夫妻分開了。媽媽這種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就是用自己的痛苦博取大眾的同情。病因就是因為長期不被關愛,被忽視。

這讓我想到那些得抑鬱症的產婦,因為被忽視,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關愛。她們選擇結束生命,連著寶寶的生命一起帶走。

大家在紛紛指責,寶寶無辜不應該受到牽連。誰又想過那個辛苦生養的女人,她的心裡有多苦。

說男女平等已經很多很多年了。可是真的平等嗎?如果真的尊重那個辛苦生養的女人,就不應該忽略她,就不應該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沒什麼理所應當。她願意為你生養,那是因為愛。可是作為丈夫,給愛人多少關心和快樂?

希望這個世界多一些快樂的,自尊自愛、自強的女人,少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媽媽。因為女人直接影響到下一代。


首先,在回答問題之前,安迪麻麻 搜索了有關此類新聞的消息,消息的結尾讓人震驚,孩子竟然什麼病都沒有!那是如何進行了大大小小13次開刀時間的?難道孩子在接受手術之前醫院不會給孩子做體檢確定病因而是只憑媽媽的一人之見就進行了那麼多次手術?

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最後證實,真正有病的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他的有著心裡疾病的媽媽。媽媽為了博取周圍人士的關心與同情,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接連不斷地謊稱孩子身體有病,需要進行搶救移植一類的如果醫生進行例行檢查小男孩的媽媽就會大吵大鬧,或者出言不遜。

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讓人覺得悲哀。但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媽媽對親生兒子撒下這樣的彌天大謊?究其根本想必是因為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不被丈夫重視,結婚後孩子由自己撫養帶來的種種問題積壓造成年輕媽媽心理畸形,為了博取關注,不得不利用身邊弱勢的兒子來大做文章。

雖然最後小男孩被解救了下來,但是留在他身心上的疤痕有可能會伴隨他一輩子。

那麼,這件事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感想呢?

女人天生被界定為弱勢群體,跟兒童一樣,需要被關注,被呵護。尤其是懷孕生子的媽媽。「產後抑鬱」這個詞的產生也是因為媽媽懷孕與生子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產後抑鬱的後果是嚇人的。如果不進行及時的疏導,嚴重的話會導致一屍兩命,更別說會出現樓主題目中所提到令人髮指的行為。

孩子需要被關注才能健康成長,媽媽們也一樣。

大家好,我是安迪麻麻,歡迎關注我頭條號,給大家提供最全育兒手冊。


首先,為小男孩有這樣的遭遇感到悲哀,這就是一個有心理疾病的媽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和痛苦,這些傷害不管是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給這個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這個是極端案例,但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心理有問題的「媽媽們」給孩子或多或少帶來不良影響:

1.什麼都不會的「無能型」媽媽

試想,如果媽媽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不願學,當孩子回憶童年時,會有多少情感缺失。另外,生活中很多教育都源於家庭細節中的潛移默化,沒有家長的身體力行,孩子也很難在成長路上有所得。

2.只關心自己的「忽略型」媽媽

現代社會,多數女性不再是只需照顧好家庭的全職主婦,而是職場上的半邊天。有些媽媽就錯誤地認為,追求自己的夢想,有獨立生活空間,把孩子交給長輩,是一種理所應當的行為。殊不知,這樣的媽媽不僅不受孩子歡迎,還可能造成他們的情感障礙。研究認為,「忽略型」家庭的孩子,情感上更冷漠,他們不太懂得付出與情感表達,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現早戀、家庭觀念淡薄等問題。

3.過於嚴格的「苛刻型」媽媽

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媽媽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但不斷加碼的要求可能讓孩子失去鬥志,覺得怎樣都不能讓家長滿意,久而久之導致出現「叛逆型」和「懦弱型」兩種極端。有的孩子開始選擇用粗暴的方式應對父母的壓力;有的孩子則凡事按照父母要求,人際交往變差。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媽媽們不必事事苛求完美,授之以漁才是長久之計。

4.說個不停的「直升機型」媽媽

這種類型的媽媽被戲稱為「永遠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降落」的直升機。為人父母,對孩子關心、愛護時總免不了多說幾句。但如果整天對孩子吃喝拉撒睡樣樣操心、事事啰嗦,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從說教式轉變為傾聽式,好的關係勝過很多教育。理解、溝通、尊重,兩代人共同成長,是好媽媽的必勝法寶。

所以,媽媽們首先要自己心理健康、充滿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去關愛孩子。我們要給孩子健康的愛,讓美國這個可憐小男孩的案例不再發生。


世界上真的有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

這位媽媽極有可能患有孟喬森綜合症。

孟喬森綜合症是一種心理失常,照料者為了獲取別人關注,捏造被照顧者(通常為老人、孩子或殘疾人)有病,甚至直接造成被照料人真的受傷或患上疾病。

孟喬森代理綜合症既是一種兒科疾病,也是一種精神障礙,它屬於一種「偽病」。

因為能令人相信的欺騙是這一病症的核心要素,所以很難評估孟喬森代理綜合症的發生率。

詳細可關注我的頭條號:知恩媽媽


這個孩子實在是太可憐了,被自己的媽媽這樣折磨著,據說這位媽媽有「住院癖」,自己幻想著孩子生病了,從而贏得別人的照顧和同情,並以此來控制他人。但是我想問的是帶孩子去看病,醫生在給孩子做手術之前就不給孩子檢查嗎,如果檢查出沒病還要給孩子做手術么,多麼小的一個孩子啊,居然經歷了這樣的生活,孩子的爸爸就沒有去看過孩子嗎,沒有引起好奇么。


這位母親的心理,已經成了一種病態,且是一種臆想與強迫結合的心理病。她不是不愛孩子,而是愛已超過孩子承受的範圍。不明白的是醫院的醫生,怎麼可以憑藉母親的編造,就能給孩子動刀,且還是13次之多。現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需要動手術的病,一般都是可以檢查出來詳細結果的,為什麼到了小男孩這,一切卻偏離了軌道,以至於讓8歲的小男孩承受如此多不應該的痛?!個人心理問題,卻牽連無辜的孩子……


推薦閱讀:

TAG:成長教育 | 法律 | 教育 | 育兒 | 美國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