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真求職,為什麼一面總被刷?


幾年前看過一個權威機構調查數據,隨機採訪了萬份數據,

採訪對象:應屆大學生

採訪問題:你找工作最看重什麼?(當然是有選項給勾選的)

最後得到的數據是:

發展空間>公司氛圍>工資

也就是說,現在的應屆大學生越來越注重自身的發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是要找工作的時候,有相當比例的還是第一時間沖著工資高低來做為刪選工作的條件,當用人單位問到:

「你能為我們企業帶來什麼?」

「你有什麼能力去匹配你想擁有的薪資?」

大部分的回答是參加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啊,校內得到什麼興趣比賽的排名啊之類的,換位思考,你是用人單位,這樣的回答,你說YES還是說NO?

剛進一個單位,論資排輩你是老末,完全新手,完全新環境,意味著你將放棄過去很多你認為還過得去的所謂能力,重新再來。這是心態。

2000年我技校畢業,汽車廠實習,一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400人實習,說實習期三個月,第一個星期就走了快一半,(高強度的體力勞作是你無法想像的),三個月後咬牙堅持下來的還剩不到100人,每個月的實習工資我 記得很清楚,387塊。

工廠的老師傅工資多少呢?(基本工資連績效,5000+ 沒錯,那是2000年,那個時候的房價才是2000上下的2000年),那個時候的心理落差,是既羨慕又不平衡,三個月,我已經是老手了,師傅的很多活還有我的功勞,別人5000,我387?更意想不到的實習期過了,廠里也沒說是去是留,是生是死,是轉正還是幹掉,你老人家倒是給句話啊?沒辦法,繼續熬吧。

三個月後,剩下40人,順利轉正,轉正後第一個月拿到了和師傅一樣高的工資。(有時我還在想,那三個月已經訓練成老手的新人,是什麼心態沒有讓他們再堅持一下?)

多年後,我早就不再從事體力活,也換了幾份工作,公司挖副總,來了個高手,履歷漂亮,老闆直接拍板拿下,我看了履歷,10年,起步的軌跡:倉管——後勤——講師——部門具體負責人。。。。。每一次的提升,他都會換掉一份工作,不同的是,他從未離開他的那個行業。

那麼問題來了,剛出社會需要第一份工作的你,願意從最底層做起嗎?我不知道,也許你應該好好思考了。


關鍵是你找的什麼類型的工作啊?每個崗位要求不一樣,如果你沒表現出相應的能力或者潛質的話當然要被刷,畢竟每年的畢業生那麼多,很多企業都是優中選優,而且一些能力不是你說我會努力學就能夠取信於別人的。面試官見的人太多了,看人的眼光還是有一定水準的。你說的家庭住址肯定會考慮,如果你的學校不是在大城市,而是三線一類的城市的話,這類考慮估計會更多,因為企業會考慮到你以後可能要回家鄉發展,在企業呆不長。企業也不想好不容易把你培養出來了,結果你就離職了。


1、有可能你的面試技巧不熟,表達能力不強,沒有讓公司看到你應有的能力

2、有可能你要求的薪資待遇過高

3、有可能你所在地就業機會比較少,建議可以區別的地方試試


推薦閱讀:

怎麼能過生手期,粉10個推薦幾萬,閱讀才2千多?
孩子叛逆是成長真正的開始,看懂的家長了不起!
呼籲 | 加強對家長的培訓,讓溝通不再只停留在問成績上
替孩子寫作業,孩子反而考了第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