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


從教十二年,這確實是一個普遍想像,而且年級越大、表現越明顯。表現為小學生喜歡提問題,初中生還有很多喜歡提問題,高中生只有極少數人上課時提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生越大越不喜歡提問題?

經過和學生的談話以及對同學們平常上課時的表現的觀察,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敢提問題。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肯提出來,特別是一些膽小內向的同學,他們普遍有這樣的想法:我提的問題對不對?我提出的問題是不是簡單了,會不會被同學們恥笑;別人不提問我也不提……。 說到底都是面子問題,人都或多或少是愛面子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尤其是都認識自己的眾目睽睽之下犯錯誤,這面子上肯定是掛不住。所以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教師嚴肅的回答永遠不能有任何「你為啥問這種傻問題」的意思。教師還可以分攤學生問答丟面子的機會。比如說,可以把問問題丟面子的風險從單個學生頭上分攤到小組頭上。如果教師讓學生們先分組討論,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問問題,或者回答問題,那麼學生會覺得,即使這是個傻問題,或者是傻答案,但現在是我們小組的成果,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我只是作為小組的代表發言。這樣的心理跟自己一個人承擔被大家嘲笑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

2.有問題但不知道如何表達。有時他們也會有很多的問題想問,但總是「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或者詞不達意。這種學生其實就是鍛煉和表達的機會太少,習慣於被動的接受知識。其實這也是我們現階段教育模式所帶來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我們往往習慣於傳授知識,往往過於追求學習的進度快慢,往往過於看重學習的結果(分數),所以我們不習慣等待學生的成長,總是像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中的人一樣急不可耐,所以我們剝奪了學生太多的機會。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老師要有意識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所在。

3.不知道怎麼提問題。這完全就是一種能力的缺陷。可能不是一個老師能夠改變的了,也許孩子的家庭環境就是一種一言堂,不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存在,長此以往,孩子喪失了提出問題的想法和能力。


我不知道題主是從事的是哪個年齡段的教育工作。不過我想試著按小學中學這樣的分類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小學生在課堂上為什麼不喜歡提問?

這個問題主要的責任在教育。小學正是學生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他們對許多許多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總想知道是什麼?進而有可能還會問一下為什麼?但是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些問題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問,或者因為組織錯了語言而遭到了嘲笑或批評,因此不敢再問問題。在學生的這個階段,對於學生的問題要採取鼓勵、表揚的態度,哪怕他問了一個及其可笑,或及其沒有邏輯的問題,也要表揚在先。我在課堂上採取的措施是「三疑三探」的教學方法,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評分,甚至提出問題占的分值比重比答案都大。有興趣可以網上搜一下這種教學模式。

其次,中學生在課堂上為什麼不喜歡提問。

這個問題的責任在學生身上。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經有過的青春期,想一想,你在初中,高中時是不是提問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直到不再提問?青春期的孩子要麼年輕氣盛目空一切,要麼自閉自卑不想表達,至少不想在非同齡人面前表達,再加上我們現在的這種以分為本的應試教育,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們一直以自我為中心,不願表現出自己的需求,那麼作為老師,最多也只能是儘力而為了。

那麼,關於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提問,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


推薦閱讀:

寫關於動漫《寄生獸》的學年論文,應該看什麼資料比較好?
歡迎你,馬老師!
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