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較王安石和張居正?


王安石與張居正都是一代人傑 。治世之能臣王安石最大的幸運就是因為生活在宋代,而張居正的最大悲哀就是因為生活在黑暗的明代。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生於1021年。逝世於1086年。從知縣。通判。知州,一步一個腳印,在地方政績顯著,名望顯著。逐步升遷到參知政事,仰望天下人望三十年,終於執掌政事。主持變法,用於解決北宋三冗。富國強兵。

在1068年,北宋神宗皇帝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三冗耗費巨大。在遼與西夏不斷侵擾邊境的的情況下,召見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國之道,首先要確定革新方法」;勉勵神宗效法堯。神宗皇帝採納王安石的相關主張,要求其主持變法。全力輔佐皇帝,完成北宋的變法革新。王安石可謂天縱奇才,個人性格特立獨行,平日里不修邊幅,一年也難得洗一次澡,與皇帝對話。虱子從王安石的鬍子上爬了出來。即便是入閣拜相還是一副邋遢模樣。但天生博聞強記,不讀死數書。諸子百家都能通讀。農林工商各類學問全涉獵。至於詩詞歌賦,妙手著文章。那更是信手拈來。一出手便是轟動一時。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一句詩詞讓文學評論家探討至今。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簡直是王安石一生自負的寫照。而且王安石一生不納姬妾,即便其髮妻主動給他納妾,他也不要。所以儘管後世對王安石的變法非議很大,甚至將北宋的滅亡都按在王安石的身上,但可唯獨才華和個人操守這兩件事上。最恨他的人也服氣,一千多年來無人敢黑。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他的變法太先進,太前衛,北宋的實際情況根本無法接受,再加上神宗皇帝不是果敢剛毅之君,生性搖擺、立場不堅定,反對派的強大。再就是王安石所用非人,自生性格執拗。不能妥協。把一些中立派大臣也推向了對立面。導致變法失敗。但由於王安石生活在北宋這個政治寬鬆的時代,雖然變法失敗,但就王安石個人而言,他是幸運的。晚年定居潤州。哲宗新君登基,廢除新法,但主導新法的王安石卻沒有受到迫害。於1086年病逝。終年66歲。得以配享神宗廟庭。

張居正。生於1525年,世於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大明萬曆時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初入政壇就是庶吉士。為當時內閣首輔徐階的「秘書」後為萬曆朝為內閣首輔。主持大明革新變法。呈現出大明中興之氣象。但人亡政息。而張居正本人也是毀譽參半,家破人亡。

在1567年,張居正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入閣。正式進入大明的高級官員行列。而後因為是隆慶皇帝的潛邸之臣,從而深受隆慶的信任和重用。在這個時期,張居正對於大明的這個時候的弊端是深有體會和感觸的,土地兼并嚴重,宗室數以萬計,官員士紳不納錢糧,官員貪污腐化嚴重。導致國庫空虛。所以張居正在萬曆初年開始變法。張居正變法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一條鞭法」。此法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稅制改革,此法一經實施短短几年就成效很大,使大明國庫的存銀從虧空猛增到600百餘萬兩。正是依靠了張居正的變法,大明才在萬曆中期才有能力打贏「萬曆三大征」,解決明朝的內憂外患。明朝在種種弊病之下還能延續近五十。可以說張居正的變法是成功的。

但張居正的改革嚴重侵害了大明官員的利益,也是大明宗室的利益。尤其是忽略萬曆皇帝的感受和想法,讓萬曆皇帝認為張居正貪戀權位,不知進退。再就是張居正在個人政治操守方面做得並不好,其生活腐化,貪戀錢財的職責,其家人也是為虎作倀。貪污受賄。這些並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也給張居正的個人聲望造成巨大打擊。 也是張居正死後敗家的原因之一。

就王安石和張居正對比來看,就個人權力而言,張居正高於王安石。張居正執政時期基本沒有掣肘,幾乎是一言堂,而王安石卻處處受制,皇帝也絕非完全信任。就個人政治操守而言,王安石則遠遠高於張居正。王安石清廉無私,公正廉明,而張居正卻貪污受賄。生活腐化。就個政治成就而言半斤八兩,都是人亡政息,但就後果來看,張居正的高於王安石,變法以後,北宋形成新舊兩黨,導致黨爭,北宋亡國,而張居正的變法的結果卻給大明留下了豐厚的家底。就個人能力而言二人基本差不多。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能臣。


一、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王朝中葉的改革家。

他們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利益,緩和社會矛盾。王安石改革失敗,張居正改革卻能成功。原因如下:

1、改革的理論支撐不同。改革肯定會觸及某些人或階層的利益,肯定會有阻力。作為改革的操盤手,為減少不必要的爭論,要儘可能的不貽人口實。王安石聲言「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分明是不拿祖宗的法令制度當回事,自然會招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張居正比他聰明許多,在改革中始終打著「恪守祖制」,即恢復太祖之制,革除不符合祖制的東東,堵塞了守舊派之口。

2、改革的針對性不同。王安石在地方任職時,曾進行過一些經濟改革,效果不錯,他以為全國性的改革也不過如此,所以直接從整頓財政著手改革,根本沒考慮各地情況的複雜性,更沒有考慮地方官吏的態度和認識,導致新法不僅沒能惠民,反而成了擾民、困民之舉,不僅利益受損的地主不滿意,百姓也不滿意,最後只好不了了之。張居正知道吏治最關鍵,「安民之要,惟在於核吏治」,先行整頓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然後才進行了經濟、軍事方面的改革,使改革得以積極穩妥地進行。你再看看我們現在,是不是先整吏,再改革呀。一句話,人事都沒有安排好,你啥改革能推進呀。

3、用人方式不同。在對反對派無情打壓的同時,王安石沒有爭取中間派壯大自己,將其推向了反對派一方。張居正在改革之初,除了「以言亂政」者外,一律唯才是用,團結了儘可能多的人,增強了自己的威望,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神童學霸,宰輔之尊,人生結局卻大大不同。

王安石生活的宋朝是一個政治環境相對寬鬆的時代,即便被罷相及新法停止後,也沒有受到衝擊,死後備極哀榮。

整肅吏治、開源節流、穩定邊關取得重大功績的張居正死後不久卻差點被「斷棺戮屍」,家人慘遭清算,為什麼呢?

王安石的結局很正常,大宋是文人士大夫最嚮往的朝代。政府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士大夫有風聞言事的言論自由,最大的懲罰,不外是京官貶成外官,外官貶成邊官,都是公費旅遊了,不算個嘛。所以王安石改革再失敗,人生仕途再失意,但沒有後顧之憂地回家抱孩子,過陶淵明的悠閑生活還是可以的。

張居正的結局也不算例外,要知道你可是在大明呀,大明是個士大夫屁股都不保隨時撅出來給政府打的朝代,更是個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就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來需要給家人提前遺囑的朝代,對士大夫來講,不能說是最黑暗,但是很黑暗還是可以確定的。

具體到張居正本人,兩個方面:

一是張居正得罪了傳統,為了使司禮監不掣肘監督內閣,竟然不顧首輔之尊討好太監馮保,為士大夫所不恥。

二是突破了制度的紅線,按明制,內閣首輔只是皇帝的行政大秘而已,根本沒有決策權,更無考核百官之權,張居正雖然是為了朝廷的利益行宰相之實,觸及了官員們的利益不算什麼,可違犯了大明的祖制,也就是大明公司的組織原則,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其後來被清算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萬曆如果不治張居正的罪,就表明萬曆不守祖制,允許甚至贊同首輔行宰相之實,所以必須治其罪。一旦治其罪,對其行為「不恥」的士大夫們又不好意思為他求情,所以只能是我們所看到的結果了。

唉,在中國,改革歷來最難,難過革命。唐德剛都說了,革命是耍二百五,敵我分明,一刀了斷;改革呢,抽刀斷水,沾漣不凈,你我不分,利益多元。所以改革家能有好下場的,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見。而改革不動,積累到一定程度,只有革命。所以中國革命最多,整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王朝覆滅史,和新朝組建史,改革都是小插曲啦。


政治

王安石變法從南宋開始就一直是負面評價,而到了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幾百年的黑暗歷史中,開始了對變法有迷之執念的時代,王安石變法也因此被捧上了神壇。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基本上是還沒有開始改革就已經失敗,和王石強硬推行了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可比性。

張居正在改革時期手握著朝廷大權,是朝廷之內說一不二的人。當時的萬曆小皇帝唯命是從,整個朝廷也都聽從張居正首輔的。王安石相比之下就很慘了,遇到的阻力比張居正要大得多。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受到封建地主階級的聯合抵制,除了當時的皇帝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有實力的人支持變法。當時反對派比如司馬光和歐陽修等人,都認為王安石變法會嚴重損害農民階級的利益。再加上王安石變法需要政府權力的強制推行,在推行的過程中變法的內容受到了嚴重的扭曲。雖然變法的初衷是好的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所以最終導致了變法失敗。

張居正就不一樣了,他推行的一條鞭法制度,確確實實給當時的大明帝國帶來了實際的好處。因為在張居正上台之前明朝的國庫一直都處於虧欠的狀態,張居正上台之後一直在縫縫補補,大明帝國,這個已經快要壞掉的機器。等到張居正死之前,明朝的國庫已經可以支撐未來九年的變化了。在政治上,張居正順風順水可以說是繼承了他老師徐階的果實,並且有教導新皇帝的便宜,在推行一條鞭時阻力較小。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後人評論最多的一點就是,功在社稷,過在身家。

張居正這個人在個人政治上相比王安石是不可比的。王安石在文化造詣上,至少得蘇軾沒有出名之前,無人能出右者。


變法砥柱,一生為國,心繫百姓!

當我們提起王安石、張居正時,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呢?是「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或者王安石的《傷仲永》,又或許是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張居正改革。其實,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我國歷史上敢為人先的改革者,張居正、王安石在面對反對改革勢力的阻撓時沒有退縮,沒有害怕,更沒有屈服,他們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和改革。

王安石臨川人(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江西省撫州市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是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任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一手開創了「萬曆新政」的偉大局面。那麼張居正、王安石這二人有什麼樣的相同點?

1、王安石、張居正二人都推崇變法改革,認為只有變法才可以使國家強大,使人民富有,讓國家統治更加穩固。

2、二人都身居高位,王安石為當時北宋的宰相,張居正為明朝時期的內閣首輔,二人當時在朝中的地位都是非常的高。

3、二人推行的改革在當時的朝中都遭到了極大的反對和質疑。他們二人的變法都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4、王安石、張居正二人都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作出了巨大改革和政績。

5、王安石、張居正二人不光在政治方面成就非凡,在文學方面二人也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那麼王安石、張居正又有什麼樣的不同點呢?

1、王安石的很多變法過於激進,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高強度的變法並不適宜。而張居正的改革因地制宜非常完美的切合了當時社會的弊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變法的命運不同。王安石被罷相之後,其變法與改革中的大多數政策被基本上廢除和否定。張居正死後,雖然保守派舊勢力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但其大部分的政策和改革成果被保留了下來。

通過以上對於王安石和張居正的分析和介紹,我們知道了這兩人有很多的相同點,同時也有很多的不同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王安石、張居正這二人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上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交流!


謝邀。

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文人中的猛人,前者為革命把自己的命都革了,你說猛不猛?後者可以和皇帝比肩,出遠門有小洋樓,和皇太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你說猛不猛?然而,兩位主導的改革全無意外地失敗了。前者改革相當深刻,卻被利益既得者所反對,還沒推行就身死,令人扼腕嘆息。後者本身就是利益既得者,所以改而不革,妄想訂立新的分配製度,但忽略自身壽命和「餅就這般大」的原因,導致最後人亡政息。

當然,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總會有這或那的偏頗,以上都只是本熊的觀點而已。


推薦閱讀: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沒有立太子?他死的時候,他的長子早已經成年?
1140年金國到底有多少兵力進功南宋?
青苗法的內容是什麼?
為什麼秦檜也口口聲聲在皇帝面前稱是忠臣,怎樣會被評為奸臣?
將軍石的傳說,南宋滅亡,邵陽孤軍抵禦元軍鐵蹄

TAG:明朝 | 宋朝 | 王安石 | 張居正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