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該如何克服害怕失敗的心理?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公眾演講的恐懼主要來源於兩點,第一:緊張,緊張到渾身發動,心砰砰砰跳,緊張到喘不上氣來,手腳哆嗦,渾身冒汗,舞台上那種生不如死,度秒如年的感覺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親身體會。第二:大腦一片空白,明明準備好的材料,明明練習過的語句為什麼到了台上全忘記了,感覺我們自己像個傻子一樣站在舞台上丟人現眼,我們大多數人會在那一刻懷疑是不是我們自己的智商有問題,甚至我們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起來。為什麼我們在舞台上面對幾十雙甚至幾百雙眼睛的時候想逃跑的願望那麼的強烈?為什麼我會在這裡?為什麼我要答應做這次演講?忘記我要說什麼了怎麼辦?我說錯了丟人現眼怎麼辦?我的天吶,下次,下次我再也不要面對這樣的恐懼了,我天生不是演講的材料,我不行,我做不來.........大多數人陷入這個恐懼的循環中的時候,再也不敢登台了。

問題出在哪?我們你有什麼毛病嗎?我們真的智商有問題嗎?可是當我們私下交流的時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思維縝密,還能展現我們自己浮誇的演技,為什麼到了台上我們就變成木頭了呢?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你一個人,作為人類,在這樣的情況下,身體本能的就會表現的如此的差勁。

為什麼會這樣呢?人類的大腦里有兩個杏仁狀的神經組織,叫做「杏仁體」,作為最古老的神經系統組成部,他僅有一項功能,幫助人類預警,他從來不休息,不斷地掃描危險,一旦你收到威脅,他們就會向你發出警告,當你站在講台上的那一刻,DNA告訴你此刻你遇到大麻煩了。當感覺到有幾百雙眼睛盯著你的時候,經過幾百萬年進化的哺乳動物的大腦,確切的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即將成為一頓盤中餐。

你的杏仁體馬上行動了起來,他會掙脫高度發達的大腦控制,將信息直接傳回到控制生存本能的原始大腦部門。腎上腺激素開始分泌並注入身體系統。這時,你的呼吸會加速,為血液補充氧氣;目光變得銳利,我們已經準備好逃跑或者戰鬥了;心跳加快,將大量高含氧量的血液快速的輸送到四肢,幫助我們戰鬥或者是逃跑。所有無關緊要的功能都會被停止,血液被從其他的器官搶了過來,因為保命的關頭,那些器官不是必要的。

對於此時的我們來說,不幸的是有一個器官的血液也在被搶的名單里,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前額葉,當血液從大腦中流走時,我們為演講精心準備的話也就從大腦里消失了。那一刻我們的大腦一片空白,覺得自己很蠢,實際上那一刻我們的智商真的下降了,我們正處於「杏仁體劫持」狀態

聰明,成功,漂亮,才華橫溢等特質,都不能使我們倖免於「杏仁體劫持」狀態,即使世界五百強的許多首席執行官,甚至領導人,都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很多人就會問,我改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演講的高手,如何才能克服對舞台的恐懼。這個道理跟開車是一樣的,一個新手要成為老司機的不二法門就是多開車,多上路,逐漸的就成為老司機了。演講也是,不斷地登台練習,把丑全部丟到舞台上,把舞台的基本功練紮實了,再加以時日的訓練,就能夠做到在舞台上揮灑自如。馬雲也好,丘吉爾也好,最開始登台演講的時候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只要想改變,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


害怕失敗,這說明還沒有失敗,失敗還沒有成為現實,這事我們對沒有發生的故事產生了恐懼。

我們是為沒有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恐懼,我們偏離了事實,我們陷入了頭腦編造的故事之中。而且這個故事是恐怖片。消除恐懼的基礎前提,就是讓自己知道,這只是一個幻覺。

害怕失敗,說明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我們活在了未來。正所謂未來心不可得,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心,從未來,從過去,回歸到當下。傾盡宇宙之力活於眼前一瞬間。

當你出現對未來的害怕的時候,其實可以做一個「轉念作業」。

第一步,問自己:失敗已經發生了嗎?答案是肯定沒有發生。

第二步,問自己:我一直擔心失敗的發生,對我有什麼益處?答案是,沒有任何好處。

第三步,問自己: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什麼?答案肯定是,專註於眼前的事情。

經過這樣三步,我們就從編造的虛幻故事中,回歸到當下。

頭腦最擅長的就是編造故事恐嚇我們,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放棄過多的思考,而去投入到具體的事情中。在事情當中,我們就能擺脫很多沒有用的念頭。

如果我們習慣性的陷入到對失敗的恐懼。這需要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這個習慣。強大自己的內在世界。最根本的辦法是釋放恐懼情緒。

怎麼釋放恐懼情緒呢?

恐懼情緒的背後是「想要失敗發生的慾望」,是不是非常矛盾呢。一點不錯,我們恐懼實際上是陷入到一種想要失敗發生的慾望之中。只要我們釋放了「想要失敗發生的慾望」,恐懼自然就會消失。

1.問自己:我陷入到恐懼之中了嗎?

2.問自己:我能允許「想要失敗發生的慾望」存在嗎?自答:我允許這種慾望的存在。

3.問自己:我能放下這種慾望嗎?自答:我能放下。

4.問自己:我願意放下這種慾望嗎?自答:我願意。

5.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放下這種慾望?自答:我現在就放下。

經過這樣5步,就可以徹底把恐懼情緒清除掉。要慢慢養成習慣。會越來越順手,會越來越快速。最終,將徹底消滅恐懼。

這個五步釋放的方法設計的非常精妙,這裡就不再做詳細的解釋了,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相應的書籍。這是一個非常神奇又實用的方法。建議試一試。


很多時候,明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去做的,是有意義的,但卻因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連嘗試都不敢,這樣你連失敗的資格都沒有!

就好像連考場都沒進你就結束了,這樣的你就只能去陰暗的角落裡呆著了。

為什麼要去害怕?懦弱的懷疑你自己?你要像發脾氣似的,膽子爆發起來,不就是沒接觸過嘛,我一樣要來試一試!難不成同樣的起點,不笨不傻的自己,卻還總是怕輸給同齡人不成。

就算最後事情失敗了,或者進度跟預想的不同,那又怎麼樣,踏出了這一步總會有收穫的,永遠也比你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沒學到要強。

比起失敗和結果不完美,毫無進展的猜疑和等待更讓人難以接受,將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了自己內心設想的可怕世界裡面,估計失敗和尷尬的場景,都被你設想出一千種了,未輸其人,先輸其勢,不覺得可笑嗎?

如何克服?把你自己那跟編劇一樣的內心戲拋掉,膽子壯起來就完事了,越是優柔寡斷之人,必要時越要簡單粗暴,留太多空間得話,你的內心戲又要開始上演了。

因為怕失去面子就不想去做了,那麼你也永遠不要想賺足面子,舍跟得是必然得。現在學生時代的這點小事都畏手畏腳的,以後出社會,怎麼成事?讓自己踏出去第一步,後面就都順理成章的了。


我 對於失敗理解有兩個定義:一是鬥爭或競賽被對方打敗,同「勝利」相對;二是做事情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同「成功」相對。有時候我們往往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丟人沒面子。其實只要我們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從失敗中找到不能成功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樹立起信心了。

害怕失敗會影響每一個人!當我們通過自己的生活學習認識到這一點時,我們可以順著以下幾個步驟來了解它、解決它,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 可以認真思考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有沒有感覺到自己的擔憂會充斥了自己的頭腦?在生活學習中那些方面害怕失敗的心理,曾讓自己難以集中注意力而沒能獲得成功?祈禱,思考,然後傾聽。
  2. 為了集中注意力往積極的方面想,克服害怕的心理,必須對自己害怕的心理進行自我估計。弄清楚自己的能力,然後根據個人的能力去做事,不懂的可以慢慢學,這樣一來解決問題就順利多了。
  3. 自己過去的失敗會影響現在的情緒與判斷,就好像透過放大鏡,危險會顯得比實際上大許多,這是因為自己陷在過去的失敗回憶中。即使失敗了又能怎麼樣?只要自己堅持,有目標,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而且要戰勝自己,不能因為一點挫折而擔心害怕失敗。所以必須除去過去的失敗對自己的影響,努力來消減它。
  4. 自己曾經因為害怕心理的阻礙而失去了什麼嗎?不要表現得憤怒或者沮喪,自己應該做的是激勵自己走向未來的成功。自己不能因為害怕可能面對的阻礙而害怕夢想,克服害怕心理,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不管失敗有多可怕,我們只要戰勝自己,給自己信心,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征服者。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在人生的長鏈上可以找到很多個失敗的環節,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經歷了失敗才會有成長,並最終獲得勝利。

個人淺見回答得不好,歡迎大家評論斧正,謝謝!


你好,害怕誰都會有。不要太過於擔心!

對於害怕失敗,如何來克服它,需要找到根源!

害怕失敗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對你面對的事情,沒有十足的把握。

如何來讓自己就有十足把握呢?

那就是學習,對自己的不懂的領域或者不熟悉的事務,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和學習,

掌握相關的能力,從小事一步一步的做起來,增加自己的信心,慢慢的你就有了成就感

也就不會再害怕失敗了。

希望能幫到你!


我們都擔心自己不夠好,不足以開展新業務或嘗試新事物。如果你願意的話,對失敗的恐懼將使你免於嘗試。它會阻止你做到最好。

你不會百分之百傾注心力,因為你太害怕放棄你的全部卻失敗了。如果它沒有成功,那就不像你真的把投入在裡面該取得的成果了,對吧?

如果你害怕失敗太多而甚至沒有嘗試過,那麼你就是在限制自己。

不要害怕承擔風險,不要害怕追隨你的夢想和你的心。如果你對一個項目或一個新的企業充滿熱情,那就去吧。如果它沒有成功,你將利用這種經驗來學習,成長和變強。

我父親教給我的最有價值的教訓之一就是追隨我的夢想並堅持不懈。

如果我在第一次嘗試時沒有實現我的夢想,那麼他會鼓勵我再試一次。他總是說:"堅持下去,繼續努力,永不放棄。"

只要你走向終點線,無論你是第一個還是最後一個都沒關係。

我告訴自己:"在你停止嘗試之前,你不會失敗。"

如果你有一個目標,並且你正在前進並越來越接近實現它,那麼你就不會失敗。在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不是通往終點線的直道,但隨著每個障礙、每次挑戰,你都在成長並變得更強大。

一旦我們看到那些挑戰我們成為增長機會的情況,那麼我們永遠不會失敗。你必須思考:這個挑戰不是讓我失敗,而是我讓變得更強大。


害怕失敗是很常見的現象,很多人都有樣的經歷。面對可能會到來的失敗,不如將「克服害怕」的願望換做「面對」。

其一,害怕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情緒,面對無法掌控或可能帶來危險的情境時,恐懼情緒自然發生,幫助我們意識到危險存在,並盡量遠離。從這個角度而言,害怕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情緒,為什麼要克服呢?

其二,影響我們發揮的並不是恐懼情緒,而是失敗帶來的後果。也許你會想,害怕失敗的心情讓你無法好好發揮。比如學生考前焦慮影響考試,害怕面試不通過而表現得不自然…假如我問你:如果這次考試無關緊要,這家公司的offer對你可有可無,你依然會害怕失敗嗎?所以你看,要坦然面對失敗,或許還是得從「與害怕和平共處」著手。

其三,了解害怕,失敗的背後,是在害怕什麼。借用上文舉例,學生害怕失敗,或許是害怕失去父母的關愛和接納,或許是害怕失去在同學中的地位;求職害怕失敗,或許是害怕生計無從保障,或許是對自己實力的質疑,或許是害怕得到嘲諷…那麼,在害怕失敗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真的在害怕什麼?

其四,害怕的事真的會發生嗎?父母的關愛會減少嗎?我真的是一無是處的人嗎?這一次的失敗意味著什麼呢……有很多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澄清,我所害怕的事,到底會真實發生,還是我自己的想像。

其五,直面可能到來的失敗。或許,在某些時候,我們可以在事前就大方承認:「這一次,我可能會失敗。」降低預期,失敗或許就不那麼被關注了。


一種情況,是純粹的害怕失敗,簡單點來說就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害怕失敗。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說,怕什麼失敗,咱又不是輸不起的人?再說了,失敗並不代表你沒有收穫啊,就像你說的學英語,就是失敗了,但有些單詞和語法的確是學會了,只是沒有達到成功的標準而已。這樣的失敗可以說是失敗,也可以說是代價大一點的成功。

另一種情況,其實不是害怕失敗,只是感覺很難,沒有把握。然後如果失敗了會怎樣怎樣,是這種失敗。


所有人都不喜歡失敗,失敗會帶來挫敗感,那個感受並不好,沒人會喜歡。

一件事,沒有做之前,失敗和成功的概率各半,只要用對的方法,開始做,就是向成功慢慢接近。

我們常用的一個例子,學騎自行車。沒有會騎自行車的人在學的過程中沒摔過跟頭,如果把學會視為成功的話,這個成功就是建立在一次次失敗的基礎上的。如果摔了一次就怕了,就不再練習了,那就一輩子都不可能學會這個技能了。

想,又不去做,並不是害怕失敗,而是給失敗找理由。「我做不到不是因為我不行,而是我沒有做。」做了就要去面對可能的成功或失敗,不做就不會失敗。

還是以騎自行車為例,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會這個技能,你完全可以對它沒興趣,不會騎自行車還有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選擇。但是如果你想,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無論是摔疼了,怕了;還是中途失去興趣了,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而已,並不影響你的生活,也不能證明你是生活的失敗者,有什麼可怕呢?假如你堅持下來,成功了,你就多掌握了一項技能。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成功和失敗的經歷累積起來的,沒有人會一直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一次的,一件事上的失敗什麼也證明不了,只是一次人生體驗而已。

學習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學不學都沒那麼要緊,真正重要的是你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耗費時間和精力,沒有做真正有效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說的內耗。你本可以用這些時間和精力去更好地體驗你的生命,讀一本書,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和朋友聊天,或者只是吃自己的喜歡的食物。

沒有什麼克服害怕失敗的方法,你只有真實地去做,去行動,去真實地體驗失敗與成功。你會發現,失敗、成功都是一剎那的體驗而已,而在你做的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學到的技能,獲得的收益才是真實的。


鼓勵自己多點去嘗試,不要害怕。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想太多了,把問題看得太重太複雜。

要克服這種害怕失敗的心理,首先要正視你面對的問題。不要去逃避,而是,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

在過往的教育和經驗中,太多的人和事告訴我們,結果很重要。我們執著於結果,就越難以將問題看淡。其實,結果只是你行為過程的產物,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能夠以這樣的心態去對待挑戰,那麼,你就不會害怕失敗,而往往,你用這種心態去把事情做好,事情也往往不會失敗的。


推薦閱讀:

被騙了一筆不少的錢 心理很不舒服 怎麼擺脫這種心理?
「慾望->滿足->厭倦->新的慾望->繼續滿足->再次厭倦->……」這個循環在人生中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看待 希望得到別人理解 這樣的心理?
看見老師或領導會緊張,是一種什麼心態?
孩子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啊?應該怎麼回答?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