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很多網民都喜歡跟風評判社會現象?


大家都喜歡在批評中找尋樂趣。有一種很奇怪的現現象,大家可能也都有所察覺,就是你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寫一條狀態,如果是抱怨生活不公的,很快就有人給你回復,大家各種安慰。如果是一條說自己很幸福的話語,一般會收到贊,但未必有幾個願意回信息給你。這可能就是「天下的幸福都是一樣的,不幸卻是千差萬別」。就是那句玩世不恭的話:「你有什麼不開心的,說出來,讓我們開心一下」。

大家跟風評判社會現象,多少有點上面我說的影子吧。一個事件出來後,看到別人在罵,自己不去罵兩句總覺得少點什麼,隨即也跟著罵兩句,然後,自己對著屏幕偷偷樂會兒,心裡湧起一種快感。

也不排除有些大咖的評判,是真的有理有據,讓看到的人醍醐灌頂,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論。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有評判社會的傾向,不單中國如此。因為年輕人沒的定型的不單位是人生觀、世界觀等知識體系,而且工作還事業等物資基礎不牢固,遇到到的挫折相對會比較多,於是藉機宣洩也比較多。比如這次英國脫歐,很多投票的年輕人並不清楚這一票意義,所以生效後又鼓動重投。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也與此類似。

講到為什麼中國的網民喜歡跟評判社會,是因為我們不能自由結社和遊行抗議,在現實不敢抗議,網上議論幾乎對自己現實生活沒有什麼影響,所以中國網民評判社會現象蔚為大觀。


同一張照片,如果點贊人數多,照片本身沒有什麼吸引力,人們都會覺得他有吸引力,並且會繼續點贊。

同一件事情,如果評論的人多,討論的人多,就會成為爆點。當然很多時候是事情奇葩,吸引眼球。跟風批判是因為很多網上的事情大家都能插得上嘴,都會有共鳴,所以就越傳越多。

如果講一個學術界的什麼事情,大家都不了解,所以評論就好。

所以說,事件本身奇葩,有傳播效應;網民評論這件事,內心有共鳴,或是彰顯自己的品味,為自己的觀點站隊,兩方面都有的。


這問題挺簡單的,外國古代有個叫亞里士多德的老頭子,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都是政治動物。所以在任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有參與社會評論的慾望。現代的西方社會,民主的根源就來源於此認知。回到我們國家,封建社會時期,除了一些非常開明的朝代,大部分都屬於「當朝人不說當朝事」的狀態,一切有爭議的東西,都是「留給後人評說」。有些朝代甚至大興「文字獄」,進行歷史倒退。建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我們國家開始步入現代國家的行列,現代國家有一個特點就是各種形式的民主。民主最直接的外化方式就是言論自由,而衡量言論自由度的有兩條:第一條就是政治話題,第二條就是色情話題。

這兩個話題如果夠開放,社會能夠正確看待,不帶有色眼鏡的進行評說,那麼這個社會的言論自由度應該已經達標了。所以說回這些網民對社會現象的集體吐槽,第一就是人性使然,每個人都是政治動物,社會每件事情都有參與度,也有參與的慾望,正是這些人性潛意識裡對自己在社會角色的定位,導致了自我觀點的產生。第二就是中國社會發展,統治層對言論的寬容度上升,允許每個人在合理範圍內發表觀點,包括對政治和色情的討論,導致和推動了屁民對社會事件的參與度高漲,形成了熱點事情集體吐槽和發表觀點,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現象。就這。


1,網路世界裡表達觀點成本低,簡單,方便,不用負責。2,跟風的一類觀點大多數看起來都是站在正義的,正確的一面,掌握著道德的旗幟,每個人潛意識裡都希望別人覺得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哪怕一些偽君子。3,缺乏獨立的主觀判斷能力。其實有些熱點新聞是需要相關的知識去判斷的,但很多人不具備,又要評論,那跟著大部隊走就肯定沒錯了。4,借一些新聞,特別是自己曾親身看過,經歷過的一些不公正現象來宣洩情緒,表達不滿。5,一些熱點的本身確實代表了社會的一些黑暗面,遭到大家的一致批判亦在情理之中。最後一點是筆者想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不可否認,網路的輿論力量已經成為了21世紀任何政府,組織和個人都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他強大到可以摧毀一個人,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國家,這是真的。所以,作為中國網民,一定要做一個理性,有自己獨立思考的人,因為如果一旦幾億中國網民被不發分子或組織利用,那其所帶來的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在涉及到國家安全,軍事科技等重大話題,我呼籲大家要注意保密性並謹言慎行。


你這話跟放屁無異,什麼要跟風,剛看到一個叫幸福村的地方,60歲的老人,每年養老費3、7元,,,無語了,大家該不該關心下,在銀行在錢,錢沒了該不該,關心一下,,,A股跌成狗了,還在發新,該不該問問,我上個月28日,電信因我欠費停了我的手機,寬頻,,,我一生氣換聯通了,今天電信的人說我沒報停,說我久他們錢,我真它媽日了狗了,我沒報停,你停我機,,,中國這麼大個電信公司,這麼大的無恥不要臉,該不該問一問呢?但什麼趙微,什麼名星的關老百姓屌事,他們不是百姓捧的,是有錢有勢有權的人捧的,別說一個漂亮女人,一堆狗屎他們願意也能捧上天,價值無限,,,


為什麼說跟風?有人說天王星好啊,適合人類居住,風光秀美氣候宜人,已經有人移居了,也有人跟著誇嗎?估計沒人吧,還得罵那人傻逼。跟風最起碼也要符合一定的標準要求:1、對跟風的事要有所了解才會跟,連天王星是啥都不知道,跟個毛啊。2、要跟的風符合自己的認知,和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有人到天王星居住了,符合你的認知和看法嗎?你會跟嗎?所以,你只是對你有所了解並符合你觀點的說法表示了認同而已,認同的人多了,就叫跟風?這不叫跟風,這叫「勢」。


所謂的」社會現象「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與自己息息相關,而不平則鳴反映了常人的各種心態。

一:說明了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加強,凡有違法律底線的人與事,人們不免「說三道四「,其中正義的呼聲占絕大多數,偶爾小噴青發泄一下「私慾」,言語有些過激,一般與品性有關,就當「過眼雲煙」,何必認真?

二:人們的道德意識,道德觀與正能量成正比,這是好事,對一些事情的評判,發現,更多的人,有原則,有理性,與眾多讀者產生共鳴,所謂「百花齊放」,有想法並不事壞事,關鍵是如何去引導去教化,用心去溫暖那曾經還冰冷的心!

三:用常人之心去看待所有「愛噴」的人,人上一百,各行各色,既然有這麼個平台,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出現,極少人僅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因為tam仇世,又覺得自己沒有本事,很無奈,發泄一下自己的不滿,其實,這部分人也可憐,當tam看到太多陽光的東西的時候,也就會「近朱者紅」。

四:「各抒己見」其中發現,出現了不少的精華文章,一些獨到的見解,一些為人處世的「良方」,收穫頗多,與人有益,何必禁之?!


在美國,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都是精英們關注關心的問題,而大部分國民根本不聞不問國是,他們只關心自身的權力利益,關注並享受自體的喜怒哀樂,如果你問些國家層面的問題和一些國外的一些風土人情,政治經濟社會,他們會感覺茫然不知,我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事情的表情溢於滿臉。這其實也並不是一種自大和無知,這只是一種生活背景下的生存習慣。而與之相反的中國人,不管是農民,商人,文人,官員,武將,都能對國內國外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點評幾句,又大都能說出一些大國強國領導人的姓名及對其的喜惡程度,特別是在當今電信,網路特別發達的情況下,各種聲音,各種心態,更是傳播迅快,積極健康,利國利民的聲音可以傳播引導正能量,但也有別有用心者,唯恐不亂者謠言惑眾,無中生有,無事生非,這種狀況,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度里,是一把雙刃劍,關心政治,關注社會,經濟,民生是一件好事,但由於眼界和高度,難免淺薄,誤言,難免過度,曲解,難免人云亦云,跟風起波,所以,關心,議論是好事,但要理性,理智,要以政府為主導方向,這樣,才能形成一股積極,健康,向上的合力,才能團結一心,才能民智國惠,才能不被外欺。說到這裡,我的感慨就是中國才是這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幸福都是別人的,悲傷都是自己的?
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心理有哪些影響?
叛逆期的孩子,好話說盡就是聽不進去,該不該打?
如何看待偶像死亡粉絲自殺的行為?
我老婆可能患上了輕度抑鬱症,作為老公應該如何幫助她?

TAG: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