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制九鼎、秦始皇之傳國玉璽、蘭亭序之真跡有沒有重現天日的可能?


大禹時的九鼎、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都是中國的頂級國寶。如今都已經失傳。關於九鼎,《戰國策·東周策》載:「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鼎八十一萬人。」,《史記·秦本紀正義》:「周赧王十九年(應為五十九年,即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餘八入於秦中。」《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下,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漢書·郊祀傳》曰:「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夏德衰,鼎遷於殷;殷德衰,鼎遷於周;周德衰,鼎遷於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

關於始皇玉璽,是由和氏璧雕成,李斯在上邊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象徵皇權,王莽篡位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用金補之。此玉璽一直傳到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始皇國璽就此失蹤;

《蘭亭序》乃書聖王羲之酒後真作,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像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是書聖一生中的頂峰之作,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蘭亭序真跡,死後留遺旨令唐高宗李治把《蘭亭序》隨葬昭陵。隨著科學的發展和考古發掘的深入,這幾件國寶,都有可能重現天日。


中國歷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絕世珍寶,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上榜

一、大禹九鼎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 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 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儘管王朝在不斷更迭,九鼎卻始終從一個國王的手上, 傳到下一個國王的手上。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 ,在周赧王死後,秦國取九鼎入秦,九鼎在遷往咸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刮到 今江蘇的泗水中,其餘八鼎搜刮到秦宮殿中,秦亡後便不知所終。

二、《連山易》和《歸藏易》

  在周朝《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個易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周易》包蘊的基本哲學思想。這種「陰陽互補,剛柔相濟」的思想,實來自於我國遠古哲人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現象所作的巨大概括。在古代先哲眼中,萬事萬物皆可一分為二,都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的極端力量,對中國的古代思想文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連山易和歸藏易,兩千年來歷代典籍鮮有記載,學術界無不認為其已失傳,幾成定論。此二易也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一件千古之謎。

三、《黃帝外經》

幾千年的中醫歷史中,更多的是在找到病因調理身體的方式,而在外科方 面的發展就很慢,這可能和《黃帝外經》的失傳有很大的關係吧,到了東漢華佗 外科方面很厲害,不過最後其學說也失傳了。

四、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應該是古代的寶物中最珍貴的了,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 得和氏璧。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命李斯鳥篆書(越國一種文字),仿成龍、 鳥、魚、蛇形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令咸陽玉工王孫壽將藍田玉精研 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後來經歷了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和宋的一千多年時間裡,一直都是皇帝的 辦公印章,是古代中國最高權利的象徵,最後在北宋靖康之恥後金兵破汴梁宋欽 宗和宋微宗被俘虜,傳國玉璽從此就消失在了歷史上。

五、秦始皇十二金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在秦都咸陽,秦王宮阿房殿前, 屹立著12個銅器鑄造的大銅人,因為銅是黃色的,所以又稱作金人。他們身著外族服裝,每個都非常巨大和沉重,很難運輸,而且他們渾身雕有精細的花紋,且個個耀武揚威,精神抖擻,英勇無比,日夜守護著秦王宮殿。銅人造形之大,製作之精巧考究,為歷史上所罕見。在這方面,有很多歷史書籍記載。

有說法認為這些金人被當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在秦始皇的墓中,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六、華佗《青囊經》

《青囊經》是華佗所著,說這不著作下落不明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被燒毀,而遺留下來的是華佗的弟子們所傳承下來的一部分,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東漢末年,曹操得了頭風病沉重,讓華佗為他專門治療,華佗說:「這病在短期 之內很難治好,即便是長期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華佗因離家太久想回去,便大 黃說妻子病重要回家一趟,由於華佗厭惡為人役使以求食,曹操三番五次寫信讓 華佗回來給自己治病,華佗遲遲不肯上路,曹操便派人親自請他發現他撒謊,便 把他押解到許昌,在獄中被拷打致死。華佗在臨死前將自己的著作《青囊經》醫 書給了獄史,希望用自己的醫術可以救更多的人,獄吏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只好親自將其燒毀。從《黃帝外經》到《青囊經》的失傳,是中國中醫學在外科方面的巨大損失。

七、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 貼》,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 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 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詩集《蘭亭集》 ,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 《蘭亭集序》。

有關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傳聞並未結束,唐末五代時,軍閥溫韜在陝 西關中一帶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裡,將其境內的唐帝陵墓悉發掘之取其寶藏,據 說那些陪葬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都在,《蘭亭序》應該是被盜掘出來 後再遺失的,也有人認為《蘭亭序》在隨唐太宗下葬時被掉包,真跡仍然存留人 間。關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存世的傳聞很多,不過始終沒能改變它下落不 明的事實。

八、《永樂大典》正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 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 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 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樂 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於世界。《不列顛百科 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 大的百科全書」。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淵閣大火,《永樂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嘉靖三 十六年(1557年)四月,宮中失火,奉天門及三大殿均被焚毀,收藏在南京文淵閣 的《永樂大典》正本差點毀於大火。有人認為大典正本毀於戰亂或火災,早已盪 然無存。怎有人卻認定大典應該是被殉葬了,還有重現於世的希望,要不然怎麼 會突然間杳無音訊的呢?以歷史記載詳實而著稱的中國,實在匪夷所思!正本究 竟遭受了何等命運?如何亡佚的?至今還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九、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 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到 2012年為止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收藏在保利藝術 博物館;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 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贈的鼠首、兔首,為北京圓明 園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銅像中的兩件。

  目前,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獸首已經有7個回歸中國,還有龍首目 前在台灣保存完好,不過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則下落不明。

十、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1929年冬天,考古學家開始在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 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後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北京 種」,現在在科學上常稱之為「北京直立人」,屬舊石器時代。1941年,北京人 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同年12月5日,該部 隊所乘火車駛往秦皇島,但由於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軍隊俘虜了北京、天 津等處的美國兵,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2012年3月,「北京人頭蓋骨遺 失之謎」出現新線索,可能埋在秦皇島地下。


龍泉寶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歐冶子和幹將所鑄造.如今就這麼一段了.還好有兩個字在。密度很大很沉.


三寶豈不在?汝自不識。九鼎者,國也。玉璽者,權也。蘭亭序者,貴。我中華五千年龍脈永續傳承至今,其道大光。國富民強,復興在即。豈非三寶俱全富貴吉祥?


推薦閱讀:

下聯:月移樹影自東西。求上聯?
下聯:二月春風醉長安,如何對上聯?
三千一百一十三,打一字是什麼呢?
(文)上聯,湖光十色秋滿月。~?
上聯:煙波灧瀲映花容,求下聯?

TAG:秦始皇 | 蘭亭序 | 文化 | 歷史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