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選擇糾結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首先,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精神心理障礙中,並沒有選擇困難症這一疾病分類。但很多精神心理問題,會導致我們出現選擇困難。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往往不是由心理問題造成的,而是因為以下兩種原因:

一.我們面臨的是一種強力的雙重趨避式的壓力環境。即,無論我們如何選擇,結果都有利有弊。當選擇的結果中,任何一方的弊端我們都承受不起時,就會出現選擇困難。當然,在生活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二.我們自己的獨立判斷、抉擇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缺乏「自我」。這種情況,在人群中相當普遍。這是因為我們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大部分困難都被父母來「包辦」,或者從小我們的意見就一直被否定所致。以至於,我們的前額葉無法在成長的環境中得到鍛煉,無法很好的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內心經常處於混亂狀態。所以,在面臨選擇時,無法很清楚的做出符合自己的決定。


你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董婭婷,看到你的問題,我猜想你或者你身邊重要的他人可能受著選擇糾結的困擾。在心理上恐怕還沒有這種病,但它確實是一種真實的狀態,而且會讓人痛苦不已。

以吃飯為例:一個有困難選擇糾結症的人到了飯點,可能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或者哪個都不想選,但是又必須要吃飯,所以花掉了很多的時間在糾結上面。

從本質上來說,嬰兒是不會有這種選擇糾結困難的。它們憑藉自己的機體經驗去感知這個世界,做出適當的選擇,餓了就想吃,開始會吃奶,如果不喜歡,會直接拒絕,後來機體慢慢地成長,它們可以接受一些輔食,再是慢慢地吃成年人吃的東西,這個節奏是與自己機體發展匹配的。如果我們能在一個充分被接納和允許的環境中成長,我們將一直保有這種機體評價,我們始終能夠忠於我們內心和身體真實的需求。但是我們有一種需要是必須要依靠別人給與的,就是他人的積極關注。

最初我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積極關注,就是無論我們表現成什麼樣,他們都愛我們關心我們,但是往往父母會將一些條件和價值觀加在孩子的身上,當我們表現出他們期待的特質時,他們才會露出笑容,久而久之,我們往往會為了獲得這種積極關注,而越來越忽視自己內心真正所需。到成年階段,就表現出不能夠為自己做主,不能夠憑藉自己的機體經驗來選擇所需要的東西。

如何治?我想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去拆解自己的很多選擇困難里夾雜了怎麼樣的價值條件,你通過避免選擇,是為了獲得怎麼樣的認同,誰的認同,再嘗試著去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董婭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在精神心理障礙中,並沒有選擇困難症這一疾病分類。但很多精神心理問題,會導致我們出現選擇困難。想避免選擇困難,更好的做出選擇,視頻里心理學專家的建議不能錯過。

以上視頻由「知我心理學」和「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與諮詢中心」聯合出品。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從心理學理論來講,並沒有確切的困難選擇糾結症的這種概念。但其實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選擇困難的問題。在此提供幾個小建議:

抓大放小,不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精力選擇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面臨過多的選擇,這個時候,與其我們對什麼事情都要響應,不如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選擇上。只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選擇。 比如說,有的人坐車時非常不喜歡系安全帶,每次都要思想鬥爭很久。與其在這件小事上糾結,你不如給自己定個規矩,那就是,只要上車、不管多遠,都一定要系安全帶。這樣一來,系不系安全帶這個選擇,就不存在了。請記住,不在小事上瞎操心,你才能專心做大事。把從這些瑣碎的選擇中節省出來的精力,放在真正重大的人生選擇上。你會更加聰明地做選擇。

追求「足夠好」,而不是追求「最好」。

我們要明白,在大多數事情上,沒有一個選項會在所有方面都優於其他選項,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意識地限制選項數量,以避免機會成本的不斷增加。 比如,在選擇休假地的時候,盡量將選項控制在兩三個,從裡面挑一個「足夠好」的地方。如果選了五六個度假地,那麼你總會惦記沒去成的那幾個,這是人的天性,失去的總是最好的。因此,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盡量減少選項的數量。 同時你還要意識到,即便是再好的選擇,未來也都會變成日常。你要時刻提醒自己,適應性會把眼下這個選擇所帶來的所有驚喜都帶走,轉換一下時空,你還會做出眼前這個魯莽的決定嗎?

儘管很難,但你要學會避免和別人比較。

因為這是聰明選擇、快樂選擇的根本秘訣。 很多時候我們得承認,如果一直和別人比較的話,我們肯定會生活得很沮喪,這種比較看不到頭兒,因為永遠會有別人比你更好。 同事嫁了有錢人,最近又買了一輛好車,於是你對自己的舊車越看越不順眼。但又能怎麼辦呢,同事的車可能是我們攢很久都買不起的東西。永遠會有別人的生活比我們更優越,任何人都沒辦法擁有一切,但生活依然值得好好經營。因此,巴里?施瓦茨建議我們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的事物上,降低對他人在做什麼的關注。 做到了這點,你在面臨選擇時,也就能更聰明、更淡然。

做過的選擇,不要回頭去想。

有的人特別喜歡一遍一遍回放自己的人生,結果不斷自尋煩惱。記住人生沒有如果,不要自我折磨。選擇的那個時點過去了就是過去了,過去的東西都不必想。


選擇性障礙與心理疾病其實並無必然關聯,通常出現選擇性障礙的人與性格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的性格多少受習慣影響,習慣來源於日常點滴,自信的人多果斷,反之不自信的人少主建,需要別人給建議,自己看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時間久了就會養成優柔寡斷的性格。

選擇性障礙的人,要從相信自己開始。錯了,壞了又如何!對後果放開點,又不要命,不要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做回自己從相信開始!


推薦閱讀:

你老說自己「不夠好」,讓我們這些平凡人怎麼活
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帶來自責和失落感?
分裂型人格障礙有何優劣勢?
感覺抑鬱症要來了,怎麼自救?

TAG:心理學 | 心理健康 | 健康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