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斷代,到現在有沒有出土的文物能確定夏朝的存在?


有,並且還不少,包括遺址和文物,足以證明夏代的存在。

夏商周文明探源工程是國家組織的大型文化工程,旨在確定我國以前未能確定的夏商周三代的年表,一次來確定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夏商周文明探源工程可以說是成果豐碩,僅就夏代是否存在這一課題,也取得了突破進展。根據課題的研究成果,能證明夏代存在的遺址和文物很多,這裡就舉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例吧。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偃師,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鑄銅作坊、制陶作坊、墓葬、窖穴等遺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骨角器、銅器、玉器等遺物。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遺址的底層考證可以確定其年代為夏代,其建築遺迹可以確定其為當時的都城,其出土的精美器物又說明其文明發展的程度。

這些都能證明夏代的存在。

以這些圖片為證!


確實沒有文物斷定夏朝的存在。不過二里頭遺址算是最接近夏朝的了,如果大膽點說,可以說夏朝存在;如果保守點說,可以說夏朝存疑。

二里頭遺址在今天洛陽偃師二里頭村,斷代時間為前1750-前1500年左右。這和文獻記載的夏朝有一定重合性。按古本《竹書紀年》,夏朝時間在前1992-前1522年。按《周本紀》:伊洛流域一帶正是夏朝的都城。而二里頭遺址又具備「最早的中國」形態。

另外,二里頭出土文物也是上承河南龍山文化,下啟二里崗早商文化。這又和文獻中的夏商周文化一致性對應,正是孔子所謂的「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那麼二里頭遺址就應當是在早商之前的時代,這也和夏朝吻合。

由此可見,二里頭遺址和出土文物都與夏朝有相當程度的重合性,於是很多學者認為二里頭即夏朝末年的斟鄩故城。但問題就在於二里頭遺址沒有出土文字,所以不能自己證明身份。所以也有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可能是先商文化,似乎也能說得通。

總之,到現在確實沒有文物能確定夏朝存在,一切還是在於對文獻的信任與否。如果相信周代文獻對於夏朝記載的可靠,那麼可以認為夏朝存在;如果質疑周代文獻反映的只是周人思想,那麼可以認為夏朝存疑。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歷史文獻和考古材料相結合,仍然是目前探索夏文華最佳選擇和必由之路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夏的存在。在《尚書》、《詩經》、古本《竹書紀年》、《戰國策》等眾多先秦古籍中,有許多關於有夏一朝和商革夏命的記載。太史公纂《史記》時對於夏的記載也多引這些文獻的記載。雖始皇「焚書坑儒」使得諸多上古文獻散佚,使得諸儒對於經典的解讀多有附會和誤讀,但是對於夏存在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王國維先生利用他在安陽出的甲骨文中發現的先公先王的記載,寫下了《殷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討論了《史記·殷本紀》所記的真實性,論證了商代歷史的信史地位,觸類旁通,《夏本紀》中的記載應當也是有可信性的。雖然以顧頡剛先生為代表的疑古派對上古三代存在的真實性表達過質疑之聲,但是卻破除了之前史學界唯古是信的僵化陳舊傳統。

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展以來,夏文化的研究遂又成為了學界的研究熱點,觀點層出,討論激烈。經過多年多學科的交叉研究,許多學者的認識也逐漸趨於一致。

在對夏文化的定義問題上,諸家便頗有爭議。此處引《中國考古學·夏商卷》的說法:「考古學中的夏文化,是指夏代在其王朝統轄地域內以夏族為主體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存,核心內容是關於夏王朝(國家)的史跡。」因此,在這個特定時間段之前的文化可以稱之為先夏文化,之後的稱為後夏文化。

哪些考古學文化是夏文化?

這個問題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是學界百家爭鳴的論題。早前有人提出仰韶文化為夏文化之說,曾得到翦伯贊在內的大家支持。而後,有學者提出龍山文化或為夏文化的存在證據。50年代末期,學界的目光轉向了二里頭遺迹,二里頭遺址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的宮殿宗廟遺址、出土了代表王權象徵的青銅器和玉器。這種種跡象,都將學者的思維與那個神秘的王朝聯繫了起來。後又經過多年的研究論證,現在的主流觀點也逐漸統歸為兩種:一種認為,二里頭文化就是徹頭徹尾的夏文化,其餘早於二里頭和晚於二里頭的都不是夏文化的範疇。另一種則是在前一種的基礎上,將夏文化的時空範圍擴大了。雖偶有異聲,但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的認識已經是學界共識。關於夏代的年份,一般採用前2070年——前1600年。(下圖為二里頭遺址平面圖及宮殿遺址)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答案就顯而易見了。二里頭文化出土的成組的青銅器、玉器和大型宮殿區等目前看來應可以作為夏代存在的有力證據。

圖片均采自《中國考古學·夏商卷》


1、舉例:你家曾祖父的曾祖父沒有遺物也找不到墳墓,那是不是他就不存在?你家幾代人都是從哪來的?你們家家譜記載需要懷疑是造假嗎?

話不好聽,道理一樣;夏商周斷代工程就是在西方人的質疑聲中挖祖墳。西方倫理來考評東方倫理,這種事情很傻B,但因為國家實力不夠強大,就還很多得繼續做。

2、夏朝有很多出土的文物,還有城址,只是沒有確定主人是誰;有圖案,缺少完整的文字(以前農民祖輩不識字,但不代表不會說話)。

二里頭遺址屬於夏朝中後期的城址;洛陽王灣遺址、臨汝煤山遺址、登封王城崗、陝縣三里橋 、永城王油坊、淅川下王崗、安陽後岡遺址等都是夏時代的遺址。

特別是神木的石峁遺址,規模之大,很壯觀。正在開挖。屬於夏朝前期的城址。

要說明的一點是,夏朝屬於「萬國之國」,也就是從部落到國家的轉換時期,甚至一個村就是一個國,開汽車一天能路過幾十個國,和歐洲感覺類似。

3、很多做過企業的人比較清楚,如果行業標準是別人的企業寫的,那你的產品和服務的好壞,都需要以他們公司的標準來衡量。國家文明也一樣,用沒有上古文明的西方國家的近現代歷史標準,要求我們拿出上古時代的「近現代物證」,這不是他們有道理,而是因為我們國家實力太弱,沒有參與到譜寫「標準」……相信未來國力強大了,不用挖祖墳也能理直氣壯的講歷史。


目前能夠的上夏朝都城規模的只有陝西石卯古城遺址,距今4300年到5000年,城址面積425萬平米,有內城外城,翁城,烽火台,皇城,祭祀台,手工作坊,出土大量兵器,玉器,僅一個北城們就2.5萬平米。然後就是山西陶寺遺址,城址面積280萬平米,距今3900到4300年。而二里頭遺址規模太小,發掘面積挺大,但城址面積只有20萬平米,年代也對不上,距今3700年。所以二里頭不是夏朝,更不會是夏都。


什麼是文明?按照國際歷史學界的標準,有文字和城市,並且使用青銅器就表明進入文明時期,文明時期就可以稱為歷史時期,歷史都是用文字寫的,有文字才有歷史,而沒有文字的時代就叫做史前史。

甲骨文目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其中最早的甲骨文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這個時間點是商代的中晚期,甲骨文的發現證明了商代的真實存在,但是目前所有的甲骨文中都沒有提到夏朝。所以西方歷史學者是否夏朝存在的。商代的歷史從約公元前1600年至約前1046年,如此算來,中華文明實際上只有3600多年。

於是尋找夏代的遺迹並且要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成為中國考古界的任務,但目前還沒有發現一處遺迹可以確認為夏代遺址,也沒有一件文物上帶有「夏」的標識

雖然河南的二里頭遺址可能會屬於夏代,但是並沒有發現同時期的文字用來佐證,所以大多數人認為二里頭遺址屬於早商文化,應該是商代早期的遺存,並不是夏代的遺存。

夏朝在古籍傳說史料中有不少記載,我國學者也一直堅信夏朝是信史,於是有學者認為尋找夏遺址的範圍不應該局限在河南、山東等黃河流域,應該在長江流域尋找,有人指出今天的湖北、安徽等地應該是夏人的活動區域,這與大禹治水的傳說也相吻合,大禹治水主要是治今天長江流域的洪水。

西方歷史學者一直試圖否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否認夏朝的存在,國內的一些無良文人在科學的外衣下也跟著起鬨。如果夏朝不存在,商朝高度的青銅文明是不可能突然出現的,這都需要合理的解釋。


瞎耽誤功夫,也不用腦子想想,夏朝怎麼可能出現在河南呢?

按照邏輯說,人類文明是從游牧狀態漸漸的轉變為農耕狀態的,起碼是從追著野獸過日子轉變成安頓下來過日子吧。那麼安頓下來吃什麼呢?肯定是發現了五穀雜糧的栽培吧,接下來就是如何能旱澇保收的問題了。

中原地區沒有草原,要想養活人口只能是不斷的開墾土地,所以有了開墾經驗的人民群眾才開始往中原聚集,這個邏輯關係不難理解吧。

所以說中國的原始祖宗不在中原,而應該是在三江源頭一帶,為什麼?因為要放牧才能活下去啊。喝奶、吃肉、扒下來的皮還能禦寒,就這麼簡單。

吃生肉肯定對團伙的繁衍不利,大部分年紀輕輕的就死於不明不白。吃糧食的明顯與眾不同,口齒伶俐尚在其次,料事如神是顯而易見的。會總結經驗,都知道不能在一個坑裡摔三回,用現在的話說叫「舉一反三」。

也就是夏朝的人太實在,見著上都奮不顧身的掏心窩子,結果讓「商」地方的人看到了可以取而代之的機會,造謠說夏桀不務正業花天酒地,然後取而代之。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漢語中朝與代的區別,而很多文章上來就混淆了兩個字。如果某個人否認夏代存在,那麼現在的考古發現就可以啪啪的打臉。在夏所在的時間段,很多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了孤立城邦的存在,而且這些城邦還很發達(比如說發現了上萬平米的銅器作坊),不管這裡的某個城邦叫夏,還是這個城邦組成的聯合國家叫夏,我們都可以肯定有夏這個國家存在,正如歷史中常說的五代十國和金代遼代一樣,我們可以肯定:中國有夏國或者說夏代的存在。但是漢語中的夏朝確是大一統國家的意思(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唐朝宋朝清朝,但是沒有金朝遼朝),這個還需要考古學者們繼續努力呀。其實我本人還是相信有夏朝這個一統的國家,但是歷史需要嚴謹,中國人總不能像東邊鄰居一樣弄出幾個統治地球數千年的君主,並寫入歷史課本把。吹牛的人第一沒實力,第二不要臉。


遺址有,山西陶寺,洛陽二里頭,登封王城崗。這些是目前考古界發覺疑似夏都的遺址,尤其是二里頭遺址,感興趣可以百度

文物有,代表文物,夏代乳釘紋青銅爵,綠松石龍飾,疑似文字的陶罐等。在二里頭遺址有一萬多平方的青銅器冶煉工坊

重點!沒有任何夏代系統文字的出土!這是核心

不過國家已經將二里頭作為夏王朝都城寫進了教材,充分彰顯了我國的文化自信

作為夏晚期都城的二里頭現在發掘進度百分之一,我們靜待佳音


看了很多回答,多數都是帶有意識形態的回答,可歷史容不得摻雜感情,我也相信有夏朝,因為很多先秦古籍都記載了這麼個朝代,而且很多地名都和夏朝有個。

但是(雖然不想說但是,但是還是不能不說),無論二里頭還是陶寺、石峁等等,都只是證明了在那個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城市,並沒有能證明已經形成國家的文物。我們都知道,像黃帝有熊氏這種氏族部落在上古非常多,直到西周初期,這種由各個氏族演化而成的小國家還非常多,朝代的代表就是國家形成,而不是氏族部落。而夏朝正是過度到國家的節點。如果想證明夏朝也容易,把會嵇的大禹墓、太康縣的太康墓、合肥的皞陶墓……都挖了,出土文物和古籍記載相互佐證。但是沒必要啊!因為夏朝在我們心裡,而不是要證明給誰看的。


推薦閱讀:

夏朝的千古一諫「關龍逄」,忠心為主卻慘遭炮烙
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人是長得像現代人還是原始人?
傳說歷史上夏朝之前還有一個虞朝是真的嗎?
對於夏朝外來說,為什麼很些人無力反駁卻還是嗤之以鼻呢?
尚書等典籍中說夏朝之前是虞朝,你怎麼認為?

TAG:夏朝 | 文物 | 文化 | 歷史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