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導抑鬱症患者?


你好,我是一個五年重度抑鬱症康復者!

我知道抑鬱症有多痛苦,是正常人根本無法想像的!

想我當初,感覺內心完全被負能量控制,頭重腳輕,一身的毛病,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活不了多長時間,感覺這輩子一事無成了!只想一死了之!

如何安慰呢?

首先要給他正能量,給他正確的認知,正確的三觀正面的思維模式!這個很重要,而不是某些人講的長期陪伴,長期陪伴又能咋樣么,如果兩個人相互放大負能量,那還不如不陪伴呢!

治好抑鬱症等一切心理疾病也一樣,必須要通過提升患者的正能量,用正確的思想的學習,和正面思維的培養,讓患者有一個正確而完整的三觀!這樣抑鬱症就會被徹底療愈!

前提是這個療愈師沒有漏洞或者漏洞很少,完全正能量,有正確的思想,思維,三觀,最好是經歷過抑鬱症等從中徹底走出來的人,這個很重要!

因為我就是在李老師的幫助下通過學習徹底好起來的,我好了就知道抑鬱症就不是病,只是我們的負能量太大了,錯誤的思想和認知有點多,一定要通過正能量破除負能量的障礙!

心理疾病最終好起來,一定是靠著自己的內心的轉變,而不是任何外物!


題主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至少表示你關心這個抑鬱症患者家人或朋友。但以我的感覺來說,抑鬱症是病,開導沒什麼用。我覺得理解、陪伴、幫助是有用的。

先說一下開導為什麼沒有用:

目前為止,大部分人依然覺得抑鬱症是因為想不開,性格內向,敏感,脆弱,想多了等心理因素造成了。所以,人們常常會想著去開導患者,讓他想開點,少想點,堅強點等等,這樣抑鬱症就好了。但實際上抑鬱症是一種病。以下是摘自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回答:

「常見的一些精神科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等,都是真正的疾病,而不是心理問題。

注意心理問題只是「問題」,而上述這些是「疾病」。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抑鬱是一種經常會有的狀態,但達到疾病還需要更多生理的標準,並不是你跑了三千米喘不上氣就叫呼吸困難,也並不是你最近分手不開心考試壓力大就叫抑鬱症。

我們的身體都是按照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神經電生理的法則運轉的,即使是微妙的感情、偉大的創作,也是在各種神經遞質,各種多巴胺、5-羥色胺、腎上腺素等等精心配比相互作用下誕生的,感性和奇蹟是極少數一閃而過的火花,理性和數據才是大多數殊途同歸的必然。所以當正規的、明確的診斷告訴你,你有上述疾病,也就是告訴你腦內的特定物質含量和功能出了問題,導致你調節自己情緒、控制自己思維的能力減弱了。

這是真正的生理上的病,不是自己扛著就一定能康復的,就像侏儒症之於個子偏矮一樣,不是鄰居大媽告訴你「喝牛奶就能長高的」那種情況。況且吃藥也不影響你自我修鍊變得強大,治療侏儒症也不影響你每天喝牛奶。所以,生病就治,開藥就吃,不丟人。」

既然抑鬱症是一種病,而非純粹心理問題,那開導是用處不大的。以前也會有人開導我,比如我表哥說「五個手指都有長短之分呢,何況是人與人!」他覺得我是「比輸了」才抑鬱的。我同學說我「不要老可憐自己」,還有說「別總說自己抑鬱症」.......很抱歉,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真的安慰我,好像都是對我很失望,才說這些話來警醒我。但實在沒什麼用,所以我漸漸地不願意和任何同學聯繫。

那作為家人朋友對患者就沒辦法幫助了嗎?當然有了,可以做以下幾件事來幫助他們:

1、帶去醫院確診,配合醫生治療,需要吃藥時就吃藥,如何吃藥,如何斷葯,都聽醫生的。建議吃西藥,中藥太多不確定性。

2、平時生活能陪伴最好。因為抑鬱症患者容易對生活失去活力,加上可能沒胃口,容易導致他們飲食不規律,時間長了肯定導致身體疾病,抑鬱症也會加重。

3、陪他們運動。抑鬱症患者沒活力,不願意見人,不愛說話,總覺得很累,喜歡關在屋子裡。時間長了,一樣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讓抑鬱加重。做些戶外運動,可以保持身體活力,也可以接觸外界,哪怕不說話,走入人群也是好的。

4、傾聽鼓勵他們,不要大道理,比如「誰還沒點挫折」、「人生哪能一帆風順」、「死都不怕還怕活?」等等;也不要雞湯,比如「加油」、「想開點就能好起來」、「堅強點!」、「誰誰誰抑鬱症比你還嚴重,還不是一樣好了!」等等。聽他們說就好,如果你什麼也不會說,就告訴他,你雖然不能體會抑鬱症的痛苦,但你能感受他確實很痛苦,你願意陪著他。

總結一下:抑鬱症是種病,不是開導可以好的;家屬朋友的陪伴也很重要,可以陪他們看醫生,幫助他們規律飲食,陪他們運動,傾聽他們,支持他們。


下面這段內容,摘自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同抑鬱症患者一起生活可能很難。這裡有一些提示,告訴您怎樣幫助同您一起生活的抑鬱症患者,並同時照顧好自己。

您可為抑鬱症患者採取以下行動:

清楚表明您想幫助,只傾聽不判斷,並主動提供支持。

了解更多關於抑鬱症的情況。

如可能,鼓勵患者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主動陪患者一起赴約。

如果規定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按處方服藥。務必耐心,一般需要幾個星期才會有所好轉。

幫助患者履行日常任務,採取規律的飲食和睡眠模式。

鼓勵患者經常運動和參加社會活動。

鼓勵患者關注積極的方面,而不是消極的方面。

如果患者有自殘念頭,或已經故意傷害了自己,不要將他們單獨留下。向急救服務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尋求進一步幫助。同時,拿走藥物、尖銳器具和槍支等物品。

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盡量設法放鬆並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請記住:同抑鬱症患者一起生活,您可以幫助他們恢復,但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

可以對抑鬱者說的幾句話

我需要你;

某某非常需要你;

我相信你一定能改變;

我相信你一定會讓自已變得更好;

只要你需要,我會隨時陪在你身邊;

在某方面,如...... ,你是無可替代的;

要根據不同的關係和親密程度,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做適當的調整和修改,不要生搬硬套,重要的是愛、真誠和付出。

另外,抑鬱者親友的可以對他做的幾件事

1 、理解

抑鬱有多種類型,每個人的癥狀也未必相同,因人而異。

抑鬱者大多都感覺非常的無助。他自已不想抑鬱,他還是原來你愛的那個人,但他被抑鬱纏縛了,他很無助,無力自拔,無所適從,肉體和心理都有巨大的痛苦。

理解抑鬱,理解這些,才知道怎麼幫助他。

2、 陪伴

抑鬱者常會感到極度孤獨,但又沒想法或沒力氣主動與人交往,因此,陪伴,非常重要。我自已在抑鬱時的感受也是如此。

如果可以,一起跑步、唱歌、做飯、逛街,什麼事都可也,只要能調整情緒,找到樂趣。

陪伴時,你沒必要長篇大論的撫慰,喋喋不休的勸說,只要在需要的時候,你在他身邊就可以。

家屬可能經常感到被拒絕,但是別放棄。告訴他,你需要他。去愛他,去陪伴他們直到他好起來。

3 、傾聽

傾聽是很重要的治療方式。如果他願意述說,你認真的、安靜的聽,並適當做出回應,這是最好的陪伴,也是心理學所說的支持性治療。

4 、給他外力

付出愛,給他外力,讓他行動起來,做事,運動,找到存在感;

做利益別人的事,找到助人之後的體驗;

每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看一部電影,看一本書,修個指甲,出個門。這些都有用,證明了你活著的意義。每天一定要做。

按照後面「自我治療」的內容,幫助抑鬱者實現「自我治療」。

5、 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對抑鬱者是有效的,而且相比單純用藥物治療,更能有效的防止複發。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心理諮詢師做的一大部分工作內容,而這部分內容家屬是可以替代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抑鬱症,同時學習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具備這兩點,可能會比諮詢師更有效,因為更了解,更有愛心。

但這只是說,在「支持性心理治療」這個方面,家屬可以做,甚至更好,而不是說心理諮詢師無用或不好。

6、 幫他轉變

幫助他改變認知、完善人格、轉變行為,按後面的自我治療的方法,幫助抑鬱者轉變。

此外,境況轉變,這一點是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做不到的,超越治療本身,但這是對治療最好的幫助。

諮詢師的職業規範要求在心理學範圍內解決心理問題,而且態度要中立,諮詢師不能幫助抑鬱者做決定,否則就超出了心理學的工作範圍,同時對抑鬱者本人的心理成長沒有益處。

例如,對於一個抑鬱的高中學生,如果幫助他改善了人際關係,提高了成績,對癥狀的緩解肯定會有所幫助的。

7 、有效干預

抑鬱者有自殺自殺傾向的,家屬要做好乾預,尤其是在略有好轉的時候,更不能放鬆警惕,這時是最容易發生悲劇的。

作為抑鬱者家屬,要有「持久戰」的準備,自已也要注意調整情緒,不被「傳染」。


當一個人患上抑鬱症後,會感到缺乏動力去做事情,並且常常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大多數時候一個人呆著。當身邊有人得了抑鬱症後,要多給予他們關心。他們可能自己不會過多的表達自己不太好的狀態,但是嚴重時會有自殺傾向,因此作為患者的家人或朋友,應該去主動關注他們的狀態,去陪伴他們度過這一低潮。

當你的朋友向你主動求助訴說他心裡的煩惱時,你不能跟他說一些假大空的道理,告訴他沒什麼的,或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些都沒辦法讓他感覺好受一些,反而會讓他覺得無人理解,感到更加孤獨與絕望。而是應該耐心地聆聽他的心聲,去接受他現在的狀態,讓他知道你是在乎他的,讓他知道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始終支持他,接受他所有的狀態。

並且很多研究表明,對於患有抑鬱症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會更多的關注負面信息、產生消極想法。例如同樣一件生活中不太順利的小事,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會不開心一下子,之後就翻盤了;而抑鬱症患者會因為小事而出現內心很大的波動,並且過於注意這些負性情緒,也記憶住了更多負性事件。因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我們很難通過簡單的勸告、建議使他們恢復,我們要做的更多是理解,關懷與陪伴。

可以陪他去散步、去一起鍛煉、逛街、看電影,或是一起聊天等。這些方式可以使患者轉移注意力,使他們不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悲傷絕望感中難以自拔,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愉悅感、溫暖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謝謝邀請,開導抑鬱症患者可以說是我的日常工作,我來說一說吧!

首先開導一名抑鬱症患者絕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講大道理,侃侃而談什麼人生哲理,這樣對一名抑鬱症患者不會有什麼幫助,而且還可能起到反作用,有時本是出於好心的一番說教很可能成為壓倒一名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一名抑鬱症患者,首要的問題是幫助患者加強疾病認識,讓他們明白自己產生的絕望感並不是生活真的無法繼續,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到了無法挽回的餘地,而是所有的悲觀和厭世的想法、絕望感都是源自於抑鬱癥狀。生活還是那個樣子,事情也不會更糟糕,得抑鬱症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起碼全國有將近一億人患病,你有什麼好丟人的?

說到開導,我覺得還應該開導他們對抑鬱症治療的看法,抑鬱症是醫學疾病,當然是藥物治療最有效,這本就不是什麼「自賣自誇」得事,而是整個醫學界的共識。不要對藥物治療報以偏見和恐懼,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是抑鬱症患者走出疾病的最好的方法。

另外抑鬱症的患者必須要自救!一個想自救的人會很容易走出絕望,反之就真的難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心中的抑鬱就像一條黑狗,一有機會就咬著我不放——這是 「鐵腕首相」丘吉爾的名言。

截止2017年,全球75億人口中,有3億抑鬱症患者——相當於每25人中,至少有1人確診為抑鬱症。

中國是抑鬱症患者最多的國家,每15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抑鬱症。

每40秒,就有1人為此自殺。而每1例成人自殺死亡,就有超過20人自殺未遂。

01 我們需要知道,抑鬱症的他們,是一幅什麼面孔

沒人知道外表如常的她,內心是怎樣的腐朽不堪。如同一個潮濕的老木頭,吱吱呀呀。

一杯咖啡都快喝完了,死黨小劉還沒來。

環顧一圈新開的這家小館——不足30平方的空間里,光是吧台就佔據了一大半。吧台後面的展示牆上,一半是眼花繚亂的洋酒,另一半上面擺著整整齊齊的大罐咖啡豆,下面列著精緻又各自不同的酒杯。

還在盯著吧台後面那個格子衫女生時,門嘭地一聲,小劉朝我抱歉的笑了笑。

「路上有點堵,sorry啦!」她快速地走到桌前取下挎包,把自己扔在我對面的沙發上。

「這點兒了平時都不堵啊,難不成今天是什麼節日,都出來玩了?」我抬手準備叫服務生過來點單。

她把我的手打下去:「哎哎哎,別叫人家了,我不想喝東西。」

這傢伙,以前咖啡沒少喝,才兩個月沒見就戒了?

「行吧,大藝術家!你手機借我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想查個學校的音樂專業,看下有沒有機會重返校園。」

她白了我一眼,把手機遞給我。

接過手機指紋解鎖,熟悉的桌面,應用卻少了一大半。打開瀏覽器,點開搜索準備打字時,看到下拉列錶的歷史記錄。

「抑鬱症」、「什麼死法不痛苦」、「自殺」……

手突然僵住了,指尖繞著一股涼意。

勾起杯子「咕咚」一聲把僅剩的幾口咖啡一口喝光,若無其事的繼續查找想要的資料。腦子裡卻開始風暴:她抑鬱了嗎?好像是不太正常。怎麼回事?我要不要問?怎麼辦?

抬頭看了她一眼,她在盯著桌子發獃。

餘光瞥到格子衫女生拿著本子走過來,我朝她示意了一下,這邊不用了。她點了點頭,叼著筆回吧台。

我拿手機在死黨面前晃了晃:「喂!想什麼呢?我看過了,想考好學校必須得會樂器。浙音的音樂史專業倒是不需要,怕是考上了也學不到啥。」

她看向我,眼神有一瞬間的獃滯和空洞,又立馬恢復正常:「哦是嗎?那你還是乖乖工作吧搬磚狗!」她笑嘻嘻地奪走手機。

接下來的談話我一直陷在「到底要不要問」的糾結中,兩個人都心不在焉。沉默了十幾分鐘後,她拿起手機說要先走一步,改天聊。我說成,有事隨時聯繫。

在她轉身時,我叫住她。

「哎!」我指了指沙發上:「包別忘了帶。路上小心,別把人丟了。」

她笑著看了我一眼,拿起包走了。

這樣的假裝正常,一定很疲憊吧。

02 同為病友,就可以感同身受了嗎?

我們的狀況有著相同的名字,卻成了各自的秘密

回到家胡亂的洗洗,躺在床上拿著手機發獃。

最近兩個月聯繫小劉吃飯,都被找借口推掉了。本來以為她在忙自己的研究生課題,但她從來都會及時告訴我近況。

白天遲到也說了小謊,這邊根本沒車可堵。再加上不想讓服務員靠近,連平時喜歡的咖啡都沒了興趣。

八成出門前內心很掙扎吧,無法推脫我的邀約,又不想出門見人。

我的好朋友,我與你十多年,你現在怎麼了?能告訴我嗎?

打開她的聊天窗口,敲了幾行關心的字眼,又逐字刪掉。突然淚眼模糊,過去的灰暗時光一幕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剛上大一沒多久,我就毫無預兆的陷入一種對生活的絕望里。秋風刮著殘葉,我的世界飽和度被人拉到最低,目之所及只有灰白色調。路人的動作被放慢,我像是拖著200斤的麻袋行走,一步一步艱難的前進。

他們的聲音被一個看不見的膜隔在外邊,只看到無數個嘴巴在我面前動,聲音卻彷彿從天上來。

每一天,我的腦海里都在循環播放——「為什麼要活著?」「我就是個沒用的廢物」「好想死」

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沼澤,每一天,都往下沉一點。

我怕被別人發現,怕被別人問起。我把我自己埋在最深處,在別人面前,我只剩一副軀殼。

光是什麼都不做,回到寢室時我就已疲憊不堪;若是打個招呼閑聊兩句,背上的汗可以滲進衣服里,擰出水來。

我變得不愛出門,也不想見任何人。每天躺在床上發獃,一想到「活著好沒勁啊」就開始嚎啕大哭,剛平復下來,想到「活的好辛苦」又開始嗚嗚抽泣。

直到有一次,我在陽台上吹風,一陣恍惚。扶著欄杆往下看,四樓高,底下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召喚我。冷風吹來打了個激靈,發現一隻腿已經在欄杆外。

趕緊哆嗦著把腿抽回來,想要逃離這個地方,卻雙腿發軟,摔倒在地昏了過去。

再次睜眼時,室友正攥著我的手,看到我醒來,像是要說點什麼,又嘆了口氣。她低下頭:「其實我們都看出來你最近好像不太對勁兒,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

安慰?我真的不需要。

我的情況被報告給輔導員,她當天就找我談話,我知道她是在開導我。

開導?謝謝,我也不需要。

在徒勞無功的「拯救」後,我意識到:僅靠我個人,根本無法抵抗我的壞情緒。我必須主動求救。

在每一個可以被人看到的平台上,我把我的心情公佈於眾。第一條評論就刺穿了我——「姐妹,什麼時候這麼矯情了?沒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矯情,呵呵。

你們並不知道,在被你們認為「矯情」的每一個字背後,都是我扯著血嗓的呼喊「救我!」

其他一些「絞盡腦汁」的建議——「去好好睡一覺吧明天就會好了」「出去散散步吧會好的」,這些讓我感到無力和喪氣。

就好比,重症心臟病患者躺在床上,插著管,你朝她吼:「你這樣躺著是好不了的!出去跑個馬拉松吧!」

有一種很「弱智」的暖心。

無奈之下,我自己查找了附近的醫院,在一系列現在看來不是很專業的談話和確診後,王醫生在我的病曆本寫下——疑似抑鬱xx,後兩個字我到現在都沒看清,不過有前面的字就夠了。

內心有一絲喜悅,不是因為這種「高級病」,而是我的痛苦,我的掙扎,我所有的壞情緒,都有了安身之處。

王醫生讓我聯繫家長過來,一起商量精神和藥物治療方案。我拿著病曆本告了別,再也沒來過。

微信突然震了一下,我的思緒被拉了回來。是小劉的信息,半夜三點了還沒睡,她說:「你睡了嗎?我想跟你聊聊。」

手心突然冒汗,「聊聊」這兩個字變得沉重起來。我和她死黨十幾年,是各自除了家人,最親近的人。

一旦開始聊,就意味著,從此以後她的情緒我都會承擔一份。

「我還沒睡呢,你說。」

我不在意其他,我只在意你。

03 未完待續


題主你好,對於身邊有抑鬱症患者來說,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接納他這種狀態,重在於陪伴和支持,而不是急於把他們從這個狀態中拔出來。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感受到,儘管自己抑鬱,也是被愛著的,也是被允許的。當然,我們也會有一些方法進行的更好的陪伴。

你可以嘗試做以下的行為。

1.可以協助他們得到適當地診斷與治療:陪他看醫生,注意他們是否按時服藥。

2.情緒上的支持:了解、包容、關愛及鼓勵。和他說話時仔細聆聽他的心聲。絕對不要忽略有關病人自殺的意念或低估自殺的可能性。若察覺病人有此傾向,即刻向醫生報告。

3.邀請病人散步、外出、看電影及其他活動,若被拒絕,繼續表現你殷勤、溫和、誠懇邀請,但不要強迫他一下子參與太多活動。抑鬱症病人需要休閑娛樂及同伴,但是太多要求會增加他的挫折感和壓力感。

4.絕對不要責備抑鬱症病人是裝病或是偷懶,關懷他們是幫助復原的第一步。

5.要使抑鬱症的治療更為完善,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我們要知道,憂鬱不是一個人虛弱的表現,而是一種複雜的、有著真正誘因的醫學疾病。增加對抑鬱症的了解,可以幫助患者和那些有憂鬱跡象的人對抑鬱症有所認識。同時,去除人們對憂鬱的不良印象將使抑鬱症患者就醫更為容易。向抑鬱症患者表達,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間段都曾遭遇過抑鬱的侵擾,只是有時我們有覺察,有時沒有。可以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困擾。以此減輕抑鬱症患者病恥感。

回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李菊紅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抑鬱症大家並不陌生,並且現在發病率在不斷的增加。它屬於多見精神方面病症,癥狀表現有,情緒比較低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較悲觀,沒有主動性,自責,睡眠不好,嚴重的可出現自殺想法及行為。此病需到醫院進行心理治療。

若身邊出現患有抑鬱症病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對病人進行開導。

多陪伴+溝通

平時需多陪病人聊天,與其進行多交流,形成良好溝通;帶病人多到室外去走走,沒事帶他們出去散心,逛街;建議他們聽音樂,這樣可以令其減壓,身心放鬆,有利病情。

鼓勵病人多參加活動

多陪病人及不斷鼓勵他們,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選擇一些相對容易,易令他們產生興趣的活動,陪同他們去參與;還可陪他們參加團體活動,陪她們進行一些簡單,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事情,令其在活動中,獲取成功,認可自己,獲取滿足感,變得積極、主動,並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肯定,讓他們慢慢找回自信。

適當運動

陪他們進行適當的鍛煉,這樣有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比如,每天陪病人進行跑步,打球等運動。這樣能夠讓他們將緊繃的身心得到放鬆,緩解抑鬱病症。

鼓勵抑鬱病人,參加勞動

一些病症不是非常嚴重的人,讓他們適當的進行可以接受範圍之內的勞動,這樣當它們完成一項勞動時,便可增加對自己的認可,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增強病人信心,讓他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這樣有利於病情好轉。

總之,對於抑鬱症病人平時需要多陪伴,多一些溝通,了解他們心裡的想法,但也不可過於著急,需要對他們進行引導、多鼓勵、肯定他們,讓他們一點點找到自信,走出抑鬱。


抑鬱症患者最缺乏的就是愛。

首先相信他一定會走出來,需要耐心,引導他說出內心的想法,當然傾聽者一定要內心強大且充滿正能量,不要被它反噬。這個過程通常很久,你不要覺得難過,因為他比你難過很多很多。幫他梳理內心的鬱結,了解他的病因,這是非常必要的。剛開始他應該不知道哪出了問題,這時就需要你能夠明辨是非,溫和的給予他正確的指引。

其次需要了解他的癥結,通常這種病和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看他最在意的是什麼問題,解決這種問題,至少他不會再糾結一些改變不了的事實。

最後,在她哭泣的時候默默陪著,給她遞紙巾,給她大大的懷抱,等她心情平復下來,可以試著問她為什麼哭。千萬不能惡語相向,嫌棄他,刺激他。告訴他很多人都很關心在意她,愛他,給他無盡的愛。

愛是一種力量,他雖然患病,但她能夠清晰的感受身邊一切愛的力量。當內心獲得足夠多的愛時,他就不會再胡思亂想了。


推薦閱讀:

?一個心理師寫遺書才發現,他放不下的東西還真不少……
抑鬱症?別矯情了好嗎!
重度抑鬱症之劫
如何有效處理抑鬱系列之二:每天秘密做一件讓自己高興的好事!
失憶的真相

TAG:健康 | 抑鬱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