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說的是哪八仙?


所謂「八仙」就是指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的八位神仙。直到明代吳元泰著《八仙出處東遊記》,才將八仙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他們是陰陽五行中八卦的代表,也是芸芸眾生身份和形象的代表,因各使用不同的法器乘風過海,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說。

鐵拐李(李玄):屬兌金之象,是「賤」的代表。所持葫蘆,「葫蘆豈只存五福」,可救濟眾生。

漢鍾離(鍾離權):屬離火之象,是「貧」的代表。所持扇子,「輕搖小扇樂陶然」,能起死回生。

張果老(張果):屬震木之象,是「老」的代表。所持魚鼓,「魚鼓頻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

呂洞賓(呂岩):屬乾金之象,是「男」的代表。所持寶劍,「劍現靈光魑魅驚」,可鎮邪驅魔。

何仙姑(何瓊):屬坤土之象,是「女」的代表。所持荷花,「手執荷花不染塵」,能修身養性。

藍采和(許堅):屬巽木之象,是「幼」的代表。所持花籃,「花籃內蓄無凡品」,能廣通神明。

韓湘子:屬坎水之象,是「富」的代表。所持笛子,「紫簫吹度千波靜」,使萬物滋生。

曹國舅(曹景休):屬艮土之象,是「貴」的代表。所持玉板,「玉板和聲萬籟清」,可靜化環境。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八仙過海》是我國古代一個流傳很廣的民間傳說相傳在「蓬萊仙島」的牡丹盛開之時,「白雲仙長」邀請「八仙」: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去仙島去共同齣戲牡丹花開盛宴。在回程之時「鐵拐李」建議不用坐船回去,而是各自想辦法渡過那條大海。於是「八仙」就各自發會自己的的神通渡過那條大海。

正所謂「八仙過海」各憑本事。「八仙」修鍊成仙都是通過凡人,再經歷了多年的潛心修鍊才獲得了成仙的成就。所以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平時要多多學習技能,才能在我們遇到困難之時才能顯示出我們神通渡過種種難關。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漢族民間傳說。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漢鍾離,原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後改名為覺,燕台人,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正陽子。相傳誕生時,異光數丈,狀若烈火。因受鐵拐李的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其兄簡同日升天,度呂洞賓而去。有關其神仙傳說,起於五代、北宋。《宣和書譜》卷十九:"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後遂稱"漢鍾離"而不名。鍾離權逭雙髽髻以傳道,手搖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風。

張果老,亦名張果。原為唐代道士,相傳隱居於恆州條山,唐武則天時自稱已數百歲。武后召之出山,他裝死不赴。常倒騎白驢,這頭毛驢每天能夠行走幾萬公里,到達目的地後,他就把毛驢象紙一樣摺疊起來,存放在自己的行李中。又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國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的祖師。唐玄宗時,派使者請他入朝,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職銜,賜號通玄先生。

韓湘子,名湘,字清夫,傳為韓愈之侄孫。相傳韓湘自幼學道,追隨呂純陽,後登桃樹墮死而屍解登仙。韓愈官拜刑部侍郎時,賓客盈門,朋僚宴賀。韓湘子勸韓愈棄官學道,韓愈則勉韓湘子棄道從學。韓湘子以徑寸葫蘆,酌酒遍飲賓客,數斗不竭。又以盆覆土,開花兩朵,上有金字之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後來,韓愈以諫迎佛骨事,貶謫潮州,別家赴任,途經藍關,值大雪,馬憊於道。韓湘子冒雪而來。韓愈問其地,即藍關,嗟嘆韓湘子預言之靈驗。後韓湘子護愈抵任,復隨愈移袁州,最後度其叔韓愈入道。

鐵拐李,亦稱李鐵拐。李鐵拐,相傳名叫李凝陽,或名洪水,小字拐兒,自號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拐李"。

呂洞賓,即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相傳呂洞賓進士落第後遇鍾離權,鍾離於爐上煮黃粱飯,授枕予洞賓睡,夢見自己中進士、當 官、升侍郎、成親、為宰相、被誣害、獲罪、家破人亡、窮困潦倒 倏忽醒來,黃粱猶未熟,方知貴不足喜,賤不足憂,人世間不過一場夢而已。遂棄家,拜鍾離權為師,入終南山修道。傳說他曾在江淮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等。有關他的神話傳說,大概最早起於北宋岳州一帶。小說、戲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何仙姑,名瓊,永州零陵人。十三歲時,入山採茶,遇呂洞賓。後又夢見神人教餌雲母粉,遂誓不嫁,往來山谷,輕身飛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歸來服侍母親。後屍解仙去,是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女性,經常手持荷花。

藍采和,唐代的隱逸。所傳故事最早見於南唐沈汾《續仙傳》。常衣破藍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則披絮,冬則卧雪,氣出如蒸。藍采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手持大拍板長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均為神仙脫世之意。後得鍾離權之度化,乘雲而去。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稱國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殺人而伏罪,曹景休恥見於人而隱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經鍾離權與呂洞賓之度化,曹國舅得還真秘旨而修道成真,並由鍾離權和呂洞賓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處最晚。

八仙過海的故事:

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人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侮。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

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 這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即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

鐵拐李

又稱李鐵拐,李凝陽,李洪水,李玄,是漢族民間傳說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借屍還魂的典故就源於鐵拐李得道成仙的傳說。

鍾離權

姓鍾離,生卒年約(公元168.農曆7月27日-256)東漢、魏晉時期人物,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

張果老

是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張果老的典型形象是「倒騎驢」。

何仙姑

別名何瓊,何秀姑,何香,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苦修積善才修鍊成仙。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女性,經常以手持荷花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前。

藍采和

唐朝人,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鬧市,乘醉而歌,周遊天下。後在酒樓,聞空中有笙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據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呂洞賓

原名呂喦,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綽號回道人,他無論在道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民間超越智慧、慈悲的逍遙代表,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是民間信徒最多的三位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和關帝)。

韓湘子

字清夫,曾拜呂洞賓為師學道,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擅長笛子。

曹國舅

名佾,亦作景休,因他為慈聖光獻太后之長弟,故稱國舅。是呂洞賓的弟子,法寶為雲陽板。


八仙是指中國傳統民間神話故事中的八位道教神仙,在明代之前,八仙還不統一,有漢八仙,即淮南王《淮南子》中的八公;唐八仙,即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所寫的李白、賀知章等八位大文人;宋八仙,各不相同。到了明代,吳元泰在《東遊記》里對八仙進行了統一,分別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八仙雖起源於唐宋時期,文學作品中經常能見到關於八仙的描寫,但成員時常變更。如《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就沒有何仙姑,而出現了徐神翁,《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也沒有何仙姑,而是張四郎。

鐵拐李:原是終南山的一名道士,在一次元神出竅時,被老虎吃了肉身,元神無處可歸。忽見路邊有一餓死的乞丐,於是投身到他的肉身上,誰知起身後發現這個肉身相貌醜陋,還有一腿是瘸的。

漢鍾離:又稱鍾離權,是最早被記載在史料中而且確有其人的一位。據說他出生的時候,一個巨人走進他家,聲稱自己是上古黃神氏,此世寄托在此。隨後就見一道靈光閃現,他出生時就如同一三歲嬰兒大小,不哭不鬧不吃飯,知直到第七天突然開口說話:「身游紫府,名書玉京。」家裡人大驚,認為他是神仙轉世,給予厚望。

張果老:史料上也確有記載張果此人,傳聞他年齡數百歲,隱居深山,精通長生秘術。武則天曾派人召見他,他裝死不去;唐玄宗也曾召見他,他裝死氣絕很久才醒過來,使者不敢再請他,唐玄宗後又派徐嶠前去,張果這才進宮。張果自稱是堯帝時期的人,於是唐玄宗讓術士葉法善算算張果老的來歷,葉法善卻不敢說,說是一說即死。後來葉法善說出張果老早期是一隻白蝙蝠精,說完果然倒地不起,唐玄宗求情張果才救了他。

呂洞賓:八仙中暑呂洞賓的傳說流傳最廣,並與當時道教的內丹修鍊法相輔相成,成為兩宋時期傳播甚廣的「鍾呂金丹道」。呂洞賓可以說是八仙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個,風趣幽默、風流瀟洒,還時常為民除害,並且有點好酒色,關於他的傳說多而雜。

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神仙。據說出生於武則天時期,出生時頭頂有六道毫光,並且自幼聰明過人。十三歲時在山上遇見了仙人呂洞賓,呂洞賓賜了她一隻仙桃,何仙姑吃後從此不覺得飢餓、口渴,身輕如燕,而且能預見禍福,村民們因此將其供奉為神明,後來在呂洞賓的幫助下成仙。

藍采和:八仙中最玩世不恭的行乞神仙,平時就穿一身破舊的藍衫,只穿一隻鞋子,言行舉止怪癖,夏天穿棉衣,冬天躺在雪地里都熱得全身冒熱氣。喜歡喝酒、唱歌,使人感覺高深莫測。別人給他錢他也不要,大多送給窮人,居無定所,四海為家。

韓湘子:曾拜呂洞賓為師,學習道義,擅長吹洞簫,代表作有《天花引》。因為韓愈極力反對佛道,所以塑造出韓湘子指點度化韓愈,最終韓愈有所感悟,也修道成仙。

曹國舅:關於他的故事流傳較少。據說他性情溫和,不貪富貴權勢,精通音律、寫詩,著迷於修仙之道。他有一個弟弟嬌縱跋扈,曹國舅十分厭惡這個弟弟,於是進山修鍊,拜呂洞賓、漢鍾離為師,修道成仙。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漢族民間傳說。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傳說介紹

這天,八仙興高采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八仙每人準備一道菜,以當地的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鯛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加工了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拼盤各自用自己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緻,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另一說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歸來。)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閑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鬥,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八仙介紹

 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鍊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鍾呂金丹道」。金元時全真道教興起,為回應民間信仰及傳說以宣揚其教法,將鍾離權、呂洞賓等推為北五祖#,民間傳說、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為呂祖,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觀祭祀不輟。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鍾離權(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范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

在民間, 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代不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鍾離的,而台灣亦有用劉海替代藍采和。

傳說介紹

這天,八仙興高采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八仙每人準備一道菜,以當地的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鯛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加工了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拼盤各自用自己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緻,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另一說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歸來。)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閑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八仙過海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鬥,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歷史原型

八仙過海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消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八位善游者,借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

起源之一

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藥,後世傳其為仙,淮南八仙之說可能附會此事而起。五代時道士作畫幅為蜀中八仙,所畫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唐朝杜甫寫的《飲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能詩善飲的文人學士。今之所謂八仙,大約形成於元代,但人物不盡相同。至明代吳元泰作《八仙出處東遊記》,鐵拐李等八仙過海的故事日漸流傳,八仙人物也在流傳中穩定下來。正式定型為漢鍾離(或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起源之二

所謂「八仙」,乃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鐵拐、鍾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然而這個排名及八仙的組成,其實有多種說法,簡單地介紹一下。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小學紺珠》記載:「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便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稱作「八仙」。晉代譙秀所著《蜀紀》中,載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隱於鴻閈,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與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隱士;四張道陵,今鶴鳴觀;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龍門洞在成都;七范長生,在青城山;八爾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與現傳的八仙,都毫無關係。八仙的事迹多散見於唐、宋時的書籍中,但當時還沒有形成「八仙」這樣一個群體。真正集八人合稱「八仙」的,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這些雜劇都並稱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盡相同。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鍾離,現掌著群仙籙;這一個是鐵拐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背著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上述八仙,均為男性,沒有所傳八仙中的何仙姑,卻多了個徐神翁。自從明代吳元泰的演義小說《東遊記》一書問世後,「上洞八仙」才選定了。吳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順次:一、鐵拐李,二、鍾離權,三、藍采和,四、張果老,五、何仙姑,六、呂洞賓,七、韓湘子,八、曹國舅。這八仙的組成及排名次序,已經與所傳八仙完全吻合,說明大多數人接受了吳氏的說法。

後世影響

八仙因為鬧過海,沿海人們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髮業奉呂洞賓為祖師爺,相傳陰曆四月十四的所謂呂祖生日,各地理髮業一般要熱鬧一番。民間祝壽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歡樂氣氛。


"八仙"一般是指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漢鍾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漢鍾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由於八仙的舉動驚動龍宮,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往理論,不料發生衝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開殺戒,怒斬龍子,而東海龍王則與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合作,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最後由南海觀音菩薩(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要求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之後,雙方才停戰。


「八仙過海」,各自過海的神通:張果老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先前拐杖被呂洞賓變成了龍船,所以抱著葫蘆過海的。

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鐵拐李,亦稱李鐵拐。

李鐵拐,相傳名叫李凝陽,或名洪水,小字拐兒,自號李孔目。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拐李」。元岳伯川雜劇劇本《呂洞賓度鐵拐李岳》曾記其事,後又被采入《東遊記》,但情節有所不同。

漢鍾離,原複姓鍾離,名權,後改名為覺,燕台人,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正陽子。

相傳誕生時,異光數丈,狀若烈火。因受鐵拐李的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其兄簡同日升天,度呂洞賓而去。見《東遊記》。有關其神仙傳說,起於五代、北宋。《宣和書譜》卷十九:「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後遂稱「漢鍾離」而不名。鍾離權逭雙髽髻以傳道,手搖扇子,袒露大肚,一派散仙之風 。

張果老,亦名張果。

原為唐代道士,相傳隱居於恆州條山,唐武則天時自稱已數百歲。武后召之出山,他裝死不赴。常倒騎白驢,日行萬里。唐玄宗時,派使者請他入朝,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職銜,賜號通玄先生。其故事最早見於《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有《張果傳》,列方技類。

何仙姑,名瓊,永州零陵人。

十三歲時,入山採茶,遇呂洞賓。後又夢見神人教餌雲母粉,遂誓不嫁,往來山谷,輕身飛行。每日朝出,暮持山果歸來服侍母親。

藍采和,唐代的隱逸。

所傳故事最早見於南唐沈汾《續仙傳》。常衣破藍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則披絮,冬則卧雪,氣出如蒸。藍采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手持大拍板長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均為神仙脫世之意。後得鍾離權之度化,乘雲而去。

呂洞賓,即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

相傳呂洞賓進士落第後遇鍾離權,鍾離於爐上煮黃粱飯,授枕予洞賓睡,夢見自己中進士、當 官、升侍郎、成親、為宰相、被誣害、獲罪、家破人亡、窮困潦倒……倏忽醒來,黃粱猶未熟,方知貴不足喜,賤不足憂,人世間不過一場夢而已。遂棄家,拜鍾離權為師,入終南山修道。傳說他曾在江淮斬蛟、岳陽弄鶴、客店醉酒等。有關他的神話傳說,大概最早起於北宋岳州一帶。小說、戲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韓湘子,名湘,字清夫,傳為韓愈之侄孫。

相傳韓湘自幼學道,追隨呂純陽,後登桃樹墮死而屍解登仙。韓愈官拜刑部侍郎時,賓客盈門,朋僚宴賀。韓湘子勸韓愈棄官學道,韓愈則勉韓湘子棄道從學。韓湘子以徑寸葫蘆,酌酒遍飲賓客,數斗不竭。又以盆覆土,開花兩朵,上有金字之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後來,韓愈以諫迎佛骨事,貶謫潮州,別家赴任,途經藍關,值大雪,馬憊於道。韓湘子冒雪而來。韓愈問其地,即藍關,嗟嘆韓湘子預言之靈驗。後韓湘子護愈抵任,復隨愈移袁州,最後度其叔韓愈入道。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徐州人。

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稱國舅。因其弟景植不法殺人而伏罪,曹景休恥見於人而隱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真。經鍾離權與呂洞賓之度化,曹國舅得還真秘旨而修道成真,並由鍾離權和呂洞賓引入仙班。在八仙中,他的事迹最少,出處最晚。


首先感謝邀請。

「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話里的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傳說八位神仙各有道術,法力無邊,在人間懲惡揚善,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相傳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八位神仙也被邀請參加。他們各自離開修鍊之地,準備駕雲去參加蟠桃盛會,路過東海,只見那東海浩淼無垠,波濤洶湧,巨浪狂吼,一派驚心動魄的景象。呂洞賓靈機一動,說:「駕雲過海,不算仙家本事。咱們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寶,踏浪過海,各顯神通,你們看好不好?」眾仙都齊聲說:「好!」,鐵拐李第一個過來。只見他把手中的拐杖往東海一拋,拐杖像一葉扁舟,輕輕浮在海面上,鐵拐李往上一跳,穩穩噹噹落在上面。眾位仙家一看,齊聲贊道:「好本領!」這時,漢鍾離拍了拍手裡的響鼓也說道:「看我的!」隨手也把響鼓扔進了海里,他盤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樣。

張果老笑咪咪地說:「還是我的招數最高明。」只見他掏出一張紙來,折成一頭毛驢,紙驢四蹄落地後,仰天長叫,張果老倒騎在驢背上,向眾仙揮揮手,踏浪而去。

呂洞賓不慌不忙地從背後抽出拂塵來,向海中一指,頓時霞光萬道,海水分成兩半,讓出一條寬敞大道來。只見呂洞賓微微一笑,悠悠然向路盡頭走去。

韓湘子見此,也不甘示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隨手拋到海中,自己騰空而起,單足站在上面,隨後又取出簫管,吹起悠揚的曲子來。曹國舅此時取出了法寶玉簡板,飄然而上。這是只有何仙姑與藍采和兩人還沒有動靜,只見藍采和取出花籃放進海中,花籃頓時變大數倍,花香撲鼻。他回頭一見仙姑沒拿任何法寶,就問道:「仙姑,是否願意與在下一同渡海?」,何仙姑微微一笑,說:「多謝閣下厚意,你儘管先行,我隨後就到!」說著,從頭上取下一朵荷花放入水中,那荷花霎時就變成了一條荷花船,載著仙姑緩緩飄過海去。


推薦閱讀:

上聯:千篇一律無進展,如何對下聯?
為什麼女作家最後都是孤零零的死去?
中國古代是如何處理垃圾的?
上聯:書生書真生,如何對下聯?

TAG:文化 | 神話故事 |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