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開學季,寒假輔導班依舊火爆,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上學期學校還未放假時,無數家長已開始著急孩子假期到哪兒補課的事,找誰補?補些什麼內容?收多少費用?能達到什麼樣效果等問題糾結了好幾天,說句難聽話,已到了無心工作的地步。

為什麼國家多次發文嚴禁中小學補課,還有那麼多家長、老師、學生、校外培訓機構在逆風而行,且愈演愈烈。到底是什麼原因把這些群體串接成為一個完整的利益鏈,

而這一切的推手是誰?受益人是誰?背鍋的是誰?責任人又是誰?

一、誰是推手?

國家多次發文嚴禁中小學補課,最近一次是2015年6月《關於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教師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的規定》,禁止「在職教師到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有償補課」。確實,國家為了減輕中小學生課餘負擔,從源頭上進行規範截堵,這是好事。但是光靠堵行嗎?大禹治水都知道,治水的關鍵不在於堵而在於疏,處理問題也一樣,當然能做到疏堵結合更好。

1、是學生評價機制。國家用禁止補課來減輕學生課餘負擔,出發點非常好。但是由於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未完全實現,教育資源城鄉之間、校際之間不均衡,特別是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情況嚴重,導致目前學校評價還處在應試教育的階段。學校、家長、學生唯分數論,這就導致想給學生減負但不敢減。

2、是課後服務體系。由於評價唯分數論,導致正常教學時間學校教學狠抓評價內容,家長課後狠補評價內容,導致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興趣培養、特長發展、社會適應、生存鍛煉等關鍵環節,把絕大部分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或者在興趣培養、特長發展、社會適應、生存鍛煉等得到學習鍛煉的卻成了老師、家長眼中的「後進生」。我在2017年12月到過廣東惠州參觀了惠州市惠城區中小學生綜合課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在這裡職能部門已把孩子的課後服務全面穿插在正常的教學環節中。而目前這一塊在內地許多地方的建設還非常不平衡,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中部地區、沿海地區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導致一些家長只能到了寒暑假來進行惡補。

二、誰是受益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大部分都認為最大的受益人肯定是培訓機構,他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實惠;其次是學生,不管主動被動均收穫了想要的;然後是體制內的老師,充分得到休息並享受了假期;還有是學校,有人出錢為學校提升成績,何樂而不為;最後是教育機構,把自身的社會責任當做包袱甩向市場。

三、誰來背鍋?

背鍋的當然是家長,家長要出錢出力還要低三下四,為什麼?因為孩子是你生的,你不負責誰來為你負責,別喊冤;其次是老師,確實,是有個別(或小部分)老師膽大包天頂風而上,去到社會培訓機構參與有償補課,但是這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老師其實是遵規守紀的。還有許多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是體制外的,他們有的來自剛畢業的師範類大學生、有的來自在體制內幹了十多年又出來的,不管是大學生還是下海的,均覺得雖然體制外壓力大一些,但總體優勢比體制內強。建議大家進行一次調查,看看體制內的老師佔比是多少。

四、誰來擔責?

討論這個責任主體,是可以抓出一大把來,說培訓機構吧,他存在就有合理性,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場,讓他來擔責他不認,一則是你家長送來的,我沒到門上去搶,二則是被當地相關部門批准的,合理合法經營;說家長吧,都怪你把孩子送去,不送他不就沒市場了嗎?家長說我更冤,我不送可以,你可不可以做到讓大家都不送,而且你告訴我假期孩子做什麼去?誰來管?說相關部門吧,你不批准不就行了,主管部門說,人家各種手續齊備、程序合法,我以什麼理由不批准給他,而且他經營違反那一條了?

總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國家為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餘負擔,三令五申禁出台文件進行規範,但收效甚微,且愈演愈烈,導致「城市的孩子大力補課,鄉下的孩子無事可做」;「有錢的孩子一對一,無錢的孩子進班級」。這樣下去,只會進一步拉大城鄉教育的更加不均。這個問題還望全社會重視起來,更主要的是不管哪一級、哪一個責任主體都切實負好該負的責任。

鼓勵生育的同時就要考慮到以後的教育,否則,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就成了一句空話了嗎?


目前,假期各種輔導班各地比較混亂,誰都看到眼中,誰也管不了,有合法的,有地下的,有臨時的等等。

在城市裡,這些培訓機構有市場,是因為有需求。孩子參加不論是知識惡補、興趣培養、特長發展那也是好事,只要孩子願意,家長甘心也無話可說。

可在農村,這就是另外一種景象,苦了我們農村的孩子,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的孩子,這些孩子中還有一類最最特殊的———留守兒童和孤殘、單親兒童,他們已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如今還逐漸被邊沿化。

大家想想,周末且不說,僅兩個寒暑假這麼長時間,農村的這些孩子能幹什麼?誰來教育?父母在的沒能力教育,父母不在的更是放養讓他自生自滅,總不能送到城裡租間房在養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吧!大家想一想有這條件和可能嗎?

我想,如今脫貧工作己深入人心,扶智就是靠教育呀,關心關注農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讓他們有一個與城市孩子相對公平的教育軟環境,是到了……該發力的時候了。

我個人建議:實在沒條件的地方,出台一套學校管理、教師、學生、費用配套的政策,讓農村學校在兩個假期開辦公益性、普惠性的活動,從孩子的興趣培養、特長發展、社會適應、生存訓練等入手,開展課後服務活動,這與教育部的有些要求也是相通的,真正讓這些孩子有人管、有事做。


感謝邀請回答,作為多年的教育管理,對這個現象,自已有頗多思考,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父母希望自已孩子成績優秀。每次考試都過分關注,才考完就一直問,看到成績,更關注。好的希望更好,差的希望補一下。以是父母就把孩子逼進的輔導班。是呀,誰家的孩子輸得起,一小個娃娃,廢了就沒希望了。在子女身上花點錢,哪個捨不得。只要可以提高成績,花點錢值得,只要學習進步,花點時間陪值得。2.教師"盼鐵成鋼″迫切。分分分,老師的命根根。學生成績好,老師面上有光。學生考得好,老師才有地位,年終考核、評優選模、職稱評聘才有可能。而課內時間有限,最希望學生課外加點餐,考得更好。好學生再好一點,中等生拔高一點,後進生補上來一點。3.學生"自我加壓″動力。只要有上進心的學生,他都會選擇利用假期補補短腿科目,從而提高總分。在心裡默默想:"只要英語提高10分,就可以幹掉第一名″。一想就激動,一想就有動力。於是,主動要求父母找培訓學校補課。4.培訓學校"因勢利導″宣傳。貼廣告,上電視,大力宣傳如何如何提分,高考狀元出自本校。家長說,老師說,學生說,口口相傳,"好學校"讓大家趨之若騖。

加之春節寒假,時間較短,又要過節,又要學習,爭分奪秒,多補一點是一點,多補一天是一天,所以出歡又是開學季,寒假輔導班依然火爆,門庭若市。


寒假補習班盛行,有幾個重要意義。第一,很多學生某一科比較薄弱,準備在寒假中進行補缺補漏。第二,平時學習較忙,沒辦進行的補習會在寒假集中進行。第三,家長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小孩,乾脆去補習班。第四,下學期很短,只有十五六周,家長希望孩子早點準備,迎接中考或高考。


謝邀。

輔導班什麼時候都火爆,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需要。應試教育,公平競爭,所以面對競爭只能努力多學,當學校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時,上輔導班是最便捷的途徑。


感謝邀請。我認為還是有市場,有家長的需要。大部分家長都擔心孩子的未來,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時間寶貴,錯過了耽誤孩子的一生,對孩子教育家長都願意付出,送到輔導班起碼時間沒有荒廢,還能多少學一點東西,家長也買個安心,放心。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升學考試 | 教育 | 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