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子女,爸媽有哪些行為讓你覺得有這樣的爸媽真好?


我已為人母,覺得自己對待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父母身上傳承下來的。父母有很多行為讓我難忘,感到幸福。

勤儉持家: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日子清貧。但爸爸媽媽勤勞儉樸,乾淨利落,總能把院落歸置得整潔,沒有什麼傢俱的房間東西排放也整整齊齊,這樣的人家在當年的農村並不多見。物資匱乏,大米白面很少見到。媽媽總是變著花樣將玉米面做成各種美食,盡量讓我們兄妹三人吃飽肚子。雖然沒富裕的錢給我們每人都買新衣服,但心靈手巧的媽媽總能把舊衣翻新,讓我們美滋滋地有穿新衣的感覺,也讓我們成為小夥伴們羨慕的對象。

重視教育:雖然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對我們兄妹三人學習非常重視,為了我們能堅持讀書,不惜拉下面子去借錢。至今我仍然記得他們說過:只要你們肯讀書,我們就一定供下去,哪怕砸鍋賣鐵。正是父母的支持,讓我們都通過考學走出農村,成為父母一直嚮往的城裡人。

孝順父母: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對雙方的老人都很好,從來不偏心,偶爾弄點好吃的都會叫上老人一起,往往東西少,人多,都吃不飽,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很開心。

家是最溫暖的地方,父母給予了我最珍貴的財富,我會珍藏並傳承給我的女兒,發揚光大。


作為一個奔五的人,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爸媽怎麼做都能看到愛的一面,怎麼做都覺得好。父母都已經年近八十,耳順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不否定,不打擊,他們已經一步步變成了小孩子,鼓勵表揚需要經常給到他們,其樂融融就好,已經沒有誰對誰錯了。


我和老公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把孩子扶養長大,孩子欠我們的嗎?我和老公的回答是沒有。孩子的出現,讓我和老公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也許有苦有甜,但是那是一種很幸福的享受,一種甜蜜的負擔。從降生到獨立匆匆二十幾年而已,我們應該珍惜這段時光。珍惜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教會他的是如何做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學會獨立的去生活。有一天他長大了,真的能夠獨立生活了,我們能夠為他做的就是放手。他會有自己喜歡的女孩,結婚生子,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決定。相信他的眼光,祝福他們。我們老了,發揮發揮餘熱,幫幫孩子解決些困難。但前提是小兩口願意。能做到這樣我想就是好父母。我們對孩子唯一的願望就是即使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也能很幸福的活著。這樣就夠了。


我爸媽對我們姐弟幾個的教育方式不同,但他們都非常關心和愛護我們,我為有這樣的父母感到幸福和快樂。

上學的時候,爸爸會經常過問我們的學習情況,幫我們檢查作業,聽我們背誦語文課文,常常叮囑我們要聽話,上課要認真,不要到處搗亂。語氣總是意味深長,處處都是大道理。叮嚀、囑咐那是爸爸的關愛方式之一。媽媽呢,她就很少關心我們的學習情況,她總是對我們說,革命靠自覺,學習要自己努力。她會鼓勵我們好好學習,但從不過多管束我們。

一邊是爸爸的叮囑,一邊是媽媽的鼓勵,不僅給了我們充分的關愛,還給予我們足夠大的個人自由,我覺得這樣的感覺真好。


因為奶奶的一句誇獎,媽媽趁奶奶出去串門的功夫,專門給老太太包了兩蓋墊素水餃(奶奶信佛不吃葷的)。爸爸絕對支持媽媽孝敬老丈人丈母娘,因為爺爺也是這樣做姑爺過來的。雖然一輩子有很多大事小情,但是就在這事兒上,她們到是挺默契。


推薦閱讀:

父母能隨意收孩子手機嗎?
13%的孩子受焦慮症影響,可怕的是你居然毫不知情
現在成年人和孩子是誰在教育誰?
【瑞思學科英語】磨蹭、拖延、慢吞吞……孩子不會管理時間怎麼辦?
家庭教育該如何成功?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