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識別兒童早期發育遲緩?


導語:一般來講,孩子的各項能力無法達到同齡兒童的90%,可以視作發育遲緩。各項能力包括孩子的認知、語言、動作、感官、自理能力等方面。

「及早發現」是治療孩子發育遲緩的重中之重。大多數孩子經過早期干預都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發育水平。可以說,越早發現發育遲緩的信號,越有利於幫助孩子戰勝發育遲緩。那麼,家長如何識別兒童的發育遲緩呢?

識別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1、大動作發育標準

翻身:超過9個月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坐:超過1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站:超過1歲半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走:超過2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爬樓梯:超過3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2、精細動作發育標準

拍手:超過1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塗鴉:超過2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畫直線:超過3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剪出圓形:超過5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3、語言發育標準

發出笑聲:超過6個月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會叫「爸、媽」:超過1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會叫除「爸、媽」之外的字:超過2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超過2歲半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發音模糊:超過4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4、社交及自理能力標準

對人微笑:超過9個月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用杯子喝水:超過2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脫衣服:超過3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系紐扣:超過5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有些發育遲緩的孩子並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療,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關心和照顧,就能改善孩子發育遲緩的狀況。比如,孩子說話有些晚或者發音不準確。這個就不必提前治療,只需要父母及早發現並留心觀察,4歲時孩子的語言發育可能已經正常了。

重點提示: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某一時間的評估只能反映孩子此時的發育水平。建議父母定期對照以上4個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正確判斷孩子的發育情況。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就請點贊留言吧!今日討論:家長如何識別兒童早期發育遲緩?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發育遲緩是指6歲之前因各種疾病或非疾病因素(包括腦神經或肌肉神經、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社會環境因素等)所導致的。

在認知、發展、生理髮展語言及任何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希望自理方面出現發育落後或異常。

小孩在不同年齡階段應該達到該年齡應有的水平(如下表):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掌握不同的技能,如果有很多超過了這個時期,就要考慮是發育遲緩了。

除了運動方面的表現外,小孩發育遲緩還有其它方面的表現。

一起來看看發育遲緩其他方面的表現

1.智力障礙及知覺障礙:像小孩子智力低於普通小孩一大截。知覺方面就是對一些刺激沒有反應,比如對色彩鮮艷的東西不感興趣。

2.視、聽覺障礙:小孩有近視、斜視,或者聽覺減退;

3.生長發育障礙:普遍小孩生長矮小;

4.語言障礙:無法理解別人的語言或者口吃;

5.姿勢障礙:在運動或靜止時身體偏向一側,不能豎直坐立;

6.運動障礙:手腳笨重,嚴重的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怎麼預防孩子發育遲緩

1.做到不要近親婚配

2.懷孕年齡不可過大或過小

女性最好在24-29歲之間,男性在27-35歲。

3.對有精神病家族史或男女一方為腦發育遲緩綜合征者,儘可能節育;

4.對孕婦要做好產前檢查和孕期保健,預防感染,酌情處理慢性疾病;

發育遲緩不代表寶寶就是笨小孩!只要不是遺傳性的疾病,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引導治療,相信孩子的情況會慢慢好轉起來的!

當發現孩子有發育遲緩的嫌疑,請及時諮詢兒科醫生,根據寶寶的弱項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成年前矯正成功。

覺得本文有用可以點贊、分享,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各位的問題,關注「一路童行」了解醫學更多知識。


家長都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如何檢測兒童發育是否正常?兒童發育包括身體的生長發育和心理的發育為兩個方面。

從身體來說,生長是指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形態變化,是量的改變;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分化完善與功能上的成熟,產質的改變。兩者密切相關,生長是發育的物質基礎。而發育成熟狀況又反映在生長的量的變化。雖然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但是不同的孩子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個體差異,兒童的生長發育會在一定範圍之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雖然有各階段兒童生長發育指標對照表,但是這個標準值也是相對的,是一個大數據的平均值。所以,在對照不同階段兒童生長發育指標對照表時,若指標在範圍以內,則發育情況一般沒有太大問題;若指標在範圍以外,則需要考慮具體兒童的個體因素,並進行系統的連續觀察,才能得齣兒童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遺傳、環境、疾病、營養、睡眠和精神狀態等,具體的分析需要到醫院專科如兒童生長發育科進行專業的分析。

從心理發育來說,在兒童期,人的心理發育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完成了從萌芽到發展的過程。健康的軀體和發育正常的大腦是兒童心理發育正常的物質前提,而兒童成長的環境、家庭、學校和社會則會對兒童的心理發育產生重要的影響。和諧的家庭關係,良好的品德教育,安定的成長環境和充實的家庭、集體生活會對兒童早期心理發育產生積極的影響。近年來,自閉傾向、退縮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和性別倒置等兒童心理問題也廣泛得到社會的關注,家長在關注兒童身體生長發育的同時,也應積極關注他們的心理發育。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親愛的,孩子早期發育遲緩識別,從時間上來說,越早越好。

1、剛出生的嬰兒,最早從聽力開始識別。大概1-2周內,孩子通過聲音的感覺,識別方向,隨著聲音的來源而做出反應。如果發現異樣,盡在去醫院。

2、眼神與表情。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喜怒哀樂她會漸漸產生表情。比如,餓了,渴了,拉了,尿了,總之不舒服了,她會第一時間哇哇大哭,或者做出難過的反應。如果孩子過分安靜,沒有任何錶情,不哭不鬧,家長要警惕了,建議去專業醫院看看。

3、一般孩子三月開始嘗試翻身、六個月開始嘗試坐、九個月開始嘗試爬行。這是古人云的「三翻六坐九爬」的俗語。一般孩子前後會有1-3個月的出入,可以在這個階段觀察孩子、幫助孩子,完成這些動作。如果這個階段過去了,除去客觀原因,孩子還沒有這個意識,建議去找專業醫院幫忙。所謂客觀原因,拿爬行來說,有些家長冬天給孩子裹得就像粽子,孩子爬不了,家長捨不得爬,類似這種客觀原因除外。

4、一般的孩子一周歲左右,都會說話和嘗試行走。一般前後會有1-3個月的出入,在此階段,幫助孩子,啟發孩子。

總之,如果一個孩子在應該獲得某個技能的階段,如果遲遲未能,表現出極大的個體差異,就需要引起重視。


下圖是最簡單、最直接的6月齡寶寶的對比檢查。


每一個父母都想生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但是總會有一些兒童的發育趕不上正常兒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育遲緩。

發育遲緩是指孩子在生長發育、認知、語言交流方面落後或者異常的情況,它包括生長發育遲緩、動作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以及認知發育遲緩四個方面。

一、生長發育遲緩

這個可以參考兒童身體發育對照表,看看孩子的身高體重是不是可以達到平均值。

二、動作發育遲緩

三個月的寶寶手可以抓握,眼睛可以跟誰物體移動。六個月翻身,會坐,兩個手可以交替拿東西。十個月左右會爬,能獨立地站一會。一周左右開始學走路。也就是對照孩子的動作發育能不能達到這個年齡的平均水平。如果每一項動作發育都落後,那就是動作發育遲緩。

三、語言發育遲緩

學齡前的兒童語言發育大概分為這樣四個階段:1、7到10個月,吖吖學語,能聽懂大人簡單的語句 。2、 一周到一周半,能說單字或者兩個字的詞。3、18個月到24個月,能說兩三個詞的句子,這個時期被心理學家稱為語言爆炸期。4、2.5歲到五歲,語言逐漸走向成熟,能完全聽懂大人的話,有時候也能說出來像大人一樣複雜的語句。

四、認知發育遲緩

嬰兒兩個多月就可以區分媽媽的臉和別人不一樣,七八個月開始認人。一周多開始探索和認識事物。兩三歲可以認識顏色和形狀。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不再一一列舉。

只有養育孩子的大人認真觀察孩子,就一定可以發現嬰幼兒的發育遲緩。


寶寶出生後,家長最關心的是他們的發育是否正常,以下是嬰兒不同月齡的生長發育特點,家長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來判斷寶寶的發育情況。

1、新生兒時期,小兒睡眠時間通常在20-22個小時左右,如果出現睡眠差、易哭鬧、易驚動等情況,則可能存在缺氧、缺血性腦病,建議及時就醫。

2、正常嬰兒2-3個月時能夠抬頭,如果3個月仍然豎頭不穩,應及時就醫。

3、小兒4個月時,雙手時有握拳、拇指內收現象,這屬於正常;如果4個月後仍拇指內收、不主動抓玩具,則可能存在發育落後。

4、6個月時,寶寶應學會單獨直腰坐、扶站無腳尖點地(即尖足);3-6個月期間,寶寶應學會翻身。如果未達到此標準,應及時就醫。

5、8個月左右,寶寶逐漸學會腹爬,如果少動、不會腹爬,應引起重視。

6、10個月左右的寶寶一般學會四爬,即雙膝跪地、雙手支撐爬行;如果未達標,建議就醫。

7、11-12個月的寶寶能夠扶物站立和行走;多數寶寶於12-15個月內會學會走路;如果發現寶寶站立、走路較同齡兒落後應及時就診。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


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的話,爸爸媽媽要高度注意了,這可能提示著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可能性。

1.9個月時不能伸手拿東西如果你有跟其他寶寶對比的話,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這就表明寶寶有些異常,應該及早帶寶寶去檢查一下。

2.哭聲異常有的寶寶會因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時間長,但有的時候卻需要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寶寶哭聲尖銳,有的或哭聲細小無力;還有部分寶寶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 如果爸爸媽媽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就知道個中隱含的健康信號了。

(1)如果寶寶突然高聲地尖叫、無回聲、起聲急而消聲快。這樣的哭聲結合其他癥狀如搖頭、眼神發直、凝視、嗜睡、煩躁、發熱、抽搐等,可能是有顱腦疾病如化膿性腦膜炎。

(2)如果寶寶突然不哭也不響,過分安靜,也屬異常現象。因為有的新生兒病重而哭不動,更應重視去細心觀察,耐心找出原因。

3.吸吮能力差有的寶寶會比較晚才學會咀嚼,吃固體食物時,容易發生吞咽障礙和嘔吐等現象。 智力障礙的寶寶最早表現出來的癥狀往往是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這樣就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到寶寶半歲時添加輔食以後,咀嚼晚餵養困難,吃固體食物不易咽下並且致使嘔吐。

4.豎頭不起轉頭困難有些寶寶滿百天的時候豎頭不起或轉頭困難,單眼或雙眼持續向里或向外。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抬頭的訓練,如果沒有效果,要立即帶去醫院檢查,詢問醫生原因,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5.睡眠過多且不易喚醒有的寶寶會一直處於睡眠的狀態,而且不容易被喚醒。

一般說來,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一晝夜內所需的睡眠時間大約為18-20小時。每天肯能大約只有3-4小時處於清醒狀態,正可謂是「吃飽了就睡」的狀態。當寶寶到了2-3個月大的時候,每天需要睡16-18小時;而到了5-9個月寶寶寶仍然需要睡15-16小時;滿周歲的時候大概需睡14-15小時。

如果寶寶長期超過合理的時間最好就讓寶寶到醫院去檢查一下,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6.表情獃滯寶寶一直表情都比較的獃滯,滿百天後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獃滯,到6個月時仍不能表現出自然的笑容。

據了解,有些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寶寶在面容體態上就有異常表現。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樑、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而患腦積水的孩子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兒頭顱又特別小等。如果發現寶寶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就要及時詢問醫生。

7.運動發育比正常寶寶落後3個月寶寶的運動發育,如俯卧抬頭、坐、站、走等動作如果發生得比較正常兒童落後3個月或以上的話,有的寶寶甚至還有走不穩的情況出現,這都表明寶寶的發育有可能出現異常。

8.半歲後注視手和玩手動作仍存在有的寶寶會半歲後注視手和玩手的動作仍持續存在。他們的精神只集中於一種事物,表現得很呆,對外界的事物不感興趣,就只知道自己玩手,這是不正常的,好像只明白自己的世界一樣,爸爸媽媽發現這個情況就要特別注意了。

9.對外界反應遲鈍有的寶寶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遲鈍,在他6個月時候仍不能注視臉面上方緩慢移動的物體,不能朝發出聲響的方向轉頭,不能自己翻身,在沒有爸爸媽媽等成人幫助下自己不能坐穩,這也是寶寶智力遲鈍的一個表現之一。

10.7-9月還流口水小寶寶會有流口水的習慣,媽媽都會給寶寶戴上口水肩。這是因為在寶寶4-5個月時,由於輔食的添加對寶寶成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寶寶飲食中逐漸開始補充了含澱粉等營養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這些食物的刺激後,唾液分泌明顯增加。

此時的寶寶,口腔小而淺,吞咽反射功能還不健全,不會用吞咽動作來調節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會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寶寶喜歡吮吸指頭、橡皮奶嘴等,這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也會使口水增多。

但在寶寶7-9個月仍常流口水,清醒時有磨牙動作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由腦炎後遺症、呆小病、面部神經麻痹而導致調節唾液的功能失調,儘管這樣的幾率很少,但是都應該去醫院確診並治療。

11.語言發育落後有些聰明的寶寶,在9個月的時候,都會依依呀呀的模仿著大人說話,但是有的寶寶語言發育落比較落後,到10個月時不能咿呀學語,發音也不清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多學習一些教寶寶開口說話的小技巧,多鍛煉寶寶學說話。

12.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有的寶寶會對周圍人物和環境都缺乏興趣,不喜歡與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戀。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要掉以輕心,要多關愛寶寶,多和寶寶說話,讓寶寶變得開朗一些,同時也要詢問一些專家,確診一下寶寶是否存有什麼問題,讓寶寶得到及時的治療。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原則。原因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

1、營養不足:應合理營養、全面均衡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食慾等。

2、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通過各種調養,充分發揮生長潛力,可酌情使用生長激素。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環境,使兒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

5、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根據情況進行特殊治療。

6、甲低、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等應對症治療。


首先謝謝邀請。

那麼什麼是發育遲緩呢?

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孩子發育遲緩應該早發現早治療,然而發育遲緩早期癥狀並不明顯,極易被忽略,因此讓孩子錯過較好治療時期,廣大家長朋友們要細心注意孩子的表現及時作出判斷。

發育遲緩的早期癥狀表現如下:

1、面容異常。有些先天性發育遲緩兒童在面容體態上就有異常表現。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

2、吃奶困難。 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癥狀往往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

3、運動發育遲緩。發育遲緩的兒童比正常兒童明顯運動發育遲緩。俯卧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3—4歲或4—5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

4、語言發育落後。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1—2年才有這些表現,都應看作是智力落後的信號。

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呢?

1、遺傳因素:可表現為家族性身材矮小,染色體異常。

2、孕產因素:孕婦的營養、情緒、藥物、接受的輻射、環境等可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

3、營養及分配:兒童的營養供給充足及營養成分均衡對生長發育起到重要作用,是導致發育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4、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腎小官疾病等可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小兒生長發育歌訣:

本能反射生來佳,2、3抬頭笑認媽

4、5翻身辯親疏,6、7會坐學咿呀

8、9爬行10叫爸,12開步學說話

13、15試穿衣 ,18用勺愛畫畫

2歲跑跳學唱歌,3歲能脫鞋和襪

5歲認字會加減,漸漸長成大娃娃。


會叫除「爸、媽」之外的字:超過2歲仍不會為發育遲緩


推薦閱讀:

【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耐心的方法
這個穴位相當於六味地黃丸,孩子發育遲緩,不長個,就推它
寶寶吃得多還長不胖?這可能是營養吸收障礙!
可以用奶沖調米粉給寶寶吃嗎?
寶寶秋季高燒不退怎麼治療

TAG:成長 | 健康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