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一旦開始吃了抗精神病葯就不能自行停葯?


這個不是絕對的,要看你具體所患疾病,根據疾病特點決定是否停葯,何時停葯。

精神疾病同醫學的其它分支學科一樣,有很多相對獨立的疾病,每一種疾病的癥狀特點不同,易複發性也有所不同。比方說分離轉換障礙的患者很多出院後堅持兩到三個月服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停葯。自行停葯的含義是自己決定何時停葯,可精神疾病的程度是非專業人士無法判斷的,由患者自行決定何時停葯本身就是兒戲!

一些更為嚴重的慢性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需要長期服藥,連續複發多次的患者可能要終身服藥,這都是精神科多少代人總結出的經驗教訓。一些患者藥物依從性差,無法堅持服藥,所以精神疾病才會遷延難愈,反覆住院治療。

我們來明確一件事,精神科藥物通過控制各類型癥狀,完全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使患者重新回歸社會,所以精神科藥物是幫助精神病患者的朋友,只是這個朋友時間長了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苦惱。這就像我們的人生,苦難和收穫始終都在,但仍舊值得我們繼續前行,走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路。

通過科學的治療和康復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好的回歸社會。關於吃藥有什麼不懂的不要自己想當然,可以諮詢你的醫生,或者私信我尋求幫助,我很好的!????


很多患者都想停葯,多數因為是有副作用或者擔心變傻。但是抗精神病葯的停葯要謹慎,因為不容易停,也不宜停。

首先,治療上不宜停,因為精神分裂症停葯後複發率極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主要是用抗精神病葯,雖然對於首發的患者有效率可達80%,但是一旦停葯複發率可能超過70%,停葯複發後即便治療後達到臨床痊癒,再停葯慢性患者複發率可能超過90%。對於這樣的風險,換成我寧願一直吃藥,當然劑量可以調整下。一般治療痊癒後也得吃三五年才能考慮停葯。

第二,停葯後會出現一些反應,也就是戒斷反應,很難受有事也挺危險。停葯後可能的反應,常見的有焦慮,煩躁,失眠,噁心,打哈欠,流淚,心慌,嘔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頭痛,運動問題帕金森癥狀,震顫,靜坐不能等。

為什麼這麼難受呢?這是因為長時間吃藥,腦內和體內已經適應了藥物的存在,達到了新的平衡,特別是神經遞質。抗精神病葯作用在大腦的很多受體,主要的是多巴胺受體,和五羥色胺受體,這些受體跟情緒,記憶力,運動相關。犯病的時候,與這些受體相關的功能出現了問題或者說失去了本來的平衡。而藥物正是改善了問題恢復了平衡才起效。

突然停葯又打破了平衡,當然要比發病時改善了很多。但是還是會有反應。打個比方,很多一直吃辣椒的人,突然不讓他吃了,會味同嚼蠟。很多抽煙的人,突然不抽了,會噁心難受。但一段時間夠,基本就恢復正常。

停葯要慢慢停,一點一點停,這種吃兩片,下周吃一片半,在下周吃一片……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正確的方法停葯。自己多了解下利弊。讀書,聽音樂,睡覺都有助於停葯。

希望能夠安全停葯,不再複發。


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機制與抑制中腦、皮質通道的多巴胺分泌有關。一般來說,正常人群的多巴胺在每天早上八點鐘左右逐漸分泌增加,10點左右到達第一峰,下午1點下降,3點至5點到達第二峰,下午6點後逐漸下降,10點左右逐漸歸於平靜的分泌狀態。

每天如此循環,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休息與活躍。當一個人整體的多巴胺水平處於較高水平時,經常出現不需要休息,頭腦異常靈活的狀態,也就是天才狀態。如果一個人超過天才狀態的分泌更多多巴胺時,頭腦的靈活就變成了胡思亂想,異想天開,各類幻覺紛至沓來,整夜不睡,以至於完全混亂,也就是處於精神分裂症的狀態。這個是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理,也是藥物治療的機理。

醫生們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可以有效的降低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而且持續降低兩周左右,精神分裂症就會逐漸得到控制。於是各類抗精神病藥物紛紛得到研發,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然而,用抗精神病藥物控制多巴胺的分泌很顯然無法停止用藥。就像有炎症的患者直接用退燒藥是無法消除炎症一樣。抗精神病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已,並未消除根本的原因。目前這個根本原因有認為是遺傳相關的,也有認為是心理因素,但是畢竟認識都畢竟有限,也從未有得到驗證的可能性。該建議是由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陳元堂主任回復的,陳元堂主任擅長抑鬱、焦慮、疼痛、親子教育、工作障礙、性心理障礙、夫妻危機、睡眠障礙,專長為催眠療法。 如果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好心情app與陳主任溝通交流。

個人認為與我們的心靈無法駕馭機體神經遞質的分泌能力有關,將來隨著駕馭神經遞質的訓練技術得到提升,精神分裂症有望得到完全的治癒。


抗精神病葯主要用於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失常的躁狂癥狀,藥理作用機制與影響中樞多巴胺通路的多巴胺功能有關,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有4條多巴胺通路:

1.中腦-邊緣系統,與情緒和行為功能有關;

2.中腦-皮質系統,與認知、思想、感覺、理解、推理能力和聯想等有關;

3.結節-漏斗部,與內分泌功能有關;

4.黑質-紋狀體,與錐體外系功能有關。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一些相關遞質Ach、NA和5-HT的增加等也與精神病的發病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簡單來說,抗精神病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對人體的多巴胺以及相關遞質水平的進行調節,使其正常。這個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單純從癥狀來判斷是否已經恢復正常。多巴胺及相關遞質水平的調節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在經過藥物干預後逐漸恢復正常,往往患者覺得癥狀已消失,因其副作用等因素不遵醫囑自行停葯,很容易在停葯後多巴胺及相關遞質水平又繼續上升,引起再次發病,而反覆發病會使病情加重,使診療過程更加艱難。臨床上對精神病不同類型會制定不同的藥物診療療程及策略,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治療方案中,急性期應保持足夠的治療劑量6-8周,以迅速控制癥狀;在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後,應以原有效藥物、原有效劑量鞏固治療3-6個月(鞏固期);維持期劑量因人而異,一般至少維持2年以上,反覆發作患者宜長期服藥。

[參考文獻]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精神病學分冊[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作者:王鈺 解放軍第477醫院藥劑科 、葯事網成員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當然不能自行停葯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的減少用藥,再到停葯!否則患者貿然自行的停葯或者加減藥量,都會引起疾病的複發或者加重!除非自己是醫生,但大家也都知道「病不自醫」的這句話。

唐代的大詩人劉禹錫,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最有名的莫過於《陋室銘》了,但大家卻不知他同樣寫過一篇在醫學界非常有名的《鑒葯》。相傳,劉禹錫年輕時候得了一場重病,被一位名醫治好後,許多親朋好友登門道賀,有好事者就對他說:「自古名醫治病都喜歡留一手,這個葯這麼好,你不妨再多吃些!」結果劉禹錫就聽信了此言,又多服了五天葯,結果渾身虛弱,大汗淋淋,苦不堪言,方才醒悟。名醫斥責到:「你又不通醫理、不懂藥性,又怎能胡亂用藥!」於是,劉禹錫寫下了《鑒葯》一文,藉此引以為戒。

所以,我們也要謹記不通醫理、不懂藥性,不要私自的減葯、加藥,甚至停葯!對於精神疾病這一慢性、高髮型疾病,這種做法無疑是錯誤的,會導致疾病的再次發作!要遵醫囑用藥、逐步減葯再停葯!


但凡是葯,就必然有它相反的一面,況且精神類藥物,應該是很侵害腦組織的,我們不能把我們認為不正常的人當成精神病人,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生活在自我當中,自己以經很顛倒了,看人自然在顛倒中,有些人,不入俗流,心得解脫自在,外表坦然,真誠,就像是天真爛漫不暗世事的孩子,這樣回歸天性的人,被我們俗人看成『瘋子『『精神病』』皆而有之,實則世俗之人乃顛倒,愚痴,不辯賢良,不識愚智,誤人性命,世上不入俗流的智者大多都會讓人誤解為『』精神病『

即使是有人真的得了此病,我們也不能把人家當成『』精神病『』必竟我們也不一定能夠徹底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精神健康『』?

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會隨便當成『』精神病『』的。


藥物,往往有副作用的,精神類藥物也一樣的。醫生看了一大堆案例,所以很清楚的。而且每次門診時會檢查一下,並且給予心理安慰。病人只看到醫生是給葯的,不知道心理安慰更重要。心寬了,氣消了,慢慢就過了!


其實能停,只不過醫生和家人不給停。嘆息是淚鳴,觀景勝過一。煩腦解出遞,想安也心靈。當完全沒煩腦時,會是一種喜悅,讓心情輕鬆自如。點使病不斷,要醫何防?累了聽一句,上生傾斜。骨頭高尚美,煩雲吹不生。


推薦閱讀:

孕婦可以不做產檢嗎,會有什麼後果?
親人得了絕症,是傾家蕩產去醫治還是順其自然,為什麼?
吃一點東西肚子就漲的難受,是什麼原因?
女朋友拉不出屎?

TAG:健康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