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歷史的意義?


(史學)之用,

或以述事,事溯已往

或以明理,理闡方來

或以知來,視兆前占。

所謂史之大義,出於天,而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占者,極數知來之謂占。


歷史是一個奇妙的學科,也是所有學科當中最為古老的一個學科,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歷史出現,隨著人類文明的逐漸推進和積累,歷史學也隨之發展。在文明社會裡面,讀歷史和品鑒歷史是很多人都會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認為,在所有學科當中,感興趣人群最廣的就要屬歷史學科了。既然這麼多人喜歡讀歷史,那麼讀歷史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西方18-19世紀曾經有個著名的歷史學派:蘭克學派提出過歷史的價值在於評判過去,教導現在,以利於未來。現在人們讀歷史的目的大抵也在於此。讀歷史即讀人心,在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以及一些歷史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拿破崙的失敗,希特勒的失敗,並且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歷史的教訓。雖然歷史人物都已經長眠於歷史的長河當中,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歷史上留下的隻言片語對歷史進行合理的推測。

當然,評價歷史的目的最終還是要回到服務當下來的,我們從歷史長河當中所汲取的所有經驗、教訓都是為了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比如我們現在之所以如此珍惜和平是因為歷史上的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創痛,而如果不將這些創痛的記憶好好整理的話,或許將來有一天悲劇還會重演。


如果人們的追求只是吃喝玩樂這些基本層次的東西,說實話,歷史沒多大作用,歷史可能和哲學一樣是離掙錢最遠的東西。

不過在滿足基本的需求之後,人們總是會免不了想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什麼來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哲學和宗教,但哲學和宗教門檻太高,又過於形而上,多數人其實不具備基本的入門能力。

其次就是歷史了,歷史的優點是層次非常豐富,最基本的名人軼事人人都可讀,也很有樂趣,想深研究,幾乎無窮盡,永遠有不了解的新鮮元素。假如一個人讀《明朝那些事兒》入門,很容易就會對前面的蒙元和後面的滿清感興趣,然後就會發現這倆和明朝大不一樣,有很大的內亞屬性,就會對草原上的族群有興趣,順著草原這條線又會接觸到印度、波斯、近東這些文明區域,和中國區別非常大,可能又會反身看中國史。總之,有無窮無盡的新鮮內容可以探索。

這種探索本身帶來的愉悅就是歷史最大的最大意義。從現實主義角度來說,一切古代史都是當代史,已有的後必再有,已行的後必再行。讀一讀古代史,往往對當代的套路有所了解。

讀了《商君書》和《韓非子》,就會明白我們深刻理解「百代猶行秦法政」的深刻含義,當代依然如此。讀了王安石變法就會明白,自上而下的改革只會以底層人血肉來為國家機器加油,利國利民從來只是口號。

太陽之下不會有什麼新鮮事。


讀歷史的意義,

第一點可以以史為鑒作為做人參考,

第二點可以當做小說看,增加談資,

第三點可以當做吃飯的傢伙,可以把寫歷史當作賺錢。

第四個可以擴展內涵,可以讓自己懂得很多東西,可以在別人面前裝的很懂。

第五個,可以著書立說這個估計很少有人做得到。


意義在於追本溯源。只有科技進步,考古技術發展,我們能可以更好得認識過去。歷史是人類創造的,我們只有通過研究歷史,才能追本溯源,了解我們國家乃至人類的演變。就像司馬遷說的:究天人之變,成一家之言。那些文物都是寶貴的文化財產,沒有它們,我們又怎能了解我們的祖先。


讀歷史有很多意義,個人覺得,首先是傳承中華美德,其次是學習文化知識。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歷史教我們「仁義禮智信」,仁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良心,害人之心不可有;義有國家大義,有朋友小義,我們都應該心中有義,但是在大義和小義之間宿舍則應該取大舍小;禮,有禮貌之禮,現代主要是說為人要有禮貌;智者主要是通過學習歷史,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一個正直的人。信在現代社會無論何時都是很重要的,人無信而不立,當你是去信譽的時候,彷彿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再者學習歷史,是我們考試必不可少的科目。學好歷史可以在歷史上一些名人的學習過程中汲取經驗,獲得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從而優化學習成績,最終在應試教育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為以後的人生路打好基礎。大家是否也是這樣覺得呢?

以上觀點僅是個人所感,不喜勿噴,大家有什麼觀點希望留言相告,不勝感激!


讀史使人明智,從古人的經歷,歷史的事件中,可以得到很多感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同時也可以吸收古人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從中吸取教訓,以免我們在將來做事中犯同樣的錯誤。他們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例如在在清朝,侵略者侵犯我們的國土,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一個泱泱大國,怎麼會落的如此地步,不值得深思么。或者秦朝在秦始皇的就實施暴政,使百姓民不聊生,才會有陳勝吳廣起義,很多人都響應著他們的號召起義,最終推翻了秦朝。如今,我們的國家不能夠走他們的前車之鑒,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要使國家實力變得強大,使百姓安居樂業,使一些不好的現象慢慢的變少了。讓百姓豐衣足食,過上他們想要的理想的生活,要他國的金華,去其糟粕。歷史就是鏡子,反應了幾千年前的我們,作為幾千年後的炎黃子孫,要繼承好的文化,去掉糟粕。可曾否記得,日本人在幾十年前,在南京屠殺了多少手無寸鐵的無辜的老百姓,他們就是這場屠殺中犧牲品,他們有錯么。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我們不夠強大,才讓他國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為了更好明天創造出更好的未來。歷史的事件,如南京大屠殺,八八事變,七七事變……意味這什麼。弱肉強食……


學歷史。對於個人來說,能提高你的眼界,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能提高你的智慧,人生大部分事情是恆古不變多,例如說生老病死,娶妻生子,都是一個過程,學歷史可以然讓你看到古人是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的,提升你為人處世的能力,所以說"讀史使人明智"。

對國家來說,「欲亡其國者,必先去其史」,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是文明根基!有人說不喜歡歷史,太無聊了,我覺得是讀史書的方法不對,我很喜歡歷史,關鍵在把握住歷史有趣的細節,刻意忽略空泛無聊的歷史發展大綱,比如說漢高祖劉邦洗腳見酈其食這段,你細讀就會覺得很有趣,反而對楚漢爭霸的敘述覺得很晦澀難懂,那麼就可以忽略大致內容,讀細節,培養出對歷史的愛好,學歷史很好的,前車之鑒,避免你重蹈覆轍。


第一 了解國際國家大事的前世今生。不然莫名其妙。比如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不知道 就容易得出 這個國家欺負另一個國家了,從而 狹隘民族主義盛行。

第二 一項政策出台 就可以預計 會對我們有著怎樣的利弊。從而 積極面對。止損或者獲利。比如 環保方面的政策出台。

第三 讀史可以明鑒 。廣泛的經驗教訓 給我們以指導。


要說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一下唐太宗的那句名言。敢於直言進諫的魏徵死後,唐太宗很悲痛,說:「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以史為鏡知興亡,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高大上。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人物的得失,從他們的身上學習經驗,我想這個適用於任何人,也是對我們所有讀歷史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意義了吧。

此外,讀歷史還可以寬闊視野、增加知識面、豐富內涵,增加談資等等。

至於靠歷史來養家糊口的就不說了。


推薦閱讀:

堯舜相殘被說成禪讓,是誰扭曲了歷史真相?
101年前的今天,不做官太太,要做譚嗣同的鑒湖女俠秋瑾就義
猶太人的歷史(5-4)掃羅王:王國紀元的開啟
《延禧攻略》中的一個細節,好多人都錯過了
第三十五章 圍點打援遇到雄主他隆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