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上火?


什麼是上火?

今天開始,答主來捅捅「上火」這個馬蜂窩。

有關「上火」的爭論由來已久。有的科普作者直接否認「上火」現象的存在,稱「上火」說不科學。

但是,這根本不可能說服經常經受「上火」折磨的普通人。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爭論的雙方沒有在什麼是「上火」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那麼,到底什麼是「上火」呢?

「上火」說的中醫學基礎

有人說,上或是中醫的概念。其實,這個說法並不確切,中醫理論中雖然有「上火」的基礎,卻沒有「上火」這一具體術語。因而,「上火」更應該是一個民間說法。

早在《黃帝內經》就將病因主要歸於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外邪入侵,並認為這些外邪進入體內會轉化成內在致病原因,即「寒毒」「濕毒」「熱毒」「清毒」「燥毒」等五毒。

到了宋代的《三因方》將致病原因擴大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

內因是指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因是指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不內不外因是指飲食饑飽、虎狼毒蟲、勞累、房事、外傷等除內因與外因之外的所有致病因素。同時,因為各種致病原因入內都可以經一步轉化為治病的內毒。比如,無論哪一種因素在體內都可以轉化成「熱毒」和「燥毒」,表現為溫熱證。

比如,無論風寒、風熱、憂恐都可以入內轉化成熱毒。

這其實大概就是「上火」說法的基礎。

可見,民間的「上火」說大概是泛指表現為「熱」的一切病症。其中,有一些可能早已被中醫認識和描述,另一些一直沒有被認識和描述。而後者,這些無名腫痛可能是「上火」的主力軍團。

比如,同樣是隱藏在體內的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口腔和口周皰疹性炎症就是最常被指為上火的情況之一。

而帶狀皰疹,由於被中醫描述為「纏腰丹」「蜘蛛瘡」等,就往往不被被稱為「上火」。

「上火」可能的本質,即背後的科學

單純尋根求源並不能明確「上火」的本質。放在現代醫學背景下,「上火」可能的本質是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火」和「熱」的表徵無非紅腫、熱、和疼痛。

「紅腫熱痛」,這不就是炎症嘛。

沒錯啊,一個火字是上火,兩個火字可不就是炎嘛。

但是,有人又不高興了:又用科學那一套來解釋中醫,哼,漢奸!

炎症就是科學嗎?

事實上,炎症被科學化是現代醫學借用了一個古代的概念。

炎症,是由古羅馬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塞爾蘇斯(Celsus)在2000年前(跟《黃帝內經》構建成中醫理論主體的年代差不多)提出的,用來指表現為「Dolor(疼)、 Calor(紅) 、Rubor(熱) 、和 Tumor(腫脹) 」的病症。其實,這不就是古羅馬人對溫熱證的描述嘛。換言之,古羅馬的炎症與我們說的「上火」是同一回事。

也難怪翻譯家在引進「炎症」概念是恰如其分的使用了兩個火的「炎」來表達。

炎症理論可以解釋上火嗎?

可以。

或又有人說,不對吧,早就有人試圖用炎症來解釋上火,卻往往是顧此失彼,難以涵蓋全部「上火」現象。

那是因為,這些作者所使用的炎症理論是殘缺的。

事實上,炎症理論幾乎可以很好的解釋所有「上火」現象。

怎樣解釋?

且聽下回分解!


「上火」為民間俗語,之所以為人們特別熟悉是因為這種現象很普及,所謂 「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證候,具體癥狀如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濕熱天氣時更易發生。屬於中醫熱證範疇。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

中醫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取類比象」是中醫核心思維之一,古人發現,人與萬物皆在天地間,其實和天地自然並無二致,天地是一個大宇宙,自身即有一個小宇宙。因此說,天地之象、萬物之象與人之象可互相對應。中醫治病,很多時候是比「象」用方,把治病與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比如:葉天士用梧桐葉催生,即以落葉稟金氣而下降,類比孕婦產子之不下;火是炎熱的可以灼傷人,因此熱病癥狀多稱上火。

很多人傾向用西醫的「過敏、炎症」來解釋上火。細菌能引起人體炎症反應;很多理化因素也可以引起炎症,比如機械損傷,紫外線灼傷皮膚,化學物質燒傷,異種蛋白引起的過敏,都會刺激機體引起炎症反應,造成一系列生理反應:血管通透性增高,滲出,腫脹,疼痛,發熱等等。

其實上火併不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上火也分為不同的種類,有"虛火"和"實火"。"實火"指的是"陰"正常但"陽"過亢;而"虛火"是"陽"正常但"陰"偏少,就表現出"陽"過亢。用來降火的草藥很多,降「實火」的多,降「虛火」的少,中藥學是格物致知的學問,要求「取類比象」,講究性味歸經,五臟之火的癥狀和用藥都不同。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屬於哪種上火,最好找專業人士看一下。都是火象也有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所需要敗火的方法都有所不同。

作者:熊朝剛 西安市胸科醫院、葯事網成員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謝謝邀請!現在人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等都容易導致上火。上火的具體癥狀都有臉上起痘痘,牙痛,咽喉痛,口舌糜爛,尿黃,還有晚上睡不著等等。

上火又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包括身熱煩躁,尿少便秘,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耳鳴耳聾等;虛火是勞傷過度容易致臟腑失調而引起的上火等等。

上火了也好治,吃點消火藥,如黃連上清片,三黃片等等,還有平常多喝點菊花茶,梔子茶,這些都去心火,心火大了晚上容易睡不著,易做夢等等,多吃蔬菜,晚上盡量不要熬夜,熬夜容易上火,影響身體健康!


上火是中醫的範疇,西醫怎麼表述上火不太清楚。一碰到牙疼牙腫,嗓子疼,眼屎多,嘴破,長痘,潰瘍,我們都會說「上火了」。但這個「火」究竟指什麼,真不太清楚。中醫中不同的上火癥狀對應不同器官的不適癥狀,去火要分實證虛證,分肝火、胃火、肺火、心火、腎火,需要對症施治。

我就屬於比較愛上火的體質,遇到上火一定要分清癥狀再去火,否則會適得其反。有一年夏季我輕微感冒,快好的時候同事也感冒了,我怕反覆傳染喝了兩袋板藍根,結果瓦特了,感覺肺熱,之後這幾年一到立秋之後,下巴上就長痘、肺熱。所以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吃藥去火,可以通過飲食調整,多吃青菜水果,還沒有副作用。


不請自來!

什麼是上火,這裡專指的是傳統中醫中的一種說法(或則術語)。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平衡,而陰陽學說起源於道家,本質是解釋事物在宇宙中如何運作(陰和陽是宇宙中基本二元性的標誌,是最終統一的二元性)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身體的一切能量必須相互平衡,才能有良好的健康和活力。

而所謂的上火,有不同的說法和解釋:

1、傳統觀點 - 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情況。例如這些癥狀(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和牙齒痛等)都可以理解為因內熱引起的。而所謂的「火」只是形容人體內熱過多、旺盛。

2、近年來流行的一種觀點 - 認為所謂的上火只是比較有助於將個體差異通過體質性易感性區分出來,體現的外在癥狀就是「過敏或者炎症」。

個人結合上述觀點,並參閱了一些資料,個人傾向於:

上火的本質,是身體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能量或熱量不平衡,從而導致體內的一種能量失衡,食物作為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在「上火」的成因中起著重要作用,如過多攝入辛辣食物導致體內出現過多的熱量反應,這些過多的熱量通過一些外在癥狀表現出來(如口腔中的潰瘍)。這就是所謂的「上火」。這也說明,人實際上從某個層面上說,就是所吃食物的產物!

最後補充,人體的內在體溫需要始終保持近似37度左右,無論你身處地球的哪個氣候帶,這個溫度幾乎是恆定的,一旦失衡,必出現身體健康狀況。從這一點,可以說明中醫講究的平衡是有意義的!

—— 特別申明 ——

以上文字本著真實靠譜的態度原創,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關於我——

1、專註膳食補充劑,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膳食營養知識!

2、你的點贊是我答題的動力,請給予支持!


什麼是上火。按照中醫的歷論,上火就是陰陽的失衡。中醫理論,人是氣、血和陰、陽。所謂上火就是氣血和陰陽的平衡被打破了。上火就主要的外部表現形式有耳紅目赤,口乾舌燥。往往有嘴角潰爛,舌頭起泡和牙床腫脹等。內部表現形式有大便乾燥,有痔瘡等。當然還有隱形的包括心火,肺火等。這一系列都是上火的表象。所以,人要經常注意炊食等幾個方面,健康的飲食,保證陰陽平衡,氣血順暢才能身體健康。


上火,是中醫術語,意為人體的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癥狀包括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和牙齒痛等。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而常見的上火癥狀則有"心火"和"肝火」。


上火就是頭面部的炎症,如喉嚨發炎,眼睛紅腫,掉頭髮,牙齦腫痛出血,耳朵流膿,舌頭起泡,長痘痘等。

在情緒上就是特別煩躁,來氣,想打人罵人。

生活上不能安靜下來,坐不住。

用通俗的話說出來,顯得俗氣請各位見諒!


推薦閱讀:

救命的馬齒莧,99%的人不知道的作用!
如何煎中藥?
吃中藥不一定忌喝茶!
脾為之使— 從清氣論治眼疾
煎中藥5注意 不影響藥效

TAG:健康 | 生活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