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所學校只有一名學生,卻有兩名專任教師,是資源浪費嗎?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兒童的減少,農村地區近些年開展了大規模的學校「定點布局」工作。調整後的農村中小學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中心學校(初級中學)、完小(1-6年級)、教學點(1-3年級,和生源有關1-3個班不等)。

在學校定點布局中值得關注的就是農村教學點的發展和取捨,隨著生源的減少,大量的農村教學點被撤併,暫存下來的教學點也依然面臨困境,教學設施落後,房舍破舊,教師老齡化等。農村教學點的命運基本上都是終有一天走向撤併。

教學點的存在是因為它適應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地形——山區居多,山區居住的形式大部分是散居,自然村多且住戶少,這裡的學生去中心校和完小距離遠,交通不便,教學點有助於山區的孩子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就近入學。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學點撤留,不能簡單的看是否資源浪費,從問題表面來看,一個學生,兩名教師絕對的資源浪費,但是,學校是不是偏遠山區?後續還有沒有生源?附近的完小是不是有接收住宿生的能力,接收這個孩子?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一旦學校撤併,基本上沒有恢復的可能。

學校的撤併,先不考慮生源的多少,我認為應先考慮兩點:一是屬於偏遠地區、山區轉到就近完小確實不方便的不能撤。二是就近完小達不到住宿條件,不能解決學生住宿問題的,下屬的教學點不能撤。

最後我想說的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僅僅是城市學校、鄉鎮中心學校、完小的專利,而是所有孩子都應共享的資源。

歡迎關註:城山城舊識。歡迎評論!


一名學生,兩名老師的情況,一般出現於農村的村教學點。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作為一名曾經的村教學點的老師,我想對這個問題我是有發言權的。一所學校只有一名學生,卻有兩名專任教師,是資源浪費嗎?是!但是卻也有自己的無奈之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了鄉鎮或者是縣城去讀書,村教學點的學生越來越少。於是就出現了個別教學點只有一名學生的情況。

我所在的鄉鎮就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這個村教學點離鄉中心學校比較遠,家長對現在的教學點老師的教學比較認可,不願意送學生到中心學校去讀書,而且到鄉里學校去讀書的話,還要負擔校車的費用。導致這個學校無法撤併,只能繼續下去(縣裡要求只要學校有學生就不允許硬性撤併),最後就造成了一名學生配備兩名老師的情況。後期經過反覆的做家長的工作,家長才同意把學生轉入到鄉中心學校去讀書,最終把這個學校撤併了,這兩名老師也轉入了鄉里學校任教。

這種情況是特定的時期出現的特殊情況,國家現在實施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目的之一就是師資能夠得到合理匹配,現在我所在的鄉鎮已經把所有的村教學點都撤併了,鄉里也興建了教學樓。把所有教學點的老師都調配到了鄉中心學校,這樣能夠讓師資得到合理支配 ,避免資源浪費。


我是老曹聊數學 ,了解更多教育領域的內容,請關注我吧~~


我不認為是資源的浪費,恰恰相反,這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平。一般這類的學校都是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學生人數才少的。以前對於這些地方關注不夠,許多農家的孩子,聰明才智都被埋沒了,這對於生活在這裡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不要認為他們無足輕重,他們中有的人同樣可以成為祖國各方面的建設人才。

我們這裡有個小學,地處被一條大河阻隔的地方,學生人數常年保持在十人左右,但教師人數卻有七個。正是這樣的一個小學,卻出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後來出國留學,成為有名望的大企業家,成為鎮里引以為傲的人物。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所學校的設置,不存在一點浪費資源的問題。


我認為這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兩個專任老師教一個學生,絕對浪費,教育的公平不是這樣體現的,這樣對這個學生的成長很不利,讀書既要學習知識,也在集體中交往等等,可以想其它辦法,並且這個辦法一點也不難,不管怎樣都比兩個老師交一個學生的成本少且對這個學生的成長有利。這樣做是面子工程,這是裝模作樣啊。


推薦閱讀:

想考985大學,學文好還是學理好?
如果請一位既是家長又是老師的人來談論師生以及家長的關係,他會怎麼說?
上聯:豆寇年華苞待放。如何接下聯?
《粗心大意自救指南》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