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遇到脈衝星會怎麼樣?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只需要四個字來回答,那就是照吃不誤。這個宇宙中還沒有比黑洞這種天體更牛逼的東西,要是讓黑洞去說這句話的話,那就是「這個宇宙中不允許有比我牛逼的東西存在」!管你什麼脈衝星中子星白矮星。

下面簡單解釋一下吧,畢竟天文學小白看了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覺得很迷茫。其實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體積很小但是質量很大,其體積的直徑一般在10到20公里之間,然而質量比太陽還大,通常在太陽的1.5到3倍之間,這種星球的引力很強,物質非常緻密,一立方厘米的質量在8000萬到20億噸之間,看這密度的確很嚇人了,然而和黑洞比起來,還是差得遠。

黑洞的質量通常都比中子星大得多,雖然理論上也有小型黑洞,但是至今天文學上沒有發現過,所能看到的都是質量很大的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430萬倍。

黑的引力強大到能讓光也逃脫不掉,所以當光來到黑洞的視界邊緣時,就會被吸進去,但是脈衝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脈衝星的引力雖然也很強,但是它還是能發光的,而且大多數脈衝星都很亮。

假如拿恆星變成的黑洞和脈衝星放到一起的話,通常這種黑洞的質量會在脈衝星的1到10倍之間,當脈衝星與這樣黑洞靠近的時候,兩者會進入急速旋轉的狀態,當靠得足夠近的時候,黑洞會大量吸食脈衝星上的物質,甚至會鑽入脈衝星中把它變成一個吸積盤,最終把它全部吃掉,但是黑洞的體積卻並不會增大多少。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為「黑洞」。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1-3]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2017年12月7日,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

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還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貝爾,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黑洞與脈衝星是恆星發展的兩個歸宿,8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就有可能成為黑洞,如果兩者相遇,需要知道這個黑洞與脈衝星的質量比,如果比例不大,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雙星系統,如果比例相差很大,則有可能脈衝星成為黑洞的行星或者直接吞併脈衝星!

脈衝星在黑洞面前並不算什麼無法吞併的物質,黑洞是宇宙天體的終極歸宿,沒有什麼天比再比黑洞可怕!!各種質量的黑洞唯一的差別就是對其他天體吞得下或者吞不下,但並不妨礙它慢慢的吞掉你!

黑洞的吸積盤,正在慢慢的剝離附近恆星的物質,最終恆星將慢慢消亡


黑洞和脈衝星(中子星)都是宇宙中質量、密度非常大的天體。兩者相比起來,黑洞更勝一籌,黑洞的引力強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它,故稱它為黑洞。

兩個大傢伙在宇宙中狹路相逢,肯定是一場惡戰。這種惡戰產生的衝擊回蕩在宇宙中。這種回蕩一直是科學家渴望捕捉到的,雖然目前尚未捕捉到黑洞和脈衝星干架產生的回蕩,不過已經捕獲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回蕩以及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回蕩。沒錯,這種回蕩就是引力波。

人類第一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來自兩個黑洞的合併,兩個黑洞合併後會消耗掉數個太陽的質量,消耗掉的質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這麼強大的能量到達地球時被LIGO探測到。不過,黑洞是黑的,不向外釋放電磁波,所有的波段的望遠鏡都不可能看到雙黑洞合併的過程。中子星可用望遠鏡看到,雙中子星合併或黑洞和中子星合併不僅釋放引力波,也會釋放電磁波。有電磁波釋放,地球上的各種波段的望遠鏡就有可能派上用場觀察宇宙中兩個大塊頭的激烈「干架」。

還記得去年10月份全球眾多大型天文台聯合發布重大天文發現嗎?當時就是觀測到兩個中子星合併後產生的一系列壯觀景象。若是黑洞遇到脈衝星,產生的影響不會比上次的小。


首先我們要了解黑洞跟脈衝星,就解完答案就出來了。

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中子星的逃逸速度 在10,000至150,000千米/秒之間,這個是重點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但黑洞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連中子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

而脈衝星是屬於中子星的一種變星,脈衝星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中子星本身存在著極大的磁場,強磁場把輻射封閉起來,使中子星輻射只能沿著磁軸方向,從兩個磁極區出來的脈衝信號傳到地球,才會被定義為脈衝星。

所有黑洞遇到脈衝星還是一樣,以前面提到的逃逸速度,如果離黑洞過近還是會被吞噬。


大多認為照吸不誤。但這種事還沒被觀察到過,所有說法都是異想天開!要知道,黑洞和中子星,其實就是如來和菩提的區別。中子星在演變上差一點就成為了黑洞,兩個真要遇到一起,即便中子星被黑洞吸進去,那也是孫悟空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我中子星不好過,你黑洞也不會舒坦的!


推薦閱讀:

霍金的黑洞逃脫理論並不是最新的?|界面·天下
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黑洞合併模擬,由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創建!
為什麼我們能夠測量黑洞,卻對普通感冒束手無策?

TAG:黑洞 | 天文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