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發物」會讓癌症複發?


謬論!不可信!癌症複發與吃了發物沒有半毛錢關係!癌症複發,基本上都是中晚期癌症治療不徹底,隨者時間推移,癌細胞通過局部浸潤、血行轉移、淋巴轉移到先前沒有去過的新地方,因此可以說複發與癌症治療不徹底密切相關,治療不徹底多數與病情相對較晚、治療方式有限有關。吃了牛羊肉、魚肉、蔥姜蒜所謂的發物不會滋生一個癌細胞,總而言之,吃發物導致癌症複發純粹屬於胡扯


吃了發物,並不會讓癌症複發。癌症複發,來源於以下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癌症的治療,一直是醫學界亟待攻克的難題。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關鍵原因是癌症存在轉移或複發的風險。大多數患者在經過手術、化療、放療等規範化治療後,癌症還會捲土重來。

當面對癌症複發時,患者往往會憤怒、恐懼,痛苦以及自我懷疑,癌症複發帶來了心情及身體的疲憊,也帶來了第二次的不確定性。

那麼,什麼是癌症複發,為什麼癌症會複發?

什麼是癌症複發?

癌症複發,可以簡單的認為是在經過治療,患者體內已經檢測不到癌症病灶存在的一段時間後,癌症又回來了。這些癌細胞可能休眠了一會,但最終它們繼續繁殖,導致癌症再次出現。

癌症的複發分為局部複發,區域性複發以及遠處複發。

局部複發

意味著癌症在先前原發病灶的位置或非常接近原發病灶的位置「捲土重來」,並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或身體的其他部位。

區域性複發

意味著癌症在原發病灶位置附近的淋巴結或組織中出現。

遠處複發

意味著癌症出現在身體的其他位置,距離原發位置有一段距離,通常是肺,肝,骨或腦。

癌症複發的位置取決於原來的癌症類型和階段。某些癌症類型通常在特定區域複發。

當癌症出現遠處複發時,仍然要以原發病灶的部位進行命名。

對於大多數類型的癌症而言,局部複發和區域複發仍然可以經過治療,縮小癌症病灶以及減緩癌症的發展,緩解疼痛和其他癥狀,延長患者生命並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早期發現癌症複發的癥狀及跡象非常重要。

癌症為什麼會複發?

癌症之所以會複發,原因之一是原來的治療並沒有完全清除所有癌細胞,留下的癌細胞重新長成新的腫瘤;另一個原因是有些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開始在那裡生長並形成腫瘤。

癌症治療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

手術並沒有辦法把癌細胞全部清除,這些癌細胞或許已經脫離了原發部位,但由於太小而無法在影像學檢測中看到或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微小的癌細胞群會變得足夠龐大,能夠在掃描時看到或者導致相應癥狀的發生。這些癌細胞往往非常具有攻擊性(快速增長和迅速傳播)。

手術後,通常會進行額外的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放療,激素治療或靶向治療,旨在嘗試控制或殺死任何遺留的癌細胞,防止癌症複發。

此外,化療,靶向治療以及放療也並沒有辦法破壞所有的癌細胞,一段時間或治療停止後,癌細胞可以重新開始生長。

  • 化療

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增殖的癌細胞,但對於休眠的癌細胞效果不佳。

  •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藥物通過特異性「靶向」某些可能幫助癌細胞生存和生長的位點來發揮作用,但狡猾的癌細胞會想辦法再尋找另外一條通路「逃過一劫」,繼續留在體內。

  • 放療

放療會使細胞內的DNA發生小的斷裂,這些斷裂通過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造成癌細胞的死亡。但放療沒有辦法殺死所有的癌細胞,它們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再生。

癌細胞可能會對治療耐葯

有時,癌細胞會對癌症治療耐葯,就像細菌可能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一樣。這意味著化療或放療可能殺死了大部分癌細胞,但其中一些未受影響或影響很小的癌細胞可以繼續在治療中存活。

基因突變也可以使癌細胞對於癌症治療藥物耐葯。有時癌症可能同時會對許多藥物產生耐藥性,這就是多重耐葯。

耐葯的癌細胞通常具有高表達的P-糖蛋白。P-糖蛋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可以保護細胞免受外來有害分子入侵的分子泵,它位於細胞膜上,如同守護細胞的「保安」。「守衛」在癌細胞表面的高表達P-糖蛋白就可以非常「負責」地阻止癌症治療藥物的進入。

第二原發癌症與癌症複發相同嗎?

第二原發癌症不同於癌症複發,是在排除轉移性癌症的前提下出現的第二種類型癌症或是第二個原發性癌症,可發生於與第一原發癌相同的器官,也可發生在不同的器官。

與癌症複發相比,第二原發癌症的概率非常小,但並不意味著不會存在。因此,如果在癌症治療之後又第二次發現了癌症,必須要確定是否為新的癌症類型或者複發性癌症。

如何應對癌症複發?

事實上,即使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患者體內還存在癌細胞,也不能因此判定癌症已經治癒,而只能認為癌症緩解。

因為可能還有一些癌細胞「狡猾地」躲在患者體內,它們或是還沒有被發現,或是還沒有引起任何癥狀,或者處於非活動狀態,並沒有增長。

為了防止癌症複發,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某種類型的長期輔助治療,如激素治療或靶向治療。同時,也可以在術後進行輔助的化療或放療,以徹底清除體內的微小殘留病灶。

當然,如果真的出現了癌症複發,患者也並不需要太過恐慌。與第一次相比,患者往往對於癌症更加了解,並且對於治療方案更加有經驗,知道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應對。這一切都有利於癌症的治療。

癌症複發,並沒有那麼可怕。相信有了第一次的戰鬥經驗,第二次也會成功!

參考文獻

[1]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survivorship-during-and-after-treatment/understanding-recurrence/what-is-cancer-recurrence.html

[2]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ancer/in-depth/cancer/art-20044575

[3]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what-is-cancer/why-some-cancers-come-back

[4] Yadav A S, Pandey P R, Butti R, et al. The Biology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Tumor Dormancy and Reactivation.[J].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18, 8.


我們在患一些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中醫的醫生往往會叮囑不要吃發物,這些發物常見的就是魚、蝦、螃蟹、羊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重病情,對於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是不利的。也有人說,得了癌症也是不能吃發物的,吃了「發物」會讓癌症複發,這是真的嗎?

很多癌症患者聽說雞不能吃、雞蛋不能吃、豆製品不能吃、辣椒不能吃、牛奶不能喝,據說,因為這些都是「發物」,認為「發物」就是能夠導致腫瘤快速增長的食物。這是錯誤的。

所謂的「發物」,是指某些食物中含有激素、異性蛋白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並沒有證據證明這些「發物」與腫瘤的複發轉移有關。真正需要忌口的是某些毫無營養價值的有害致癌物,以及一些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以及其他併發症等的食物。

另外,所謂的「發物」不是絕對的,不是某食物對每個患者都會誘發或導致疾病,這是相對的,所以,很多食物是否為發物,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並非一概相同。

如人們常稱為發物的雞、牛肉和魚等,在包括癌症的各種疾病中,可有少數患者在食後會誘發或加重病情,但大多數的癌症患者則不僅可以吃,而且應該適量吃,以保障蛋白質營養補充。

吃了「發物」會讓癌症複發?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發物雖然對有些疾病的治療沒有好處,但並不會造成癌症的複發,癌症患者不要過多的擔心。

指導專家:李家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主要從事腫瘤介入與靶向治療。

專長:腫瘤與血管疾患的微創介入治療,特別是對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肺癌、膽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盆腔腫瘤、兒童腹部惡性實體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診療。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註:醫聯媒體。


民間傳說的「發物」,一般是指能夠導致疾病複發或加重的食物,這說法本身並無錯誤。這也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反覆觀察到某些人或某些疾病時,若食用某些食物,可導致疾病的發生或複發或加重的一種客觀事實。從而「發物」之說在我國民間早已廣為流傳。

對於疾病與食物的這一客觀聯繫,歷代中醫學也有相關記載。癌症患者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發物」與「忌口」,這也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所謂的「發物」不是絕對的,不是某食物對每個患者都會誘發或導致疾病,這是相對的,即某種很多人食用均無害的正常食物,而某些人或在某些疾病時食用,則會誘發或加重病情。所以,很多食物是否為「發物」,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並非一概相同。如人們常稱為「發物」的雞、牛肉和魚等,在包括癌症的各種疾病中,可有少數患者在食後會誘發或加重病情,但大多數的患者則不僅可以吃,而且應該吃,以保障非常重要的蛋白質營養補充等。

對於每個人有什麼食物不宜其食用,目前尚無較為便捷理想的檢測辦法,需要自己多留意,可採用食用試試的辦法,若對某一食物,每次在食用之後,均會必然性出現某些新的病況,或病情加重,或發生某些明顯不適等,即表明該食物對自己或許不宜,而應盡量避免或減少食用。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發物」流傳已久,比如明朝初年徐達的背瘡吃白鵝而病發身亡等。腫瘤病人不能吃「發物」肯定是近幾十年出現的,直接繼承了原來的名詞,符合一下患者一定要做些什麼才算治療腫瘤的預期,深層次的解讀,有些類似一些信仰中,我壓抑自己的慾望,從而獲得奇蹟的發生。我自己也曾經有個病人,信誓旦旦的來跟我說,一直保持的很好,知道一周前吃了**,(發物中很著名的一種),結果淋巴結很快就腫大了,我還真就相信了,也囑咐他別吃**了,直到他第二次、第三次複發,之前都沒有吃什麼發物,他自己還是在糾結於到底不小心吃了什麼,我就已經知道了其實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性質上就是容易複發和轉移,與任何常見的食物都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在此解釋一下,「發物」的出現是來自於民間經驗的歸納總結,據此發現胃腸胃疾病和過敏性疾病,應該是合理的,比如感染性腹瀉,比如過敏,真的是跟吃東西相關。而最常見的說法海鮮,就符合這個要求。海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與大家常吃到的食物是有差別的,發生過敏的機會多,而且,海鮮對保鮮的要求很高,以前人民很難吃到全部新鮮的海產品,就會引起腹瀉等,在抗生素普及以前,會奪去很多生命的,特別是原來就患有某種疾病,體質較差的人,因此會出現吃海鮮很危險的感覺。

現代的醫學,關於腫瘤的發生,發展,確定了很多的致癌物,包括食物中,比如煙熏,燒烤,加工紅肉類,病人,包括健康人都要注意不要食用,可即使是天然最強的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也沒有傳說中的「發物」那麼立竿見影,常常需要大量持續服用,長時間才會發病。現代毒理學關於某種致癌物的研究都是觀察幾年,十幾年的數據結果,象今天吃了明天發生腫瘤的,還真沒有見到報道。

關於飲食禁忌,我們不要搞成絕對的執念,已經得病了,需要積極治療,然後積極恢復,必須配合充足的營養,「發物」中包含了很多優質營養成分,比如牛羊肉,比如雞蛋、牛奶,強調不準病人吃這些,嚴重點說已經屬於善意害人,及時是因為無知,出於善意,仍然給病人造成了主觀的恐慌,客觀的傷害。除了中國,地球上其他國家的病人都在吃這些東西,他們的治療效果還往往好於我們,需要反思了。


說實話對這個概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徹,簡單的說說。所謂的發物指的是食用的一些食物容易引起某些疾病。從這個概念表面意思就能知道發物種類很多,同時引發的疾病也是相對應的,並不是一種發物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至於某種發物能不能讓癌症複發這個問題真心不知道啊,有點生活常識的都知道,某些疾病的患者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例如,容易過敏的人盡量少吃海鮮類或者乾脆不吃。發物不是什麼不好的代名詞,生活中多注意即可!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大意是人們患病主要原因是由飲食衛生不注意所導致的;說話要注意分寸和表達方法。 關於患病期間禁忌歷來傳統中醫最重視,發物泛指:營養豐富,高熱量,高蛋白質和脂肪類,辛辣剌激較強的食物,容易誘發癌瘤或者舊病宿疾,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疾病禁忌各有差異和側重點。一般腫瘤病人應禁忌:如煙、酒、蔥、姜、椒、蒜、韭、芥、牛、羊、狗、魚、蝦、鱉、龜、蛇、蟹、貝、豬頭肉、雞、鵝、牛奶、雞蛋、防腐劑、激素化肥、農殘、硫化物、色素、食用明膠、泡打粉、三聚氫氨、蘇丹紅、氟爾嗎寧、不合格飲用水等等……


就上面發的圖片來講,這些食物都很有營養,你想越營養的東西,身體的各個組織都很喜歡營養,其中包括細胞,但細胞有好壞!癌細胞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平時身體有強大的免疫系統,比如巨噬細胞能吞了部分有害細胞,使身體處於平衡狀態,人才會健康!不過反過來講要是此人已經得了癌症,或者曾經得過癌症,說明免疫系統失去平衡了!巨噬細胞工作能力下降!中國的觀念就是滿足患者的要求,大量給患者吃營養,這樣反而讓癌細胞快速得到了營養,這樣病情複發的可能性加大!所以樓主的問題要樂觀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得了癌症的患者對於吃食物這塊還是諮詢下醫生!我的觀念是吃東西補身體也得因人而異!不能盲目!


從西藥角度看,食無忌。不食硝酸鹽類,易過敏類,重金屬類食物,杜絕不衛生食物。癌症的發生,是多重因素,與生活環境,社會因素,不良衛性,遺傳因素有關。癌的複發與手術,患者抵抗能力,種類,有關聯。發物是中醫提法,不確切。


民間認為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吃了發物會使腫瘤複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首先我們要明確發物的概念,什麼是發物?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的方法認為牛、羊、鴨、鵝都屬於發物。許多人認為吃了發物都可能引發或加重疾病,包括腫瘤。所以有人就不顧這些食物的豐富營養,一概將其列為腫瘤患者不宜了。

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這些所謂的發物主要是牛、羊、鴨、鵝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肉類食物,和韭菜、大蒜、蔥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對於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或放化療後,身體消耗很大,這時補充足夠的營養十分重要,而牛、羊、鴨、鵝類以及蛋、奶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與素食中的植物性蛋白相比,氨基酸種類更齊全,比例與人體需要更接近,攝入後更易被吸收和利用,其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更有利於營養均衡。一些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會降低胃癌發病率,原因是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減少亞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可起到預防胃癌的作用。大蒜、大蒜、韭菜有抗氧化作用,對於預防癌症發生有積極作用。

不過,肉類食物也並非完全有益。腎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的發生都和長期大量肉食有關。研究發現,肉類飲食會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等物質的分泌,在促進身體修復的同時,也會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牛羊肉飽和脂肪酸豐富,可增加大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分解後會產生可能促進腫瘤發生的有害物質。每日攝取的蛋白質中動物蛋白超過15%就可能增加腫瘤的風險,所以,世界腫瘤研究基金會建議,人群的日常紅肉攝入量不應超過每周300克。另一方面,牛肉、蛋以及海鮮等食物,由於含有異種蛋白容易引起過敏,也不適合有過敏體質的人。

因此,對腫瘤患者來說,肉食是很有必要的營養物質,但要根據身體的狀況和需要控制進食量。對營養缺乏、身體消耗巨大的手術或放化療後腫瘤患者,動物性食物是重要營養補充,但是在疾病的穩定期要控制食物攝入的種類與數量,以免加重病情。


推薦閱讀:

冬季養生,絕不能錯過這些美味
每天睡多久易加速死亡?
90後養生自救的真相,看完膝蓋好痛
今日穀雨丨穀雨貴如油,養生需及時
腸不好?怎麼辦?

TAG:健康 | 癌症 | 美食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