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研究水稻,那麼小麥就沒人發展嗎?


這個問題可能代表了很多不太了解農業科技的朋友的疑問,我簡要介紹幾個基本情況吧。

1、水稻並不是只有袁隆平,而是一大批農業科技人員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研究水稻技術,從育種到栽培到加工,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推廣,中國的水稻科研力量可以說是世界最強的。

2、小麥作為大概四成國人的基本口糧,能夠成功滿足消費需求,顯然其背後也是有強大技術支撐的,小麥研究界的院士、國家級的獲獎成果,並不比水稻界差多少。

3、題主不知道有什麼人研究小麥,這很正常,我可以列舉出一串小麥研究界的著名人士,但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一般人並沒有太多興趣,其實只需要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小麥研究成果推動單產翻番、專用品種大規模種植一一無論數量還是品種結構都有巨大進步。中國已經實現夏糧十四連豐,而小麥正是夏糧最主要的作物品種,其後科技那隻手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4、科學家群體比不得演藝明星,除了像袁隆平這樣成為社會名人的鳳毛麟角,絕大多數農業科學家都只是「圈內人」,不必認為就沒人研究了。


首先感謝邀請。小麥領域不是沒有大的專家和帶頭人,只是您所了解的可能不太全面,沒有關注罷了。從事小麥研究或技術推廣的人都知道,小麥產業也有非常多的著名的專家,如庄巧生研究員,李振聲院士,余松烈院士,康振生院士、盧良恕院士、于振文院士,程順和院士、趙振東院士等等,都是非常出名的小麥育種或栽培方面的專家,只不過他們的名氣沒有袁隆平院士那麼大罷了。但如果說起某個小麥品種,或是某一項技術,你就可能會有更深的了解。比如說小麥寬幅精播技術,他的主要完成人是余松烈院士,于振文院士的氮肥後移技術,李振聲院士的小偃麥系列,趙振東院士的濟麥22等,都是大名鼎鼎的技術或品種。

不同的小麥種植區需要不同的品種或技術,因此很難出現一位像袁隆平院士那樣在全國單位內名氣那麼大的專家,但各地都有一批實力強的大專家,除了剛才說的院士(不全,見諒)外,黃淮海麥區的王振林教授,賀明榮教授,田紀春教授,郭天財教授等等,都在當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


題主這個問題似乎本身存在偏見,或者是了解不足。袁隆平院士名氣大,相較於其他育種專家媒體的曝光率也較高一些,但是絕不代表其他作物研究領域缺少相關的領頭專家。

今天有人質疑小麥領域缺少領頭專家,或許明天還會有人出來問玉米領域也缺少專家,大後天還可能會冒出大豆……,事實上也顯然不是這樣的。在我國目前的基金研究項目中,比如863,973研究計劃,這些項目都是需要領域學科帶頭人的,這個帶頭人基本上都是該研究方向的領軍人物。袁隆平院士名氣大,聲譽也好,但是有些水稻方面的領頭人卻不見得是袁院士,比如在水稻的某項研究張啟發院士是973項目首席。

而小麥領域也是同樣,細分到各個方向由相關細分領域的專家為首席。並且小麥領域的專家並不比水稻少,李振聲院士、程順和院士、康振生院士、盧良恕院士等都是領域內的泰斗。像何中虎研究員、賈繼增研究員、劉寶教授等在小麥領域也都有相當高的建樹。


國家對於各種作物的研究經費支持肯定是與其重要性成正比的,小麥作為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一直都是農作物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不僅是我國全球都是,你認為沒人發展那是因為你只認識袁隆平而已。

不過生物學發展進入分子生物學水平之後,小麥的研究速度確實相對滯後,這是由一個客觀因素決定的:小麥是異源六倍體,來源於三個祖先的三個基因組。這幾乎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物種基因組,17Gb大小,是人的5倍,水稻的40倍。即使目前想方設法使用了各種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現在還沒有得到小麥完整的全基因組序列,而水稻基因組測序在10多年前就已經完成了,這大大的增加了小麥進行基因功能研究和分子輔助育種的難度。對基因組的了解能夠大大促進一個物種的研究,所以水稻早已進入分子育種階段,如今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李家洋院士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


謝邀,小麥還真沒聽學過有學科帶頭人,各行業磚家多如牛毛,很多都是假大空唯利是圖之人,很少有俯下身子為農民致富為農業發展踏實工作的真專家

農業也沒啥希望了,勤勞致富對農民來說是真正的謊言,君不見有幾個農民通過種糧食發家致富的。從農民到農民工再到打工仔,現在的身份已淪為「低端人囗",好了,就這些吧!


南袁北李,說的就是南方研究水稻的袁隆平院士和北方研究小麥的李振聲院士,其他研究水稻小麥玉米各種植物各研究方向的學者們更是數不勝數。

科研工作者們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即便他們的成就在圈內再轟動,在普通大眾看來也「不懂」??,普通人大概只知道什麼諾貝爾獎之類的很厲害,其他的一概不知,媒體宣傳也大多流於獎項這些表面的東西。

這樣說來,袁隆平院士能舉國皆知,也算是給全體農業科研學者們的努力拚搏做代言了,總比大眾一個人都不認識強。


推薦閱讀:

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從未停止:要讓他不下田除非田裡沒水稻
1149公斤!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畝產創世界新紀錄,意味著什麼?
袁隆平:發展高產優質超級稻 重視科研育種攻關
如果袁隆平沒有發明出雜交水稻,現在的中國應該是怎樣的?
什麼樣的老師是你最崇敬的老師?

TAG:袁隆平 | 小麥 | 水稻 | 農業 | 三農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