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貢獻是否過譽?


我是快70歲的人了,經過了1958年吃食堂飯,那才是飢餓,當時是16兩為1斤,我的指標是每天5兩分三餐,早上2兩,中午2兩,晚上1兩,總數約現在的4兩,但食堂里剋扣打折後就不到4兩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萊里無油水,肚子能飽嗎?我母親帶著我們五兄妹,只有挖野萊填滿肚子…。從60至80年代,農業都處於落後,吃飯從為中國人的頭等大事。記得毛主席曾經在農村工作60條裡面向全國人民倡議:農時吃干,閑時吃半干半浠,節約毎一個銅板,支援國家建設…。我們回憶過去,現在的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你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也叫飽人不只餓人飢。袁隆平老人家和他的團隊,為中國的糧食作出出卓越貢獻,雜交水稻的問世,解決了13人民吃飯的大事,袁老把這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推廣到了全世界多數貧窮國家,舉世矚目,所以我們都要感恩祖國,感謝袁老!無論對袁老予以多大的榮譽都不過份!


我講一件小事。我兄弟姐妹八個,父親是不怎麼顧家的人,這麼多孩子,我媽遭的罪可多了。我大姨沒孩子,就把我三姐抱去做女兒了。儘管如此,我們全家人的日子在村裡面是最差的。我有一個弟弟,1970年出生的,在他幾歲的時候,由於我家是缺糧戶,每頓飯總是盡量讓做活的人吃飽,我和弟弟小,幹不了活,只吃個半飽。有一次吃晚飯,弟弟突然說:我好想快點長大。我母親問他:小好哇,又不用幹活。弟弟說:長大了能幹活,幹活就能吃飽。那個時候一個幾歲的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現在看來覺得很可笑,可是在那個年代,那是一個很奢侈的願望。

現在好了,不盡可以吃飽,還可以吃好。老話說的好:好了傷疤忘了疼。說袁隆平美譽過度的人,要麼沒有挨餓,要麼就是傷疤好了。


好像有點兒。袁老師在安江農校工作幾十年,他家距離我家二百米,經常我們小孩子捉泥鰍袁老師在田間忙碌。夏天傍晚一起在沅江游泳。他小兒子袁定陽是我小學同學,大兒子袁定安,二兒子袁定江,合起就是安江。吃飽飯我覺得是分田到戶了,那幾年也沒種雜交水稻,主要品種是香矮早9號,我們那也沒怎麼種雜交水稻,主要是覺得口感不如本地稻。後來就不知道了,考上大學離開了農村。


對於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應該送去非洲,讓他實實在在的感受一下飢餓,他才會知道袁老的貢獻有多大。80後的人沒挨過餓,根本不知道飢餓的恐怖,以前我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家裡總要有儲糧,為什麼飯吃不幹凈父母為什麼那麼生氣,直到我今年開始輕節食減肥,才知道珍惜食物,每天輕度的飢餓感讓我非常不適,不敢每天生活在飢餓中的人是怎麼度過的。體驗過飢餓才會相信易子而食不是虛構,才會了解溫飽的重要性。看一下電影《1942》,很真實。


我怕我說出來過不了審。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首詩我們都學過。袁老爺子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雜交水稻之父也是名副其實。但是非要把中國人吃飽飯歸結於是因為袁老爺子的雜交水稻,這就錯了。中國人可不是只吃大米。但是為什麼大家都這樣認為呢?我以前也不明白,現在慢慢有點明白了。

我是90後,相信大多數跟我年紀差不多的朋友都聽過爺爺,甚至父輩說小時候沒有吃的,經常餓肚子,有的人家還餓死人等等。

在我小時候,爺爺經常用他年輕時的經歷告訴我節約糧食,碗里不許剩米粒。我一直不明白。08年我12歲,當年出現了旱災,水災,地震,雪災。導致很多農民沒有糧食收成。我就問我爺爺,你年輕時是不是這樣子所以沒有吃的?爺爺說不是,糧食很多。這時明白了,不是糧食種的太少,而是公糧交的太多。

改革開放後,公糧交的少了,也就不再餓肚子了。

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資料和問下家裡的老人,什麼時候開始能吃飽飯的,什麼時候取消的農業稅。自己家的地里到底種水稻比幾十年前種水稻產量增加了多少。

袁老的貢獻我們不能忘,但是如果誇大事實,一味的「聖人」化,是要吃大虧的。


我是90後,我的家庭曾經也不富裕,雖然我沒經歷過父輩們60年代的大饑荒,但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乞丐上門乞討都不是要錢,而是要糧食,母親要從米缸里拿米時候那種為難至今記憶猶新。

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甚至浪費糧食也很常見,我們縣城的有些地方他們連口饅頭都吃不上,完全靠天吃飯,收成不好,揭不開鍋真的太正常了。作為北方人,我們習慣節約用水,到現在我回家上午下午都停水,只有吃飯時間段是供水的,水資源緊缺是事實,但是南方人開了水龍頭嘩嘩嘩的流一點都不心疼的樣子真的很讓人羨慕,他們也無法理解我說的停水的情況,還問我南水北調不夠用?同樣的我們那邊雨水不足收成不好靠天吃飯也再正常不過了,袁老在荒漠種出水稻,產量還那麼高,缺水的地方再也不用擔心沒水收成不好怎麼辦,那些覺得袁老過譽的人,我不想說你們吃飽了撐得,只想說你們不曾經歷過的,無法感同身受,請不要隨意抹黑別人,在我們心裡袁老當之無愧!


以下是我去年回答的一個類似問題,不作修改直接複製過來,個人觀點歡迎板磚,同時也希望頭條別太多重複的題問,原文如下:

忍不住要駁一下某些人,水稻基本普遍畝產量300公斤是40(七十年代)年前,500公斤是30(八十年代)年前,600公斤是20(九十年代)年前,近年基本還在600至700公斤之間徘徊,300公斤也就是"人民公社"的產量,"千斤畝"是1980-1981年分單幹後的產量,當時"良種"並沒有大面積推廣,提產的主要原因是"單幹"後農民的積極性空前提高,90年後,無論是農耕環境,種植經驗,化肥農藥都有了飛躍的發展,牛糞+石灰+六六粉+敵敵畏的種植模式一去不返,產量也去到一千二百斤左右。你們在強調畝產300公斤提升到600多公斤的時候,你不知道過去40年中國的農耕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么?科學的種植方法,生物肥,葉面肥,微量元素肥,生長調節劑促進劑,土壤改良,測土配肥,林林種種層出不窮的提產方法和手段你一律忽視而歸功於一粒種子?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帶著袁隆平回到七十年代他也種不出"千斤畝",而現在隨便一個過去的品種也能種出千斤以上。在眾多提產因素中袁隆平只是提供了其中一種可能,但袁隆平的試驗田產量無法在推廣中實現,恰恰也在側面驗證了要提高產量僅僅依靠優選種子遠遠不夠,如果沒有輔以良好的種植環境(大環境包括國家政策扶持、農民的積極性、科學種植管理知識的普級及運用、氣候環境等等,小環境包括農民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的力度、農資投入的力度等等)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產量。說明什麼?說明提高產量關健不在種子,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農民的積極性,種植理念和技術的掌握!

而整個國家的糧食提產更是事關國策。打工潮的出現導致了大量農田荒蕪,國家適時推動的"農田補貼""農機下鄉補貼""土地整改"(平地.開機耕路)"保價收購糧食""農田保護政策"等等政策更是國家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石。所以說糧食增產是一個面,牽涉到政策扶持,農民積極性,種植技術,規模化機械化參與度以及化肥農藥的改善提高等等。種子只是這個面里的一個點,大家卻喜歡甚至盲目地無限放大這個點的作用,這是不合理的。當然,袁隆平在糧食增產方面是有功的,說貢獻巨大也許還說得過去。要誇大到養活十幾億人那就純屬只吃五穀雜糧,完全是"無雞之談"。承認和肯定他的貢獻不等於要神話他。


人真的不能喂太飽, 非洲人沒喂那麼飽,他們認為袁隆平是神,是上帝,中國人被喂太飽,開始不滿足起來,換句話說,如果是饑荒時期,我給你一個饅頭,你得磕頭管我叫爹,我這麼說沒毛病吧,袁隆平就是給我們饅頭的那個人


過不過譽我不清楚,但我想有兩點得說清,水稻產量問題,我不是專家,但我知道過去產量低是人為因素,大家都知道,承包到戶以後小農小戶都能自給自足尚有盈餘,還有餘糧繳公糧,但明顯農業生產小戶單打固然不是方向,但至少說明好好耕作貌似糧食產量不會差,當然離不開基層農業工作者不懈努力,這是我說的一,其二,我還是想問問,袁老水稻是轉基因嗎?袁老兒子與轉基因有沒有關聯?怎麼不回應?是不敢還是不屑?糧食問題是大問題,事關國家前程安危,那是大道理,咱老百姓不懂也關心不了,但餐桌上糧食安不安全,我們得關心,轉基因大豆已經在坑著我們每個人無處逃避,每天入口的大米總不能不關心吧,


可以說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的頭號功臣,但說他養活中國,或者把雜交水稻的功勞全算在他一個人身上,是過譽了。

1.「野敗型」雜交水稻的四大功臣排序是:袁隆平、顏龍安、張先程、李必湖。

袁隆平在國內最早發表水稻雄性不孕性的論文(日本學者最早發現並提出相關理論),指明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的方向,而且培育成功的關鍵是袁隆平團隊成員李必湖在海南三亞發現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命名為野敗,並在70年把「野敗」材料分發給顏龍安等全國水稻育種科技人員。在這個基礎上,顏龍安率先做出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張先程做出恢復系,才最終完雜交水稻的三系選育。就是說,第一個能大規模推廣的不育系、保持系、強恢復系與優勢組合都不是袁隆平做出的,但沒有袁隆平的指導,李必湖不會發現「野敗」,沒有袁隆平無償分發的「野敗」就不會有顏、張的成果,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的頭號功臣!這是沒有爭議的。

其實雜交水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但很少有人提到的人物,他就是海南的農技員馮克珊。他聽過袁隆平的課,袁隆平和李必湖到海南找野生水稻時,他想起農場附近有一種名叫「假禾」的草像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後來他發現一片很像野生水稻的野草,然後再告訴李必湖,他們倆一起發現三個雄花異常的野生稻穗。

但2004年以前,包括袁隆平李必湖在內,沒有人提過他!什麼好處都沒有他的份!有記者知道後寫了一篇短文發表,並把報道發給湖南農科院,於是2004年「第三屆袁隆平農業科技獎」才向他頒發袁隆平農業科技獎證書及獎金!

2.為什麼大家只知道袁隆平?

材料顯示:1981年雜交水稻獲國家發明特等獎 ,因為參與的人太多,獎狀只有一張,獲獎人寫「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顏龍安發現後感覺對其他幾十位協同攻關的科研人員不公平,不服申訴,頒獎前一天晚上方毅副總理主持的協調會上承認獲獎者前四位排名為袁隆平、顏龍安、張先程、李必湖,袁也參加協調會但不發言。但當時大局已定,領導說服其他獲獎者顧全大局,只能把獎狀複印,一人一張,後面寫上獲獎人姓名單位並蓋章,農業部主持獎金分配,獎金袁拿5000,顏拿4600,張李是3000,還有其他幾十人一起分配。可見他們的貢獻程度差別不大。

獲獎消息一發布,全國人民都認為是袁隆平一人之功,忽略了「袁隆平」後面的「等人」,關鍵是袁也不解釋。從此他幾乎一人獨佔雜交水稻榮譽,李、顏、張因此和他翻臉。

起源於文革的成果,大多都有這種情況,袁隆平、屠呦呦都一樣,砒霜治白血病,現在也是吵成一鍋粥。

還有一個:大家都在說袁隆平的「海水稻」,海水稻是湛江陳日勝首先發現、研究,經過30年努力,得到第一個可以大規模種植的產品,並進行基因測序的,但陳日勝沒有科研項目資助,個人單打獨鬥,成果沒有通過驗收,沒有推個。前幾年袁隆平介入後才有更大的發展,但「海水稻之父」應該是陳日勝。至於袁隆平和陳日勝為什麼沒有合作,這就不知道了。

3.野敗型雜交水稻之後,朱英國院士於1972年發現紅蓮型,日本也發現BT型,雖然這兩種沒有野敗型有名,但也說明並不是沒有袁隆平就沒有雜交水稻。另外,在雜交水稻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謝華安的產品,不是袁隆平的。超級水稻抗性差,對水肥需求太大,在安徽出現過上萬畝大面積絕收,所以推廣不太理想。

4.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水稻高產首要是化肥和農藥的推廣,種子只佔20%。

不能否定袁隆平對中國糧食生產的貢獻,但說袁隆平養活中國是過譽的。


推薦閱讀:

這個20平方公里的島國,曾躋身全球最富,而今淪為「寄生蟲」為國際不齒!
國際內衣超模齊聚廣東進行集訓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介紹和錄取情況
中國遊客在德國拍照行納粹禮被捕,德國小題大做了嗎?
【悅心快訊】靜寧縣政協副主席李文清一行來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考察

TAG:袁隆平 | 國際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