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早教」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家寶寶半歲了,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小區周圍好幾個早教中心,比如麥迪森早教,紐約國際俱樂部等,沒出生之前就有好多老師聯繫我,現在寶寶半歲多了,經常收到信息電話說去上體驗課。

我在我們小區群里問了問,大家說的大致我總結了下:

1 早教是有好處的,對於孩子身心發展,科學早教對寶寶們是大有益處,前提是,父母至少一方必須有空陪著孩子上早教課程,否則效果不明顯。

2 早教中心很多,選擇早教一定注重大品牌,高質量,小區一個寶媽報的早教中心課程上了一半,早教中心估計沒掙到錢,經營不下去,跑路了,所以選擇一個靠譜機構很關鍵,別為了圖便宜去個人開的店。

3 早教需要我們真心和孩子交流,對於上班族加班族的來說,是沒有時間陪護孩子上,有的早教中心推出全托模式,就是針對沒人沒時間看孩子的人,把孩子交給他們,這我個人看來有利有弊,利處在於確實解決孩子照看問題,同時又可以讓寶寶學習早教課程,壞處很明顯,孩子長時間只能在一個環境待著,不能出去,對於天性的寶寶很不好,過早接觸幼兒園模式。

4 群里寶媽們覺得如果真心教育孩子,自己在家好好帶,買網上早教課程,自己教育也是很好的,早教不一定非要去早教中心,父母言行愛心教育才是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

以上是我們小區對於早教的看法,也是我比較贊同的看法,早教因人因寶而異,不能一味追求流行,而忽視自己真正適合的早教模式。


我一聽早教兩字下意識聯繫到早教中心誤導孩子父母。從胎兒時期到三歲,胎教到早教,被身邊的那些機構不斷營銷。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個人認為不必要花錢送孩子去早教,父母就是早教最好的傳授者。父母的一言一行不用說孩子都看在眼裡,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玩,多一點言語交流,多一點互動,教育效果比早教機構好得很。我女兒七八月的時候,每次上樓我都會從1數到10,她一歲半會數數。我認為是她常聽我數數,久而久之就耳濡目染。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到早教中心也不是得到如你所願的效果。


早教對孩子肯定有用。

我是一位3歲萌寶的媽媽,從孩子1歲半開始上早教課的,目前上的是運動課。

我自己在選擇給孩子報不報早教中心上課的問題上也糾結過。

畢竟我是全職帶孩子,很多早教方面的理念我自己可以邊學習,邊教孩子。

我也非常肯定地認為:

日常生活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孩子早教的主力軍。

陳忻博士的觀點:對孩子充滿愛的照料,讓孩子身體、智力和社會化情感等方面均衡發展,從長遠來看,這才是最好的早教。

說說我為什麼最後選擇給孩子報了早教課呢?

我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後,帶孩子上早教課,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多樣化的早教學習環境,畢竟早教中心5-8個孩子一起上課玩耍的環境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牢記早教的目標是培養一個均衡發展的孩子。

所以上不上早教中心的課並不是重點,關鍵是我們是否讓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機會嘗試、學習和鍛煉。

上了早教課,就當是對孩子早教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要將所有的早教目標都寄希望於上早教課。

基本上一周一次的早教課,一節課45分鐘,你希望3歲之前的孩子通過這點時間能真正改變什麼呢?

不糾結上不上早教課,但是要肯定我們必需重視孩子的生活早教,不管多忙,每天有一段高質量的陪伴時間,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早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百寶箱,80後全職媽媽,頭條號原創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

更多走心的育兒知識請查閱我的頭條號文章,歡迎點贊、關注我,期待你們的走心評論。


現在這個年代,報早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十個媽媽有九個都會問:「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報早教?早教對孩子有用嗎?」

大眾普遍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一個早教班那麼貴,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能學啥?在家裡多陪陪孩子不是一樣的嗎?花那麼多錢還不如帶寶寶多去外面旅遊走走,或者多買點玩具。很多報過早教的媽媽給出的回復也不同:有的會說完全不值得;有的會說很一般,報不報都可以;也有的會說應該報。

到底什麼是標準答案呢?作為多年的早教業內人士,今天四喜爸爸來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讓大家心中有數,不要人云亦云,為了自己寶寶的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標準答案!

首先,我們要明確:報早教課 ≠ 早教!這是兩個概念。我們要準確的知道,什麼是早教,到底有多早,誰來教,教給誰,教什麼,怎麼教!


早教教什麼?

早期教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你教我學!是幫助寶寶進行生理與心理的全面發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身心發展。例如,發展寶寶的體能,發展身體的協調與控制能力,發展語言、想像力,建立安全感,培養社交能力、促進健康人格的樹立,等等。早期教育是通過適合嬰幼兒的活動與遊戲,讓寶寶發展地更健康,更全面、更有能力,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基礎教育。很多家長把早教理解為騙人的偽科學,覺得是近幾年興起的時髦玩意。其實早期教育是建立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教育體系,它最重要的教育對象是家長!西方對於嬰幼兒發展的研究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在國內開始普及也就大概20年。家長有這樣的理解,是因為對嬰幼兒早期發展的科學知識,缺少基本科普。


早教要多早?

對應多大年紀的孩子?一般意義來講呢,早期教育是針對0-6歲的兒童。其中0-3歲是嬰兒期,3-6歲是幼兒期。嬰兒期與幼兒期的發展重心是不一樣的!0-3歲的早教,重在給寶寶建立一個發展的基礎;3-6歲的早教,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進行個性發展。打個比喻來理解,0-3歲的早教,就像給手機安裝處理晶元,3-6歲的早教,就像圍繞這個處理器晶元去搭配不同功能和外觀的部件。手機的性能好不好,是處理器晶元決定的;其他的部件如何搭配,也要依賴於晶元的處理能力和特點。0-3歲的發展,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更廣義的早教年齡,可以是-1歲 - 8歲,很多學術領域把孕期(-1歲)的教育也歸入了早期教育;6-8歲甚至是到10歲的發展,也被認為是早教的延伸。

早教有那麼神奇?很多人對嬰幼兒發展的基本科學知識沒有過了解,有興趣可以看看四喜爸爸之前寫過的兩篇科普:有哪些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嬰幼兒發展科學知識!

https://www.toutiao.com/i6677928446481400332/?group_id=6677928446481400332

https://www.toutiao.com/i6677935005529801219/?group_id=6677935005529801219


早教誰來教?教給誰?

這個問題有兩層含義:

  • 從寶寶的發展來說,當然是撫養人對寶寶進行全面教育了,撫養人是寶寶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媽媽!西方在上個世紀最早提出了「育兒商」的概念,育兒商是指人們在育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和能。 不同家長「育兒商」的高低,決定了嬰幼兒發展的好壞與上限!因為家長對於早期教育的理解格局與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發展高低與走向。文化素質高、有修養、能更快接受時代新信息的家長,往往能帶出發展更優秀的寶寶。

  •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想更好的幫助寶寶進行全面發展,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育兒這件事情真的是要學習的,寶寶不會坐在哪裡自己就變優秀了。作為撫養人,你對寶寶的早期發展教育投入了多少,就會有多少收穫。家長投入的多少,最後就會變成寶寶的發展差距。錯過了投入的時期,最後也無法彌補了。因為嬰幼兒的基礎發展窗口就是在0-3歲,就好像身高發展窗口在青春期之後就關閉了,錯過就是錯過了,20歲還想長高是不可能了。那麼家長如何學習呢?自學是一種方法,與其他撫養人保持育兒的溝通交流也是一種方法,去好的早教中心得到幫助也是一種方法!最好的方式,是一起來!但前提是你要對早教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否則就像去健身房使用各種鍛煉的器械,自己不懂又沒有人指導,可能和在家裡舉啞鈴差別不太大。

要想做好早教,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他正在經歷哪些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變化。要知道,0-6歲的嬰幼兒有許多發展關鍵期,尤其是0-2歲的寶寶,每個月都會有很大變化!如果你作為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目前在發展什麼,又如何幫助他發展呢?


早教怎麼教?

【1】明確寶寶目前所處的身心發展階段

2歲寶寶的腦重量已經發育到成人的75%了,2歲前的每一個月,寶寶都會有很大的身心發展變化,並從2歲後開始放緩。身心發展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理與心理的發展,家長要知道自己寶寶目前正在發展什麼。例如,一歲半的寶寶,進入了下肢力量的發展高峰期,接下來應該能跑步了,身體的平衡與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手部的精細運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可以自己用餐具吃飯了;即將進入語詞爆炸階段,每個月能學會20多個新詞,開始單句表達;自我意識逐漸變強,知道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開始進入叛逆期;認知與情感都進入了新的高級階段,等等,這些都屬於身心發展。家長要隨時清楚自己寶寶處在0-6歲什麼樣的發展階段,該階段在發展些什麼。這是一切早教的前提!

【2】掌握如何與寶寶有效親子互動

很多時候,是我們在玩孩子、逗孩子,而不是在陪孩子玩。有效的親子互動遊戲應該順應寶寶目前的發展,並有準確的推動作用,然後堅持有效的重複。還是拿一歲半寶寶舉例:對下肢力量發展需求,我們可以每天保證充足的體能活動,可以牽著他爬樓梯,可以踢球,可以做一定距離的來回往返跑遊戲;手部精細動作,可以用簡單的手工活動進行鍛煉,過了口欲期可以探索色彩顏料,或用小米粒、小豆子開展小遊戲;對應這個時期的語言發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繪本?怎樣給這個階段的寶寶講故事?有哪些歌曲可以培養他的語感,等等。大家可以看到,有效親子互動就在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它很平常。如果家長的早教知識充足,是可以根據寶寶目前的發展階段與家庭環境條件,自行去設計開展互動遊戲的。有目的的早教與無目的的日常陪伴,日積月累就會產生很大的發展差異。

【3】了解自己寶寶的氣質特性

寶寶並不是要等到長大才有自己的氣質特性,每個寶寶一出生就會有。嬰幼兒的氣質類型是遺傳基因決定的,氣質類型的劃分有幾種流派,家長可以搜索進行學習了解(嬰幼兒氣質類的科普,歡迎關注四喜爸爸)。從寶寶出生開始,家長就應該給寶寶提供社交機會,尤其是與其他寶寶進行的社交互動。以此觀察對比他在家中的日常行為表現,能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氣質特性。只有對自己的寶寶足夠了解,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引導與教育。


早教中心是幹嘛的?

早教中心和遊樂場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許多報名了早教中心的家長也並沒有弄明白。早教中心給予家庭的早教支持主要體現在兩點:一個是環境支持,一個是課程支持。

【環境支持】寶寶的成長環境,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 自然環境包括寶寶運動、遊戲的空間,各種教具與遊樂設施。大部分的早教中心,平時不上課也是可以進行free-play(自由活動)的。相比在家裡狹小的空間,早教中心更大,而且地面與牆都做了處理,各種軟包教具比寶寶在家爬沙發要有鍛煉價值的多。尤其是在寶寶2歲之前,應該堅持多帶寶寶去中心活動,這會很大的促進寶寶的生理髮展。

  • 社會環境是寶寶與早教老師,與其他小朋友,與其他家長形成的社會關係,相比家庭內部的親子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補充。同時對於家長也是,可以認識更多別的家長互相交流溝通,可以認識很多別的小朋友,可以認識很多老師,尋求更專業的早教支持。這些都是家庭早教無法做到!

【課程支持】

好的早教課不是讓孩子學東西,是讓家長學。課程里的遊戲,其實都是親子互動的演示,而且適齡班級的遊戲也應該是適齡的。家長應該學會這些遊戲方式,了解遊戲背後的教育目的,然後回家來重複親子互動。當你學會十幾首互動兒歌,十幾種適齡的互動遊戲,十幾種美術探索的方式,在家裡與寶寶的陪伴質量會更高,自然而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早教了。另外,早教課堂也是觀察自己寶寶發展變化的一個好機會,還可以與其他同齡寶寶進行對比觀察,這樣可以更了解自己寶寶的氣質特性與發展特點。

很多家長報了早教課,就是帶孩子去玩玩,沒有合理的運用早教中心的功能。課上不互動也不學東西,課後也不和指導師溝通寶寶的發展情況,兩年下來自然覺得用處不大。當然,找到一家優秀的早教中心也是不容易的,這個與品牌無關,主要還是看機構的能力與實力。遇見一個好的指導師,能參與寶寶的發展成長,更是難得美好的事情。

總的來說,早教中心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它無法替代撫養人日常對寶寶的早期教育互動!


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現在這個時代,寶寶發展到2歲的差別已經非常大了,差別來自哪裡?就來自家庭的教育意識和觀念,來自對於早期教育的理解與投入。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上來!

【Q1.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報早教?】

如果你把孩子發展好壞的結果,都寄托在報早教上,那報早教不會給你想要的結果。

如果你想通過早教中心,更了解早教,那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是要找到一家好的早教中心。把早教課程里的東西,帶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你對早教已經非常了解了,知道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知道如何構建依戀,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各個發展關鍵期,對於社交環境有別的補充,那麼報早教並非是必要的。

【Q2.早教對孩子有用嗎?】

現在還在問這個問題的家長,最需要早教的可能不是你的寶寶,而是你了!很多早教理論其實都是一百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了,我們來看看上個世紀那些傑出人士,是如何看待早教的吧:


「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巴浦洛夫(1849 - 1936)【190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獎,前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大多數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初6年里,天資被磨滅了。」

——布克梅尼斯特.富勒(美國教育家)


「很多事情如果在嬰幼兒期沒有學過,是不可能學會的,幼兒園教育已經太晚了。」

——井深大(1908 - 1997)【索尼公司創始人,日本教育家】


「人生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階段,勝過三歲以後至死的總和。」

——蒙特梭利(1870 - 1952)【義大利幼兒教育思想家與改革家,義大利第一位醫學女博士】


「沒有什麼比撫育有三年的孩子更重要。」

——萊斯利·懷特(1900 - 1975)【美國人類學家,社會進化論與新進化論代表人】


「現在的我距離5歲的我不過一步之差,而從新生兒到5歲的我確實萬里之遙。」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評論家】


早期教育在中國的普及是非常落後的,所以你一定要去了解什麼是早教,了解嬰幼兒發展的知識,不要聽別人說!然後,你就會發現早教有多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早教方式。


兩歲三個月小精靈,兩歲開始進入早教,成效顯著。

早教,不是只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啟蒙父母

經過考察後的早教中心,需要從環境、教育理念、執教資格、課程體系結構等方面來考慮。

鵝媽曾經差點成為教育一線的老師,對教育特別感興趣,給小鵝選早教,還是對比體驗了,最終確認了一家。

三個月,時間不長,但對於每天吸收外界所有信息的兒童來說,每天的人和事都是ta學習的對象,刺激大腦皮層,不斷進行存儲、分析、裂變加工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滿足ta當下階段特徵的刺激一一信息輸入,秩序感的建立等,這些都需要父母自己先獲得正確方法,才能執行。

在親子活動中,父母需要自己掌握老師的引導技巧,觀察自己寶寶的興趣所在和行為習慣,學習到課程體系里的內容以便課下鞏固發揮。

的確,父母和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老師,如果條件允許,父母變得更好,孩子才會有機會成長的更好。


早教是對寶寶有用的,經科學教調查研究發現,「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也就是最關鍵和最黃金的時期。所以父母可以考慮在這個時候讓孩子去進行一些早教的課程,同時應該鼓勵、誘導和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認知獲得實際的知識和能力,通過早教來培養多方面的才能。當然父母也應該讓孩子生活和學習一起結合,發揮更大的效果。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早教,是最近今年才流行起來的一個概念。

因為孩子,我開始關注早教的知識。

2-3歲期間是寶寶學習口語的最佳年齡,有專家指齣兒童教育越早越好。

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其教育目標應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進一步教育打好基礎「。

我認為早教對於孩子是有用的,但是早教的模式不僅僅限於早教機構。

現在早教機構很多,市場上的早教機構琳琅滿目,有時候父母選擇起來也是貨比三家。

有時候,每個孩子自身特點都不一樣,這樣就導致有些孩子上早教班有用,有些孩子上早教班沒有用。

個人覺得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對於孩子上早教機構,我持保留意見。

我個人比較推薦父母自身多多積累一些早教書籍。

推薦一些早教書籍:

1、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早教系列《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蒙台梭利早教系列《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早教系列《發現孩子》——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有吸收力的心靈》——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2、兒童財商系列,提高孩子財商。

《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

3、孫瑞雪系列

《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心智成長叢書》、《蒙特梭利教具操作VCD》等等,《自由中的規則》、《再說敏感期》、《我們都是孩子》

孫瑞雪是蒙氏早教的實踐者,也是我們推廣較多的早教知識傳播者之一。

4、其他關於早教的好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孩子,你慢慢來》

簡而言之,早教就是爸爸媽媽用科學的方法陪孩子玩,還能學到知識就是早教。


我個人覺得早教有用!但是我說的早教不是非得去早教中心,而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比任何早教中心的老師來的更實際!媽媽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井井有條,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會把自己的家弄得一塵不染。媽媽和爸爸的感情很好,恩愛有加,互相理解、照顧,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會處理好和他另一半的感情生活。

孩子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大,這種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夠引導孩子如果去做!

去早教班,也是家長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他覺得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得找專門的老師來教育。我想對家長說,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只要做最美好的自己,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早教是有必要的。

首先說明一下,早教並不是讓孩子去學習語文數學英語。

我理解的早教,應該是帶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

最先的教育是胎教,給孩子聽聽音樂,講講故事。我兩個孩子我都給放音樂聽,音樂比較激動的時候,胎動也會增加。

然後就是孩子出生以後的教育。這裡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坐在凳子上認字或算加減法,而是讓孩子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比如:出生那幾個月,讓孩子看看各種顏色的卡片,只是看看,跟他們說說;

過幾個月讓他們聽聽各種聲音,不用特別的道具,下雨的時候聽聽雨聲,開門的時候聽聽開門聲;不同物體的撞擊聲;小鳥的叫聲等等。

去戶外的時候,給他們介紹路上的建築,植物等等。

去超市給他們介紹各種東西,吃的用的。

在馬路上告訴他們紅綠燈是怎麼回事兒,在路上奔跑的除了小汽車,公交車,還有自行車,電瓶車等。

看到城市建造,告訴他們房子是怎麼造起來的。

去動物園看看動物,告訴他們動物的名字,並且讓他們知道要愛護動物。

有空在陽台上種點蔬菜花草,讓孩子感受植物的生長,或索性讓孩子自己動手,告訴他們我們吃的蔬菜就是這麼來的。

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規則,不跟陌生人講話,不拿別人的東西,盡量讓孩子學會分享,等等。

以上等等。

至於早教機構,我家大寶兩歲多的時候,去上了拖班。他說話很晚,到兩歲多了,只能說一些很簡單的句子,大部分時候是用一兩個字來表達,但去了拖班之後,不到一個月說話就很流暢了。所以我覺得環境也很重要。

現在不像以前,鄰居串門很多,同一個地方的小孩子都在一起玩,能跟同齡人交流的機會也多。所以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那還是有必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的,不管是去拖班,還是早教機構。

但,不建議超前教育。之前給我家大寶學習過認字卡片,一開始他還蠻有興趣的,時間久了就出現排斥的情況,我也漸漸放棄了。

現在他上小班,我給他報了跆拳道和畫畫課,都是以玩樂為主的。不求他能學到什麼,只希望他能感受運動和藝術的力量。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早教。但是,什麼是早教,為什麼要早教,早教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們清楚了嗎?

早教是提前教寶寶學認字,拼音,英語嗎?不是的,這只是知識的學習,並不是早教。

早教,即孩子0-6歲的早期教育,重點在於0-3歲。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喻成建房子,那麼早教就相當於打地基,地基越紮實,房子才會越堅固。

曾經有記者問霍金先生:「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霍金回答:「我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等等」。這段話就幾乎把早教內容概括出來了。

真正的早教應該是:

培養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活中,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睡、穿、梳、戴、抹、衛生、勞動、整理共12個方面,缺一不可。先培養寶寶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孩子多點獨立,少點依賴。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追著孩子喂飯。

有的家長嫌棄孩子動作又慢又笨拙,直接幫孩子穿衣穿鞋。

家長的一手包辦和過分干預,只會變成寶寶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不利於寶寶生存能力的培養。

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按時睡覺起床,堅持午睡

不偏食挑食

不丟三落四

常喝白開水,盡量不喝飲料

堅持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

學會整理與打掃

學會分享

習慣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習慣一旦形成,日後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陳鶴琴先生認為「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罪。」

我很熟悉的小A,從小沒有養成整理打掃的習慣,家裡經常地板鋪塵,滿室雜亂。即使她反覆下定決心要改變,但是每次都堅持不久就被打回原形,改變習慣真的太難了。

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小,可以慢慢來,不用教,以後自然而然就會懂得了。然而,這就好比讓一個前18年沒上過學的人,一到18歲就去參加高考,套用同樣的理由,不用學,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懂得了。有可能嗎?

6歲前請一定要幫寶寶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時不待人,錯過了就錯過了。好習慣的反面是壞習慣,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刻入骨子裡,想要改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建立自尊和自信

在保證安全感充足的前提下,父母多給孩子積極,樂觀和向上的鼓勵,多給讚賞和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心態是陽光的、積極的、樂觀的、快樂的、進取的、奮發的、開朗的;但是沒有自信的孩子,心態是陰暗的、消極的、悲觀的、憂傷的、退縮的、抑鬱的。

自信的孩子和沒有自信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有自信的孩子,即使以後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他內心都會很堅強,因為他有幸福感,生命是有質量的;而沒有自信的孩子,他內心太軟弱了,即使物質條件很好,也很難獲得幸福感,生命是沒有質量的。

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

不論什麼工作,都需要與人合作,善於與人交往合作的人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很多時候,與他人合作的質量會直接關係到這項工作可否順利進行下去。

"假使一個孩子未曾學會合作之道,TA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併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可見,孩子學會交往與合作是多麼重要。"——阿德勒

培育普適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到他可否很好地與人相處,可否容易地被別人接納。相似的價值觀會拉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去認可正面而普適的價值觀,可以幫助他更容易地融入大多數的人際圈子裡。

與大多數人有著不同價值觀的孩子,很難找到跟自己價值觀相近的朋友,從而容易被周圍的人邊緣化,會越來越不合群、越來越孤單。

培養熱愛生活中藝術美的積極情感

多帶孩子去美術館,多聽優美的旋律,小孩子對美的追求,會讓TA心中充滿愛和美。TA可以把生活過的有趣而不敷衍,更有品質,更有情調。

培養體育興趣

體育運動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更強的抵抗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領導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忍耐力和意志力。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反正以後又不希望孩子往體育專業方面發展。就這樣簡單的把體育運動的眾多優點忽略掉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發展認知能力

知覺、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想像力,這些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而最有效的訓練方法應該是通過遊戲和繪本來展開。

想像力,在繪本方面,比如Leslie Patricelli的The Birthday Box,小主角把普通的快遞紙箱想像成飛機,船,雪撬等等,這樣簡單的提示就可以引導小孩子放飛想像力。

想像力,在遊戲方面,和寶寶一起鑽進被窩裡,告訴寶寶,我們進入了海底世界,一群海豚游過來啦,寶寶有看到嗎?海星在石頭後面跟寶寶說你好,我們去跟它打招呼、握握手吧……諸如此類,幫助孩子放飛天馬行空的想像。

曾經有一位早教老師說過,最需要來上早教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簡單來說,真正的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家長。

早教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兒,家長的參與和引導才可以成其為早教。說到底家長才是幫助寶寶打地基的那個人。

-END-

家有2歲+寶寶,始終相信小朋友的學習能力,行為習慣,性格養成都是從玩耍中成長起來的,邊玩邊學。用心陪伴,做一個不那麼完美的媽媽。

本文由「親子早教派」發布,2019年5月2日


推薦閱讀:

羅輯思維節目主講羅振宇羅哥一年閱讀多少書?
聚焦丨出國留學人數首破60萬,「一帶一路」沿線成熱門
如何看待北大電動力學課程30%不及格,超過學校不及格率上限一事?
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還能不能讓我們自信的玩耍了?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