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上一年級了,上課老是不專心聽課愛做小動作該怎麼辦?


有很多孩子由於性格特點和學齡前習慣,上課不會聽講,愛鼓搗東西,一會也坐不住。我班經過半年的規矩和訓練,這樣的孩子已幾乎不見。據我觀察總結:這樣的孩子多是學齡前放養型孩子,孩子可勁玩,家長忙沒有靜下心來陪伴孩子,沒有一點一點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專註力。注意力不好以男孩居多。孩子學齡前的幾年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需要「長期抗戰"??建議家長和老師攜起手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把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提高。

老師要課上課下多關注:

1.當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了,可以通過表揚他身邊小朋友的方法來提醒。老師走到孩子同桌那或前後桌那,輕拍一下,說表揚XXⅩ!通過輕輕一拍,拉回孩子思緒,通過表揚別人他知道他還沒做好。

2.小孩子也很「虛榮」,讓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下不來????????。可以當面表揚他,xx同學某一方面做得很好,我覺得在聽講方面肯定也能做到最好,反正我是相信你!等他再搞小動作,你一個眼神他就明白了,會堅持一段時間。

3.平時在班級里要求一定要嚴格,說到做到,面對集體嚴肅一些,讓學生知道這是上課時間,必須拿出一個嚴肅緊張的態度來面對,把精力用到和同學討論問題上大膽發言上。課下面對某一個孩子可以溫柔一些,和孩子嘮嘮家常,拉近一些距離,讓孩子「親其師,樂其道"。

家長在家裡要做的,就是有意識的訓練,必須捨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像一樣小苗,自由發展,不澆水不拔草不打杈,靜待也不好開花。

1.可以小步做起,如果孩子作業的時候,能堅持5分鐘就表揚,5分鐘不是問題時,提高到8分鐘,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總有成功的時候。

2.讓孩子學一學書法、圍棋或畫畫,練習靜心。如果不具備學這個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大聲朗讀,在朗讀時,眼嘴心並用,估計搞不成小動作。慢慢訓練,會有成效。

3.給孩子驗驗微量元素,看看是不是缺鋅或者是鋅,有的孩子微量元素缺乏也是靜不下來的。

總之,想地一個愛搞小動作的孩子訓練好,需要一個長期奮戰的過程,老師和家長配合起來 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效果的。


上課老師不專心聽課愛做小動作,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人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保留在一個事物上,大人是這樣,更何況是一年級的孩子呢?在心理學中注意力的特徵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轉移,注意的分散。一年級的小朋友上課不專心聽課,愛做小動作,這都是注意力分散的表現。聽著聽著課,往往就會想起動畫片里的蜘蛛俠,熊大熊二,或者想起今天中午媽媽給她做什麼好吃的,爸爸給他買什麼玩具。其實,回憶我們小的時候,上課的時候也往往開小差,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更要學會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

第一,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愛開小差,首先跟老師有很大的關係,這說明教師上課不生動,不具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採用直觀教具,營造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氛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上課的內容可以與孩子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孩子比較熟悉的認知事物引導孩子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玩具再導入新的一課,孩子感興趣了,自然而然就會專心聽講。

第二,要靠家長的配合。家長要盡量減少對孩子的訓斥和嘮叨,讓孩子感覺它們是時間的主人。孩子自己可以支配時間。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獎勵,不是一味的懲罰和訓斥。要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並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這樣的話,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學會掌握自己的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就是會更加自信。

謝謝大家。


孩子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這是正常的。畢竟每個孩子的發育生長期,叛逆期都不一樣。小孩子有這些問題的表現,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我們不能在老師告訴家長時,就指罵孩子,更不能體罰或者打孩子。因為一部分孩子不上課不專註認真,愛搞小動作,我們來剝析一下,原因可能有這些:



1、詢根問底

當知道小孩上課搞小動作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學會如何的溫婉的去問孩子,而不是直入主題。

我們要學會從側面探詢,看看孩子是因為什麼而分散了注意力,反爾搞小動作。

比如:今天老師表揚你了,說這段時間在學校表現不錯哦,值得鼓勵,爸爸媽媽替你高興。然後話題一轉,接著說,不過聽說你偶爾在上課間搞小動作,能不能分享一下原因,讓爸爸媽媽知道呢等等……



2、吸引眼球和注意力

一些家庭,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理孩子。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夫妻感情不好,鬧騰,影響了孩子的心情。

這時的孩子們,會製造麻煩出來,讓家長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他們身上。通過在學校的表現而讓老師傳達家長,以達到被關心被注意的這麼一個效果。

3、對老師有偏見

有些老師,在學生的眼裡是不被喜歡的。我小學一個同學,讀書上課時,經常讓老師頭疼,原因很簡單,就是說不喜歡這老師。因為小學時,一犯錯,就被老師罰站或者批評。

4、是不是受了什麼委屈,以上課搞小動作來發泄小情緒。這都是要老師和家長一起弄明白的原因。



5、老師講課太枯燥無味



總之,孩子上課搞小動作,我們需要了解原因,好好溝通,不能打罵孩子,更不能拿孩子當對比。

做為家長,心平氣和,才能好好教育好孩子,才能讓孩子心靜於學。

圖片來自網路


題目所說的這種現象有很多,作為家長不要過度焦慮。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在還沒有養成上課習慣時,也屬於正常表現。如果假以時日,很多孩子都能夠轉變過來。

如果是那種比較嚴重的情況,就需要多和老師溝通,觀察在家的日常表現,回想幼兒園的表現,三方面綜合起來分析,找到原因再採取合理的措施。此時切記不要盲目、粗暴的處置,更不能打罵和訓斥孩子,避免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一般來說,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可以歸為一下幾種情況。

首先,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表揚和被關注。

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和呼應,他會對上課失去耐心,轉而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也可能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做出過激動作行為。如果是這種原因,做為家長,在做好孩子的心裡疏導的基礎上可以和他的任課老師溝通。

第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更對感興趣的東西有專註力。

這又有兩種可能,一是該門功課長期落後,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失去聽下去的興趣;二是課上有其它與授課無關的影響因素存在,孩子轉而去響應。如果是第一種,那就要家長費心思補差了,功課趕上去了,小動作現象也就基本消失了。如果是第二種,只好去麻煩老師幫忙解決了。

第三,積重難返,惡習已成。

這種情況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就是這種情況,非常抱歉,我能幫你的不是很多。只能夠勸你,認清問題的嚴重性,痛下決心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苦果自己種,就不要讓他人背鍋了。誰也不欠你什麼,也沒有義務和責任替你完成這個幾乎完不成的過期的任務。更不能不聞不問不管,最後釀成更大的錯誤。


一年級會容易出現這個情況,一年級的專註力時間最長25分鐘,所以一年級的課程安排都不是很緊,老師都是年輕的,有耐心的老師。如果學校出現不專心聽課,其實在家裡也會同樣出現寫作業的問題。建議從家裡開始著手,慢慢調整過來。

1、先觀察,找到孩子最喜歡做的事,看一下專註時間多長,一般喜歡的事情是專註力最容易集中的時候。切記,每天給孩子這樣的時間段,無論發生什麼,只要是安全的,就不要打擾,除非孩子請求幫助;

2、適當訓練,選擇一個項目,可以是寫字,可以是積木,可以是讀書,看書等,只要孩子不反感的,每天花25分鐘時間訓練孩子,這個過程要跟孩子講清楚,是他自己的時間,需要專註大人不會打擾,他在完成之前只做這一件事。規則講清楚,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干涉,也許他會做一些看起來很笨的事情,但是讓她去,家長一定要放手。

3、告訴孩子,上課要認真聽,鼓勵孩子多回答老師問題,也可以跟老師商量,可以適當提問孩子,這樣可以鼓勵他用心聽。上課時,學習工具盡量簡單,不要花哨。

注意事項:

平時要多鼓勵孩子,盡量不打斷孩子。


一年級的學生缺乏長期持久地集中精神的能力,是自然現象,它是由年幼學生的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所決定的。

1.千萬不要用懲罰的措施去對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那樣會適得其反。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不集中的,他們的思想特別容易開小差。你會發現他們聽著聽著就不自覺的不聽老師的指導了,突然地陷入想入非非的狀態。這是由於一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生理特點造成的。

對待這個特點懲罰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還會傷害師生感情,學生會因為不願意麵對懲罰而討厭學習,討厭老師。得不償失。

2.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最好的辦法是引起他的興趣。

對學習的樂趣,不能理解為娛樂,也不能理解為開心。主要是指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認識性興趣,智力興趣,對探索的樂趣,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開展的競賽的激情。這些都會引發孩子上課注意力的興趣。

人的積極的思維活動,對於形成和保持這種注意力,特別具有意義。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精心進行教學設計。讓課堂的魅力,讓學習的魅力吸引孩子。

3.規律的作息,健康的身體,是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的保障。

兒童睡眠不足,第二天早晨很難起床,沒精神,上課時也容易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不能集中精力的去學習。所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遵守正確作息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經驗的小學教師都會發現,尤其是在低年級,班上注意力最不集中的孩子就是豆芽兒菜和小胖墩。

體質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開小差兒做小動作。所以,增強孩子的體質是必須的!

我是「禾頁老師」,歡迎您的關注,一起交流教育話題。


謝謝邀請:這種情況,大部分是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不必過於緊張,更不能打罵,針對孩子特點,請老師格外關照一下,多提醒,多鼓勵,慢慢會轉變的。


我家娃也正在上一年級。記得上學期,我為這個問題真是傷透了腦筋。經常被老師聯絡,留校挨訓,還寫過保證書。真是把我以前沒在學校挨過的訓都挨了一遍。孩子不是在學校調皮搗蛋了就是上課不認真搞小動作。文具盒,鉛筆,尺子什麼的被老師沒收了不知多少。每天最怕收到老師的信息和電話了。但到了期末後期和這學期都表現棒棒噠!下面就來分享下我的訓娃秘籍!

首先小孩這麼小的時候都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我們要理解並接受他這種行為,然後再來引導他們。重複多遍的教他,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不能太心急。

其次要掌握方式方法,多鼓勵表揚,犯錯第一次可以原諒,但一定要約定好下一次犯錯他要承擔的後果。如果約定好了只能武力來解決那就武力解決。要他知道錯在哪裡,然後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對於上課好動坐不住,我是每天要求他在家靜坐20分鐘,當然首先是從五分鐘開始,然後慢慢過渡到20分鐘。這個一定得要堅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最後是專註力的問題,我用了兩個方法:一是數花生米。從超市買了一碗花生米放在家裡,每天從碗里拿一大半出來數數,每天的數目都不一樣,因為是隨手拿的量,但我都會提前數一遍。二是玩遊戲讀書,每次讀一個故事,看文章中哪個字最多就選定哪個字,每當我讀到這個字他就拍拍手。以玩樂的方式進行,有時可以換他讀我來拍手。這個我家娃最喜歡了,可以說是閱讀和專註力一起培養了。但必須注意的是堅持兩個字。

好了,就分享這麼多了,如果還遇到些其它育兒的問題可以一起來討論分享。謝謝大家!


|我有多年當一年級老師的經驗。一年級的學生上課老是不專心聽講,愛搞小動作屬於正常的情況。但是大多數同學經過老師的引導,能夠專心的上完40分鐘。那麼怎麼能改變他在這40分鐘內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講的習慣。

根據孩子的生長特點,

孩子們要堅持40分鐘安靜的狀態,不切合實際。在40分鐘里,孩子們能夠保持安靜的聽課的狀態是20分鐘左右。所以老師要在20分鐘我就把心新知識講完了,剩下20分鐘做一些有趣的練習。這是一堂課整體的安排思路。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用多種有趣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活躍的氣氛使孩子們忘掉了他們自己的小動作。在需要孩子們安靜做練習的時候,也必須保持安靜的狀態。

一年級上課的一分鐘,引導學生坐姿狀態的調整,良好習慣的形成。然後有趣引入教學導入新課。把小動作扼殺在萌芽之中。

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體質是學習的保證。我調查過,學習愛溜號者,愛睏者多數是睡覺很晚的。同時生病的孩子注意力也不集中,更容易溜號。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家長們多陪伴孩子成長吧!


謝謝邀請,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對這個問題一定特別憂心忡忡,生怕從此養成壞習慣,耽誤學習,其實對這個問題不必太過憂心,因為從孩子的生理特點看,不做小動作的才不正常,恰好我今年所在的班級就是一年級,通過我的觀察,全班三十五名孩子在一堂課四十分鐘的時間內幾乎都或多或少有走神,發獃,玩兒文具,摳手,咬指甲的現象,大部分孩子在經過老師的眼神、動作、語言的提醒後都能較快的回復狀態。所以可以保持平常心,不急不躁,讓孩子自主調節。當然如果您的孩子的情況較嚴重,比如一節課有三十分鐘都在做小動作,就需要有所訓練了。

(一)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些有濃厚的興趣並且可以集中注意力的遊戲,比如拼圖、搭積木,使孩子在中,養成專註的習慣。孩子在玩遊戲時常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其聚精會神時家長切不可隨意打擾,干涉,更不可家長在一旁玩手機電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二)培養孩子獨立看書,聽故事的能力。在此之前,給孩子設定一個可以在10-20分鐘內完成的目標,也可以設置一些有獎問答,讓孩子帶著興趣目的去讀去聽,這樣更能提升效率,集中注意力。

(三)做作業或學習時創造安靜的氛圍和較為簡單的環境。書桌上不要有多餘的裝飾擺件,文具也是夠用即可,不需多備。特別不能有那些可以當玩具玩兒的文具,以20分鐘為一次休息時間,累計最長不超過一小時,勞逸結合,事半功倍。

當然孩子的情況千差萬別,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共同學習。


推薦閱讀:

人活著有多不容易?
高管面試都面什麼?
光有夢想還不夠,更要儘力實現它
結婚後發現生活或者ta沒那麼好要怎麼緩解?
哪個品牌的消毒液效果好?

TAG:教育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