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了,父母必須擁有哪些理念?


女兒3歲,今年即將上幼兒園,作為家長,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裡準備。

第一,學會放手。我們知道這世上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是越走越近,只有親子關係是逐漸分離的。孩子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獨立的踏入社會,對於父母來說,不舍與難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成長。在生活上,父母們要引導孩子獨立的去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穿衣服、鞋子,自己刷牙洗臉。心理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獨立的思想準備,對於孩子的依戀,父母要理解,但是不能順從,還要學會引導孩子學會獨立的去處理自己在幼兒園的人際關係。

第二點,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好,但很多孩子對於複雜的事情往往表達不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除了詢問老師,就要學會和孩子來進行溝通。學會和孩子溝通需要父母們改變自己的視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有一個很好的溝通遊戲就是:角色扮演遊戲。可以讓孩子把在學校發生的事驗出來。

第三點,家園共育中家長更重要。現在的教育理念是家園共育,家長和老師是合作的關係,不是對立的關係,所以家長們需要做好的是配合好學校的教育。如何來配合,我個人認為是,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如果和老師產生衝突,我們應該謹記,解決問題最重要,保持端正的態度,就事論事,如果是家長錯了,勇於承認錯誤很重要。

第四點,引導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家長需要耐心。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人際交往場所,面對集體生活,孩子可能會感到不適,如何和小朋友們和睦相處,如何自己解決問題,都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引導,更需要家長的耐心。

個人見解,歡迎大家補充。


孩子上幼兒園,對於父母來說,是喜憂參半吧。喜的是孩子終於上幼兒園了,有點時間自己做點事了,憂的是孩子在幼兒園是否可以適應,是否能跟小朋友好好相處。不管怎樣,父母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及理念。

一、父母要知道為什麼送孩子去幼兒園。送孩子去幼兒園其實是希望孩子在上小學前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適應學校的各種要求各規則。在幼兒園期間,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自己穿衣,獨立吃飯,早睡早起,遵守園裡各項規定等一系列好的習慣。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要經營一個和諧的家庭。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對這個世界是陌生的。他的很多行為舉止都是來自父母。因此,父母在平時說話,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還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必定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幸福。

三、一味的保護不如放手。孩子在幼兒園生活,肯定多少會跟其他小朋友發生肢體衝突,如果沒有太大問題情況下,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在家裡一定要告訴孩子遇到這些事情怎麼處理,要細哦。記得我家寶上小班時,有一次回來說有個小朋友打她。那個小朋友是班上最調皮的,幾乎所有小朋友都挨過他的打。於是,我告訴我家寶如果她再打你,你就大聲告訴老師,或者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還手。結果,過了幾天,孩子又提到那個小朋友打她,我就問她她怎麼辦的。她說,我就說還手。我當時那個無語呀!原來她根本還沒理解還手的意思。沒辦法,我有詳細解釋了還手的意思,還跟她演練了一下。

四、多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很多習慣,一定要及時跟老師溝通,這樣在幼兒園遇到狀況,老師才能很好的處理。

總之,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我們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孩子的成長很快哦,父母如果原地踏步,小心很快就被甩到後面了。


我家倆孩子,老大上幼兒園時各種擔心忐忑不安, 怕孩子到了幼兒園,新鮮事物一切陌生,會大哭大鬧起來,擔心不好好吃飯、擔心和小朋友不友好, 當時自己感到束手無策。現在想著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於父母教育方法欠妥當。我們應該用這種做法:

(1)先告訴孩子學校的趣味

大家都會說幼兒園老師和藹可親,幼兒園有許多好玩的玩具,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幼兒園有你最喜歡玩的滑滑梯,幼兒園你會交到好朋友,幼兒園老師教你好多知識等等、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和興趣。

(2)如何處理對孩子入園的哭鬧

有的幼兒入園時的哭鬧,家長對待這個問題趕緊離開孩子的視線中或者不理睬的態度,哭一會孩子感覺會適應大家庭的溫暖。差不多一周時間,孩子適應上學的日子,就不會哭鬧了,並逐漸對幼兒園的生活習慣起來。

(3)培養孩子學會人際關係

我們可以常常帶孩子到朋友家或請小朋來家裡做客,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很想去幼兒園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趣事。

十月懷胎,孩子降臨到了世上,媽媽的稱號也就伴隨了我的一生。孩子的喜怒哀樂也就成了我的喜怒哀樂,孩子的生活也就是我的生活。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呢?孩子是父母的全部!父母的愛全部給了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了,父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孩子從這一天開始走向社會。他不在光是你的寶貝,他也是老師的學生,小朋友的同學啦!還要學會面對很多事情。父母再也不能大包大攬了,有些事情需要他自己去處理了。比如:小朋友們一起玩,相互融入的問題。父母雖然教了她很多方法,但具體的還要他自己去實踐去實施。

第二,父母要做好與老師,孩子的家長打好交道的思想準備。隨著孩子進入幼兒園,他給你開拓了另一方面的社交圈,對你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個圈子同樣是複雜,而多變的。對於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家長,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裡出了事情,如何與老師溝通的問題;小朋友打架了,如何和孩子家長溝通的問題。

第三,在幼兒園這個團體裡面要擺正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關係的問題。自己的孩子是個寶,別人的孩子同樣是個寶,不能只顧及到自己的孩子,而不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只能佔便宜,就不能吃虧。

第四,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的時間充裕了,家長要利用時間提高自己。孩子在逐步的有自我意識,家長的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做家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的。


在幼兒園的時期是孩子社會性以及各項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快速發展的時期。並且是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階段,所以幼兒園的家長需要擁有掙錢正確的理念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那麼作為幼兒園的孩子父母,我們應該擁有哪些正確的理念呢?

第一:注重孩子的學習方式。

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是具有特殊性的,不同與小學、中學與大學等,幼兒園孩子的學習應該是以遊戲為基本形式,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得到知識鍛煉能力已經培養品行。

第二:能力的培養大於知識。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能力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相比單純的知識而已能力更加重要。應當培養好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服務能力以及自信心、責任心等意識。

第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的孩子身體處在快速發育階段,應當保證孩子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並且需要配合孩子合理的飲食以及充足的睡眠。在身體發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去給與孩子鼓勵與陪伴,讓孩子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1、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開心的和他說:「玩得開心哦,媽媽等你午睡醒了吃點兒點心就來接你。拜拜~」孩子看到父母很放鬆,他也會不那麼緊張,雖然你離開時他會哭著不讓你走,但是當你很果斷的轉身離開孩子看不見你之後,他就不會哭鬧,反而會去尋找他認為和善、值得信任的人,比如老師。2、孩子在園內出現的問題時,老師會對他進行管教批評。如果孩子在家屬於比較寵溺的情況,他會覺得心裡比較委屈,但是幼兒園是他走入社會的第一步,他會面對自己的不足、困難,他要學會勇敢面對並認識那個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缺少不了老師的指導。不過一定要確定孩子沒有被體罰虐待。


謝謝邀請。孩子上幼兒園通常在3歲左右,正是孩子天真調皮和探知世界的時期,作為父母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鼓勵,表揚具體化。當孩子表現不好時,先鼓勵,弄清楚事情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急著批評,比如孩子見到老師沒有問好,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等等。要先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一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多鼓勵,孩子才會表現得更好。當孩子表現好時家長的表揚要具體話,而不是千遍一律的我寶貝真棒。比如孩子主動為長輩端水,可以說寶貝真有禮貌。孩子為媽媽撿走了地上的垃圾,可以說寶貝真愛乾淨,是媽媽的小幫手等等。

二.先當朋友再當父母。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美好的。他們的成長需要陪伴,更需要同等的交流。比如孩子得到了零食,他會第一時間分享給自己喜歡的人,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味的說不吃,留給你吃,那孩子可能慢慢的就不會分享了,因為他以為別人都不需要他的分享。比如孩子邀請父母跟他一起完成彩泥作品時,父母一味說自己不會,讓他自己做,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喜歡一個人生活,性格變得孤僻不合群等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先把自己想像成孩子的朋友,學會陪著他們一起長大。

三.寓教於樂。很多家長一到3歲就開始逼著孩子背唐詩,學數數。不會背就嚴厲的訓斥,不講究方式方法。其實要想孩子會的多,一定要掌握方法。要適當結合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作為過來人,認為父母要學會:放手。

孩子送入幼兒園後,我腦袋裡成天想的是孩子在幼兒園哭沒?受同學欺負沒?老師批評沒?吃得好不?睡得好不……天天處於焦慮中。如今回想過來,真正有些杞人憂天。孩子必須要歷經適應過程,而這個過程,誰也不可代替。

第二,要教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作為獨生子女,都寵著慣著,多多少少孩子有獨佔意識,不愛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和心愛的東西。有這種意識的孩子,其他小明友便不會與之玩耍,久之,孩子會孤單,不願去上學。

第三,要教會孩子懂得:自我保護意識。

危險無處不在。教育孩子不可與陌生人說話;不可吃陌生人的食物;記住家長電話號碼及110號碼;遇到校園暴力,及時求救,儘快報告給老師和家長。

第四,和孩子成朋友。

孩子踏入幼兒園,便正式開始了他的學生生涯。所以這時的孩子不再是天天摟在懷裡的寶寶了,隨著年齡和對知識的掌握,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觀點。父母不能強加個人的觀念,只能引導,更不可責備打罵。讓孩子與自己成朋友,你才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思想走向,及時糾正。

個人淺見,請各位指正,謝謝!


謝謝邀請,我個人認為現在社會特別的複雜,經常會在網上看到虐童事件的發生,尤其是一些較大並且知名度較高的幼兒園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個人認為孩子可以稍晚點上幼兒園,而且父母要告訴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真話,不要讓孩子感到害怕被老師說,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要有一個對幼兒園的考察。


推薦閱讀:

從孩子的表現看家庭教育的情況
「思塾雜談」孩子從來不拒絕,但並不代表他不痛苦。
發現父母的言行與教育我的不一樣,怎麼辦?
孩子10歲,一不順心嗓門就高,還向家人發脾氣,作為媽媽我該怎麼做呢?
用「我發現……」告訴孩子他的變化,他更有動力做好

TAG:幼兒園 | 家庭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