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一年級遇到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就是漏題,第二就是讀題不仔細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小學數學老師,我來說一下我的個人想法,由於是問答,所以寫的簡單一些,方便您的閱讀。

這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有,甚至審題不嚴的問題會伴隨孩子整個學習階段,它產生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生長發育階段的原因

孩子的生長發育尚不成熟,對於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還不能做到非常的準確。每個孩子有差異,這本質上不是什麼問題。

心理上的原因

對於做題的不重視,甚至是輕視造成的。小孩子往往年少輕狂,所以會出現會做的做錯的現象。

碰到難題時的畏難心理,與上面的相反,看到有一點難得題目就害怕,一旦問題字數繁多而且又複雜,孩子也就不想去多看題目,不去仔細分析了,當然還會有跳題、漏題的情況。

思維定勢的影響

在學習過程中,受長期形成或眼前看到的經驗的干擾,就會用一種固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形成思維定勢。主要有生活經驗的干擾、書寫格式的干擾、經驗性知識的干擾、視覺和聽覺的干擾等。

概念不清晰,認知受到阻礙

舉個數學例子:5除以3,5除3,這兩道題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你概念不清楚,哪怕看仔細了,還是不會做。

再比如:修一條長50千米的路,修了二分之一與修了二分之一千米,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

比如書寫不規範,草稿打的一塌糊塗,沒有檢查驗證的習慣,沒有畫圖動筆的習慣等等。


如何避免或者改善呢?

  1. 看準題目,強調讀和說,注意圖文的信息;

  2. 多動手做標記,畫圖,列表格,找關鍵字等;

  3. 規範書寫,強調書寫的工整;

  4. 熟悉概念,突破認知;

  5. 進行反覆推敲驗證;

  6. 學會檢查驗算,先驗題目、再驗過程,最後驗結果。

學習是一個感知——表象——抽象的過程,你只有很好的感知這個問題,才能夠進而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學會審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學習的幫助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重要的東西說三遍!


一年級漏題現象確實挺多,我在帶一年級的孩子的過程中碰到這些比較普遍的情況。

數學,口算四列或者五列題少做一列,解決問題題兩問或者三問少做一答。語文漏得最多的是閱讀理解找出表示這段話意思的句子在下面劃橫線,直接略過,或者是上面方格讓抄字下面說寫出第幾畫是什麼也特別會漏。總之一道題有兩個以上內容的就會漏。

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還是學習習慣不好,基礎沒打牢,導致理解能力不夠,看題目都是跳著看。

總結存在這樣問題的孩子,識字量少,閱讀理解差是主要問題。要想提高這方面的能力,除了書本學習的字詞,要多加強字詞方面的訓練,有的老師會要求學生每天學十個課外的生字,增加辭彙量,家長可以挑選一些常用的生字,讓孩子去讀和寫,第二天讓孩子默,周末的時候將一周學的生字再鞏固一下,同時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一年級孩子多做這樣的基礎訓練,有助於孩子的提高,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容易漏題就靠做題去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效果很不好,因為沒有找著問題的根本。

最後祝你孩子儘快解決這樣的問題。


謝謝邀請,一年級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個正常,不用太擔心,既然發現了這個問題那麼就通過一定的方式解決。

首先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太過擔心,但是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不能任由它發現下去。

就一年級的孩子,很多東西都在學習的過程中,那麼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會犯一些錯誤這個就是所謂的嘗試性錯誤,這時父母要及時的對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以及認知及時的進行規範,注重養成教育。有些孩子的父母總感覺孩子還小,這些都不是問題,等孩子長大一點自然就會好的,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後,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就開始抓,讓他在開始學的過程中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習慣。當這些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後,後面不用父母們過多的監督,那麼他也能做好。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好里?

首先,要做好引導,讓他認識到這個一個不好的習慣,幫助他找到這個問題的出現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由於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可能在說的過程中不怎麼理解那麼你就可以拿他感興趣的一個東西或者一件事來說,跟學習上的一些問題進行比較,這樣他會更能理解,記憶也相對深刻一些。

以前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小男孩跟你的孩子差不多,也是平時比較馬虎,一語文次考試的也不錯,自豪的將試卷拿給媽媽看,媽媽看是發現孩子把食指寫成了「十指」,媽媽問男孩這個你本來會寫的怎麼寫錯了,男孩不以為然回了一句,那就寫錯了一個,當時寫的時候沒看清楚。媽媽耐心的說了一句「如果媽媽給別人動手術將切除食指看成了切除十指,是不是要把病人的十個手指都要切除了?」這時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之後這個男孩也將這些不好的習慣慢慢改掉了。

其次,要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以加深映像

對於小孩子來說,有時說過的事可能時間過不久就忘記了,短時間內可能孩子會注意,但是時間久一點就遺忘了,所以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孩子在改正的過程中有一個過程,所以父母要有耐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的進行「懲罰」(一般不建議)。

我是殤王別姬,以上就是我對你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漏題,讀題不仔細是很多小學都有的通病,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別說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我今年教的六年級學生中也時有發生。這種粗心馬虎的通病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學生的性格較為急躁。性格急躁的學生做題時做得比較快,往往上一個題目還沒有做完,他已經開始看下一個題目,這樣就容易犯下掉題、漏題、讀錯題目的錯誤。這樣的孩子在做題可以要求他放慢做題速度,一個題目做完以後再看下一個題目。

第二,學生的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生做題時心裡在想別的事情,沒把全部精力放在做題上。比如:規定他做題用半小時,他會不停的看錶;想看的電視節目快開始了,他就更加心不在焉了。孩子這樣時,可以把規定做題時間改為規定做題數量和質量,這樣孩子抱有把題快做完的想法,會把精力全部放在做題上,避免漏題、錯題。

第三,教給學會學會檢查。有的孩子做完題目後把本子一合,根本沒想到還要檢查。可以在孩子做題時對孩子提出要求:做完題後必須檢查,檢查是否有漏題,檢查答案是否符合問題要求。面對學生的粗心,教給他改正的方法很重要。其實,學會檢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養。比如:上前後自己檢查是否帶好課本、作業和學慣用品;外出時,自己檢查所帶的食品和衣物。這樣做,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改掉粗心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粗心,家長不要過多的指責批許,而是要耐心的幫助孩子改正,以免養成習慣,影響孩子的成績,不利孩子成長。


謝邀請!漏題和讀題不仔細,多半是由於孩子沒有較強的專註力所致。再一點就是對於知識不足夠熟悉,掌握不牢固。

我們只說專註力的問題,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專註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專註理念,要讓孩子認識到專註做事的重要性。可以講一些名人專註做事成功的故事,比如雕塑家羅丹、科學家牛頓的故事。

2、 讓孩子有了專註做事的觀念,還要給他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環境。

3、 有了好的環境,家長平時還要多鼓勵孩子,不干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

4、 培養孩子的專註力,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養成拖拉磨蹭的習慣。

5、 教給了孩子如何分辨輕重緩急,還要教給孩子有效利用時間,專註做事的方法。比如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改定時為定量。

6、 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我們常說人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不同性質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

7、當然還有一些具體的提高專註力的方法

比如讓孩子聽音樂、玩拼圖等等。 還可以買一些專註力訓練方面的書,每天堅持練習。一些鍛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錯誤、找不同、比大小、長短等。大聲讀書有助於訓練注意力。

8、 最後家長要戒除三種表現:在培養孩子專註力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表現,不要因為自己而影響了孩子的專註力。急迫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過度地放任對孩子的專註力也是有害無益;常常打擾孩子專註做事。

茉然回首專註於兒童成長教育,希望得到您的關注和轉發,以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問題!


漏題和讀題不仔細應該是聰明學生失分的兩大原因。

在數學考試中尤為致命。


從我輔導一年級學生的經驗來看。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

1、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看題的時候是跳讀的。這樣很容易漏看關鍵字。

這一點,可以要求使用尺子和默讀題目。使用尺子對於一年級尤為好使,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計算題漏題的情況。

2、沒有養成檢查習慣。

在我們這邊,小學生基本都要加做同步練習。剛開始一年級的孩子都是一做完就拿給我批改,提醒了多少次也沒用。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同等水平的孩子先互相批改一次。孩子們特別接受不了來自同齡人的批評,為了正確率比對方高,反而會卯足勁先檢查。一段時間後漏題這種情況就消失了。

3、心不在焉。

這種就不用多說了,邊做邊分神,肯定是會出錯的。這一點在低分學生中較為常見,高分學生相對較少。

4、記憶力太好。

沒錯,這也是原因之一,特別是一年級的高分學生中,很多一看前面就認為題目我做過,刷刷刷開始寫答案,可不就掉進出題人的陷阱了么……解決方法還是默讀題目。


對於一年級數學的輔導,我是強制要求孩子們在回答「解決問題」題型時,必須圈出數學信息如數字、關鍵字、單位等等。檢查作業時如果發現沒有圈,批評。

對於讀題不仔細的高分學生,一旦發現讀題不仔細,連續兩天交作業時都必須在我身邊大聲讀出題目,直到準確率上升。這個方法也不錯,很多高分學生還是比較愛面子的。

一年級正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這一年多費心,以後就省心多了。


這兩個問題和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關,特別是男孩子尤其突出。我們不能太著急,但我們可以助力孩子儘快解決這兩個問題。

問題該怎麼破?

1.做試卷時用鉛筆指著讀題目,如果在家做建議孩子大聲朗讀

這樣可以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做題上,比在旁邊隨時提醒孩子效果好得多。

在讀題時,建議先通讀題目,找到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再讀題看他們有什麼關係。兩遍之後再下筆做題。

2.做完試卷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

檢查在平時寫作業中必須交給孩子完成,告訴孩子出錯誤他負責,使孩子養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只要養成了這個習慣,考試中就會很少出現漏題等現象。

3.孩子不漏題,認真讀題要及時表揚

對孩子表揚不要表揚成績,要表揚他認真的態度。如不可以說「你真棒,又考了一百分」而要說「孩子,你用筆指著讀題,媽媽真為你高興。」


首先為題主乖巧懂事的孩子點贊!對於一個愛學習又懂事的孩子,審題不仔細其實不用太擔心。您的小孩現在才讀一年級,我現在就是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任教語文科目。在第一學期剛開始做題時,我們都有要求家長讀題給小孩聽。每次的單元測試我們的監考老師也是逐一讀題給學生聽。首先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當老師讀題時用手指點著題目,邊聽題目邊思考,老師讀完題目後學生才可以動筆寫答案。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認字能力,又可以培養孩子理解題目。養成一種循序漸進,逐一解題的好習慣。

現在進入一年級下半學期了,孩子們的認字量也越來越多了。我也要求家長不用讀題給小孩完成作業了,讓小孩獨立讀題完成作業。家長只需監督和稍微檢查一下就可以了。今天也舉行了開學後第一次測試,我沒有再逐一讀題。而是讓孩子們自己點題讀題在完成題目。在聽到孩子們讀題過程中,全班的學生讀題聲音都很響亮,只有個別嘴巴沒動。看來題目的生字已難不倒孩子們了。也培養讓他們在讀題中理解題意,才能寫出正確答案。今晚加班改完後,發現全班的學生考得都不錯,沒有不及格的現象。

一年級的小孩玩心還比較重,畢竟是孩子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所以很多時候粗心大意也是他們最大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正確引導,適當鼓勵孩子細心檢查。不要斥責怪怨孩子,讓孩子對考試或做題產生恐懼感。讓孩子養成愛學習,膽大心細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需要耐心,關心,愛心。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大家認為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您給個贊,謝謝。


謝邀!這兩個問題究其本質,可以總結為一個問題,孩子馬虎粗心怎麼辦?好我們先來怎麼一下孩子為什麼會粗心一般有這四個原因:

1. 孩子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是做題。

2. 孩子對做題和成績之間的關係認真不清楚,不知道做題的重要性。

3. 孩子基礎知識不牢固,做題時不求甚解。

4. 孩子做題浮躁,沒有認真審題就匆忙下筆。

我們知道了原因就可以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做題粗心呢?

1. 幫助孩子了解粗心的原因,引導孩子自己反思,如何解決問題。比如孩子數學有道題因為粗心做錯了,引導孩子自己找出粗心的原因,孩子自己找到原因,比我們指出的原因印象很深刻。

2. 父母也要培養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作為父母也要多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做事粗心大意。

3. 用記錄法及時糾正孩子粗心的問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陪伴在孩子左右。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家長及時指出,讓孩子回憶做題思路,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並且在這道題上做上標記,下次孩子看到標記,看到這道題目,就能回想起來做錯的原因。

4. 幫助孩子養成做題後認真檢查的習慣。孩子很少有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需要家長的引導。也可以讓孩子把細心兩個字寫到顯眼的地方,便於時刻提醒孩子要細心。

粗心和細心都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家長要有耐心的幫孩子。從平時的生活習慣做起。


一年級的孩子做題有這兩個毛病的大有人在,家長不必過於擔憂。這個年齡的孩子,專註做一件事情的時間基本不會超過二十分鐘。所以隔段時間,要讓孩子休息一下。孩子在做題的時候,能做到精力集中嗎?是不是時不時做些與作業無關的事情?即使不離開座位,也會玩橡皮或者鉛筆?如果有這些情況,首先要提升專註力。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要家長陪作業的。他們認字少,有些題目理解不了,甚至帶拼音的能讀懂的題目也會讀漏關鍵字。家長面對這種情況,不能表現得過分嚴厲,可以教孩子做題時候題目多讀幾遍,做完回頭再檢查一遍,就能很好地避免漏題、讀題不仔細的毛病了。

如果這樣做,效果還是不理想的話,可以採取獎勵的辦法,根據做題情況,制定獎勵方案。孩子們好勝心強,會努力去拿到獎勵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專註力理解力都在增強,到了高年級這些問題沒準兒自己就克服了!


推薦閱讀:

這屆社會人不行,太沒性格了!
談新加坡教育的分流制度
有哪些特別的生存法則?
一起努力,共克時艱吧!

TAG:教育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