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到底想表達什麼?


李安的《飲食男女》

1:這是我最喜歡的李安電影之一。

2:開頭的美食製作,真是讓我一個生為中國人發自內心的自豪和流口水,中國人的美食太偉大了,中國人太幸福了。

3:郎雄,典型的中國父親形象,不善言辭,沉穩莊重。

4:西方神話里,有戀母情結,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節」,同樣也有戀父情結,被稱為「埃勒克特拉情節」。

5: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親父親朱師傅和三個女兒家珍家倩家寧的深深眷戀和家庭糾葛的故事。

6:大姐是個大齡剩女,二姐是個工作狂,小妹是個萌妹子,雖然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但對家的眷戀,對父親的眷戀,是得她們姐妹也衝突不斷。

7:二姐最漂亮聰穎,最得父親喜歡,大姐操持家務,長女如母,小妹搶了朋友的男友,最早把自己嫁了出去,因為她最小,最不受重視,她的愛也最需要爭奪才能得到,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面。

8:一家人,各自獨立,天各一方,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顧及,關心和愛。

9:男人什麼時候最性感?做飯的時候。男人對什麼女人最專一?20歲的女人。

《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為什麼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什麼有情有義的女子多出自青樓?為什麼最叛逆的人能守住傳統?為什麼最浪蕩的人能守住孤獨?


這部電影很多人已經從飲食男女,檯面上和檯面下的事兒來說過,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寫兩句吧,關於家庭的分與散。

《飲食男女》是李安1994年的作品

作為一部講述中國家庭倫理故事的電影

電影里包含了很多中國式的細膩情感

無論是三姐妹每個人心裡不願意跟家人分享的事兒

還是老朱心裡存著的那點事兒

電影把個人和家庭的衝突給展現的活靈活現

裡面很多畫面都非常的真實生動

簡直就是一部中國傳統家庭的變遷史

記得小的時候我一親戚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孩子的父親早年心臟病突發去世

母親一個人拉扯大四個孩子

結果孩子大了,老大結婚不久又鬧離婚

老二跟別人私奔跑了,老三成了別人的小三

唯一一個小兒子又是同性戀

憋了很久才被他媽發現

和電影中很相似,記得小時候我去他們家的時候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和和氣氣熱熱鬧鬧

大家有說有笑,打牌都不愁湊不齊人

但僅僅是小時候,孩子大了

現在他們家裡只剩下老媽和已經離婚的老大

你要說算個家吧,逢年過年孩子們也能聚到一起

聚跟散本就是一個家庭常有的事

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生活

一個家散成幾個家,一種生活散成了幾種生活

大部分家庭都要經歷這樣的經過

家還是那個家,只不過舊的規矩已經容不下新的觀念

菜還是那些菜,只不過人不一樣了

酸甜苦辣,各人有各人的味

就跟現如今很多家庭一樣

成婚以後,原來的家更像是一個在心裡的牽掛

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

那個家的樣子彷彿被永遠封印在了記憶里

這也是家的意義的一部分,就好像蒲公英種子一樣

成熟了就飛走,原來的家破碎重組

慢慢的你滋養著一片土地

你成了另一個家庭的核心

你努力把你心中家的樣子還原出來

所以只有當了父母以後

你才更能理解為人父母的不易

(最後,我頭條號里有這部電影的視頻解說,歡迎關注)


表達了四個字:食色性也

《飲食男女》是李安在台灣拍攝的「My Father KnowsBest」三部曲的第三部。

前兩部分別是《推手》(1991)和《喜宴》(1993),和前兩部一樣,李安在《飲食男女》中熱烈地討論著中國人社會中傳統與現代的撞擊以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藉由片中無處不在的中國美食,觀眾嗅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現代中國人社會的另類解釋。

具體來說李安的電影總帶著些中國傳統文化溫文爾雅的氣質,雖平庸卻很現實。在這部為李安第一次贏得世界性聲譽(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里,由郎雄扮演的朱師傅是一位著名廚師,他和三個女兒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能聚集在一起。於是乎,家庭中所有的大事小事便都在飯桌上提出,每次都有一位家庭成員「有事要宣布」,其結果是會餐不歡而散。影片中最有看頭的地方就是將飲食和情感緊密聯繫,正如影片中人物所言:「飲食男女,人之所欲,不想也難。」片中的中國式盛宴,家人團聚的溫馨氣氛,無處不在的強烈的傳統氣息,讓人感覺這是一部「很中國」的電影。

深諳中西文化差異的李安,將一浪高過一浪的矛盾衝突隨著中國菜的濃汁重醬潑灑開來,再憑藉郎雄、楊貴媚、吳倩蓮、趙文暄、歸亞蕾和張艾嘉這些台灣資深藝人的出色演繹,《飲食男女》當之無愧是台灣乃至華人影史上不可忽視的經典之一。

李安一直在打破禁忌。可在那之前,幾十年前的喜宴就已經討論同性戀話題了,那可是幾十年前啊。

這部電影里,大女兒放開束縛去愛,真讓我大吃一驚。楊貴媚真美。當她批下頭髮, 穿上紅衣裳,昂首挺胸的去上班,又站在操場主席台向全世界吶喊要寫情書的人站出來,最後主動親吻了體育老師,我想,這才能代表中華美人。即使在這個年代,女性主動追男人,也有可能會被嘲笑,放眼幾十年前,更是不敢想像。而看上去最保守的大女兒做出了最大膽的事,李安在表達女性要主動追求愛的想法。三女兒本是電燈泡,後和好友的對象戀愛,甚至未婚先孕。橫刀奪愛這些事放到今天都不能容忍,但李安沒有過度在三女兒和好友之間糾纏,直接跳到三女兒帶男友回家,給了觀眾第一個驚喜。最後朱父本人的舉動更是不用說了,這個算是導演最好的一部電影之一。

總結來說:這部其實表面看起來是對父親的愛和父親對女兒的愛,其實深層次講的是由於男女、輩分不同造成溝通障礙,進而影響這種相互愛的正常流動,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感覺有時候很大衝突,但我們能夠理解,因為愛的存在。

通俗的講飲食和男女是人性最基本的愛好,沒人能夠例外!雖然飲食和男女關係是人的慾望,但把它連接到一起是因為愛。

最後用古語結束作答(要和文章開頭相互輝映嘛,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教的)

《禮記》裡面的一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電影名稱《飲食男女》

作品類型 都市 親情 劇情

執手導演 李安

上映年份 1994(台灣)

曾獲獎項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1995)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個人評價 整部電影下來 最好玩的是每一次大家一起吃飯就會發生不得了的劇情轉變 鏡頭還是很成熟的 作為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的第三部 印象最深的是老溫悄然無聲的去世了朱爸悲哀的說了句 「我的味覺死了」這句雙關語 讓我記憶猶新 看過的人都清楚這句話的意思 兩個女兒的不舍離開 剩下二女兒在守候著這個家 1994年出了不少好電影 這部也算是部非常經典的電影 搞笑的元素也有許多 世事難料 腦洞是有點大 劇情很容易就拐了個彎 會突然感覺 噫 怎麼會是這樣 反應過來又是哭笑不得 人之大欲 飲食男女.

經典語句「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順應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

「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檐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到底想表達什麼。

飲食男女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他的處女作品《推手》以及一年後的《喜宴》

加上這部可以說是李安的巔峰之作的《飲食男女》,都是探討家庭情感的家庭劇。 融入了東方傳統的象徵產物,比如太極拳,東方式的結婚喜宴,飲食男女就是通過食物來刻畫了東方家庭的關係。

飲食男女依舊是李安擅長的那種小雞燉蘑菇感情路數。影片中有很多的人物關係,比如;父親和三個女兒之間的關係,三個女兒之間的關係,還有那最後炸彈似關係,加上一個從中亂牽線的大媽。 但是李安將這些都完美的表達出來了。一個家庭中的感情的流露,一切那麼自然又順意。藉由彼此的生活與衝突,建構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價值觀,描述的兩代關係。


但凡是看過影片的觀眾肯定都認可,影片的開頭實在是太精彩了!4分鐘,39個鏡頭,將時間,地點,人物,環境,身份以及精湛的廚藝,講的一清二楚。菜肉入鍋的油滋滋聲伴著舒緩的音樂,進行著空間和節奏的變換。正如老朱做的飯,使觀眾深入其中。

「飲食男女」出自孔子《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飲食在片中不就是說民生,說生活本身嗎?借飲食表達老朱的心情「家想要卻留不住」---干燒的甲魚,憋;燒菜上桌---女兒長大離家留不住;倒掉未動的飯菜湯包---家人之間互相不理解,對家人家無「惜」。

男女則指代康樂,事關繁衍與性。民生與康樂合起來不就是人生,不就是「飲食男女」嗎?直可謂「食色性也」。就像老朱自己說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必不可少的周日的晚宴。

老朱把它當作與女兒間團聚交流的場所。老朱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肴,將三個女兒聚在一起,但三個女兒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聚餐已經變成了冰冷繁複的形式。他早早體會到了一種悲哀:家人間互不理解,家人間也無「惜」。所以以致鄰居的錦榮和其女兒姍姍才引起了老朱的內心情感波瀾。

老朱想將家庭聚攏,反而家庭更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家倩想要搬走,家寧懷孕結婚,家珍也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這些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情節都是在飯桌上發生,這個飯桌也就見證了整個家庭成員的發展。

影片高潮部分父親公開與錦榮的關係,在我們看來有些滑稽,但卻並不突兀,甚至有些順理成章。給觀眾造成這種感受的不僅僅是全家人對待人生大事的潦草態度,更多的是一些暗示,這就不得不提到影片的暗線了,即父親的感情。

父親幾次坦白無果,只跟老友感慨一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既是期盼,也是喟嘆。

《飲食男女》的主題就是文化衝突。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的內核就是在講中西方文化衝突,現代與傳統文化的衝突。尤其《飲食男女》講的是大家庭的解體,環境就在台北,幾乎連一個洋人都沒有出現。但一樣講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衝突,只是這一次,李安把這種衝突放在每一個角色自己身上。

無論是大女兒的信仰,二女兒的工作,還是小女兒開場的炸雞薯條,電腦和法語課。影片都在小細節中透漏這種文化觀念衝突。

老朱本是最守傳統中方文化觀念的人,做菜的手法,培育子女的方式,手抄古書方子。而本片反轉的點就在於,老朱反而是那個追求個體的幸福而犧牲大家庭和諧的人。老朱公布了和錦榮的關係,執意親手終結大家庭。他透過家倩的臉,看到亡妻對自己的失望和傷心,仍毅然帶著姍姍走了,就走了。恰恰二女兒家倩當初作為那個最想搬出去也最想離開的人堅守到了最後,也傳承了老朱家的周日聚餐。

在 「最後的晚餐」中,老朱的味覺回歸。從開場的家人矛盾到最後「一家人住在不同的屋檐下,各自過著不同的日子,但心裡有對家人的顧忌,照樣是一個家」。最後的味覺回來了,不正是老朱心中的家回了嗎?

飲食男女,做菜人生。我們不去評判老朱感情行為的對錯,畢竟正如他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但這也恰恰是文化的交融與發展,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李安的電影很細膩,不急不躁,敘事娓娓道來。男主帶著三個女兒,每個女兒都那麼讓他操心,最後一家人大圓滿,很喜歡這樣的結尾。尤其是男主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人之所欲。食色,人之性也!男主的表現太讓人感動了!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為喜歡的人的女兒送愛心便當,看到後面以為男主的女兒們嫁出去後男主會孤苦終老,結果出乎意料的是男主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後來還和喜歡的人生了孩子。很好的一部電影,大家有時間可以在網上看看。


推薦閱讀:

TAG:娛樂 | 飲食男女 | 電影 | 李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