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如何面對人性的?


謝謝邀請。我的看法,人性的本質是利己。只不過後天環境層面的不同,讓每個個體表現出來的境界有所不同。

無論是孔子的「克己復禮」,還是馬洛斯的需求理論,其前提假設對象無不默認個體利益的存在。克己不等己滅己,需求論研究的就是人性的境界。

利己並非貶意,而是一切發展的源泉。不是常說懶人創造世界嗎?工具的發明是為了減少人力,機器的發明是為了解放人力,頭條讓信息貼身,美團餓了么把快餐送到你面前,這一切的出現若不是得到眾多人類個體的接受,它們有何價值?而為什麼會被接受一一滿足眾多個體的利己需求。

至於人性的善與惡,不過是個體的利己是否遵守、認同、弘揚社會共同規則的區別。破壞規則為了一己之利,損及他人利益既為惡,尊重規則,兼顧、保護他人利益既為善。

以這樣的人性利己論看今天的萬象,才能看得更透徹。阿里收購餓了么、美團收購摩拜,如果是為了壟斷榨取最後一分利,就是惡; 若是為了提供更好更規範服務營造共贏,就是善。

川普為了保護美國3億人利益,違世界貿易通則損絕大多數人類個體利益,掀起貿易戰,就是惡。中國為維護共同規則進行反制,就是善。所以當反制措施一經公布,儘管大家都意識到將有損個人利益,但人人擁護支持。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綿不斷,就在於我們對傳承的信仰,我們的利己思想有很深的傳承烙印。再苦再累我們來承擔,只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活得更好更有尊嚴。

利在我為小,利在我所在的眾群為大,利在我等族群後代為偉業。一切還是利已。

所以回歸身邊,股票也好,交易也好,創業也好,利己利彼,符合共贏共享原則的項目才是好項目。不談利己皆是雲煙,只顧己方利益必遭天譴。


感謝騎牛999邀請,我就不說別的,別人都是666,你這個名字弄個999,是不是就屬於面對人性中的個性化選擇的一種,開個玩笑而已。

人性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不敢輕易評論。但就題主追問的來說,我認為,股市屬於貪婪和恐懼的本性,工作屬於私利和公心的本性,交往屬於互補與真誠的本性。

股市的貪婪和恐懼,面對過程只能是敢做敢當,錯了要認,不執迷於幻想,更不容忍偏離原則。

工作的私利和公心,面對過程只能是問心無愧,兢兢業業,不貪圖一時之私,毀一世之名聲。

交往的互補和真誠,面對過程必然要誠以待人,不存欺騙,不損害友情之基礎,一直存有互幫互助之心。

我是當世一板磚,如有指教請留言。大神路過莫空手,都言高手在民間。


學生以為面對人性就是面對自私的人,這是一個恆古的話題。

人的本性最初體現在嬰兒身上,不過那時不叫自私,叫本性,想獲得某一東西,得不到就哭,還有你伸手拿,寶寶會像所有生物體現出來的「護食」一樣有藏和護的意識,寶寶的不滿哭泣不是自私,也不是我們說的人性。

人性的具體體現形式是成人(這個成人指20歲以上的人群,個別過早成熟的除外)的自私表現,最直觀的就是:

1.自己做什麼說什麼都可以,別人說什麼做什麼都要發表意見,你怎樣怎樣不合適,不應該,不對。這種人就自私的比較明顯。

2.自己拿多的,做少的,要求別人做多的,拿少的,這種人就自私的很明顯。

3.自己說一套,做一套,機關算盡,精於算計別人,也就是我們說的欺騙別人,為自己的目的圓謊,這個欺騙也不是巨大的欺騙,你自己推敲一下就會知道這是謊言,你不屑於拆穿罷了。這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

以上人性特點最多的體現都是表現在一些被家人從小嬌慣和偏愛的人,尤其是一部分獨生子女;當然也有一部分獨生子女人性非常好,人性與人品直接掛鉤。

人性是普遍性是自私,個性是特點。

面對人性自私自利的人,不用太在意,吃虧是福,人性不好的人是不會長久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的就是人性,八個字概括完人性;所以不必生氣,寡助遠離即可。

面對善良謙讓人性的人,一定要用相應的良善對待他,這種人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的珍貴朋友。

面對家人和親人的時候,不要用對待外人的標準,更多的是包容和關心,用愛和行動對待,用心而不要用嘴。

面對同事和領導,同事是人以群分的,找到有共鳴的好好相處,不感冒的寒暄而已,面對領導,看破想破用不點破,抓重點求效率,結果是好的,過程不重要,多考慮領導怎麼看這一點即可。

人性越明顯,弱點越明顯。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惡。


人是善與惡的結合體。 人的善惡,以是否危害社會及是否損害他人利益為評判標準。積極幫助他人、做正能量、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為善;損害他人利益,危害社會,做社會道德所不允許的事情則為惡。


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陋的一面。


面對人性的善良,我由衷的欣賞,心情愉悅。


面對人性醜陋的一面,我也自然會感到厭惡。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善良往往是卑鄙者踐踏的草地。


而且,善惡就在一念間。同一個人,所處的環境、面對不同的事情,往往會在善與惡間來回切換。


今天為善、明天為惡、白天為善、夜晚為惡。


紛紛擾擾使人看不真切,索性乾脆不去分辨。


難得糊塗!!!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感謝您的邀請。我是如何面對人性的?相信好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大家更多的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融入社會越久越會對人際關係有各種各樣的感慨,有的人善良,有的人熱情,有的人積極上進,有的人聰明大方,有的人吝嗇,有的人陰暗,有的人小心眼,也有的人狂妄。

不成熟的時候總會給自己的社交界定出各種條條框框,我喜歡和善良大方,不斤斤計較的人做朋友,某某某那樣的人我是一定不會和他來往的。可是慢慢成熟之後就會越來越覺得原來你喜歡的那類人也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你曾經不齒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差勁,其實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優點和缺點,而且人性也都有兩面性,可能他在你眼中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換一個人對他的看法卻是一個十分有擔當有責任心,非常值得結交的人。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所以他的人性也同樣具有兩面性,所以我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的時候最好不要斷章取義,絕對否定或者肯定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其發光點和陰暗面,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以一個客觀和善良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人,當然,客觀很重要,畢竟有那麼多人因為自己的善良被欺騙。只有這樣自己活得才會更快樂,也不至於那麼累。

感謝大家能夠看到這裡,更多精彩請關注 不正經的E叔。 你的關注和點贊是我最大的動力。再次感謝??。


是人都有人性,是人性就有其劣根性,所以一切皆是人性,就像吃飯喝水一樣。

有些東西,習慣了就習慣了,即不會覺得大驚小怪,也不會覺得難以理解。

反正,一切皆是人性,既然如此,還有什麼是解釋不了的呢?

既然,一切皆是人性,那麼,還有什麼是不能接受的呢?


人性,顧名思義,指人的本性。人性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作為中性詞,在中國文化中,對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論的觀點,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也有人性本惡論的觀點,以儒家荀子為代表;一種含義是指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人出生時,通常都是一張白紙,只是他受到所處的環境和周圍的人影響,以及自己認知等等,決定他人性的善惡。在生活中人性的缺陷還是很常見的,我們要以積極和包容的心態去看人性,不要專牛角尖,學會放下和原諒,這樣對人對己都好。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剛強,人的更性不同性格也不同,人性是百樣圖,性格各異,形形色色,有善有惡,百姓百姓就是指人性格至少有一百種。人的性格與家庭教育,與人生存的環境,與人的職業有密切的關係。人生下來本是善良的,後天的教育方法不同成人後性格也就不同,從小生存的環境不同,性格也會不同,環境造就人。人的性格有開朗、有保守、有倔強、有順和、有溫柔、有大度等……所以人在人世間活著,在生活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那就要因人而異對待,分清性格來相處相交來往,人與人的相處應該是誠實信任,能合的來的就來往,合不來的就少來往。人性從每個人的言行舉止辦事與人方面都能體現出來。不過人與人相處相交是一種緣分,緣分深的長的就能長期來往相處相交,緣分淺的短的是不會長期合作相處相交的。面對這種種各異的人性應該看場合分場面,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人面看場面,對於有些事應順事而為,隨順其自然……


人之初,性本善。但隨著不斷成長,受社會影響越來越多,人性也就逐漸扭曲變形了。我們無法阻攔別人的變化,但每個人最好有自己的做人底線,否則就會無止境的滑坡......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一個深究起來很複雜的問題,人性本善吧,但是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經過社會歷練,或者只要開始懂事的孩子,你都不能保證他一定是單純可愛善良的,人內心一定有污濁的一面,只是看你本身怎麼處理看待它,有的人不敢面對自己內心污濁,反而容易讓自己內心壓抑的黑暗的一面控制自己,這個時候只需要別人一引導誘惑就很容易發生不好的事,所以才會有不管男女老少都有做過壞事的。但我一直覺得人性是本善的吧,每個人都是有自己良知的,許多人做壞事其實都是被現實所逼,被他人所逼,這個「逼」是指言行給他的精神上的傷害,將他黑暗的一面逼出來了,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但再相信人性本善時,我還是想提醒大家善良要有底線,有腦子,不要被人利用你的善心傷害了你自己,有些傷害是一輩子都挽不回的,希望世界安好,社會和諧,人性真的本善


推薦閱讀:

沙發衣櫃都含有甲醛,該怎麼治理?
哪些要素決定了服裝質量的好壞?
你遇到過至今難忘的狗嗎?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