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那些把考古與盜墓等同的現象?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煙波浩淼的五千年封建文明,多少帝王將相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轟轟烈烈的風雲故事,但最終也只好無奈化為一抔黃土,留給後人的只剩下無盡的遐想和回憶。不過,那些一生叱吒風雲的古代帝王們永遠也不會想到,在入土為安幾千年以後,他們的子孫後代們要擾亂他們的安寧,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一個叫做「挖祖墳」的勾當。

   其實這些關於「挖祖墳」的想法早就不是什麼新鮮想法,只不過最近眾人的喧嘩吵鬧聲一時間又變得風聲水起。一開始人們是吵得要挖中國始皇帝的墳墓,理由很明顯:一個秦始皇兵馬俑已經轟動全世界,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據此推斷,秦始皇陵墓裡面還不知道藏了多少金銀寶貝,如果挖出來既可以當國家的經濟財富還可以研究那個年代的文物歷史。現在又一個皇帝不幸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那就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理由更明顯:女皇所在的陵墓和另外一位皇帝同葬一墓,文物更豐厚,經濟價值更大。雖然許多所謂的專家把自己想挖祖墳的理由說得堂而皇之,但是最終也掩蓋不了其貪婪的眼神和無盡的慾望。

   對於這樣一個挖祖墳的觀點討論,網路和現實都是吵得一片沸沸揚揚,大家自覺的分化成兩種對立的意見。正方表示,挖出來才能更好的保護;反方則針鋒相對提出,不挖才是最好的保護。正方代表考古學界泰斗石興邦提出,發掘應該是可行的。他以其他文明古國如印度的泰姬陵和埃及的金字塔為論證例子,認為它們都是開放的,所以我們祖先的墳墓挖掘也是可行的。陝西地方政府提倡「挖祖墳」的理由是「搶救性發掘」,理由是這些墳墓位於地震帶,可能在地震中遭遇破壞,以及屬於喀斯特地形,地下水有可能損毀文物。部分網有從經濟利益出發,認為「挖祖墳」可以帶來旅遊實效;部分專家則認為,即使我們不挖祖墳,也要被盜墓賊偷走。反方代表國際古迹遺志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佩賽特提出,不挖才是最好的保護。他認為挖掘有時意味著破壞,讓秦始皇和其他皇帝繼續在他們的地下宮殿沉睡,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最安全的文物保護方式。趙化成也以以往的沉痛教訓做為例證認為,挖掘在某種意義上是破壞。「最難保護的如絲綢、壁畫、漆器,青銅器好一點,但也會生鏽。有機物的保存最成問題。」趙化成舉例說,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棺、帛畫,都不能完全保存如初。群情激憤的反方網友也表示:「秦始皇陵和武則天墓等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財產,絕不是部分人說挖就能挖的。中國有句俗話叫:「入土為安,死者為大」,開掘古墓就是自挖祖墳,天理難容!如果要挖,得經過全中國人同意才行!」

    這只是社會對於「挖祖墳」這個傳統上不雅也不尊重先人的勾當在現代批上考古和盲目迷信科技保護的外衣借屍還魂的復活的一些爭議,作為一名現代人固然對遠古祖先遺留的璀璨文明充滿好奇,但是一味的滿足自己好奇的慾望帶來的卻是文明的永久消失,這種沉痛代價難道不也值得我們深思嗎?對於那些主張「挖祖墳」的人不管是專家還是「好心」的群眾,他們主張挖掘祖墳的理由無非是得到短暫的物質利益和對於現代科技的近乎瘋狂的迷信,殊不知有多少文物和墳墓在保護的幌子下被不可再現的永久破壞掉,也許這些人的初衷是好的,但他們的行為造成的嚴重後果卻是永遠不可原諒的。

   也許「挖祖墳」能夠給當代人帶來現時短暫的經濟利益,但我們在永久破壞文物以後還有背上數典忘宗的萬世罵名。也許,為了我們的文明不被打擾,也為了讓我們的子孫留下一點遐想的空間,我們還是讓我們曾經輝煌過的祖先繼續安靜的躺在屬於他們的地下王國吧。


考古與盜墓當然不同了,這麼多年來很多人對考古都有一定的誤解,認為考古與盜墓一樣,這是絕對是錯誤的,因為國家之所以要考古,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古人留下來的文物和遺迹,畢竟我國從古至今盜墓之風就非常的猖獗,國家要保護這些古文物,首先就必須要確定全國所有古墓的具體位置,要想保護好這些古墓,就必須要找到它了解它,這是考古的首要意義,而由於國內的許多古墓都經歷過一次或者多次的盜墓,所以考古人員為了確定古墓的內部情況,還會採取保護性的挖掘措施,這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古墓和保護它,也許是因為這種保護性挖掘古墓的行為被人們片面的了解,才產生了考古就是盜墓這種觀點。


推薦閱讀:

《紅樓夢》的主角普遍早慧,是曹雪芹為了藝術效果刻意為之,還是當時公侯人家的公子小姐果真如此聰穎博學?
上聯:天地之悠悠,滄海之茫茫,可曾遇八仙,如何對下聯?

TAG:歷史 | 文化 | 考古 | 古墓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