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結腸癌,並遠離它?


我們一直都想早期發現結腸癌、直腸癌,因為早期發現手術治療效果肯定比晚期好。

但臨床實際有點困難。

首先,結腸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有可能出現這些癥狀:

1、排便習慣和性狀改變了:比如以前拉硬的粑粑,現在拉軟的、稀的,或者拉的次數加多了,不規律,這是最早出現的結腸癌的癥狀,但大家很可能忽略這個癥狀,因為太多原因會導致這樣的排便習慣改變了。一定要有意識,當你幾個星期幾個月的排便不大正常的時候,要去看醫生。

2、腹痛:腹痛更加不是結腸癌特有的,所以沒辦法根據這個來發現結腸癌

3、腹部腫塊:等到腹部出現了腫塊的時候,結腸癌不是早期了。腫塊主要是腫瘤頂到了腹壁導致的。

4、腸梗阻的癥狀:這些都是中晚期了。

那如何早期發現呢?

首先,要樹立起這樣的觀念:一旦超過40歲,很多問題可能隨之而來,重視年度體檢。年年都做大便潛血試驗。

大便潛血試驗是最簡單的檢查,留一點大便,化驗,看看有沒有血。如果沒有血,那麼問題不大(沒有血的話,有癌症的可能性為1%)。如果有血,那就進一步檢查,看看到底是結腸癌呢,還是痔瘡,或者是其他。

這時候就要做直腸指檢,它能初步分辨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會深入一個手指到你的菊花,所謂的「爆菊」就是這個,但別小看它,用處很大。雖然尷尬。

如果不確定,或者不放心,那就應該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直接把一個鏡子從肛門深入,直到直腸、結腸,如果有腫瘤生長,一般都能看到。尤其是早期結腸癌的篩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缺點是有點痛苦的,但是可以做麻醉的。另外費用相對較高,需要幾百塊上千塊錢。

其實要早期發現癌症,最關鍵的還是兩樣東西:意識、運氣。

有這個意識,就會警惕,就會體檢。另外,運氣也特別重要。


謝謝邀請!

要想早期發現結腸癌,就要了解結腸癌的病因、癥狀,以及對容易發展成結腸癌的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腺瘤等良性疾病,加強監控,積極治療,才能預防結腸癌的發生和早期發現結腸癌,進行早期治療。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多樣化,結腸癌的發病也有所增多,尤其是45-65歲的人容易發生,結腸癌好發的部位依次是乙狀結腸、回盲部、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結腸癌的發生原因雖然不明確,但與結腸癌發生相關的高危因素逐漸被認識,如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飲食,飲食中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類食品,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長期的便秘。遺傳因素如家族性腸息肉病、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等疾病與結腸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癥狀,病情繼續發展會出現下列癥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是最早出現的癥狀。 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

2.腹痛也是早期癥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僅表現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現腸梗阻時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3.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腫塊大多堅硬,呈結節狀,如為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癌會有一定活動度。

4.腸梗阻癥狀一般屬於結腸癌的中晚期癥狀,多表現為慢性低位不完全腸梗阻,主要表現是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

5.全身癥狀多由於慢性失血、癌腫潰爛、感染、毒素吸收而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晚期可出現肝大、黃疸、水腫、腹水、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惡病質等轉移癥狀。 由於癌腫發生的部位,癥狀也有所不同,一般右側結腸癌以全身癥狀、貧血、腹部腫塊為主要表現,左側結腸癌以腸梗阻、便秘、腹瀉、便血等癥狀較為明顯。

由於結腸癌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難以發現。只要是40歲以上的人出現以下任何一種表現,都應該視為結腸癌發生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時進行纖維結腸鏡、X線鋇劑灌腸或氣鋇雙重對比造影、血清癌胚抗原( CEA)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結腸癌發生的跡象。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和或腸道癌症病史及腸道腺瘤病史者。

2.有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史的人。

3.持續的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

4.以下五種表現具兩項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對於結腸癌患者還可以進行超聲、CT掃描及核磁共振檢查,了解腹部腫塊和淋巴結腫大及有無肝轉移等的具體情況。

對於健康人來說,在平時生活中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穀類食物、蔬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類食物,多活動,少久坐,戒煙忌酒,可以減少結腸癌的發生。

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謝謝邀請!


結腸癌是一種適合於篩查的惡性疾病,對人群進行篩查是預防和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有效方法。通過早期檢測並切除腺瘤性息肉,大部分結腸癌可以得到預防;若能早期發現結腸癌,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率。篩查方法主要包括大便潛血試驗和腸癌標記物CEA。成年人應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對於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應密切監視。如果出現癥狀腹痛、便血、黏液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時應及時就診。檢査應遵循由簡到繁的步驟進行。常用方法有以下幾項:①大便潛血檢查作為大規模普查或高危人群結腸癌的初篩手段,陽性者需做進一步檢查;②腫瘤標誌物對結腸癌診斷和術後監測較大的意義,主要檢查癌胚抗原(CEA);③必要時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時可取病理活檢明確病變性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結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多數結腸癌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因此如何早期診斷結腸癌至關重要。

那麼什麼是結腸癌呢?

結腸癌是癌腫發生於結腸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其次為盲腸,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性較女性多發。其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以及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

結腸癌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結腸癌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現代研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的攝入不足。結腸的慢性炎症使腸癌的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結腸息肉者,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腺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遺傳因素也是結腸癌的發病原因。

結腸癌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在早期結腸癌患者多無明顯特異癥狀,可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隨著病情發展,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並伴有腹痛、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若繼續發展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後,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中毒癥狀。消化道癥狀也進一步加重,如腹脹、腹痛、便秘等。腫瘤較大或出現腸梗阻時,患者可自行發現活動或固定的包塊,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轉移徵象。若腫瘤位於盲腸和右半結腸,常以貧血、營養障礙為主要表現,腫瘤若位於乙狀結腸和左半結腸,則以梗阻為主要表現。

那麼如何診斷結腸癌?生活中出現哪些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呢。

因為結腸癌早期沒有特異性的癥狀,常被漏診,對中年以上患者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當出現下列癥狀時,應列為結腸癌的高危因素。

  1. 近期無明顯原因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癥狀;
  2. 持續腹部隱痛,經過多次糞便隱血試驗均為陽性;
  3. 糞便時干時稀或帶有血液和粘液;
  4. 腹部可捫及包塊;
  5. 不明原因出現乏力,貧血,體重減輕等。

若有上述情況,首先應考慮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電子結腸鏡在發現病變的同時,可進行病理診斷以確診,腹部CT可配合電子結腸鏡,進一步明確病灶部位,有無腹腔及臟器的轉移。

更多健康養生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最佳方法就是做結直腸癌篩檢,這在美國等國家已經是推薦50歲以上人群必要做的體檢項目之一,也有些組織建議從45歲就開始做結直腸癌篩檢,但在咱們國家還沒有普及。

為什麼結直腸癌篩檢有用?

癌症不是一夜長成的,結直腸癌就是進展緩慢的一種癌症,它從一個癌變細胞開始到最終演變為癌症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在這期間通過篩查發現並作出處理,可能救回一命。

如何做結直腸癌篩檢?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5-75歲進行結直腸癌篩查,75歲以上人群則可根據醫囑進行檢測,到了85歲這類檢查就可完全終止。

而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的結腸癌篩檢方法主要有四種,選一種堅持做即可。

1.糞便隱血檢測(FOBT)

即檢查糞便里是否有血液,推薦檢測頻率最好每年1次。但因為糞便內有血還可能是胃腸道疾病、食物或藥物等的影響,所以若檢查呈陽性還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病因。

2. 糞便免疫化學檢驗(FIT)

本質上也是糞便隱血測試,但它能藉助特定抗體來檢測糞便中的血紅蛋白。與糞便潛血檢測相比,它能更好的檢查出容易而變得息肉、腺瘤、大腸癌,推薦的檢測頻率也是1年1次。

3.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可以查看整個結腸是否存在息肉,如果存在息肉可在檢查的同時將其剔除

並進一步提取組織進行活檢看是否有癌變。若檢查結果正常或只有很小的息肉,則之後推薦每10年檢查一次即可,若檢查到有危險病變或進行了手術切除,則之後需要每5年一次或三年一次甚至是更短的時間。

這種檢查的缺點是腸鏡深入腸道可能引起某些人不適,並且為免影響鏡檢視野,腸鏡檢測前需要做腸道準備,包括排空腸道內的食物殘渣。

4.乙狀結腸鏡檢查

其本質上和結腸鏡沒有重大區別,只是它鏡檢的視野只佔大腸整體的三分之一。又因為大約75%的腸癌都發生在乙狀結腸檢測可以看到的視野內且乙狀結腸鏡檢查清腸處理更簡單,也不要像結腸鏡那樣做麻醉鎮靜,因此相比結腸鏡檢查,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做乙狀結腸鏡檢查。

但如果檢查發現有息肉或癌變還需要接著做結腸鏡檢測來看清楚整個腸道情況。

乙狀結腸鏡篩檢結腸癌的推薦檢查頻率是每5年一次。

除了上述常用的四種篩查方法外,還有3種新型的篩查方法:基於CT技術的虛擬腸鏡、糞便DNA檢測以及基因檢測。

這些篩查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簡單的說哪種最好哪種最差,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堅持做好定期篩查!

如果有患結直腸癌的親屬、自身曾得過消化道疾病或有其他結腸癌高危因素則需要遵醫囑提高篩查的頻率。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50歲左右到達高峰。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起病往往很隱匿,早期常常僅見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之後才逐漸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

排便習慣於糞便形狀改變 這往往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多以血便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里急後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質無明顯黏液膿血,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

腹痛 表現為右腹鈍痛,或涉及右上中上腹,可出現餐後腹痛,病房腸梗阻時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腹部腫塊 出現腹部腫塊提示癌症已近中晚期。

直腸腫塊 多數直腸癌患者經指檢可發現直腸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呈結節狀,有腸腔狹窄,指檢後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

全身狀況 可有貧血,低熱,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左側結直腸癌則以便血、腹瀉、便秘和腸梗阻等癥狀為主,左側結直腸癌有時會以完全性腸梗阻為首次就診原因。

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對診斷和治療意義重大,而早期結直腸癌往往起病隱匿,因此,識別早期癥狀十分重要:凡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以及糞便形狀改變,粘液血便,不明原因的腹脹腹痛,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對於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等類似疾病的也屬於高危人群,應及早進行篩查;輔助檢查包括:大便常規加潛血、腫瘤標誌物或癌胚抗原檢查,以及結直腸鏡:通過結腸鏡活檢可確診。

如何遠離結直腸癌?意思是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首先,針對高危人群要開展篩查工作,肛門指檢、乙狀結腸鏡和全結腸檢查等非常重要。

其次,加強體育鍛煉和改善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食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蔬菜少吃肉),補充維生素,戒煙戒酒等。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更多醫患故事,請點擊右上角,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近些年來,我國結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其治療效果與是否能早期診斷密切相關。

如何才能早期診斷結腸癌?

結直腸癌早期時並沒有特異的臨床表現,出現下述癥狀時,很多患者已發展為中晚期結直腸癌。

1.結直腸癌最早出現的癥狀即為血便及排便習慣的改變。

2.出現腹痛,腹部腫塊。右側結直腸癌多出現腹痛,表現為右腹鈍痛。

3.全身癥狀,如消瘦、乏力、貧血等。隨著病情加重,患者便血加重,全身癥狀比較明顯。

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主要依靠體檢。 首先,要有定期體檢的意識。特別是對於年齡超過45歲的中老年人,應每年進行大便隱血實驗及直腸指檢,這對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特別重要,而且其簡單易行。若大便隱血及直腸指檢出現異常,應進一步進行結腸鏡檢查。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我國惡性腫瘤死因的第四位,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要想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篩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結、直腸癌篩查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誤區一:得了腫瘤,治不治都一樣難受,早查出來早遭罪

統計資料表明,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一般為60%~80%,直腸癌為50%~70%;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結、直腸癌屬於篩查效果明確的惡性腫瘤,早期進行結、直腸癌的臨床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而通過檢查早期內鏡下處理結腸息肉,是可以預防結腸癌發生的。因此我們應做到早檢查、早發現。

誤區二:體檢就能查出結、直腸癌

有些結腸癌患者在確診後很疑惑,為什麼每年單位組織的體檢沒發現問題?為什麼體檢化驗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呢?

體檢並未涵蓋所有篩查項目,目前常規的體檢項目並不包括結腸鏡檢查。體檢的抽血化驗只是常規的肝、腎功能、血脂等生化檢查。對結、直腸癌術後監測較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癌胚抗原(CEA),但CEA作為結、直腸癌的診斷缺乏價值。CEA主要用於監測複發,換句話說,即使體檢提示血液腫瘤標誌物正常,也並不能代表沒有腫瘤。

誤區三:沒有癥狀就不用篩查

很多人身體不舒服才想到去醫院,預防性篩查的意識不夠。其實,普通人的定期體檢和高危人群的腫瘤篩查都是必要的。結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等出現便血、腹痛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

誤區四:便血可能是痔瘡,給點止血藥就好了

直腸癌早期的癥狀僅有少量便血、間斷髮生,極容易和痔瘡混淆,很多按痔瘡治療的患者可以暫時改善癥狀,患者誤以為是痔瘡治療有效,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如果發生便血,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誤區五:結腸鏡檢查特別痛苦,所以不想做

很多患者聽別人說做結腸鏡特別痛苦,難以忍受,因而非常懼怕結腸鏡檢查。目前結腸鏡檢查技術已日益成熟,大部分患者行結腸鏡檢查都可以忍受。而且現在臨床上加用了肛周的局麻藥物,改善腸鏡引起的肛周不適,同時操作過程中有醫療人員幫助患者放鬆。如果遇到極個別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採取無痛腸鏡的檢查方法。

誤區六:做別的檢查來代替結腸鏡吧

臨床上多種檢查對於結、直腸癌的診斷有不同的意義。結腸癌早期在腹部B超、CT及磁共振(MRI)檢查都沒有任何改變。CT對於中晚期結腸癌患者來說,可以判斷臟器及淋巴結是否轉移。MRI對進展期直腸癌診斷較CT優越,早期直腸癌無特異性。CT模擬模擬腸鏡對直徑大於6毫米的大腸癌的檢出率和結腸鏡檢查相似,較小或扁平病變無法識別。膠囊腸鏡受腸道內準備條件影響較多,特異性不高。

雖然篩查方法有很多種,但只有結腸鏡加病理活檢才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

作者:杜時雨,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日友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歡迎關注「中老年保健雜誌」頭條號,更多健康信息等您看~~~


結腸癌是惡性疾病,一般發生在40-60歲之間。研究發現,結腸癌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也較高。患者的早期癥狀一般不明顯,這就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當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到達了中、晚期,所以早期診斷非常的重要。

第一、結腸癌發病與遺傳和家族病史密切相關。所以,當家族中類似疾病的時候要定期去醫院體檢。

第二、糞便實驗,如果是結腸癌的患者可發現糞便隱血陽性,結腸癌患者的檢出率大於60%。檢查優點是創傷小、依從性高、經濟實用。

第三、使用結腸鏡來檢查,充分的腸道準備和檢查醫師的水準都會影響結果,這個檢查可以清楚的看到腸壁,如果有異常可以及時取標本做病理,檢出率高,但費用高,所以要依據自身條件選擇是否採用。

第四、採集空腹血,檢測腫瘤標誌物,其中癌胚抗原、CA199、CA50等對結腸癌的診斷有一定價值。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的這些指標明顯正常人,癌症時期越晚,指標越高。

第五、CT,主要是應用平掃+增強CT,能更清晰的看到癌的浸潤程度以及腸壁的增厚、突出情況,可以看到周邊的組織有無受累以及轉移情況。

當結腸癌到達中晚期的時候,患者會出現乏力、極速消瘦、貧血、低熱等,有的出現腹部包塊,這些表現預示多出現在左側,在右側多表現腸梗阻、便血、排便平時習慣的改變。所以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期答主:閆曉曉,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的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因此識別結腸癌早期癥狀,從而做到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同其餘消化道腫瘤一樣,結腸癌早期常常只表現為不典型癥狀如腹部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常常被誤認為胃腸炎、 痔瘡及肛瘺等。

如何早期發現結腸癌?

首先注意識別結腸癌早期癥狀,其次重視內窺鏡檢查、大便隱血試驗檢查等普查手段。

結腸癌早期癥狀包括:

體重明顯減輕;原因不明貧血;

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及食慾減退;腹部包塊;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便;大便中有膿血或黏液血便;

檢查發現有多發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等。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診斷乙狀結腸疾病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乙狀結腸鏡可以直接觀察直腸及乙狀結腸的腸壁黏膜等的形態,並可實施活體組織標本採集。對預防及早期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


推薦閱讀:

為什麼脾虛不能吃辛辣?
有消息稱中醫要發展外科手術。中醫外科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何發展?
人為什麼要午睡?
滑鼠手是怎麼回事兒?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