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寶一歲三個月,現在經常動手抓人,應該怎麼改正這種毛病呢?


一歲多正好是寶寶的手部敏感期,經常動手抓人是很正常的。我家老二就正處在這個階段。這個時期寶寶的小手用得已經非常靈活了,他們會發現小手不僅可以用來抓東西,還可以表達很多的意思。比如我家老二在表達不高興或者不要的時候,就會拚命的擺手,想要什麼東西的話就指著一直啊啊叫。

寶寶抓人其實不一定是生氣的表現,有時候是在摸索。有一段時間,我家老二很喜歡在我臉上用手指指點點,左摳摳右摳摳,嘴巴、鼻孔、眼睛、耳朵無一倖免,而且力度不小,那種酸爽真是。而且她摳完還挺樂,沖著我笑。

在寶寶的世界裡,什麼都是新鮮的。為什麼這裡有兩個孔,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每個人都不一樣等等。所以從他們的角度看,這並不是攻擊性的行為,我們也不必太大驚小怪對他們加以限制,或者就認定這是不好的行為。

雖然我們不必大驚小怪,但是還是要適當的告訴他們這樣抓的話,媽媽會疼的別人也會疼的,要輕輕的。試著多拿著寶寶的手讓他們感受輕重,以後寶寶就會有數了。還可以在寶寶抓疼了的時候,表現得誇張一點,寶寶輕輕摸的時候回饋笑臉,這樣寶寶更能直觀感受。

至於寶寶生氣之後抓人的表現,那是情緒的一種發泄,並不能通過大人語言或動作來糾正。不好的情緒需要發泄出來,我們可以配合他說,寶寶是生氣了對嗎,我想你一定是很生氣。寶寶不會說話不代表他就聽不懂,語言的安撫對於小寶寶來說也是很好的一種手段。


一歲三個月的寶寶就是有那麼一個時期的。

我女兒那個時候跟她小表哥兩個搶東西,搶不過了不僅抓,甚至是咬啊。

我覺得不用強制糾正,但是在他抓人的時候要攔著,免得把別人抓壞了。

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大概有2-3個月的時間吧,過了一歲半就變回乖寶寶了。

最後,記得關注喲,精彩的育兒資訊等著你!


首先找到原因,寶寶不是一開始就是去動手枛別人,肯定得有原因的。只要找到了原因事情就解決了一半了。

怎樣找到寶寶枛別人的原因?

因?這就需要爸媽的仔細觀察,大多情況小孩有什麼不好的某些動作。都是來自於模仿別人,比如模仿別的寶寶,模仿爸媽。寶寶模仿能力很強大,只要找到這個問題所在,帶寶寶離那個環境是成功的第一步。

接下來是要進行對寶寶的教育。要告訴嚴肅地和寶寶說這個問題枛別人是不對的,寶寶以後不可以枛別人。如果你枛別人以後就沒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或者說你如果枛別人爸媽就不喜歡你了。寶寶可能會哭鬧厲害,可以先冷落寶寶二,三分鐘。然後告訴他不可以枛別人,寶寶比較小改變起來還是比較容易。找到原因堅持對寶寶的教育,一定要堅持這個很重要。

我是Heart愛音樂愛生活,喜歡的朋友請點關注,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請留言討論,謝謝!


人類的天性使然,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愛抓人是孩子發展到這一階段必然的成長過程,一歲多正式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最出階段,寶寶是沒有意識到,三歲之前都沒有記憶,那寶寶靠的是什麼起到模仿大人的過程呢?靠的就是人類一代代遺傳下來的基因,寶寶身體里基因到了一歲多就自動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了!不過寶寶由於身體和胳膊還有手太小也沒有協調能力,唯一能做到的動作並不多,所以體現在外面的只是抓這個動作,大人們大可放心,這不是什麼不良嗜好!

這個時候的寶寶除了抓還愛腰,這些都是孩子主動要求和其他人交流的象徵,由於太小,所以大人看到的只是一些普通動作,其實如果沒有太大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些抓和咬的動作!

如果非要改變寶寶的愛抓人的行為,那只有通過轉移注意力這一種辦法來解決了,還不一定管用,比如給孩子多準備一些五顏六色的玩具來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找一些他沒見過的玩具來吸引他轉移注意力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有時蹣跚學步的孩子們無緣無故地大發雷霆。他們可能在玩,嘗試他們的身體能力,或者測試人們的反應。對孩子來說,揮拳頭可能是一個偉大的實驗。學步兒童的拳頭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情緒。想想一個1歲的孩子,每天他都在努力掌握新技能,遇到不熟悉的情況。

蹣跚學步的孩子可能意識不到動手會受傷,因為直到3歲之前,他的同情心才慢慢到位。即使孩子掌握了這個想法,也無法剋制自己——1歲的孩子幾乎沒有衝動控制。這種特徵通常在5歲之前才形成。

預防為主

父母的關鍵是預防。觀察什麼刺激孩子打手、揮拳,然後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問問自己,當他累了或餓了,當他在一個大的群體,或者當他被強迫做某事時,是不是會有這種動手的情況。

注意當動手情況發生時,重要的是不要過度反應。那些通過大喊大叫或回擊來回應的父母可能會鼓勵這種行為,因為他們的反應表明,攻擊性行為是解決衝突和引起注意的適當方式。一個1歲的孩子不會把他的行為和你的行為聯繫起來。

具體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1.保持冷靜。當你是一個好榜樣時,孩子在壓力下會學會耐心。

2.表達同情心。注意被擊中的人(即使是你),並解釋傷害。通過教同理心,幫助孩子了解他的行為的影響。

3.承認孩子的感受,並給出一個簡短的教訓。雖然動手是不允許的,但帶來的情緒確實允許被抒發的。幫助孩子通過冷靜地表達沮喪來學習這種區別:「我知道你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不能動手。」

4.加強積極的努力。與生活中的大多數課程一樣,重複對成功至關重要。所以尋找機會鼓勵孩子。也可以給他一次機會「再試一次——這次不動手。」

讓一歲左右的孩子學會不動手,需要時間。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培養一些耐心,一點「厚臉皮」和幽默感可以有不一樣的效果。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 ′???` )比心


一歲左右的寶寶從嬰兒期邁入幼兒期,這個階段他們會慢慢的熟悉周圍的人,也會慢慢學習走路、吃飯等日常行為,是寶寶成長的第一個階段,作為父母需要細緻照料。

首先孩子動手抓人,需要檢查一下孩子周圍是否有人教孩子這些行為(孩子一歲左右,其實都已經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一般會模仿周圍人的動作)或者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是刻意模仿這個動作的,此時對於這種行為應該制止,告知孩子這個行為媽媽不喜歡,不應該去抓人,下次孩子再出現這個動作,應該立即制止。

另外以下幾個問題提示寶媽們注意:

關於玩具

寶寶開始學吃飯,所有任何東西在寶寶眼裡都是可口的食物,建議把玩具都換成硅膠的,保護孩子的牙齒不受傷害。另外鋒利的物品及玩具都要放在寶寶無法接觸的位置。

關於食物

寶寶開始學吃飯,可以給媽媽做一些功能輔食,雞蛋羹、雞蛋餅等均可,瓜子、花生等硬質的零食一定不能吃,近期新聞中出現寶寶喉管堵塞的情況很多,寶媽們一定要注意。

學走路

寶寶開始學走路,難免摔倒了,如果遇到這個情況,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對於寶寶摔倒了,家長拍地,責怪地怎麼樣,以此安慰孩子,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同事家裡的小baby就是這樣,現在每次摔倒都會鬧很久很久。


謝邀,對於十五個月的寶寶,想一想都感到非常可親可愛,不論它是哭是笑,是打是鬧,都透著可愛。對一些你認為不正常的動作,大可不必操心,都是很正帶的,對你說的所謂抓,不是其主觀意識動作,許是他喜歡對方,或有求於對方,這些表面動作現象,是不能定意為「抓」的。

許是初為父母,對自己的寶寶十二分關心,產生的特殊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放心的是,這麼大的孩子,一切動作都是在學習探索階段,長大定是聰明的孩子,反而不愛動作的孩子,卻是不正常。當然,如果這時能主動引導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把興趣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家家如此,都不奇怪,等孩子稍有懂事時,告訴他各種不能作的行為,聰明孩子馬上就懂了,那時再教育也不晚的。


謝謝邀請!每個寶寶都有一個這樣的過程。因為寶寶有個口欲期,剛開始寶寶探索一切新鮮事物的時候都是用嘴的。可是當寶寶一旦過了這個時期,他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方式也就改變了,不再是用嘴了,而是用他的小手,去摸一摸,去碰一碰,那麼作為寶媽的我們千萬不能情緒過激了,過分的去阻止寶寶,因為這增加只會增加寶寶的哭鬧,更不能打罵寶寶,這樣只會讓寶寶更加的害怕你,讓你們的關係變得疏遠!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一些身體機能也會逐漸加強的,這時寶寶為了更好的支配手,就會打人或者抓人!再者,寶寶抓人的表現更多的會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大多是不滿或者憤怒的情緒!這時候我們作為家人不能過分的回應寶寶,如果回應只會讓寶寶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我們應該立即阻止,告訴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很痛的」,如果寶寶太小,聽不懂我們說的什麼,這時候最好能夠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通過做其他事情或者玩他最喜歡的遊戲尋找新的樂趣!對於新的事物,我們要教會更多的探索方式,並不只有抓人,打人,我們可以讓寶寶多摸一摸,多看一看,告訴他那種方式最為舒服!如果這些文明的方法都不奏效的話,那我們只能對寶寶不文明點了,你可以生氣,然後語氣很重的告訴寶寶抓人的是不對的,因為寶寶能看懂大人的臉色的!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我家孩子一歲多點的時候,也出現了動手抓人的情況。

通過我的觀察,這麼小的寶寶做這些舉動首先排除是故意想要打人的可能。他們現在是口欲期,喜歡用手做各種動作,並不摻雜情感的色彩。

但是,身為家長,第一時間發現就必須阻止。如果家長認為寶寶這樣做很好玩,不放在心上,甚至每當寶寶動手打人抓人的時候,家長還在旁邊笑,鼓勵他,那麼就給孩子傳達了一個錯誤的價值觀,自己認為做的很對,動手打人會讓身邊的人高興,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小朋友就喜歡動手打人,很嚴重,不可取。

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制止。用很嚴厲的語氣告訴他,寶寶這樣做不對!媽媽很生氣!要讓寶寶看到你生氣的表情。如果此時寶寶手裡還拿著玩的東西,媽媽就應該生氣的沒收,以示懲罰,等到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或者會用哭來表達,會伸手讓媽媽抱抱,這時候我們也要抱抱孩子,安慰一下寶寶,再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他剛才的行為不對,媽媽不喜歡,很生氣。

每當寶寶動手打人抓人,家長就這樣做,幾次寶寶就會意識到他動手打人不對,會自然而然的改正這種行為。

最後,奉勸各位家長,孩子雖然小,但是都很聰明,他們的價值觀都是父母給他們建立的,每一個熊孩子都是身後熊家長造成的!


一歲三個月的孩子,多多少少會經歷這個時期的。

其實15個月的孩子還小,這些抓呀咬呀的動作殺傷力都很弱,父母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孩子只是到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了,他去抓大多都不是為了攻擊別人,而是想滿足自己的「認知慾望」。

但是,父母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現抓人的行為,一定要制止,不管是抓自家人還是抓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家長看孩子抓別人的樣子還挺可愛的、又沒什麼實際傷害,就在邊上笑著逗他,這其實會給孩子傳遞這麼一種信號:父母是認可這種做法的。接連幾次得到肯定,等你發現他抓人已經成了壞毛病的時候,就難改了……


推薦閱讀:

剛滿月的寶寶睡覺總哭鬧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出生的第一次Body check 原來要經過這12關!
夏季已至,注意預防乙腦
大家好,這是我男朋友——多囊卵巢綜合症
為何新生兒第二晚哭鬧呢? |育兒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