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老家話,是什麼樣的感覺?


不會說老家的話,還是有不小的影響,按照影響層次順序,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有些當地用詞聽不懂,會難以理解對方的意思,影響基本交流。

第二層,一些常用的諧語get不到笑點,無法用同類的語言和習慣給對方「捧哏」,使談話落入尷尬。

第三層,一些粗話不懂,不能正確使用,減少了放低身段讓周圍的人對自己產生認同感的機會。

從感受上來說,可以描述為,跟周圍的人無法親切自由的交流,「見外」,使得談話難以發散或者深入擴展,不能自如地調控談話中或好或壞的情緒。


不會說老家話,跟親朋好友說話我往往要豎起耳朵,多聽幾遍多說幾遍,才能聽懂他們說的話。剛開始不會講,但是潛移默化帶有方言基因講著講著不知不覺就被帶進去了。


一個人去外地上大學,結果在那裡說了兩個月的普通話,家裡人打電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一句家鄉話也不會說了,當時的狀態覺得很怪,後來在網上搜到家鄉的方言,才慢慢又學了回來。

寒假回家,在小賣鋪買飲料,結果也是說的普通話,老闆直問我是哪的,搞得我很難堪。


說說我身邊的人吧,就是我表弟。一出生就在老家讀過一年幼兒園,然後就進城裡生活學習了。老家的方言是一點都不會,為了孩子的學習他媽也是一直跟他講的普通話。

我個人感覺吧不會講老家的方言在過年回家的時候是相當無奈啊,不僅不會講連聽都很困難,坐在大圓桌上根本就沒有自己能演的戲。最多就淪為家人嘲笑的對象。

所以啊,老家的方言一定要學學啊,畢竟也是家鄉,也是為了不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成為談資。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很小就離開了老家,因為生活的需要也一直都是學、說的普通話,只會很少的老家話;老家祖上應該是廣東一代的,每年過年回到老家,一大家親戚湊在一起他們都說老家話,我在一旁就很尷尬了,只能聽懂很少的一些。他們看我尷尬就有時沒說老家話,但是大多時候都是老家話。我只能尷尬,看到他們說猜想他們說的什麼,我就點頭或則笑。


謝邀!一般來說,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離開老家,在另一個地方生活時間較長,口音會有很大改變。特別是自己周圍的人的口音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以至於把家鄉話忘記。當回到老家時,口音的改變會被接受和原諒。如果已經成人並且僅僅是打工在一個新地方,學會一些當地的方言口音,回到老家仍然說打工地方的口音,就是假洋鬼子了。一般也不被家鄉人接受和原諒,認為你忘本或「洋喋」。


雖然出門在外已有二十幾個年頭,但是老家話還是會說的,每次回老家跟那些親人朋友說起老家話,內心才有一種歸屬感!我在想那些不會說老家話的也就兩種情況:第一種不在老家長大的,第二種就是很小的時候就跑到外地幾十年不回家一次。這兩種人可能不會說老家話,除此之外不會說老家話的純屬裝13!所謂落葉歸根、飲水思源、勿忘初心,方得始終!這都是形容『人』不要忘本!


大一暑假回來習慣了普通話,家鄉話根本就沒忘記,但為了顯擺故意說普通話,現在想想特別幼稚;工作外地回來後,有你說的那種情況,習慣了外地方言當你和家鄉人聊天時你都沒注意到自己說的不是家鄉話,其實在家待上一兩天就順溜過來了。


推薦閱讀:

語言象似性概說*
C語言謎題來一下,歡迎傳閱
原來,激活一種新語言並不費力氣...
淺談C語言中的位段
如何辨析泛指代詞「aucun」「personne」「rien」?

TAG:語言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