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電子產業這麼發達,為什麼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矽谷?


日本與韓國都有比較大的工業產業集群,但是沒有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創新和文化都十分吸引人才的地方。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因素,當然亞洲普遍比較保守的職場文化也有一定影響。

在日本沒有可以與矽谷相比的重要產業集群。東京的「高科技」區域就是傳統的工業中心,它們都是圍繞著大公司發展起來的。比如,愛知縣就是豐田公司的主要工廠和許多豐田供應商的所在地,還有廣島、仙台、米澤等。後來,由於大學集群(九州大學、九州工業大學、北九州大學、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緣故,類似矽谷的地區出現在遙遠的南日本的福岡(九州島),大多為半導體行業。

韓國遵循著一條相似的路徑走向高科技創新。猶如日本一樣,它主要依靠像三星這樣的大公司。韓國的市場環境對外國公司不太友善,而且大學和產業之間沒有什麼互動,教授們更像是政府官員,而不像是創意的孵化者,或是創業者的教練。

但是韓國也有兩個地區看起來有點像矽谷。1973年,韓國在首爾南面的大德建立了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個地區開始吸引研發實驗室,最終產生了初創公司。因此,此地後來被稱為「大德谷」,正式名稱是大德科學城。軟體產業則聚集在首爾的德黑蘭路(在江南站和三成站之間),俗稱「德黑蘭谷」,綿延三公里。此地在M絡公司熱期間得到了韓國風險投資的很大部分。

了解更多矽谷前沿深度訊息請看微信公眾號「硅發布」。


所謂的矽谷涉及到資金、人才、產業、實驗室等各類要素,美國有吸引全球各類頂尖人才的成熟機制,這是日本、韓國無法做到的。其次實驗室這個問題也是中國無法出現象美國矽谷的一個制約,以荷蘭的ASML為例,從飛利浦獨立出來後在光刻裝備方面一直默默無聞,被應用材料等半導體裝備公司壓的死死的。在ASML將鏡頭研發交給蔡司,同時規定提供研發資金給蔡司並壟斷技術的應用,將研發設備交與比利時的國家實驗室驗證,比利時集全國之力打造此實驗室,目前比利時富裕的生活就來自實驗室的收入。ASML10納米的光刻機一面世就獨領風騷,使日立退出競爭行列(也退出瓦森納對華禁售清單),年產12台10納米的光刻機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銷售額的2倍。美國矽谷的成功就是有了各種各樣的這類實驗室,來驗證半導體產品設計與裝備驗證,這是韓國、日本無法做到的。中國至少目前還沒有意識到實驗室產業對晶元設計、半導體材料研發、製造裝備研發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中國在人才方面可以做到一擲千金,例如軍工方面重金引進上萬名東歐軍工專家,在高新科技方面也能引進幾千名各專業的領軍人才,由於配套的實驗室缺乏或分散在各地形不成系統的功能,而這些實驗室的投入比引進人才的費用還要大,這些專家所研發出來能趕超歐美的裝備、材料都無法市場化,只能象國內大學一樣放個衛星、評個職稱、批點研發費用就沒有了然後了。日立的光刻機就是沒有經過實驗室驗證就妄想進入市場缺陷頻發而徹底失敗,現在想賣給中國都沒機會了。


首先,矽谷不是因半導體工業起家的,而是因為有了斯坦福這樣一所名校,還有從這個名校中走出的帶著全新技術概念、技術方法和不拘一格的管理理念的技術狂人,他們才是孕育出矽谷的人。而日本和韓國雖然工業發達,但發達的不是技術理念而是產業,起技術競爭力體現在「如何製造」而非如何「用新概念推動新設計,從而發明出新產品」上。二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集成電路、CPU、GPU出自矽谷而非日韓,而日韓深挖工藝和結構佔領了存儲器件市場而複雜系統產品只能跟著矽谷走。這就是結果。


我看了下面的所有回答,不管問這個問題的人,還是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根本就不懂什麼是矽谷,矽谷的內核是什麼?我的理解是矽谷無法複製,即使在美國也一樣,美國東部新英格蘭地區,有常春藤校盟,有華爾街,大量國家重點實驗室,可以說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為什麼矽谷誕生在西海岸。要比人才和金錢的話,西海岸的大舊金山區怎麼也比不上新英格蘭地區。可為什麼矽谷誕生在加州?如果你弄清楚了這個問題,你就知道「矽谷是無法複製的」。在我理解,矽谷的內核有以下幾點吧:1,文化的多元化,2,對失敗的極度寬容,3,對「背叛」的寬容。其它國家或是地區,都只能做到,人才,技術,資金,很難觸及以上3點。國內最接近矽谷的城市應該是深圳了。


推薦閱讀:

赴日體檢成為國人假日熱愛的旅遊項目
參加 Comic Market/Comiket 是怎樣一種體驗?
從日本大選到不惜一切討好美國,如何看待安倍這個政客?
為什麼上港隊對陣日本球隊時,那麼多的球迷對支持誰獲勝抱一種矛盾心理?

TAG:矽谷 | 科技 | 財經 | 日本 | 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