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到底該不該讓爺爺奶奶帶?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我家寶寶一歲半的時候他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帶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問題,當然也可能只是我們家的個例,但是我接受不了爺爺奶奶的做法,所以還是決定自己帶孩子。我家老人帶孩子的問題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主要有:

孩子本來自己已經可以做的事情,奶奶非要代勞,阻礙了孩子正常發育

說好聽點是奶奶疼愛孫子,不想讓孫子磕著碰著傷著,說不好點,就是太把孩子當「小孩」,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凡事替孩子做,久久久之,孩子就理所當然地讓奶奶替他做他自己本應該而且也已經能夠做的事。自己該學的學不會,脾氣倒是大了很多。而且老人這種方式讓自己也身心疲憊。

我家孩子一歲半的時候正在學習自己拿勺子吃飯的時候,他奶奶非要給孩子喂飯,而孩子自己其實特別想拿勺子玩,奶奶又非要往孩子嘴裡塞飯,導致孩子不能玩勺子就開始發脾氣。飯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他奶奶還覺得特委屈。而衛生問題、安全問題等也不能忽視,但是又不好直接跟老人說,有時候說了她還是照舊,該用自己的筷子喂就用筷子喂,他兒子說她都改不了。

奶奶事事親為,爺爺啥也不做,等著奶奶伺候,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公公婆婆是那種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農村老兩口,一輩子都是婆婆把飯做好了給公公端過去然後吃飯。公公除了吃飯就是坐著喝茶水,我婆婆做飯帶孩子還要洗碗,然後公公就那麼看著。而且孩子對他爺爺很生疏,不願意找爺爺玩,所以有什麼事都是纏著他奶奶。他爺爺也不主動和孩子拉近關係,陪孩子玩,就是一個人自己喝水。婆婆累的焦頭爛額,公公優哉游哉喝茶水。

孩子是男孩,他在爺爺奶奶身邊待的時間長了之後,就會自然地以為,女人就應該啥事都要做,男人就應該坐著等女人伺候。而且有一次,我讓我老公拖地,我兒子居然指著讓我做,雖然話都沒說清楚,但是我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爸爸得坐著,媽媽得幹活。所以他爺爺奶奶的那種搭配,會影響孩子「男女平等」的意識,而從小養成「好吃懶做」的不好習慣。

嫌棄我管教孩子太嚴厲,爺爺奶奶直接和我鬧脾氣,「挑撥」我們母子關係

我家公婆這種做法是直接導致我決定自己帶孩子的主要原因。明明孩子已經自己能拿勺子吃飯了,他奶奶由著他非要用手抓著吃,我在餐桌上直接拍了一下孩子的後腦勺,嚴厲地教訓了我孩子,結果他爺爺奶奶飯也不好好吃了,拉著臉直接出門了。後來聽我老公說,他們說我教育孩子不能那麼嚴厲!更不能打孩子!天了個嚕,拍一下就是打的話,我還不能動我兒子了!

最讓我不能忍的是,我下班回來,孩子直接找我抱,他奶奶就說:「還是和媽媽親啊,那奶奶今天那麼辛苦,算白費了。」我真的覺得他們太自以為是了,我是孩子的親媽,至於這樣和我在孩子面前「爭寵」「挑撥」嗎?

後來雖然婆婆沒再明顯在我面前說過這種話,但是我能感覺到孩子要和親熱時,看他奶奶的眼神,想是在得到某種許可。這種感覺,讓我這個做媽媽的太難受了。長此以往的話,孩子真的要和誰親,真的以為誰是他親媽,真是會兩說了。

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每個家庭也不一樣,但是真的要看到老人帶孩子以及隔代教育的優缺點,作為父母,更應該分辨清楚哪些行為對孩子會產生更主要的影響。


這個問題我特別有發言權,因為我自己的孩子就是由我的爸爸媽媽帶大的,從出生一直到現在2歲4個月了。

個人覺得網路有點偏激了隔代教育,現在90%的年輕爸媽都做不到全職在家帶孩子,只有求助老人的幫忙,有條件的可以請保姆,沒有條件的只有自家老人幫忙帶。我覺得隔代老人帶孩子只要做好幾個點,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小的,反而能給孩子帶來一些我們年輕一代人沒有的好品質。

  • 跟老人有效溝通

我因為工作的原因,生完孩子半年就上班了,那時候女兒還不太認識人,不會叫爸爸媽媽,但是我會跟我的爸爸媽媽溝通,經常給她放輕音樂,並且我爸爸媽媽也會經常跟她說話,女兒會模仿嘴型。而且我也跟爸爸媽媽溝通,不要對孩子太嬌慣,不要以為孩子不會說話,就不知道大人的意圖,我們做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

我的爸爸媽媽也都是普通人,沒有很多文化知識,但是他們愛看書,也常常看一些育兒書,看完以後還會跟我交流如何育兒。這一點我很慶幸也很感謝我的父母。所以我認為隔代育兒不是那麼恐怖的事情,提前跟老人溝通好就行。

  • 正確面對老人嬌慣孩子

老人帶孩子會有嬌慣的時候,這是老人必然的結果,隔代親是有道理的。老人就是返老還童了,在看待隔代的孩子的時候就好像是小時候的自己,因為經歷了這個過程,所以老人會寵愛孩子以至嬌慣。

作為我們自己本身,首先要肯定老人的方式,不能很生硬的訓斥老人帶孩子的方法,而是應該通過引導告訴老人嬌慣孩子的弊端,我相信大多數老人都是願意聽的,而且也能領悟嬌縱的壞處。

  • 做為父母的我們要以身作則

我們會把隔代教育妖魔化,是因為我們通常為了很多客觀原因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必然情感,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應伴隨身教,身教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們不但要用語言告訴孩子道理,還要用自己的行動示範給孩子看,成為孩子的榜樣。

在中國,自古就有不圖回報的美德,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也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隔代育兒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如果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能抱著感恩的心去理解隔代育兒,我想我們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想來說說了,我姐家的孩子是我爸媽帶大的,簡直寵的不要不要的了。

我姐家的孩子是個男孩,一歲的時候就放在家裡讓我爸媽照顧著直到上幼兒園,俗話說隔代親,孩子說要什麼就給買什麼,說幹什麼就要幹什麼,每次姐和姐夫回來只要一看到孩子的霸道行為就會說他,他就回去告狀。我爸媽不讓罵不讓打說孩子還小。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飯,可孩子又不好好的吃飯了,說他幾句就把碗給扔了,還用手打人。他爸就把他給領著到屋裡打了一頓,姥姥姥爺這個心疼。還說他爸不應該這麼大打孩子。

還有就是年輕人喜歡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老人就覺得他們的經驗足,自己養了那麼多的孩子,不都活的好好的嗎?因為這個兩家沒少吵架。

後來孩子上學了,星期天會回來過,小一點的時候還好,按時做作業,慢慢的大了跟著別的同學玩遊戲,早上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玩遊戲,飯都不去吃,我爸媽就給他端到床上吃,我看了老說他們這樣會把他慣壞的,他們不以為然,老是寵著他。

當然他的父母也有問題,整天就知道忙,把孩子丟給老人看,根本管不住他。現在誰的話都不聽了,整天就知道玩遊戲,學習一年比一年差。

孩子還是帶在自己身邊吧,我的孩子就是自己在帶,我覺得再累也要吧孩子教育好了,不要等她長大了再管就晚了。


如果爺爺奶奶身體好,有知識有文化,能夠接受現在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你盡可以放心的交給他們帶,如果不是還是自己帶吧。我家孩子剛生下來,她奶奶就要給她擠奶頭,我怕發炎了沒讓擠,後來就是把屎把尿,不讓用尿不濕,吃飯都是追著喂,平時帶出去嘴裡零食就沒停過,出門回來讓洗手,奶奶還說出門又沒摸什麼東西,我就不明白了,那手那麼臟都看不到嗎?還沒然孩子收拾個什麼的,趕快慌著去替他們收拾。後來果斷自己帶,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太大了,特別是三十五歲以內的年輕父母,工作壓力、經濟壓力都太大了。一般情況下,兩口子都要工作,孩子出生了,如果不讓爺爺奶奶帶,勢必要有一個人全職,畢竟請得起保姆的人不多,而且請保姆還不如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來得放心。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交給爺爺奶奶去帶呢?我覺得現在這一代新晉的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如果他們有時間有精力帶孩子的話,還是不錯的。因為這一代的爺爺奶奶都是比較有文化素質的,他們經歷過新舊時代觀念的衝擊,或者說本身就是推動新時代發展、思想觀念轉變最大的一代人,他們不管從教育觀念上、育兒理念上、甚至於代溝的認識上,大都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甚至不少人都有自己更成熟的、更獨到的見解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所以,孩子由他們來帶,效果其實應該比想像都更好。

比如,我們這幾年陸續有女同事退休,她們退休時都才55周歲,身康體健,本身又是小學老師,她們有知識有文化,有管理孩子教育孩子的能力,教育觀念一點也不比年輕人落後,只會比年輕人更有經驗。她們退休後都趕上自家生孫子,現在都當上了全職奶奶了。她們的兒子媳婦都安心上班,下班回家了,再親子互動,兩全其美,羨煞我們這些旁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還要注意幾點問題:

一、要處理好與孩子的爺爺奶奶之間關係。

只有一家人和睦相處,彼此之間沒有心結,互相信任,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才能有商有量,並達成共識。如果需要住在一起,才能其樂融融。

二、讓老人帶孩子必須要在他們有時間、有精力、也願意的情況下。

也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都一定身強體壯,有能力替你帶孩子,我們要理解他們打拚一輩子,可能現在已經沒有精力和能力再幫你了,再說,沒有誰規定,爺爺奶奶一定要帶孫子。互相理解了,才能沒有怨恨。

三、孩子讓爺爺奶奶帶,並不是全部交給他們,自己完全不管。

爺爺奶奶再怎麼好,再怎麼能幹,也不能代替父母。要正確處理好工作和帶孩子之間的時間分配。再忙也不能對孩子甩手不管,盡量不要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因為隔代教育產生的嚴重的後果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留守兒童。


孩子到底該不該讓爺爺奶奶帶?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老人願意帶孩子的情況下;

①如果老人不識字,沒文化,不做飯,不講衛生,那就不能讓老人帶孩子。就算老人再喜歡孩子,哪怕撕破臉,都不能讓老人帶孩子。

⑴因為不講衛生會容易讓小孩生病,不經常做飯會讓小孩飲食不周,抵抗力下降,體質差。

⑵沒文化的老人一般思想固執,冥頑不化,自私,喜歡罵人,容易帶壞小孩。

②有婆媳矛盾,喜歡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搬弄是非,喜歡說人壞話的老人,不可以帶孩子。

現實生活中,許多老人喜歡挑撥離間小夫妻之間的關係,連小孩都不放過。什麼「你媽媽不要你了,我要你,咱倆好」 「你媽媽是個壞人」之類。

小孩太小,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會相信老人的話,久而久之,就和母親成了「仇人」,只和奶奶親。

③家風不正,婦女在家沒地位,男權家庭里的老人,不能帶孩子。不然會帶壞孩子的世界觀,影響一生。

④當然,我說的上述都是少數,大部分老人都是盡職盡責的看孩子,為小兩口減輕壓力和經濟負擔,是一種很偉大的奉獻精神。

⑤有文化,有修養,開明的老人,會很明事理,是不會幹涉小夫妻之間的感情的。即使遇到小兩口有吵架,也會先訓斥自己的兒子。這樣的老人家風很正,帶孩子可以一百個放心。

若遇到這樣的老人就撿到寶了,他們還會接送孩子上學,夫妻雙方也可以安心工作,也會更加尊敬孝敬老人的。

另外,即使讓老人帶孩子,做母親的晚上也要和孩子一起睡,這樣會給孩子一種安全感,促進親子關係,老人也能休息好,一舉三得。

2.老人不願意帶孩子的情況;

老人不願意帶孩子,也不必強求,那就自己帶,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的。強扭的瓜不甜,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最好。

孩子拖累人的時候就那麼幾年,黏人的時候也就三五年,等長大了就不粘你了。好好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吧,它是你一生的寶貴財富,失去之後永遠都沒辦法找回來!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來回答:

一:媽媽上班

對於這種情況,我想可能需要老人的幫助來幫忙帶孩子。但是即使是老人幫忙照看孩子,媽媽也應該清楚一點,老人只是帶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還是由父母來承擔。如果父母沒有做好教育的責任,而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老人,我覺得這樣是不合理的。

在老人幫忙照看孩子的過程中,家人可以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會議中可以主要分配各個成員的任務,比如媽媽負責孩子的教育,爸爸負責孩子的活動,奶奶和爺爺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

這樣大家做好界限劃分以後,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問題引起很大的家庭矛盾。另外大家提前商議好:孩子哪些行為是堅決不能縱容的,哪些行為可以表揚的、、、、、、另外奶奶爺爺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老公最好能夠出面去跟爺爺奶奶溫和解說。

對於上班族媽媽來說,由於陪伴寶寶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在下班的時候更需要做到高效陪伴,讓寶寶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愛。

二:媽媽不上班

如果媽媽沒上班,最好是自己帶孩子,因為隔代親,老人可能會比較縱容孩子,在一些方面得過且過。另外多陪伴孩子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

如果日常生活中,奶奶爺爺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媽媽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老人,可以私下裡溝通,畢竟他們也是一片好心。另外媽媽也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跟老人直接起衝突,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其實只要父母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爺爺奶奶帶孩子不會給孩子的教育造成什麼負面影響。老人本應該在享受老年生活,如果他願意給你帶孩子,請多一些感謝。


親愛的,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於孩子到底該不該讓爺爺奶奶帶,其實我認為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自己來帶,如果爸爸媽媽因為上班的確沒有時間帶孩子的話,再考慮由老人來的孩子。因為我家小孩在小的時候就是由奶奶帶的。那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老人的教育觀念和年輕父母不太一樣。老人大多是溺愛型的,所以,對孩子來說,很難形成比較正確的規則意識。孩子在外面玩耍時,經常與別人搶玩具,不太懂得謙讓。

2??在穿衣方面。老人給孩子一般都穿的衣服比較多,這樣導致孩子的身體並沒有太強壯,反而很容易生病。

3??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一般都不太注意孩子的閱讀培養,當你每天晚上,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時,媽媽當然會說,這麼小的孩子你讓他學什麼呀?長大了,他自然會懂了。

4??有些老人,根本不會關注,還是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期,比如口腔的敏感期,手臂發育的敏感期等等。當孩子在這些發展敏感期時,比如孩子容易吃手,喜歡扔東西等這些行為就會讓老人覺得是孩子的壞習慣而加以干涉。

5??年輕人和老人相處的過程中還經常容易發生摩擦,這時不管是哪一方發泄情緒,孩子就成了受害對象。

6??老人喜歡包辦。在老人陪伴長大的孩子,一般獨立能力都不太強。

總之,如果年輕的父母能自己帶孩子,那就自己帶。如果實在不能自己帶,才交給老人去帶,那這個時候就必須經常和老人進行有效溝通,讓老人用科學的育兒方式,去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果說爸爸媽媽有時間帶孩子的話,就不要讓爺爺奶奶帶,畢竟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能夠多一點關愛,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隔代教育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也不能說所有的隔代教育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不過大多數的家庭還是會有隔代教育的矛盾的。

第一,老人容易寵愛孩子。隔代更親,真的如此,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小時候受過打,但是到了隔代是疼在心尖上的,不忍打罵,甚至連父母管教都不允許,這個有點過了,其實這樣正好害了孩子。孩子自己不懂事,需要大人進行引導他的行為習慣,所以該管教的時候一定不要心軟,這也是為了孩子的以後負責。

第二,老人的育兒觀念老。老人受過的教育在育兒上也是老一輩傳下來的,不像我們可以隨時學習育兒知識,直接接受的就是新觀念。他們總是依著老法子,能夠聽進去的還好,有的就是直接一根筋到底,像把尿啊、給孩子亂吃東西等。

第三,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問題更大。留守的孩子,老人管教不上,在學習上也幫不上忙。放任孩子的成長,容易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層面的需求。

所以如果可以自己帶孩子的話,就不要交給老人了。


首先父母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辦法自己帶孩子。如果父母有能力自己帶孩子當然父母自己帶最好。

隔代教育老人對孩子溺愛,像我們家老人對孩子各種寵溺,電視能一直給看,吃飯一直喂,零食也是只要老人帶幾乎沒有停過。老人帶的問題主要是生活習慣和給孩子建立規則的問題。但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這樣,有的老人反而比父母更懂得怎麼帶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不會去溺愛孩子。所以你可以綜合一下自己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的情況,誰能帶好就誰帶。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覺得別人討厭自己?
大冬天露腳踝的人怎麼想的?

TAG:育兒 | 心理 |